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知识梳理:
(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1. 待定系数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符合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也称为定义法。

2. 直译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是否符合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尚难以判断,但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 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 ,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 点坐标x ,y 与该参数t 的函数关系x =f (t ),y =g (t ),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 (x ,y )=0。

选修里面有专门的参数方程专题。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 ),用(x ,y )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

5.几何法:若所求的轨迹满足某些几何性质(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可以用几何法,列出几何式,再代入点的坐标较简单。

6: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二)求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
1. 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 的运动规律,即P 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0)(.2为参数又可用参数方程表示程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t t g y t f x ,y x ,F ⎩⎨
⎧=== 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3. 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

(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

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

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

在此不一一缀述。

课前热身:
1. P 是椭圆5
92
2y x +=1上的动点,过P 作椭圆长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PM 中点的轨迹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159422=+y x
B 、154922=+y x
C 、12092
2=+y x D 、5
3622y x +=1
【答案】:B
【解答】:令中点坐标为),(y x ,则点P 的坐标为()2,y x 代入椭圆方程得
15
492
2=+y x ,选B 2. 圆心在抛物线)0(22
>=y x y 上,并且与抛物线的准线及x 轴都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
A 04
1
22
2=-
--+y x y x B 0122
2=+-++y x y x C 0122
2
=+--+y x y x
D 04
1
22
2
=+
--+y x y x 【答案】:D
【解答】:令圆心坐标为(),22a a ,则由题意可得2122+=a a ,解得1=a ,则圆的方程为04
1
222=+
--+y x y x ,选D 3: 一动圆与圆O :12
2=+y x 外切,而与圆C :0862
2
=+-+x y x 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是:
A :抛物线
B :圆
C :椭圆
D :双曲线一支 【答案】:D
【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 ,则有⎩⎨
⎧-=+=1
||1
||R MC R MO ,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

故选D 。

4: 点P(x 0,y 0)在圆x 2+y 2=1上运动,则点M (2x 0,y 0)的轨迹是 ( ) A.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A
【解答】:令M 的坐标为),,(y x 则⎪⎩⎪⎨⎧
==⇒⎩⎨⎧==y y x x y y x x 0
0022代入圆的方程得1422=+y x ,选A 【互动平台】
一:用定义法求曲线轨迹
求曲线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中的作用,只要动点满足已知曲线定义时,通过待定系数法就可以直接得出方程。

例1:已知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sin 4
5
sin sin C A B =+求
点C 的轨迹。

【解析】由,sin 45sin sin C A B =
+可知104
5
==+c a b ,即10||||=+BC AC ,满足椭圆的定义。

令椭圆
方程为
12
'
22
'2=+
b y a
x ,则34,5'
'
'
=⇒==b c a ,则轨迹方程为
19
252
2=+y x ()5±≠x ,图形为椭圆(因为要构成三角形,所以不含左右顶点)。

【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

(1)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2) 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
(3)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 (4)
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

以上定点均不在该定直线上。

【变式1】: 1:已知圆22(4)25x y ++=的圆心为M 1,圆22(4)1x y -+=的圆心为M 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 ,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
,。

∴动圆圆心P 的轨迹是以M 1、M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 2=12。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
1(2)412
x y x -
=≥。

2:一动圆与圆O :12
2=+y x 外切,而与圆C :0862
2
=+-+x y x 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是:
A :抛物线
B :圆
C :椭圆
D :双曲线一支
【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 ,则有⎩
⎨⎧-=+=1||1
||R MC R MO ,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

故选D 。

二: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 一条线段AB 的长等于2a ,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求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 设M 点的坐标为),(y x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 中,OM=
,22
1
21a a AB =⨯= 22222,a y x a y x =+=+∴
M 点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周.
【点评】此题中找到了OM=
AB 2
1
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般直译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

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4)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
【变式2】: 动点P (x,y )到两定点A (-3,0)和B (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2|
||
|
=PB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答】∵|P A |=2222)3(||,)3(y x PB y x +-=
++
代入
2|||
|=PB PA 得22222
2224)3(4)3(2)3()3(y x y x y x y x +-=++⇒=+-++ 化简得(x -5)2+y 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三: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

