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肢抬高30度对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肢抬高30度对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术肢抬高30度用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4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采用术肢抬高30度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47例,采用术肢水平放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对照组为19.1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74%,对照组为76.60%,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肢抬高30度有助于改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应用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肢抬高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经桡动脉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61-02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术因其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已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路径。常规绷带包扎止血法存在松紧度不易掌握,易造成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术肢淤血肿胀等术后并发症。因此,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已成为首选止血方法[1,2]。为进一步提升止血效果,本次研究以9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术肢抬高30度及术肢水平放置两种方案用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止血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1)采用压迫性止血器;2)经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3)术前Allen实验阳性;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精神障碍;3)既往存在介入治疗史。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43~83岁,病程1~5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4~81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对比表
例数男女年龄(Y) 病程(Y)
观察组 47 25 22 60.2±6.5 2.3±1.1
对照组 47 26 21 61.5±6.3 2.1±1.2
X2/t 0.042864 0.9845648 0.842279
p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介入诊疗结束后,操作者将动脉鞘管拔出2-3cm,立即按说明书安装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向感应气囊中注入8-12ml气体至气囊足够充盈,拔出动脉鞘管,询问患者舒适度,确认止血确切、可触及桡动脉搏动、局部温度、颜色无异常,患者术肢抬高30度,3h后抽出2ml气体,减压后5min若未见出血,则待3h再次抽出2ml气体,减压后5min未见出血,继续压迫6h后撤去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照组:患者压迫止血中术肢水平放置,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装及去除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2.2 疗效判断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包括穿刺点出血、肢端麻木、
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等,以全部术后并发症例数计算患者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束后询问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尚可”、“不满意”四个档次,以“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计算护理满意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组
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发生肢端麻木1例,发生率2.13%(1/47);对照组发
生穿刺点出血2例、肢端麻木5例、桡动脉急性闭塞1例、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
1例,发生率19.15%(9/4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对比表
例数未发生发生发生率
观察组 47 46 1 2.13%
对照组 47 38 9 19.15%
X2 5.483333
P <0.05
2.2 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32人,比较满意13人,尚可2人,护理满意
率为95.74%(45/47),对照组非常满意24人,比较满意12人,尚可10人,不
满意1人,护理满意率为95.74%(36/47)。两组护理满意率经比较分析,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表
例数满意尚可+不满意满意率
观察组 47 45 2 95.74%
对照组 47 36 11 76.60%
X2 5.7132
P <0.05
3. 讨论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较常规绷带包扎止血更好的适用性,受操作者个体经
验水平影响小,不仅可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还可以用于已经发生出血的病
例行压迫止血[3]。术肢抬高30度有助于促进局部静脉血回流及淋巴循环,进一
步缓解局部淤血,从而降低穿刺点出血、肢端麻木等并发症的风险。应用压迫止
血器的压迫时间对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风险均有一定影响[4]。为方便护理管理,
维持工作秩序,我们将压迫止血减压时间定为3h,结果显示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
度较为理想。本组结果显示,术肢抬高30度用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显著降低了
并发症风险,改善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示术肢抬高30度用于桡动脉压迫止血
器的治疗是有价值的。综上所述,术肢抬高30度有助于改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的应用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春美,张小群.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行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
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