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永留清白在人间——悲剧英雄于谦

战争故事-永留清白在人间——悲剧英雄于谦
战争故事-永留清白在人间——悲剧英雄于谦

战争故事-永留清白在人间——悲剧英雄于谦

于谦(1398~1457),现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个头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咏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一、清正廉洁

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修养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咏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他在《石灰吟》里写道: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在《咏煤炭》里写道: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两首诗表现了他要为国家建立功业贡献出全部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在家读书的年代里,于谦勤苦为学,关心国家安危。到二十四岁时,进北京应考,中了进士,被任命做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又调到四川、贵州等处。他常着便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访问疾苦,改革弊政。

1426年(宣德二年),明宣宗亲征叛藩汉王朱高煦,于谦从征有功。次年,巡按江西,由于廉明奉公,平反冤狱,严惩贪官,备著声誉。

1430年(宣德五年),宣宗特任于谦做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

南。巡抚是明朝地方行政最高长官,他到任后,亲到各州县乡里,访问父老,得知应兴革事项。立刻向朝廷建议。当时内阁学士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也都支持于谦,因而他的意见多被采纳。于谦在山西、河南做了十九年(1430~1448)巡抚,办了很多好事。例如:豁免农民欠租,减轻商贩税率,设置各州县的“平准仓”“惠民药局”,调节粮价,赈救贫苦,广修道路,植树凿井,发展交通,便利行旅等。他又历年缮筑黄河堤岸,兴修各地水利;在1445年(正统十年),曾安置流民二十余万人,分给地亩,贷予耕牛种子,两省农业生产,多得增长。于谦勤政爱民,始终如一,他年年奔波于太行山区和黄河南北岸。在他的诗里,随时可以看到他的行踪,如:“三晋冲寒到,中州冒暑回,山川原不改,节侯自相催。”是写他巡视时不避寒暑。又如“碗子城边路,年年几度过。山川认行色,花鸟熟鸣珂”,是写他年年要路过太行山一次。又如“月落日未出,东方隐又明,云连怀庆郡,雾绕泽州城”,是写他游巡境内各州县,晓行夜宿,十分辛苦,不辞劳累的情况。由于于谦具有这样的品德和作风,所以民间称赞他为“于龙图”,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于谦生祠。

正统初年,明朝政治渐趋黑暗,官僚中分为邪正两派,发生斗争。当时皇帝英宗(朱祁镇)年幼荒嬉。正统七年以后,宦官王振专政,擅权纳贿,骄横日甚。于谦在行政上也遇到了阻挠。他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赠送权贵。有人劝他少带点著名土产,如合芗(即线香)、干菌(蘑菇)、裹头(手帕)等物,以便送些普通人情。于谦对阉党的滥作威福本来就是极其痛恨的,因此他笑着举起衣袖说:“带有清风!”并且还作了一首《入京诗》来讽刺这些劝他的人:“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

1446年(正统十一年),王振诬劾于谦,逮捕下狱,判了死刑。但晋豫百姓万人到京请愿,要求于谦继任巡抚;贵族周王、晋王等都上书替于谦伸冤。阉党慑于公论,只得释放于谦,恢复原职。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于谦坚决反对阉党,不顾死生,只是为了爱民爱国而伸张正义,非关私人的恩怨从忤。于谦对阉党斗争的主要原因是长城边防问题,因为十五世纪三四十年代里,明朝北边形势紧急,于谦经常关心边务。相反地,王振阉党却侵夺大同、宣府一带的军屯耕地,占役军丁,挖空了军事实力,转饱私囊。于谦曾多次奏弹边镇监守贪污的罪状,他和

宣大巡抚罗亨信等意见一致,要求实行检察军屯田粮,整顿边防。因此于谦被诬下狱,实非偶然。1448年(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削夺了巡抚、御史等职,调到京城只做兵部左侍郎,但他仍对国防提出了积极建议,同样由于阉党的压抑,不得实施。

二、保卫京都

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朝发生了“土木之变”以后,于谦在军事方面要完成保卫京城巩固国防的紧急任务,在政治方面就不得不跟阉党作生死斗争。

