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ppt课件
组织理论和设计精要
![组织理论和设计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b20e7ee4195f312b3169a540.png)
• 横向联系:信息系统、直接联系、任务 组、专职整合员、团队
追求效率和追求学习效应的关系
优势 结构 方法
追求效率而设计的 纵向组织
追求学习而设计 的横向组织
横向结构占优
·任务共享、授权 科层松散、规则少
横向沟通、面对面
纵向结构占优
专门化任务 严格科层、规则多 纵向沟通和报告系统
• 动态-----权变理论 • 权变的含义:是指某一事物依赖于其他
事物,而且为了使组织更有效率,在组 织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必须存在一种 “适应良好”
组织理论与设计的作用
• 组织理论集中于组织的分析层次 • 组织理论的价值: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
具备重要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第二章 组织的目标和结构设计
• 组织设计的因素和有效性 • 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 组织导论 • 组织的目标和结构设计 • 开放系统设计因素 • 内是组织 • 组织设计的维度 • 组织理论与设计的演进与作用
什么是组织
• 组织的含义 • 组织的构成 • 组织的重要性
组织的含义
• 现代管理理论“鼻祖”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 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 系统
• 组织可分为有形组织和无形组织,即组织机构和组织活 动
• 有形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 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 无形组织是指那些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的组 织
组织定义的要点
• 是社会实体 • 有确定的目标 • 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 • 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内部过程方法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件
![《组织理论与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caf4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6.png)
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激励机制的定义: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创新激励机制的方法: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等 实践案例:谷歌的OKR制度、华为的狼性文化等 激励机制的效果评估:员工满意度、工作效率、创新成果等
激励机制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挑战:员工 对激励机制 的满意度降
低
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员 工满意度调 查,及时调 整激励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义: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 分支,旨在通过研究组织内部的 各种关系和相互作用,提高组织 的效率和竞争力
应用: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组织结 构设计、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 理等方面
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组织理论:以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 论为代表,强调分 工和效率
组织文化的影响: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影响组织的战略和绩效
组织文化的塑造与传播
组织文化的定义:组织成员共同 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
组织文化的传播:通过内部沟通、 外部宣传等方式,使组织文化得 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织文化的塑造:通过培训、教 育、宣传等方式,使员工认同并 遵守组织文化
强沟通等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应对策略
阻力来源:员工对变革的抵触、组织结构 与流程的复杂性、组织文化的阻碍等
应对策略:加强沟通与培训,提高员工 对变革的认识和理解;简化组织结构与 流程,提高组织效率;调整组织文化, 使其适应变革的需要等
变革管理:建立变革管理团队,制定详细 的变革计划,监控变革进程,及时调整策 略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课件--第十讲_动态过程管理—组织文化
![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课件--第十讲_动态过程管理—组织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442fbce2bd960591c6773c.png)
而强调组织内行为的一致性。
10.2 组织设计与文化
• 10.2.2 文化强度及亚文化 • 文化强度:组织成员就持有某种价值观的重
要性所达到的认识上的一致程度。 • 文化强度指标表明了组织中有多少成员认同
组织文化并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遵守组织文化 的规范。
白修德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我们显 示了当时凝聚中国共产党的一种东西, 而这种东西就是组织文化。
10.1 组织文化的定义
• 10.1.1 文化和组织文化 • 组织文化 • 一个组织所有成员所共享的并且作为新的标准
传承给新成员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 思维方式的总和。
——达夫特 • 组织文化是特定组织在适当处理外部环境和内
10.2 组织设计与文化
• 10.2.1 文化的维度分析 • 使命型文化 • 强调对组织的宗旨和目的要有清晰的认识,
并注重通过销售增长,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目标的达成来促进组织宗旨和目的的实现。
10.2 组织设计与文化
• 10.2.1 文化的维度分析 • 团体型文化 • 关注组织成员的介入和参与及对外部环境迅
10.1 组织文化的定义
• 10.1.2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 文化的作用 • 内部整合:组织成员在认同组织文化的基础上
产生规范化,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并使组织更有 效地一同工作。 • 外部适应:能促使组织对外部相关者(顾客、 竞争对手、合作者等)做出迅速的反应。
10.1 组织文化的定义
• 10.1.3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 典礼和礼仪 如:入籍典礼,表彰典礼 • 典故和传说 海尔毛宗良送洗衣机的故事 • 象征物 海尔的汽车安排 • 语言或口号 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第十一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
![第十一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fa4925e2bd960590c6771b.png)
