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1.线性规划模型、2.模糊线性规划、 3灰色线性规划. 、4.多目标规划模型、5.动态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线性规划模型: opti Z=f(x) s.t. g(x)≥B x≥0
式中, opti —目标函数;Z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s.t. —约束条件; g(x)—约束函数;B—具体的约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一)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
1.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总体中各部分所占 的比重,表示在一个总体内部多元的对比关系。
2.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 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 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3.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联性——宏 观经济调控手段。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宏观)
(一)概念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 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 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在地域分区 基础上进行用地分区。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概念: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 划分的过程。
⑶目标函数 2.系统优化 ⑴结构优化分析 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9.33×1010元,即在以上优化结构 条件下,2000年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33亿元。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 间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 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 地利用类型模式。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二)综合法(具体操作见教材P97)
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借以 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
各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
B(t)=B(0)+C-D 式中, B(t)—期末用地面积; B(0)—期初用地面积;
C—期内用地增加量;D—期内用地减少量
地类
基期用 地面积
耕地
园地
1耕地
P1 P1-E5-F6
2园地
P2
3林地
P3
4牧草地 P4 5居民点
及工矿 P5
A1
用地
6交通用

P6
7水域
P7
8未利用

P8
A1
∑P
P1′
期内增加
净增(+)减(-)
P2-C3
P2 ′
林地
C3 P3-D4
C3
规划期用地面积
牧草地
居民点 及工矿 用地
交通用 地
E5
F6
D4 P4-C3-H8
水域
未利用 期内减


H8
P5-A1-F6 F6
C3
P6-C3
P7-H8
H8
C3
F6
P8-A1C3-F6
P3 ′
P4 ′
P5 ′
P6 ′
P7 ′
P8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参数说明
P1、P2、……P8为基期各类用地面积; P1 ′ 、P2 ′ 、……P8 ′为规划期各类用地面积; P1+P2+P3+P4+P5+P6+P7+P8=P1 ′ +P2 ′ +P3 ′ +P4 ′ +P5 ′ +P6 ′ +P7
1、指导思想
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 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 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 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 好的土地条件。
′ +P8 ′; A1,B2,C3,D4,E5,F6,G7,H8为期内各类用地的变化值。 (补充计算实例)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三)模型法
模型法就是依据调查提供的基础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反映土地利用活动与其它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计算 机技术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式,揭示土地利用活动对 各项政策措施的反应,从而得到数个供选方案。
三、方案编制方法 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有:土宜法、综合法
和模型法。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宜法
土宜法建立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上,在土地 需求量和土宜阈值范围加以比配,最终借以确定较 为满意的土地利用结构。
适宜类别 宜农
适宜上限面积 62159.3
适宜下限面积 33521.3
宜林
27723.1
2、编制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三效益统一原则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3、编制依据
政策法律依据
计划规划依据
土地供需依据
(二)供选方案的产生
依据规划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工作基础,选取不同的投入 水平和不同的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得到不 同的规划方案。(见书95页)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二)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作用 1.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
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
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结构柱状图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饼 图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 (一)供选方案的拟定
21341.6
宜牧 宜建筑
6151.2 5031.1
2206.9 2451.0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应用土宜法确定各类用地规划面积
种类 宜农 宜林 宜牧 宜建筑
上限面积 At Bt Ct Dt
规划面积 A1 B2 C3 D4
下限面积 A0 B0 C0 D0
农:林:牧:建=A1:B2:C3:D4 A1+B2+C3+D4 =规划地区土地总面积
束条件;x—主观控制变量(决策变量)x≥0—非负条件。
(一)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线性规划模型(P101) 1.系统模型建立 ⑴变量设置(决策变量)
⑵约束条件 包括十二个方面的33个约束条件。 土地总面积约束、人口总量约束、宏观计划约束、市场
经济约束、劳动力资源约束、用水量约束、用电量约束、生 态平衡约束、资金约束、协调发展约束、实际情况和经济约 束
2、分区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土地质量差异原则 土地适宜利用原则 保持行政区划界线完整性区原则
地域分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应采用地域分区;低层次规划,即县(市)、乡(镇)级规 划应采用用地分区。
地域分区是以土地利用的基本功能来划分的,是最高层 次的分区。地域分区的划分主要是突出控制城镇发展扩张, 保护农地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