先谈瓦刺也先南侵时的形势。自从十四世纪末,北方鞑靼各部势力衰落,蒙古西部的瓦刺就日渐强盛起来。十五世纪时,瓦剃统治集团以也先为首用武力统一了蒙古各部,形成北方最大势力。也先统治区,西起阿尔泰山,东抵辽河,北包贝加尔湖,南接明朝长城。也先经常以“进贡”为名,向明朝索取巨额的“颁赏”。也先更想攻占北京,让元朝复辟。1449年,他大举侵明,就是抱着所谓再“求大元一统天下”的政治野心。

在明朝方面,皇帝英宗童騃骄纵,一切军政大事,全由太监王振代理,王振胡作非为,残害忠良,广植私党。1449年当也先入侵时,王振更想利用皇帝“亲征”,幸取战功,提高个人威势。在这样政治昏浊的情况下,王振就掌握了戍卫京城的禁军的全部指挥权。七月十四日下令出兵,十六日就必须启程,行军部署毫无成算。当时瓦剌军侵人大同、宣府、独石、延庆等边塞,明守军节节败逃。英宗、王振竟贸然驱使大批中央高级官员和“前军五万骑,吏卒私属达五十万人”,冒着狂风暴雨,拥出居庸关向大同进发。八月初一,到达大同。瓦剌军暂退塞外,诱明军深入北上。但王振等看到边兵败亡,横尸满野的惨状,却惶惧失措,挥军急退。十三日退到土木堡(今怀来县西)狼山一带,瓦刺追兵从后面两路逼来,王振派兵迎敌,均败溃;兵部尚书邝埜三次奏请英宗突围,均为王振阻。十四日黎明,瓦刺军四面合围,十五日瓦刺军诈退,明英宗急派使臣去瓦剌军营向也先讲和。也先也派使臣持文书来明营,英宗命学士曹鼐草文书,派通事二人随也先使臣去瓦刺军营。王振立刻下令移营就水,明军人马饥渴,士兵争先跳越营边壕堑,队伍混乱,不能停止。瓦刺骑兵忽从四面冲来,呼啸列阵而人,奋长刀猛砍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明军弃甲曳兵,裸袒蹈藉,尸体蔽野塞川。英宗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下马据地盘膝面南坐,遂被俘虏。在混战时,扈从大臣如英

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等高级官员五六十人都被敌军所杀。军士弃尸数百里。其实当时追来的瓦刺军仅两万余,而明军五十万人,死亡过半,骡马二十余万以及衣甲、器械、辎重全被也先军所夺。太监喜宁投降,将明朝虚实情况完全告给也先。当英宗被俘时,护卫将军樊忠从旁用所持长锤把王振捶死,痛骂道:“我替天下诛此奸贼!”遂冲向敌军,杀敌十余人,最后战死。这一场大混战,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朝首都北京立即卷入战场的前哨,政局空前混乱,危机四伏。皇太后和留守京城的[成阝]王朱祁钰急召大臣朝议。翰林侍讲徐理竟公然主张逃跑,倡言南迁金陵,可避灾难,于是空气更加恶劣,群臣都犹豫昏惑,只知聚哭殿前。于谦厉声斥责徐理说:“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谁不知宋朝南渡的祸患。请立刻调动四方兵勤王,誓死守卫京师。”于谦的正确主张,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的同意,皇太后、[成阝]王等慢慢地清醒过来,便把守城抗战的责任全部交给于谦。于谦等遂即建议:(一)调山东沿海备倭军和漕渠运粮军急援北京,并令全国各地起兵勤王。(二)