第十一章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重要概念1.组织(organization):动态的组织是指组织活动,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对做事的人进行编制并形成工作秩序;静态的组织是指组织系统,即通过组织活动而形成的功能相关的群体的集合,具有体现分工、协作以及相应权责关系的结构模式。
因此组织是静态结构及其动态运行的统一。
其实质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力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阐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的机制(Johns,1995)。
3.工作专门化(job specialization):是指工作任务的分工。
4.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命令链是一种连续的权力链条,从组织的最高层延续到最低层。
它明确无误地规定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在工作中负责命令监督哪些人。
5.正规化(formalization):正规化又称规范化,是指有关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具体化和条文化的程度。
1.2关键知识点1.组织理论按照其形成和发展,整个组织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古典组织理论阶段,二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阶段,三是现代组织理论阶段。
12.组织结构及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力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阐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的机制(Johns,1995)。
1参考刘延平.多维审视下的组织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P177图4-2改编组织理论对组织设计的讨论,主要围绕几个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一般包括工作专门化(job specialization)、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集权与分权(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正规化(formalization)。
最终版第十章组织理论与设计.ppt
![最终版第十章组织理论与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beb8eb763231126fdb1156.png)
5、正规化
6、标准化
7、复杂性
8、职业化
.。
7
第三节 组织构造〔2〕
二、组织构造的类型 1、职能构造 2、分部构、环境
2、技术
3、战略
4、组织规模
5、组织生.。命周期
8
第四节 组织控制
一、组织控制的过程
1、制定控制标准 2、测量绩效、识别偏差; 3、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2、控制环境领域
〔1〕改变领域。组织可通过变更业务范围、目标市场、供给商、 银行、
经销商、地理位置等选择外部环境;
〔2〕政治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法律、法规、条例或政策。
.。
4
第二节 组织技术 〔1〕
一、总体技术
1、传统制造技术
第一大类:单件小批量生产 第二大类:大批量生产 第三大类:连续加工生产
二、组织控制的类型
1、市场控制、官僚控制、家族控制 2、监视控制:
〔1〕输出控制 〔2〕行为控制 〔3〕输入控制
.。
9
第十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
.。
1
第一节 组织环境〔1〕
一、环境的类型
1、一般环境
〔1〕经济条件,如通货膨胀; 〔2〕政府,如法律、政策; 〔3〕社会文化,如教育、学校; 〔4〕技术,如新创造、互联网络; 〔5〕资金供给,如证券市场等。
.。
2
第一节 组织环境〔2〕
2、具体环境
〔1〕原材料供给:组织需要从供给商那里获得低本钱的 持续稳定供给;
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
5
第二节 组织技术 〔2〕
二、部门技术
1、例行技术 2、手工技术 3、工程技术 4、非例行技术
.。
6
第四章组织体系PPT教学课件
![第四章组织体系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a19bfb376baf1ffd4fad35.png)
2020/12/10
20
3、关系分析
(1)分析各个层次和部门的职权关系; (2)分析各个层次和部门的职责关系; (3)分析各个层次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关系; (4)分析各个层次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5)分析如何进一步改善组织中的各种关系。
2020/12/10
21
三、组织管理活动内容概要:
1、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 组织机构;
2、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权关系; 3、明确规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协作关系; 4、在各个部门之间合理地进行人员调配; 5、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的
结构和人员配置。
2020/12/10
22
四、组织管理职能
和组合; (4)划分职能部门,设置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 (5)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力; (6)合理配备人员; (7)建立和维持一个畅通的信息联系渠道; (8)规定规章制度,确立运作机制,保持组织的灵
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相对稳定性。
2020/12/10
17
二、组织管理活动分析
一个组织的现有组织管理做得好不好, 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其运作程序有效性如何,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见教材P.P.82--83) 2、组织行2/10
15
第三节 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过程概述 1、“组织管理”定义:
所谓“组织管理”,是把成员组合起来, 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020/12/10
16
2、“组织管理”的步骤:
(1)确定组织的整体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目标体系; (3)对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
2020/12/10
9
5、按利益受惠分类
管理学——第六章:组织原理与组织设计ppt课件
![管理学——第六章:组织原理与组织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954af280eb6294dd886cad.png)
( 集权化 )
13
决策制定权力的分布程 度(分权型、集权型)
组织的三个特征要素不同匹配:组织结构不同形态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补充:有关组织设计的观点
•
• •
没有一种绝对美好的结构(Architecture) ——(权变特征)
组织结构的动态性 ——柔性组织、灵捷组织(“变色龙”组织) 战略决定结构 ——系统:目标导向 一个精心设计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的成功, 但不是组织成功的充分条件。
明确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谁向谁报告;...
