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课件
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导入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 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 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 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 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钱钟书《谈中国诗》
学业质量水平四
1.比较形象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比较形象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一齐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似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 什么不同?(6分)
2.比较语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 丽平整; ②《插田歌》节选的几句诗则 采用民歌俚曲来描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 清新流畅。
2.比较手法
释义
解题 方法
答题 规范
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 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 点”。2.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3.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 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4.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 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
导入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 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 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 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 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钱钟书《谈中国诗》
学业质量水平四
1.比较形象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比较形象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一齐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似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 什么不同?(6分)
2.比较语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 丽平整; ②《插田歌》节选的几句诗则 采用民歌俚曲来描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 清新流畅。
2.比较手法
释义
解题 方法
答题 规范
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 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 点”。2.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3.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 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4.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 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课件(共18张PPT)
比较点: • 诗歌形象——意象、意境、人物、事物 • 诗歌情感——感情基调、思想感情 •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 • 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题型: 1.本诗内部比较:形象特点、感情变化、手法异同等。 2.本诗与教材诗歌进行比较:形象特点、感情变化、手法异同等。 3.一首诗词不同版本间的比较:炼字等 5.相同作家相同题材课内外比较:情感等 6.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比较:情感、手法等 答题: • 审准题干——比较点是什么?比较相同?不同?异同? • 拟定答案——先答“同”还是“异”? • 总分答题——总说+结合诗句阐释
• 悲感:悲凉 • 风骨:慷慨
——意象、意境、情感
P182.四
京居客感
江春霖
迷离乡梦乱如丝,沈醉东风酒一卮。
大地于今皆泡影,长安自古似弹棋。
百年世事青衫泪,一点禅心黄蘖知。
来日是非浑莫管,衔杯权赋草堂诗。
• 释然超脱:情感+分析 • 抑郁激愤:情感+分析 • 写法:反语
拓展阅读:P179.例2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 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 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 头。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 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 意象的不同?
形象•比较鉴赏
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
• 悲怆 • 奇崛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 P184.例2. • 白下驿饯唐少府 • 王勃
•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ppt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 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 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 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 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 “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 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阅读优质课件
《白雪 歌送武 判官归 京》
本诗描写塞
①闻说轮台路,
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 提示(分析 写景手法的 不同之处。
“ 将 赴 ” , 连年见雪飞。 将 去 还 没 去 , ②春风不曾到, “ 留 别 ” , 汉使亦应稀。 与 友 人 告 别 。 ③白草通疏勒,
写景手法包
青山过武威。
括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白描 虚实 结合、动静 结合、视听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借景抒情
诗人借可见之景, 如 风 烟 、 太阳来遣 愁,表达了对友人 离去的不舍和担忧 之情。
直抒胸臆
表现出诗人志向高 远,乐观豁达的特 点。
参考答案
答: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 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 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 豁达的特点。 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 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 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方法总结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第二步: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第三步:阅读诗歌,读懂大意。 第四步: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五 、 当 堂 训 练 【2022年全国乙卷】
白下驿①饯唐少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 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 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本诗描写塞
①闻说轮台路,
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 提示(分析 写景手法的 不同之处。
“ 将 赴 ” , 连年见雪飞。 将 去 还 没 去 , ②春风不曾到, “ 留 别 ” , 汉使亦应稀。 与 友 人 告 别 。 ③白草通疏勒,
写景手法包
青山过武威。
括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白描 虚实 结合、动静 结合、视听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借景抒情
诗人借可见之景, 如 风 烟 、 太阳来遣 愁,表达了对友人 离去的不舍和担忧 之情。
直抒胸臆
表现出诗人志向高 远,乐观豁达的特 点。
参考答案
答: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 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 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 豁达的特点。 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 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 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方法总结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第二步: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第三步:阅读诗歌,读懂大意。 第四步: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五 、 当 堂 训 练 【2022年全国乙卷】
白下驿①饯唐少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 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 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6《芣苢》《插秧歌》诗歌的比较阅读课件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谊的悠久。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比较二:写作背景
1.《芣苢》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解题要领: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2、理解表达技能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4.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示例解析 ①“绕”字好,环绕。具体地描画了绿水围绕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翱翔,绿水慢慢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比较二:写作背景
1.《芣苢》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解题要领: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2、理解表达技能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4.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示例解析 ①“绕”字好,环绕。具体地描画了绿水围绕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翱翔,绿水慢慢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2024学年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优质课件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 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 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 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 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 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 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 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高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写作背景
风格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写作背景
风格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杜甫
登高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被“赐金放还”后, 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失意 “漂泊西南”时期, 时局动荡,亲友离散
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
是的,你(杜甫)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 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 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 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 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 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 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
失意人生的诗意吟唱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辛弃疾《贺新郎》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高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写作背景
风格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写作背景
风格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杜甫
登高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被“赐金放还”后, 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失意 “漂泊西南”时期, 时局动荡,亲友离散
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
是的,你(杜甫)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 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 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 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 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 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 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