提前发给官兵半年的或一年的禄饷,让他们自己到通州仓库取米,并号召百姓参加搬运通州军资进北京城。(三)动员京郊居民进城,并招募新兵,优给粮银。(四)肃清潜藏在京城内外的间谍等敌人。(五)从土木堡战败逃回的士兵,免予处分,仍要报名,各赏银布操练守城。(六)加强城防工事,赶造兵器,同时急运南京内库军器三分之二北上。八月二十一日,于谦被任做兵部尚书,当时,以于谦为首和以商辂、王竑、袁时、吴宁、王伟、朱骥等为主干的爱国官吏一致坚决主张抗战。于谦明确提出了“社稷(指国家)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认为英宗既成瓦剌俘囚,帝位不应虚悬,遂奏请皇太后让[成阝]王监国。并将阉党马顺、毛贵等篓死,王振家族全部刑斩,以平众愤。又将阉党郭敬等治罪。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阉党,振奋了士气。九月六日,[成阝]王正式登皇帝(景泰帝)位,遥尊英宗做太上皇,明朝中央政局更显稳定。同时,于谦又选派得力将领,增补关隘,加派援军,重新调布了长城边防。于谦治军,赏罚严明,教练有法,特别重要的是于谦把抗击瓦刺入侵看成全国一致的神圣爱国任务,广泛地发动人民报效杀敌,保卫国家,从而获得了源源的新兵,扭转败局,保证了抗击的胜利。

也先俘捉英宗以后,就想利用这个“御驾”做招牌,威胁并诈诱明朝各边镇开城

迎降。由于于谦严令各将领坚守关隘,“自今瓦剌奉驾(太上皇)到,不得轻出”。因此也先拥英宗到宣府、大同等处,守将都闭门不纳。九月末,瓦剌发动了第二次总攻势。十月初,瓦刺别部三万骑攻辽东各镇,同时别部进犯甘肃沿边。也先率主力军骑兵三万掠大同,直冲紫荆关,阿刺率二万骑突人古北口。十月九日,也先破紫荆关,阿刺等军从赤城南下,两路向北京合围。当时在北京,明朝从各地征调和新募的军队约二十二万人,但有盔甲者仅十分之一。各将领地守城方略议论纷纭,多主张退军城内,坚壁清野,以避敌锋。于谦坚决主张必不可示弱。当列阵郊外,迎击敌军。他亲身披擐甲胄,主持大军,驻营德胜门外,分配防卫九门兵力,指定负责将领,誓告全军,效忠卫国。特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变前队”,于是人人感奋,士气昂扬。

十一日,瓦刺军列阵西直门外,两军对垒。也先仍扬言要释放“圣驾”,胁迫明朝屈服讲和,并指出要于谦等大臣出来迎接,但被拒绝了。当夜,明军进击瓦剌军先锋于彰仪门外,获得第一次小胜,军威大振。次日,明军在各门外略有斩获。十三日,瓦刺军和明军在德胜门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时天寒,降雪,又大风,忽而雷电降雨。于谦先派石亨领兵埋伏在道旁民间空屋内,另派小队骑兵做急前锋,冲击瓦剌军阵,接战时假装败退,也先立刻挥动精骑万余,呼啸追来,直逼明军。于谦待敌军进城,令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石亨伏兵骤起,前后夹攻,也先军惊扰,明军副总兵范广骁勇绝伦,跃马当先,冲入敌阵,部下将兵齐力杀进,瓦剌军大败于城下,死伤无数,也先弟平章孛罗卯那孩,在搏战中被大炮击毙。瓦剌军转攻西直门,都督孙镗率军迎击,瓦刺军稍向北退,孙镗追击,瓦剌军增援反扑,孙镗军拼力血战。明军高礼、毛福寿等率兵从南面来助战,激战更急,战阵渐逼近城门时,城上守程信急发箭炮助战,会石亨领兵又从北面赶到,瓦刺军三面被围攻,才向西南退去。这是明军给也先以迎头痛击的第一次大会战。次日,于谦又亲自指挥都督毛福寿等军大败瓦刺军于彰仪门土城外,在两军搏斗时,京郊居民配合官军奋勇杀敌,纷纷跳上屋顶墙头,猛飞砖石,呼声震天,瓦剌军惊愕溃逃。这是明军第二次大胜。继而京郊军民配合展开了追击战,瓦刺军别支部队分掠各州县农村,也多遭民兵抗击。也先迫使明朝“迎驾”的阴谋,毫未得逞,在五天的激战中,又连战连败,死伤很多,也先大感沮丧。另外瓦刺军在居庸关也被明守将罗通击败。十五日夜间,瓦剌军拔营潜遁,于谦

