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关键词】情感教育;生物教学;创设情境;交流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是学生的厌学、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亦或是德育工作的不灵验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了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
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既让学生身心感到愉快,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聚蓄情感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从教育实施者来说,教师自身的情感在教学的情感活动中发挥着极重要作用。
因而教师应首先从自身发掘教学情感,从内心深处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尊重关心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信任,
期待和愿望。
其次,从生物学科教学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教师应认真专研教材,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等创设较好的情境,从而为情感教育的展开,蓄满深情,贮满浓意。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把细胞看着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工厂”,它可以生产许多“产品”,它们是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生产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车间”和“产品”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聚蓄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头脑中发生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平等交流,培育情感
生物学科由于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重小一些,课本上的概念和原理较多,需要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学不好生物而常常出现厌学情绪。
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感情的交流和呼应,将会影响教育效果。
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尊和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足够的信赖感。
我的学生曾经说过,学生如果喜欢老师这个人,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
通过平等的交流,可以培育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流的态度要真诚:教师要放下师长架子,做学生的朋友,既要热爱学生、亲近学生,更要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以诚相待。
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讨论、辩解,可以讲故事、谈心得、可以分析形势、解决问题。
交流时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大胆说、主动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分析原因,从而做出正确反
应。
教师永远应当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了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久之,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形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三、以情促智,全面提高
无数经验表明,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强劲内驱力。
一个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情绪情感下,才能畅通无阻地接受知识,解答难题。
假若学生情绪情感不好,经常表现的是不安、愤怒、恐惧、急躁、害怕和痛苦的话,不仅影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挥,而且也影响身体。
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绪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此话是有道理的。
孔子就将学习分为知学、好学和乐学三个层次,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热情。
只有进入“乐学”这一层次,才能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愉快情绪,有意识地控制和消除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而不仅仅去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是保持学生激情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人的思维积极活跃,使人执着进取,使思维专注聚焦,
并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去观察、记忆、学习,同时淡化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之苦。
因而,学生课堂积极情绪的唤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情商发展。
所以,以情促智,情智并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教育心理学》(最新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