失意人生的诗意吟唱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辛弃疾《贺新郎》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共30张)PPT课件
比较语言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ppt课件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狂飙突进时代的歌号者
诗中的“我”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苦难中勇毅的攀登者
四、对比阅读:鉴“我”
当我们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 的抒情主人公放在一起,我们又会发现:
时代的青年
1919 五四时期
1983 改革开放
三、知人论世,探究“我”
• 诗歌末尾的时间耐人寻味。 “1919年9、10月间作”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 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 1919,受五四运动影响,27岁的郭沫若灵魂深处激荡出一种喷薄的 情感,招呼那蕴藏在天地间的无限的力量,共同摧毁一切落后、黑暗 与不合理,共同创造进步、光明与理想的新世界。
同 人物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①都在赞颂人的伟力。 ②都有壮美的景象。(意象群) ③都有意地使用了长短句。 ④都表达了征服的意愿。
幻化的巨人
贴近现实的普通人
异 景物形象 选择的景物宏大广阔 选择的景物有崇高也有弱小的
主旨传达 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侧重于哲理的思索
相同点:都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组合构成一幅幅具体的画面,来塑造形 象,表达情感。而且无论是塑造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还是登山勇士的形 象,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的展现。 不同点:抒情方式不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表 达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 力。 《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写景叙事,间接抒发情感。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 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 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 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 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比较阅读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ppt
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 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炬有心还惜 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相 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 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 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课堂总结
我校将举办以“青春之歌” 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本次“青春之歌”朗诵会 班级选择诵读的诗歌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 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 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他接触了泰戈尔、 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23年,闻一多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混乱,民 不聊生,回归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写下此诗。 此时的中国,有革命的火种,但也不乏鲜血和牺 牲。前途虽然明朗,道路却愈发曲折。因此, 《红烛》的情感自然更加深沉含蓄。
拓展延伸
作者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又都处 在中国黑暗时期,他们彷徨,对现实不 满,但又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他 们怀抱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希望能点燃 澎湃的青春激情,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作业
3. 如何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与《红烛》相比,二者的意象有着怎样的差异?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选取典型意象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等,展现了宏大雄 奇、气势磅礴等意象特点,突显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特征,抒发了对“力”的赞美之情,进而表 现了作者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比较阅读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课堂总结
我校将举办以“青春之歌” 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本次“青春之歌”朗诵会 班级选择诵读的诗歌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 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 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他接触了泰戈尔、 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23年,闻一多看到了社会的黑暗混乱,民 不聊生,回归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写下此诗。 此时的中国,有革命的火种,但也不乏鲜血和牺 牲。前途虽然明朗,道路却愈发曲折。因此, 《红烛》的情感自然更加深沉含蓄。
拓展延伸
作者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又都处 在中国黑暗时期,他们彷徨,对现实不 满,但又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他 们怀抱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希望能点燃 澎湃的青春激情,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作业
3. 如何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与《红烛》相比,二者的意象有着怎样的差异?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选取典型意象如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等,展现了宏大雄 奇、气势磅礴等意象特点,突显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特征,抒发了对“力”的赞美之情,进而表 现了作者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比较阅读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古诗词比较阅读 ppt (46张PPT)
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思考角度】
《晓行巴峡》
《水经注》 《秋兴八首》
运 用 意 象
“晴江”“女浣(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山 桥”“万井”等。
(2014年2卷)《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简答题:两首诗都写 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应对方法?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四看:看题目、作者、小 注、诗句。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常见的语言风格:
平易自然、通俗浅显、质朴明快、含蓄委婉、清新 明丽、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豪迈雄奇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比较语言
炼字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 (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 (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思考角度】
第一首
第二首
叙 直接叙述了自己为国事担忧,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
事 白发渐增,多次打探战况的现 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
【思考角度】
《晓行巴峡》
《水经注》 《秋兴八首》
运 用 意 象
“晴江”“女浣(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山 桥”“万井”等。
(2014年2卷)《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简答题:两首诗都写 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应对方法?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四看:看题目、作者、小 注、诗句。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常见的语言风格:
平易自然、通俗浅显、质朴明快、含蓄委婉、清新 明丽、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豪迈雄奇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比较语言
炼字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 (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 (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思考角度】
第一首
第二首
叙 直接叙述了自己为国事担忧,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
事 白发渐增,多次打探战况的现 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万变是四题 - - -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 4. 思想感情比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二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 知同辨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 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 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 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四)思想感情比较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喜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万变是四题 - - -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 4. 思想感情比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二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 知同辨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 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 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 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四)思想感情比较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喜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请说出以下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比喻 拟人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设问
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①同:都抒发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理解,不被赏识的忧愁和苦闷。 ②异:本诗直抒胸臆,“空”字直接道出诗人为国事而忧,鬓生华发的感伤;而杜诗则借
物抒情,借黄鹂的空有好音却无人欣赏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与赏识,空有报国之志的苦闷和惆 怅。
一、表达技巧异同比较考查角度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2024届古诗词备考之
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诗歌比较鉴赏
角度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角度四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比较鉴赏中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考察方式; 2、扎实掌握表达技巧答题的三 个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中各项定义及作用; 3、熟练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答 题角度及答案组织思路。
古诗 兴等)。
二、表达技巧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表 1.解题方法 达 技 ①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 巧 同点”。
异 同 ②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比 较 ③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
古诗 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三、表达技巧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同
比 2.答题规范 较
答: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古诗
××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6《芣苢》《插秧歌》比较阅读课件
比喻—气氛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语言—心理
歌颂他们辛劳中的秩序井然,和谐、默契地劳作关系;赞颂 他们吃苦耐劳,废寝忘食,投入忘我。侧重的是劳动中的人 情美和劳动的精神美。
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 有什么不同?