派石亨率军追击到良乡以西。十七日,也先拥朱祁镇出紫荆关退去。九、十月瓦刺军焚掠山西、河北各地,也都被驱北退。十一月八日,瓦剌退回塞外,京师宣布解严。

明朝守御京师,抗击瓦刺入侵是正义的卫国战争。在广大人民英勇地从事保卫祖国斗争的基础上,于谦等能够积极运用政府机构迅速集结了部分军事力量,及时鼓励士气,亲临战场,指挥军事,因此使得保卫京师的战争,获得胜利,把明朝从败亡的严重危机中挽救了出来,并且保障了正在走向繁荣的北方生产事业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

三、迎回英宗

也先在京郊受到打击退回塞外后,于谦对于国防军事的布置,并未稍懈。首先是加强保卫京师的力量,拥调辽东、宣府部分军马来到京师,并命大同总兵郭登随时准备率所部到京师增援。京师稍见稳定后,于谦进一步加强边关的防御。对宣府、居庸关以及保定、河间、真定各处,增派大将镇守。又派顾兴祖、刘安等率兵修筑北边关塞要隘并增调军队防守。

1450年(景泰元年),春夏两季,瓦剌军对明朝北边连续发动了广泛的攻势,进攻宁夏、大同以后,又侵扰庆阳、朔州、阳和、万作等地,但都吃了败仗。另外,当时也先、脱脱不花和阿刺知院三方面对明朝的态度也各不同,他们都想单独先取得和明朝“通贡”和“互市”的经济利益,因而相互猜忌。于谦就在这时先派使臣和脱脱不花交涉,获得了初步协议。因此,也先拘留朱祁镇,原以为奇货可居,这时反成为对明朝交涉上的绊脚石。终于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将明英宗送回。可以说正是由于明朝在实际战争中取得胜利,政治策略正确和军备的充实,才能对瓦刺交涉上取得了全面的主动权,终于收到胜利的结果。英宗回国后不久,也先派使臣前来,要求通贡,双方又恢复了正常的互市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也先侵明失败,以及虐待诸部,日益骄横,引起各部族酋长互相猜忌和仇杀,也先攻杀脱脱不花汗,随后阿刺知院又攻杀也先。自从也先死后,瓦剌部属分散,势力就衰落了。

明军虽然从崩溃败逃转到胜利,但各方面遭受的战争创伤,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在瓦剌进攻京师被击退后,明朝论功行赏,升加于谦的官职称少保总督军务,仍掌兵部尚书事。于谦辞让道:“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

固辞不允。于谦在朱祁镇回京以后,首先向朝廷提出“上皇虽还,国耻未雪”的警告。他条谏各项安边的策略,坚持执行,专力于国防的充实。一面加强真定、保定、涿州、易州以及永平、宣府、大同、居庸关、山海关多处的防务增加守军人数,按时修缮城堡,并于1451年(景泰二年)遣都督佥事孙安率轻骑出龙门关收复独石、马营等八城,募民屯田,且耕且守,这样就使宣府、怀来的防务更趋巩固;一面对官军的贪污怠职等弊端,严加纠察,整肃了军纪;另外还推荐平江侯陈豫镇守临清,增筑新城,保护漕船运输的要道寨运河;又对马政、阵法、战车、军器、军功制度多所改进。对于火器,又提倡创造,如采纳巡关侍郎江潮的建议,制造“火伞”,燃放出去,可以惊溃敌军马队。又采纳应州人师翱的建议,制造有机关的火铳,短时间内可发三次,射程达三百步以外。

于谦以为虽然瓦刺暂时求和,但是明朝若不加强国防,还是不能制止瓦刺的侵扰,于是进一步积极着手改革京营的军制,创立了团营。

原来明朝京卫军队,分别隶属于五军、三干、神机三大营。五军营是洪武时编定的军制,有步队、马队,专教阵法。三千营是永乐时编定的,都是骑兵,专管扈从皇帝出入。神机营是永乐时对交趾作战时编定的,使用火器,主要是步兵,更附添马队在内。三大营各有总兵官,不相统属,同时五军都督府调动,平时掌府官只管军政文书,不管操练,战时分别调遣,号令不能一致。将领和军士彼此也不熟悉。正统时,京营军士四十余万,由于营政废弛,作战能力很低,“土木之变”,京军伤亡很多,营制更紊乱。