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过点P (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若l 1交x 轴于A 点,l 2交y 轴于B 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
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 的运动是由直线l 1引发的,可设出l 1的斜率k 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 坐标(x ,y )满足的参数方程。

解法1:设M (x ,y ),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4=k (x -2),(k ≠0) )2(1
4221--
=-⊥x k
y l ,l l 的方程为则直线由 ,,A x l )0k 42(1-∴的坐标为轴交点与 ,k
,B y l )2
40(2+的坐标为轴交点与
∵M 为AB 的中点,
)(1222421242为参数k k k y k
k x ⎪⎪⎪⎩
⎪⎪⎪⎨

+=+
=-=-=∴
消去k ,得x +2y -5=0。

另外,当k =0时,AB 中点为M (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当k 不存在时,AB 中点为M (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综上所述,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5=0。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 1k 2=-1时,需注意k 1、k 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2
1
||AB MP =
解法2:设M (x ,y ),连结MP ,则A (2x ,0),B (0,2y ), ∵l 1⊥l 2,∴△PAB 为直角三角形 ||2
1
||AB MP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22
2
)2()2(·2
1
)4()2(y x y x +=
-+-∴ 化简,得x +2y -5=0,此即M 的轨迹方程。

分析3::设M (x ,y ),由已知l 1⊥l 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 1k 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 点坐标表示A 、B 两点坐标。

事实上,由M 为AB 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

解法3:设M (x ,y ),∵M 为AB 中点,∴A (2x ,0),B (0,2y )。

又l 1,l 2过点P (2,4),且l 1⊥l 2 ∴PA ⊥PB ,从而k PA ·k PB =-1,0
224220
4--=
--=y
,k x
k PB
PA 而 05212
24·224=-+-=--∴
y x y
x ,化简,得注意到l 1⊥x 轴时,l 2⊥y 轴,此时A (2,0)
,B (0,4), 中点M (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 +2y -5=0 综上可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5=0。

【点评】
1)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

解法2,3为直译法,运用了k PA ·k PB =-1,||2
1
||AB MP =
这些等量关系。

用参数法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

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
【变式3】过圆O :x 2 +y 2= 4 外一点A (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 的中点M 的轨迹。

解法一:“几何法”
设点M 的坐标为(x,y ),因为点M 是弦BC 的中点,所以OM ⊥BC,
所以|OM | 2+|MA|2 =|OA| 2
, 即(x 2 +y 2)+(x -4)2 +y 2 =16 化简得:(x -2)2+ y 2 =4................................①
由方程 ① 与方程x 2 +y 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 (x -2)2+ y 2 =4 (0≤x <1)。

所以M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 内的部分。

解法二:“参数法”
设点M 的坐标为(x,y ),B (x 1,y 1),C (x 2,y 2)直线AB 的方程为y=k(x -4), 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 2)x 2 -8k 2x +16k 2-4=0...........(*),
由点M 为BC 的中点,所以x=2
221142k k x x +=+...............(1) , 又OM ⊥BC ,所以k=x
y
.................(2)由方程(1)(2)消去k 得(x -2)2+ y 2 =4,又由方程(*)的△≥0得k 2 ≤
3
1
,所以x <1.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2+ y 2 =4 (0≤x <1)所以M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 内的部分。