12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2.2 组织设计关注的特征要素
组 织 的 框 架 体 系 特 征 要 素
复杂性 正规化
组织分化的程度(分工、 分布、层次...) 依靠规则/程序/标准引 导员工行为的程度(规 章、条例、手册...)
5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1.3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一个组织结构的创设和维护过程
组 织 工 作 的 主 要 目 的
• 将任务划分为可由各个职位和部门 完成的工作 • 将工作职责分派给各个职位 • 协调组织的多项任务 • 将若干职位组合为部门 • 设定个人、群体及部门之间的关系 • 建立正式的职权线 • 分配及调度组织的资源
14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2.3 组织设计的维度
•
环境
目标与战略
。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 。 技术 1、规范化 2、专业化 3、标准化 4、权力层级 5、复杂性 文化 6、集权化 。规模
15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课程组
2.4 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
• 专门化 • 指挥链
组织理论教材(共 30张PPT)
![组织理论教材(共 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d8653b6edb6f1afe001f16.png)
26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两者交叉混合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积极作用:满足特定需要;加强沟通,促进合作;成员培训;强化 组织规则执行 可能的危害: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非正式组织群体一致性压力; 形成组织惰性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必然存在 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
27
2、委员会
运用委员会的理由
内容及程序
确定人员数量 选配人员 人员培训
原则
因事择人 因才器使 人事动态平衡
23
2、管理人员选聘
管理人员数量影响因素
组织规模、机构和岗位 人员流动率 组织发展需要
管理人员的来源
外部招聘 内部提升
选聘标准
管理欲望、正直诚信、冒险精神、决策能力、沟通技能
24
3、管理人员考评
目的和作用
提供薪酬依据 人事调整依据 人员培训依据 促进内部沟通
综合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代表各方利益,激发成员主动性 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局限性
时间上的延误 决策的折中性 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提高委员会效率的举措
(1)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2)确定合适的规模;(3)主席作 用的发挥;(4)委员会工作效率考核
28
讨论与练习
21
总经理
研究开发部 财务处 人事处 计划处 供应处 设备处
汽车用电池事业部经理
电池事业部经理
微型电池事业部经理
销售科
财务部 电瓶厂 电木厂
销售科
财务部 电瓶厂 电木厂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微型电池厂
销售服务部
微型电池研究室
22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
组织理论与设计PPT
![组织理论与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7ba112a76e58fafab0038a.png)
组织研究的分析层次
个体分析层次 群体分析层次 组织分析层次 外部环境
组织研究的分析层次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的微观研究,它将其主要的分析单元放在组
织中的个人。组织行为探讨的概念是诸如激励、领导风格和个性 等,它关注组织中的个人认知和情感差异。
战略方向的完成提供了动力和激励;第五类是人事,它负责员工的 招募、挑选、轮换、训练和开发。
组织的结构确定组织中职权的位置,组织结构的要素(policies)
分为四类,即专业化、控制幅度、权力的分配(包括集权和分权)、 部门化。
组织设计的变量
组织设计的变量
西澳大利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史蒂文· L· 麦克沙恩
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弗里蒙特•卡斯特 ( Fremont•E•Kast ) 和詹姆斯· E· 罗森茨韦克 ( JamesE· Rosenzweig ) 认为组织是:(1) 目标系统,即怀有某种目的的人群;(2)心理系统,即群体中相互 作用的人群;(3)技术系统,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群;(4)有结 构的活动整体,即在特定关系模式中一起工作的人群。
(Steven L. McShane)等认为,组织设计的权变性 (contingencies)包括组织规模、技术、外部环境 和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的要素包括控制幅度、集权化 与分权化、正规化和部门化。
组织理论与设计的演变
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组织设计的新趋势
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古典 组织理 论: 1 、科学管的 组织理论 2 、行政组织 理论
组织理论与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 潘持春
管理学课件第六章-组织
![管理学课件第六章-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38ee884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7.png)
2.职能制(Functional structure):领导与专业指挥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特点: 按照组织所承担的职能来组织工作活动,将业务性质相似,所需 要的业务技能相近,与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联系紧密的工作任务组 合在同一个部门中。 优点: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有利于交流沟通、提高技能水平,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高层主管的集中决策、统一指挥。 缺点:不利于培养进行全面管理的高层次、综合性管理人才。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在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发生矛盾时,下级就无所适从;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在中间管理层往往会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
常见组织结构形式
三、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
1.直线制(Line structure):军队
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存在的最基本形式,这种组织结构没有管理职能部门,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