于谦于景泰二年开始改革京营军制,于三大营中挑选精勇军士十万人,编为五营操练,叫做团营。第二年,又将团营军士增加到十五万人,分十营操练,于景泰三年,团营制度完全确立,没有选人团营的军士,仍归三大营,称做“老家”。

十五万精锐京军,分编十团营。每团营一万五千人,置都督一人,统率本营,叫做“坐营都督”。每一坐营都督下,设都指挥三人,各统领军士五千人。第一都指挥下又设把总五人,各统领军士一千人。每一把总下又设指挥二人,各统领军五百。每一指挥下,设领队官五人,各领军士一百人。每一领队官下设管队二人,各领军士五十人。以上十团营设一总兵官,明廷命石亨充任。于谦对于京营的改革,改变了京军各营互不统一,每遇调遣,号令频更,兵将不相识的偷怠紊乱情况。于谦更积极招募民兵,充实军队的作战力量,遣使分募直隶、山东、山

西、河南民壮,拨山西义勇守大同,并用民兵防守紫荆、倒马二关。这些措施,特别是新军(十营团)的建立及战守部署等,使明朝国防渐趋巩固。

四、于谦之死

当于谦抗战派正在日以继夜地瘁心于加强边防,改革京营军制的时候,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在宫廷内部却酝酿着一股争夺皇位的暗潮。

当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到北京时,朱祁钰把他看作是最危险的政敌,立刻禁锢在皇城里的南宫内,他所住的宫叫崇质宫(俗名黑瓦殿,在南池子普渡寺一带)。这一带地区,永乐时称为“东苑”,又叫“小南城”。这是个离宫别馆,朱祁钰把朱祁镇幽禁在这里,特派靖远伯王骥守备,不许他和外面交往。

1452年(景泰三年),朱祁钰废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镇子),更立他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朱祁钰这种自私的行动,于谦是不赞成的,因此朱祁钰对于于谦渐见疏远,不肯授予于谦以全面行政的实权,仅因防边多事,才使于谦长期专任兵部。于谦对于当时的勋戚贵幸的贪鄙忮懦,多所年轻,因而对于阉党邪派的阴谋活动,也就警惕不够。于谦遇到阉党破坏和捣乱的时候,常愤慨地扪胸叹息,曾说:“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表示决不向他们让步。

于谦在用人行政中,对贪污横暴的高级军官,严加劾办。石亨在德胜门外的战功,并不高于于谦,受封世袭的侯爵,自觉愧心,曾上疏推荐于谦长子于冕做都督府前卫副千良。于谦上疏恳辞,并指责石亨位居大将,不选拔军伍中人材,报效国家,单独荐举于冕是不合公论的。同时指出:“臣于军功,决不冒滥,纵欲为子求官,自当乞恩君父,何必假手于石亨”!石亨听到于谦严厉的指责,便积恨在心。石亨身任京营总兵,提督十团营,骄纵枉法,勾结营私,于谦屡次对石亨加以奏劾,石亨更切齿痛恨。另外,都督张軏先后因犯军律,曾被于谦弹劾,也怨恨于谦。太监曹吉祥也因监守军务时被于谦所制裁,平素也甚耿介于心。前任兵部尚书王骥因在正统时党附王振,行为骄纵,景泰时曾受裁抑,但他屡思跋扈,由于于谦不肯推荐,因此也对于谦怀有嫉恨。总之,仅只在改进军务方面,于谦就遭到了许多的阻难。

1453年(景泰四年),皇太子朱见济忽然病死。后来一部分较正派的官员,主张恢复朱见深做皇太子,遭到朱祁钰的压制。另一方面,复辟的阴谋,却暗地酝酿着,终于爆发了“夺门”的事件。