四: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
例4. 的的中点求线段为定点上的动点是椭圆点M AB ,a ,
,A b
y a x B )02(122
22=+ 轨迹方程。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 、B 、M ,其中A 为定点,而B 、M 为动点,且点B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 的运动是由B 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 、B 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而设B 点坐标为(x 0,y 0) 则由M 为线段AB 中点,可得
⎩⎨⎧=-=⇒⎪⎪⎩⎪⎪⎨
⎧=+=+y y a x x y y x a
x 2222
02
2000
0 即点B 坐标可表为(2x -2a ,2y )
上在椭圆点又1)(22
2200=+b
y a x ,y x B
,b y a a x b
y
a x 1)2()22(1222222
0220=+-=+∴从而有14)(422
2
2=+-b
y a a x M ,的轨迹方程为得动点整理 【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
【变式4】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
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解析】: 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
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2
4
4)2()24(22+⋅
-++x y x -10=0 整理得 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备选题】
已知双曲线22
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2F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 (I )若动点M 满足1111FM F A F B FO =++(其中O 为坐标原点)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II )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 ,使CA ·CB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条件知1(20)F -,
,2(20)F ,,设11()A x y ,,22()B x y ,. 解法一:(I )设()M x y ,,则则1
(2)FM x y =+,,111(2)F A x y =+,, 1221(2)(20)F B x y FO =+=,,,,由1111FM F A F B FO =++得
121226x x x y y y +=++⎧⎨
=+⎩,即1212
4x x x y y y +=-⎧⎨+=⎩,于是AB 的中点坐标为422x y -⎛⎫
⎪⎝⎭,.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1212248
22
y
y y y x x x x -==
----,即1212()8y y y x x x -=--. 又因为A B ,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22112x y -=,22
222x y -=,两式相减得
12121212()()()()x x x x y y y y -+=-+,即1212()(4)()x x x y y y --=-.
将1212()8
y
y y x x x -=
--代入上式,化简得22(6)4x y --=. 当AB 与x 轴垂直时,122x x ==,求得(80)M ,,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2
2
(6)4x y --=.
(II )假设在x 轴上存在定点(0)C m ,,使CB CA .为常数.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是(2)(1)y k x k =-≠±. 代入2
2
2x y -=有2
2
2
2
(1)4(42)0k x k x k -+-+=.
则1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212241k x x k +=-,212242
1
k x x k +=-,
于是)2)(2())((.21221--+--=x x k m x m x
22221212(1)(2)()4k x x k m x x k m =+-++++
22222222
(1)(42)4(2)
411k k k k m k m k k +++=-++-- 222
22
2(12)2442(12)11
m k m m m m k k -+-=+=-++--. 因为CB CA .是与k 无关的常数,所以440m -=,即1m =,此时CB CA .=1-.
当AB 与x 轴垂直时,点A B ,
的坐标可分别设为(2
,(2,,此时1)2,1).(2,1(.-=-=.
故在x 轴上存在定点(10)C ,,使CB CA .为常数.
解法二:(I )同解法一的(I )有1212
4x x x y y y +=-⎧⎨+=⎩,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是(2)(1)y k x k =-≠±.
代入2
2
2x y -=有2
2
2
2
(1)4(42)0k x k x k -+-+=.则1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2
12241
k x x k +=-.
21212244(4)411
k k
y y k x x k k k ⎛⎫+=+-=-= ⎪--⎝⎭.
由①②③得2
2441k x k -=-.…………………………………………………④
241
k
y k =
-.……………………………………………………………………⑤ 当0k ≠时,0y ≠,由④⑤得,
4
x k y
-=,将其代入⑤有 222
2
4
44(4)(4)(4)1x y x y y x x y
y -⨯
-==----.整理得22
(6)4x y --=. 当0k =时,点M 的坐标为(40),,满足上述方程.
当AB 与x 轴垂直时,122x x ==,求得(80)M ,,也满足上述方程. 故点M 的轨迹方程是2
2
(6)4x y --=.
(II )假设在x 轴上存在定点点(0)C m ,,使CB CA .为常数,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由(I )有212241k x x k +=-,2122421
k x x k +=-.
以上同解法一的(II ).
【误区警示】
1.错误诊断
【例题5】ABC ∆中,B ,C 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求点A 的轨迹方程。

【常见错误】由题意可知,|AB|+|AC|=10,满足椭圆的定义。

令椭圆方程为122
22=+b y a x ,则由定义可知
3,5==c a ,则4=b ,得轨迹方程为
116
252
2=+y x 【错因剖析】ABC 为三角形,故A ,B ,C 不能三点共线。

【正确解答】ABC 为三角形,故A ,B ,C 不能三点共线。

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0,5).(0,5(-,即轨迹方程为
)5(116
252
2±≠=+x y x 2.误区警示
1:在求轨迹方程中易出错的是对轨迹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忽略,因此,在求出曲线方程的方程之后,应仔细检查有无“不法分子”掺杂其中,将其剔除;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有无“漏网之鱼”仍逍遥法外,要将其“捉拿归案”。