一个下属人员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人员的指令; 所有管理职能都由一个领导者承担。 优点:简单明确,权责清楚、统一指挥。 缺点:① 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亲自处理 许多业务,需全面领导者; 领导者忙于日常业务,不能有效决策 缺乏横向协调的渠道,当组织规模扩大或主管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时,则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1.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到组织现行的管理实践。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话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且会随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具有互动性。
管理学——组织PPT
![管理学——组织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d35d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2 当一回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HRM:设计一份公 司的招聘广告;于第七周公布;在第八周当一次 主考官 限每人应聘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3 试参加一次模拟应聘:认真准备欲应聘内容;充 分体现个人特长
第2 3项内容第七周进行 分别以小 组为单位;每 组出一名HRM和一名参加其他组的 广告应聘者;由小组长进行协调
其余同学的作业:
1 考察一个公司或组织的组织结构;分析其存 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分析至少三种以上的组织结构类型;谈谈你 认为各种类型中都适合采取哪些管理手段 或管理策略
3 谈谈你对目前国内企业或某一个企业的人 员配备管理工作的看法
• 任选一题;第八 九周交
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或简称 为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
包括专长权 个人影响力和制度权
二集权与分权
1 集权:决策权在较高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 的集中
2 分权:—决策权在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 程度的分散
3 分权的实现: 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 授权
授权:是一个上级主管授予下属一定权力的 过程
三 直线与参谋
公司领导
职能部门1 事业部A
职能部门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业部B
事业部C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 … … … … …
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
6 区域制组织结构:
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全部活动都基于地 理位置而集中在一起
适用于既要保持自然分散特性又要 自主经营的企业
区域制组织结构
总经理
公司参谋部门: 人力资源 公共关系 计划 法律 研究开发
四 组织结构的概念
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 空间位置 聚集状态 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 关系的一种模式
管理学原理之组织设计课件(PPT 78张)
![管理学原理之组织设计课件(PPT 78张)](https://img.taocdn.com/s3/m/a2276b40f5335a8102d2202b.png)
学者们对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
• 组织是为达成一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形成不同层次的权 力和责任制度,从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韦伯 • 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关系,是 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体系。并认为 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息交流、协作意愿和共同的目的。 ——切斯特·巴 纳德 组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管理学 派 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 ——哈罗德·孔 茨
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
下属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8 关系总数 1 6 18 44 100 222 490 1080 2376 5210 11 374 24 708 … 2 359 602
(2)变量依据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 (Lockhead)对管理中依据的变量与管理幅度的关系进行了研 究。他们验证了若干决定管理宽度的重要变量, 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①职能的相似性 ②地区的邻近性 ③职能的复杂性 ④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 ⑤协调的工作量 ⑥计划的工作量
经理
经理
经理
缺点: 上级负担过重,容易成 为决策“瓶颈” 上级有失控危险 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特 殊素质
2.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1)上下级的能力及特点 一是工作能力强度; 二是主管人员的领导风格; 三是授权程度 (3)工作条件 (2)工作内容和性质 一是助手的配备情况; 一是工作标准化程度; 二是信息手段配置情况; 二是工作类似性程度; 三是组织机构的空间 三是工作性质; 分布情况 四是计划完善程度 (4)工作所处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摩西(Mosses)和管理幅度的故 事
• 管理幅度问题和历史上出现组织一样的古老。
• 《圣经》关于摩西组织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这段故事。
• 摩西和十几名长老带领20余万人,在埃及沙漠中迁徒,但行进 速度极为缓慢,每天行程不及20公里,而且迁徒队伍长达数十 里。
• 摩西的岳父注意到摩西和十几名长老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管理 这么多人, 出个主意,要从百姓中挑选有才能的人……派他们 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叫他们随时 管理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管理。这 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你若这样做,你就能 受得住,这些百姓也都平平安安归他们的住处。”
经典组织理论主要内容
组织的作用 组织理论的演进 组织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
一. 组织的作用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由两个或更多人组成, 并是组织
恐怖组织 群体事件
二、组织理论的演进
三. 组织的管理原则
目标统一性 分工协调 管理跨度 权责一致性
这些企业分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 银行、国家电网、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等。
为什么这些企业会成为最佳雇主?