“夺门”的主角是太上皇朱祁镇,他在土木堡丧师辱国被也先俘虏,幸赖于谦等领导军民抗战胜利,才得被释回国,但是朱祁镇不考虑军国大事和抗战的客观,从而对于于谦等抱有莫大的私憾。朱祁镇回到北京后,朱祁钰已经代替了他的皇位并且把他禁锢在南宫,因此他们兄弟之间是仇恨深重的。“夺门”事件的主要推动者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杨善、王骥涨軏等。其中石亨、张軏掌握京营军权,王骥的职务是守备南宫,曹吉祥是京营监军太监。所以走通官禁,有便利条件。他们就利用京营军权,做发动宫廷事变的工具,杨善过去谄附王振,曾做过出使瓦剌的使臣,迎得朱祁镇回国,超出了朱祁钰的旨命,朱祁钰对他不满,后来又向曹吉祥、石亨献媚,自然就密切勾结起来了。徐有贞(即徐理),在也先入侵时主张南迁,被于谦所驳斥,为舆论所不齿,后来谄附陈循,升官到副都御史。这一群贪残阴险、结党营私的官僚们拼凑到一起,都想利用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二人的尖锐矛盾,假手为朱祁镇夺回皇位,大搅混水,乘势摸鱼,做自己升官的打算。

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命石亨代行郊祭典礼。石亨等密谋,认为是发动复辟的好机会,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张軏、王骥等潜纳京军进皇城,率众急奔南宫,毁墙裂门,掖朱祁镇登辇,闯入皇宫,强登奉天殿,宣告复辟。朱祁镇复辟后,反诬于谦、王文等谋叛,逮捕下狱。廷审时,徐有贞当众喝令法司把于谦等痛加拷掠,王文不胜激愤,激辩不已。于谦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遂被判处谋逆罪,坐死刑。抄没家产时,发现于谦“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将杀于谦时,朱祁镇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徐有贞秘密进言道:“不杀于谦,此举(夺门)为无名”,遂下毒手。随后凡于谦所推荐选拔的文武官吏都受到迫害,石亨等更严厉地残害抗战派人物,又列名镂版榜示“于谦党”于天下。于谦死后,国防又陷于废弛。

民族英雄于谦,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政变中惨遭杀害,死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时年六十岁。于谦遇害时,“行路嗟叹,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洒泣”。后来北京还出现了怀念于谦的童谣:“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嗛(指于谦)”。于谦家属被械系,长子于冕遣戍龙门。指挥同知陈逵感念于谦的忠义,收殡于谦的遗骸。于谦婿朱骥把于谦的灵柩运回故乡,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在景泰时的故宅,在北京崇文门的西裱褙胡同,于谦被杀后籍没充公。

成化初,于冕被赦,上书讼父冤,明廷恢复于谦生前原有官爵,并将故宅改为“忠节祠”,祠内阁上有清人孙诒经的“热血千秋”和“帝念有功”,群小谗谋冤太惨;公真不朽,故居歆祀地犹灵”等题词。在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存有一幅于谦墨迹,是他在保卫北京时写给兵科给事中叶盛询问巡视东城防务情况的手令。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遗物是永远为人民所爱护和珍视的。在三台山于谦墓前,成化间当地人民也建立了“旌功祠”来纪念他。于谦的祠墓和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宇都在西湖岸边,同样为祖国人民所崇仰。

于谦从他人宦途时起,廉洁正直,爱国爱民,在政治上卓具识见,并有所建树;而他在抵御瓦刺入侵时所发挥的作用,在当时对于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北方经济的发展,更有不小的贡献。于谦的功绩是不朽的,他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后人纪念的一位英雄人物。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小英雄——嘎子,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