2:求轨迹时方法选择尤为重要,首先应注意定义法,几何法,直接法等方法的选择。

3:求出轨迹后,一般画出所求轨迹,这样更易于检查是否有不合题意的部分或漏掉的部分。

【课外作业】 【基础训练】
1:已知两点)45,4(),45,1(--N M 给出下列曲线方程:①0124=-+y x ;②32
2=+y x ;③1222=+y x ;④12
22
=-y x ,在曲线上存在点P 满足||||NP MP =的所有曲线方程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答】: 要使得曲线上存在点P 满足||||NP MP =,即要使得曲线与MN 的中垂线32--=x y 有交点.把直线方程分别与四个曲线方程联立求解,只有①无解,则选D
2.两条直线01=--my x 与01=-+y mx 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直接消去参数m 即得(交轨法):02
2
=--+y x y x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弦0A ,则弦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令M 点的坐标为(),y x ,则A 的坐标为(2)2,y x ,代入圆的方程里面得:)0(4
1
)2
1
(2
2≠=+-x y x 4:当参数m 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

【分析】:把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x ,y 分别用已有的参数m 来表示,然后消去参数m ,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答】:抛物线方程可化为 它的顶点坐标为 消去参数m 得:
故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5:点M 到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分析】:点M 到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意味着点M 到点F (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由抛物线标准方程可写出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答】:依题意,点M 到点F (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则点M 的轨迹是以F (4,0)为焦点、为准线的抛物线。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6:求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分析】:设动点为P ,由题意,则依照点P 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可列出等量关系式。

【解答】:设是所求轨迹上一点,依题意得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化简得:
7抛物线x y 42
=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动点C 在抛物线上,求△ABC 重心P 的轨迹方程。

【分析】:抛物线x y 42
=的焦点为()01
,F 。

设△ABC 重心P 的坐标为,点C 的坐标为。

其中11≠x
【解答】:因点是重心,则由分点坐标公式得:33211y y x x =+=, 即y y x x 32311=-=,
由点在抛物线x y 42=上,得:1214x y =
将y y x x 32311=-=,代入并化简,得:⎪⎭
⎫ ⎝⎛-=32342x y ()1≠x 【能力训练】
8.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且一个焦点为F (7,0),直线y=x -1与其相交于M 、N 两点,MN 中点的横坐标为23
-,求此双曲线方程。

【解答】:设双曲线方程为122
22=-b
y a x 。

将y=x -1代入方程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得322,22222122221-=-=+-=+b
a a x x
b a a x x 。

又有,联立方程组,解得5,222==b a 。

∴此双曲线的方程为22
125
x y -=。

9.已知动点P 到定点F (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答】: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由题意可得22
(1)34x y x -++-=。

(1)当x ≤3时,方程变为1)1(,43)1(2222+=+-=-++-x y x x y x ,化简得)30(42≤≤=x x y 。

(2)当x>3时,方程变为x y x x y x -=+-=-++-7)1(,43)1(2
222,化简得。

故所求的点P 的轨迹方程是24(03)y x x =≤≤或212(4)(34)y x x =--<≤ 10.过原点作直线l 和抛物线642+-=x x y 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答】:由题意分析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y=kx。

把它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所以△>0,解得

+
-
-∞
x。


(+∞
-
-
2
,
)
4
,6
4
(
2
)6
设A(),B(),M(x,y),由韦达定理得。

,由消去k得。

又,所以)
-
-∞

x。


(+∞
(
,6
)6
,
∴点M的轨迹方程为)

-∞
-
-
y。

x
x
=x

)6
22+∞
,6
,
(
4
,
(
【创新应用】
11.一个圆形纸片,圆心为O,F为圆内一定点,M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与F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设CD与OM交于P,则P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圆
【答案】:A
【解答】:由对称性可知||PF|=|PM|,则|PF|+|PO|=|PM|+|PO|=R(R为圆的半径),则P的轨迹是椭圆,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