芣苢
插秧 歌
6个动词 重章叠唱 回环往复
动作语言 比喻细节 善于口语 浅白流畅
劳动者的欢歌 展现了古代劳 动者的精神风 貌;
劳动者的赞歌 还原劳动本身 的滋味。
劳动本身的滋味——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
本诗鲜明的反应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 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情势、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 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 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பைடு நூலகம்
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分变化?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场景?
字 甲骨文 小 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 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
采摘
采摘芣苢
有
取得 获得
越采越快
掇
拾取 摘取
越采越多
捋
从茎上成把取下
收获满满
袺
提起衣襟兜东西
(劳动过程)
襭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兜东西
(劳动欢乐)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芣苢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 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 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 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 妙焉。
——方玉润《诗经原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 高考古诗词阅读考测中,比较阅读题占有 相当的比例。 【考点展示】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 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 4、关于字词的比较
1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题型一:意象类 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 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 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 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 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 的优美意境。)
3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8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 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 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 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 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 静景。
9
【小试牛刀】
1.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 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 并说明理由。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 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 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 赏析:(这首一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 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 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 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 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 趣。
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
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
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
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4
【答案】 (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 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 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感真挚。
6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 坐禅。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 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 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 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 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 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 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 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 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 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 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 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 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妙的意境。水,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
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
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
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
5
题型二:意境类 答案构成: ①找意象; ②点特点 ③ 析感情
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7
我独坐书床,挑灯夜读,在这安静的夜里连打更声都没有听到。 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残月挂 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湾流水悄然成冰。
这首诗,描写诗人雪夜读书的情景。题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读”, 可知其侧重点不在于写读书,而在于写读至夜深时分周围环境给予自己的 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又从侧面表现了专心夜读的意趣。 一二两句,首先从室内氛围写起,然后点出读书人。“虚堂”、“人静”、 “不闻更”,都是“独坐书床对夜灯”的读书人的感觉。按正常的顺序, 应是“独坐书床对夜灯,虚堂人静不闻更”。现在倒过来,先写感觉,后 写感觉的主体,正是为了突出夜深人静的环境氛围。诗人独坐书床,灯下 苦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竟连更声也没有听到。短短两句,紧扣题目, 把深夜室内的景象给写尽了。三四两句,诗人转换空间,由室内而“门 外”,另辟新境。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 残月挂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溪流水悄然成冰。这一切都是在诗人夜读时 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暗示时间的推移,夜读已久。“不知”二字,如实地 写出诗人久读后起身开门四望的瞬间感受,也透露了诗人夜读后安恬自得 的心情。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
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
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
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
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
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 高考古诗词阅读考测中,比较阅读题占有 相当的比例。 【考点展示】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 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 4、关于字词的比较
1
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 题型一:意象类 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 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 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 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 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 的优美意境。)
3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8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 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 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 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 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 静景。
9
【小试牛刀】
1.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 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 并说明理由。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 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 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 赏析:(这首一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 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 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 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 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 趣。
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
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
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
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4
【答案】 (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 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 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感真挚。
6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 坐禅。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 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 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 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 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 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 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 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 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 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 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 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 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妙的意境。水,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
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
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
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
5
题型二:意境类 答案构成: ①找意象; ②点特点 ③ 析感情
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7
我独坐书床,挑灯夜读,在这安静的夜里连打更声都没有听到。 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残月挂 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湾流水悄然成冰。
这首诗,描写诗人雪夜读书的情景。题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读”, 可知其侧重点不在于写读书,而在于写读至夜深时分周围环境给予自己的 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又从侧面表现了专心夜读的意趣。 一二两句,首先从室内氛围写起,然后点出读书人。“虚堂”、“人静”、 “不闻更”,都是“独坐书床对夜灯”的读书人的感觉。按正常的顺序, 应是“独坐书床对夜灯,虚堂人静不闻更”。现在倒过来,先写感觉,后 写感觉的主体,正是为了突出夜深人静的环境氛围。诗人独坐书床,灯下 苦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竟连更声也没有听到。短短两句,紧扣题目, 把深夜室内的景象给写尽了。三四两句,诗人转换空间,由室内而“门 外”,另辟新境。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 残月挂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溪流水悄然成冰。这一切都是在诗人夜读时 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暗示时间的推移,夜读已久。“不知”二字,如实地 写出诗人久读后起身开门四望的瞬间感受,也透露了诗人夜读后安恬自得 的心情。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
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
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
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
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
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