关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豫西鄂北会战

关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豫西鄂北会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豫西鄂 北会战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3月至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 1战区部队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 实行的防御战役。 日军为解除中国空军及豫西部队对平汉路南段的威胁,集中5个 师团、3个旅团的兵力,分3路向豫西和鄂北进攻。为了粉碎日军企图,中国军事委员会以第5战区主力部队在南阳地区,以第1战区部队于 南召、李清店一线阻击日军,并以豫西和陕南各基地的空军轰炸日军 后方交通线。 3月21日,由荆门北进的日军第39师团主力、独立第5、第11 旅团各一部向第5战区防地进攻,在桐木岭、盐池庙一线与第59军一 部接触。23日,日军先头部队攻陷自忠县。24日,第59军主力及第 69军一部阻击日军于欧家庙、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线,日军死伤甚多。 26日,日军增援部队4000余人继续进攻,激战至夜,一度突入南漳城内,被守军击退。28日,B军攻占南漳,守军第77军反击,于29日 收复南漳。 此时日军一部与其在欧家庙的主力会合攻陷襄阳、樊城,守军第 69军分向樊城东北和襄阳西南突围。陷襄樊的日军向谷城策应老河口 的日军作战;一部会合襄河以西的日军再攻南漳。4月2日,日军与守 军第77、第59军各一部发生争夺战,于4日晚再陷南漳。5日晨,日 军2000余人向泰鸿山猛攻,守军两个师协力反击。10日晚,日军放弃南漳,向荆门以东撤退。襄阳附近的日军4000余人沿襄河西进,守军 第69军放弃茨河市后,向谷城前进。第22集团军以一个师正面 抵抗,一个师侧面出击,12日攻入茨河市。进抵谷城以南的日军2000 余人遭守军严重打击后撤。第5战区下令追击,第41军主力配合第59、

抗日 英雄人物 故事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说一下,邱少云是抗美援朝英雄。抗战英雄人物有好多啊,像左权、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向阳........向阳存瑞、叶挺、徐向阳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 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1 / 5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小英雄——嘎子,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演讲稿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演讲 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演讲稿——小英雄王二小演讲稿2009-03-24 16:45:46 阅读15851评论96字号:大中小订阅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演讲稿 小英雄王二小 五(3)中队蔡思阳 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的故事,名字叫——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的不要……撒谎的!”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一、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二、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三、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

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四、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

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

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 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 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 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 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 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 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 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实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 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 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 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 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 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 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 位八路军叔叔。

抗日英雄事迹

抗日英雄事迹 抗日英雄事迹 ? ? 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 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 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小英雄——嘎子,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

关于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关于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篇一:关于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胜利日到来之际,小编给大家讲几个,同学们听了一定 很感动。抗日小英雄有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 不能忘记他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 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抗日小英雄的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 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 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 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 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 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 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 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 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 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 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 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 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 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后,海娃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 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 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 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 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八格亚路,举起手来! 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 衣领。另一个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 起来!

最全总结范文之:抗战英雄事迹12篇

《抗战英雄事迹》 抗战英雄事迹(一):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抗战英雄事迹(二): 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 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黄

抗战小英雄故事演讲稿

抗战小英雄故事演讲稿 导读:本文抗战小英雄故事演讲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

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 从一个文盲村姑,到抗战时期大名鼎鼎的被蒋介石封为抗日“游 击队之母”的赵老太太,到最后自封为重庆“总统府留守”,作为 “匪首”被解放军枪决,赵老太太在历史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经历 了一种怎样的悲喜人生? 赵老太太(1881一1950),辽宁帕岩人,文盲,丈夫姓赵,所以被 称为赵老太太。当日本夺取了满洲之后,他们抢去了她丈夫的土地。 所以她的丈夫和她自己,她的儿子赵侗和别的八个女儿,便在饥荒中,而就是这饥饿,把他们对日寇的憎恨燃烧起来,促使他们行动。于是,他们组成了“义勇军”。 他的儿子赵侗做了游击队的领袖,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为 日本人持续跟追他们,于是他们移到晋察冀边境的蔚县去,但赵侗没 有走,仍然继续战斗。移到蔚县去的人们,在当地种起田来,赵老太 太私心以为毕竟能够过和平的日子了。但她在刚刚收获了三次,日本 的兵马又打了过来。这样,她又被迫放弃了他们的田地。 接着,赵老太太召集了家庭会议。她告诉他们,日.本鬼子一天不 赶出去,不论是谁,永远不能过和平的日子。她问她的丈夫,除开他 和她这两条老命外,还有什么别的足以损失的东西?她又向她的女孩们 诉说,使她们回想在吉林打游击过的日子。最后又说到赵侗,所以大 家决定加到赵侗的部队去。 赵老太太是一个极有能耐的组织者。她由一村到一村告诉农民们:吉林的苦情是怎样的,日本是怎样来的,来后的情形是怎样的,以及 她的儿子是怎样跟日本人战斗的。“要是不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她 告诉他们说,“世上永远没有和平的日子。”随后,他们便跟她到赵 侗那里去,跟北平的学生、门头沟的矿工,和二十九路军的士兵们排 在一起。

