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

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既要正确分析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又要科学把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时代内容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相结合,动态、辩证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解决实践问题。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以及品性深层次的反映,是自身理论真理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时代性的含义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

依据时代变化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的角度具有开创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想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仅要考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所谓的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欧洲民族土壤里滋生的科学理论,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而中国化,其原因有三: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二是中国当时救亡图存历史任务的需要;三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它在发展中的具体形态,只能是具体化了的具体理论。

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来说,这种理论形态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

因此,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如何在中国具体运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迫切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具体而言,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

它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特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点是为人民服务,为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所以,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为人民及其利益服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毛概小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依据

毛概小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依据

毛概小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依据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依据***信电学院电气信息类 ***班 20********** 摘要: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其必然性及其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革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文化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依据的探求,则可以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实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依据。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

而任何事物都各有其特点,而且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第二,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的指南,只有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当作教义;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必须与时俱进。

这是因为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不断强调,对他们的理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以上这些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厚重的文献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虽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才提出的,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却是共产党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文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文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溯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整体性。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分析,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东方,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基本上囿于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定式,长期以此替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诠释。

这样做的结果,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其优点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对以往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贡献,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适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和主要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及时适应当时阶级斗争激化的形势需要,推动国际运动的发展,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特点。

其局限性在于:过度集中阶级斗争的理解,片面强调斗争,忽视了建设与和谐等宝贵思想,没有从整体发展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内容,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尤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建设和谐问题。

这就拉大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距离。

再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看,科学进步导致生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自身的痼疾,也使许多人误以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理论替代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狭隘的理解。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构成广泛、内容丰富的理论整体。

首先,其形成与发展涉及诸多领域。

马克思早年攻读法学,后来发现单纯法理研究不能完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不平等的渊源,于是转向研究哲学和经济学,撰写出《资本论》,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开创并领导了无产阶级旨在谋求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国际运动。

其次,马克思的著作也涉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经济、法律、心理、教育等众多学科,几乎在每个领域与学科都有所建树。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称:“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doc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doc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品格,可“放之四海而皆用”。

但它毕竟是在西方文化的母体中生长起来的,以下就是由xx为您提供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思维方式到理论渊源、从表达方式到文化背景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的特征。

若想使其“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因地制宜。

马克思主义放之中国,“因地制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因地制宜”,即如何处理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实际。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其本身就是中国实际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则需要通过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开发和培养出具有现代特性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现代化。

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又通过中国化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范畴;后者则形成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属于封建统治的理论范畴。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变革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这一变革的过程和结果。

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就曾指出“由于中国社会进化的落后,中国今日发展着的辩证唯物论哲学思潮,不是从继承和改造自己的哲学遗产而来的,而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而来的”,“要使辩证法唯物论思潮在中国深入与发展下去”,必须“清算中国古代的哲学遗产”。

也就是说,没有传统文化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在中国展现其作用的;同时,不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变革,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也是无法实现的。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必要性。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思路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和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传播、解决思路、文化融合、重要意义、道路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成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扎根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融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独特性,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在今后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1.2 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壮大,必须要适应和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化的阐释和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姓名: 学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精髓所在,本文结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划时代成果,以及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十八大,中国化Studies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Zuhua Wang Number: 11419003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Grade 2011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d gripp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hievements are conspicuous for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it were that the science theor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s pointed out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is article combined the epoch-making achievements obtain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arty's 17th and 18th reports,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Key words: marxism,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oretical innovation, 18th party congress , sinicization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系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矿业大学结课论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姓名殷飞班级机自10 —1班学号221000772012 年 6 月01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慢慢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相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化。

在这个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中又包含了四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成果对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体系四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过程,通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历史。

历史发展至今,也逐步形成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两大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也是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进者。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所以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来,并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马原论文1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谈

马原论文1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浅谈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方法在具体实施时的自适应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实践,文化,和谐社会。

1 引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方法在具体实施时的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一个好的理论方法的效果还不如差一些的理论。

所以虽然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必然途径。

2 历史基础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选择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

它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可以帮助中国先进分子站在时代高度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社会实践的主题并达到理性自觉;它的科学力量和批判精神能够使中国人民获得救国救民的理论力量,掌握实现这一社会实践任务的现实手段和革命途径。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几代仁人志士在黑暗和苦难中苦苦寻求却无法解决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社会文化心理趋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一致和交融性。

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

如今,我们有了非常难得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推动下,我们应该如何在如此大的自由度中做出最佳的规划,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自由,是我们能否在当今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

3内涵分析3.1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政策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例子。

邓小平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无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一方面,解放思想要求人们根据变化着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去思维。

如果人们的思想处于僵化半僵化或主观主义偏见的状态,那么其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必然会脱离实际从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利用和丰富,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的土壤,因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重要理论命题。

回顾70多年来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相联系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两大理论体系,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革命基础十分深厚的国家,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状况将两大主要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一是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但是,近百年的奋斗和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最终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没有先进的适宜中国社会现状的先进理论来指导,而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利用和丰富,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征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征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征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活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于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当时,面对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放他们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的理论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1. 融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对中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起到了重要影响,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需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化路径。

2. 实践导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是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实践。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1.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指导。

2. 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仅仅是对理论的分析,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经验的总结和总结。

这些实践经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塑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内容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带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斗争中去。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要强调的是结合实践。

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强调的是发展,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时代性。

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强调的是当代性和中国形态。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民族品格相结合,使之具有不可忽缺的中国特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用实践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旨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亦即中国是否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际社会需要。

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口号的提出和强调具有其时代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面的抉择在中国近代“中国向何处去”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

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矿业大学结课论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姓名殷飞班级机自10 —1班学号221000772012 年 6 月01 日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慢慢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相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化。

在这个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中又包含了四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成果对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体系四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过程,通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历史。

历史发展至今,也逐步形成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两大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也是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进者。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所以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来,并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及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成立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革命时期开始产生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得到了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很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一个伟大而影响深远的科学思想体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下,由无产阶级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这背景之下,毛泽东认真分析了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状况,研究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该理论可以概括这样几点:a.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c.中国资产阶级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d.中国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以及为建立社会主义作准备。

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并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的艰难任务。

该理论也可概括为以下几点:a.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b.探索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c.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十大关系)。

这些正确的思想、方针及主张,对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所以在中国革命中战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也显得事关重要。

在革命发展的道路中,毛泽东解决了如何将以农民占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能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采用什么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可以概括以下几点:a.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b.人民战争的军事战略;c.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其中,他对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也对党的宗旨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了上面所列三个理论之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很多重要理论,如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等等。

毛泽东在许多哲学著作中,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

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长期指导着我们思想和行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度百科上解释为: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好比这面旗子,指引我们不断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期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些新的理论和实践结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所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认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认识,使我们的政策方针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强调,改革就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就是吸收和利用外国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等成果来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

在政治建设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除了上面这些方面,邓小平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祖国完全统一、军队和国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5]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致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具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它也正好验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6]所以“三个代表”具有强烈的向导作用,其重要思想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呢?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效益,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

既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要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还要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