成为最佳雇主的原因
较高的薪酬待遇:以宝洁为例 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以中国银行为例 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微软中国 和谐的组织文化:海尔 足够的成长空间:谷歌
管理跨度
›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数。 › 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
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1、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含义: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 直接领导(指挥)下属的人数。由于 人的精力和能力限制,一个领导能有 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是有限的,所以 要合理确定管理幅度。
• 统一指挥 •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 精干高效 •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 均衡性
1、分工
亚当斯密:一个人如果独立生产,每天只能 制作20枚针,而如果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工 人的平均日产量可达到四万八千枚。
分工的优点
熟练程度提高 减少时间损失 发明新机器 节约劳动成本 提高质量 人尽其材
优秀组织与不优秀组织的比较
12北0京1大2学年高校排名北京 综合 100
2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96.81
3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55.87
4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54.27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47.62
6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45.01
7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37.85
8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37.06
9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理工 35.29
10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34.00
52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理工 9.61
思考
为什么同样类型的组织,其取得的成绩及声 誉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别?
怎样的组织设置才是最合理的? 为什么大多数组织的部门设置是基本相同的,
即组织结构的“趋同性”是什么造成的?
例:
1992年,沃尔玛超过希尔斯公司成为美国的第一 号零售商。管理大师Tom Peters早在几年前就预 见到这一结果。他说:“希尔斯不会有机会的, 一个12层次的公司无法与一个3个层次的公司抗 争。”Peters也许有点夸大其辞,但这个结论清 楚地放映了近年来出现的管理幅度来设计扁平结 构的趋势。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原则
成功的演出,不仅需要每个演员的天才表 演,而且需要有优秀的剧本;同样,组织 的高效运行,首先要求设计的组织结构合 理。虽然,“高明的管理人员能使任何组 织发挥作用”,但合理的组织结构必然会 提高管理人员成功的机会。
2012年最佳雇主
“中国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最大,最权威 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的中华英才网于 2003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针对就业群体启动 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雇 主品牌调查”。
A 6层 B 7层 C 8层 D 9层
幅度与层次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权衡
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与管理
跨度成反比例关系
1
管理跨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
跨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
4
1
16
64
8
256
64
1024
512
4096
4096
幅度:4;操作人员4096 管理者:1365
幅度:8;操作人员4096 管理者:585
课堂小测试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 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 有多少层?
A、10人 4层
B、9人 3层
C、9人 4层
D、8人 3层
B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综合和发扬两种基本组合形态的特点,要求确定合理的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由于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管理 幅度的大小。
图是经过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总经理的管理幅度(管多少个部门,管多 少人)得出的。管理幅度最小的是一个人,最多24个人。其中6~12个人 最多,6个人以下,12个人以上较少。通常企业领导者大概管理6~12个人 比较合适,或者说管理七八个人更合适。这个统计不是绝对的,因为管理 多少人与领导人自身能力有关系。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有领导才干,能管理 很多人,但通常还是在6~12个人之间的幅度,幅度太大,或者太小,都 很难达到最佳管理效率。
分工的缺点
工作单调 能力畸形 官僚机构 人浮于事
克服分工缺点的尝试
扩大工作范围:从复印到跟客户吃饭 丰富工作内容:工作+学习 轮换制:岗位轮换;地点轮换;上级轮换 高薪制:高级技工的高工资 丰富工作外内容:旅游;导师制
常用的分部门的方法—分工
按人数分部 按时间分部 按职能分部 按地区分部 按产品分部 按过程分部 按顾客分部
2、管理层次
一个组织所设的行政指挥机构分几个层 面,即最高决策层下达一道命令传达到 最基层需要几级传送
例如:中国古代名相管仲治理齐国时提出:30 户为一邑,设司官;10邑为一卒,设一卒师; 10卒设一乡,设乡师;10乡归一县,设县师; 10县为一属,设大夫,5属归一国,设宰相。
B 齐国的管理层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