在她的腰裙下,有两支盒子炮,能够双手同时开枪,而且百发百中,但外表看却绝对有隐蔽性。有一次,她在一个村庄里,那时候, 日军快要到了。眼见寡不敌众,她只好蹲在路旁,把盒子炮藏在腰裙下,走过的日军用脚踢她,这样的“老太婆”,日军是不想要的。就 连那些农民开始也看不起她。那天在晋北的一个村庄里,她劝促群众 抵抗日军,那些农民以为她仅仅一个瞎吹牛皮的老太婆。“你懂得什 么打仗,你这老太婆?”他们冷嘲她说。冯文姑没有争辩的工夫。那时 候天已暮垂,她叫农民们跟着,他们走到镇外,直到他们看见,在一 座小山旁,斜阳的微光,描衬出一队巡骑队,三个骑马的日本哨兵。 她一句话也不说,从腰裙下抽出那两支盒子炮,瞄准后就放射。两个 日军登时仆倒下来,第三个逃走了。就这样,那镇上的两百多个农民,就到她儿子的部队里战斗着。 她为着给赵侗游击队募捐,坐难民车到了汉口,汉口使她增加了 见识。“是的,他们全晓得中国为什么要抗日,用不着人家再告诉他们。但在农村里,却有很多人还不晓得这些,诸位为什么不到乡村去,把这些告诉农民们,反而在这怪舒服的房子里,像鹦鹉一样的瓦拉瓦 拉着呢?”她在汉口这样吼了起来。她最近因接受南洋侨胞电请出国宣传,在港粤受到盛大的欢迎。 因为赵老太太知名度高和影响大,各报记者就像今天的“狗仔队”一样对她实行追踪和采访。1938年秋,《立报》、《星岛日报》、 《救亡日报》等战时传媒纷纷报道相关她的消息。1938年y月3日至 18日,香港《立报矛连载吴青采写的长篇文章《记赵老太太》,记录 她和儿子赵侗在卢沟桥事变后如何在北平城里运送武器到城外的游击队、与汉奸斗争、击落日寇飞机、打监狱救人并扩大队伍、开粮仓贩 济穷人等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 例如,北平陷落,赵老太太用了两个计策将一百多人马秘密逃出 城外,集合到一个庙子里。当时北平的流氓被日寇雇用了,经常在街 头闲逛。她叫手下人学着流氓的样子,穿小褂裤,将长衫搭在肩上, 小褂的纽扣上下错位,居然得以混出城外。同她亲自出马并雇两个老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 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 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 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 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 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 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 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 让他送一封相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 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小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

抗日英雄事迹,抗日战争先烈故事

抗日英雄事迹,抗日战争先烈故事 抗日英雄事迹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您带来的抗日英雄事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更多抗日英雄事迹 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抗日英雄事迹一【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 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 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 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 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 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 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 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 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 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 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 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 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 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 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 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 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 却不会停止&bd&bd 抗日英雄事迹二【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 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

爱国故事抗日英雄人物

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

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的的事迹被编写入小学课本中和电影。

经典抗战英雄故事作文400字

经典抗战英雄故事作文400字 这篇抗战英雄故事作文400字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经典抗战英雄故事作文400字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

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的文章,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赵尚志是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 赞扬说:“有名的义勇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什 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 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 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校第4期学习。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 反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 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委*委、委*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 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林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 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滚出满洲,为中华 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 民革命第3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总**部总**。同年8月任东 北抗日联第3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第2 路副总指挥。面对日伪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 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实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一 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