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绝对一流的数学家

合集下载

数学 华罗庚

数学 华罗庚

1、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2、.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3、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导语:科学成就是由⼀点⼀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海。

以下⼩编为⼤家介绍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章,欢迎⼤家阅读参考!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中曾遭遇三⼤劫难。

⾃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次劫难是抗⽇战争期间,孤⽴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化⼤路程”,家被查抄,⼿槁散失,禁⽌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是可想⽽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

但他不满⾜,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需要何等的毅⼒寻! 华罗庚善于⽤⼏句形象化的语⾔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简意深,富于,令⼈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但从不提及的天分,⽽把⽐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曲不离⼝”,经常锻炼⾃⼰。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些成果后,产⽣⾃满情绪,或在同⼀⽔平上写论⽂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

“⽂化⼤路程”刚结束的,⼀些⼈,特别是青年⼈受到不良社会风⽓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进⼀步提出:“努⼒在我,评价在⼈。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华罗庚从不隐讳⾃⼰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9月12日),中国现代数学家,翻译家、科学普及家和社会活动家。

华罗庚早年生活在中国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年代,经历了艰苦的求学历程。

他自学数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丘成桐、南步庵和曾兴言等先进教授。

于193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法国深造,师从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小弟子,也是丘成桐的恩师,希尔伯特问题的解决者Henry Cartan教授。

他在法国科学院研究中心攻读博士,于1936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华罗庚于1942年回到国内,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都十分显著。

他于1946年创办了中国数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长。

1950年,他和同事李政道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机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

1960年代初,他曾经主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建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受到迫害,并被关押、审查多年,直到1971年才得以重返教育事业。

华罗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分析和代数学方面。

他曾经通过广泛的阅读西方数学文献,将现代数学理论带回中国,对推动中国数学学科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也是运用代数方法解析数学问题的开拓者之一。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华罗庚发布了数百篇论文和数部书籍,涵盖了从数学基本理论到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

其中,著名的论文包括1936年发表的《论代数域的赋值理论》、1949年发表的《关于雅可比矩阵之一拓逝始终的证明》等。

除了学术贡献之外,华罗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他长期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和数学教育,曾经参与编辑《大众数学》杂志,并主编了多本数学教材和普及读物。

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被授予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979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华罗庚被评选为“人民教育家”和“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的巨人”。

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华罗庚的数学研究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数学的创建者之一。

在华罗庚年轻的时候,中国的数学事业正处于一个低谷期。

然而,他凭借着他学贯中外的数学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引领了中国数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华罗庚在多个数学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对于数论的研究。

华罗庚在数论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解决了一系列经典数论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圆整数问题等。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推论,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数学研究。

除了数论,华罗庚还对代数几何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并发展了华罗庚代数几何理论,为代数几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微分几何方面,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中国的微分几何研究走上了正轨。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数学成果经常发表在国际一流数学期刊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

华罗庚也多次受邀出席世界数学家大会,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演讲,为中国数学学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不仅是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和学术领导。

他在数学教育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数学教育体制,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他还投身于数学学术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中国数学界的繁荣发展。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精神和学术态度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数学家继续前行。

在华罗庚离世后,中国数学界设立了华罗庚数学奖,以表彰在数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继承和发扬华罗庚的学术精神,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介绍

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介绍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第一位:华罗庚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做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就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一位数学家说“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是对他的最好评价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40、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第四位:陈景润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陈景润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第五位:丘成桐丘成桐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他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华罗庚数学家的简介

华罗庚数学家的简介

华罗庚数学家的简介华罗庚,中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巨匠”,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

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一位教师。

华罗庚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数学的天赋,他在学校学习的数学课程很快就超过了同龄人。

在他的高中时期,他开始研究复变函数,并在1930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

华罗庚在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并在1936年获得了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在193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普林斯顿大学时期,他受到了许多著名数学家的影响,包括约翰·冯·诺伊曼和艾米尔·阿尔蒂尼。

华罗庚在1940年回到中国,成为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研究拓扑学,并在1942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拓扑学论文。

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被认为是中国数学的里程碑,包括“华罗庚猜想”、“华罗庚不等式”等。

华罗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

二、贡献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是中国数学的先驱之一,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广泛的数学领域,包括复变函数、微分几何、代数几何、拓扑学等。

其中,华罗庚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华罗庚猜想”。

这个猜想是关于自然数分解的一个问题。

华罗庚在1957年提出了这个猜想,他认为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不超过9个素数的积。

这个猜想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但是华罗庚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这个猜想。

他的证明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数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华罗庚还在微分几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对黎曼流形的研究、对拟共形变换的研究等。

他的研究成果对微分几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副院长。

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优选法和统筹法推广应用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

被誉为“人民数学家”的华罗庚,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作为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一.主要成就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他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华罗庚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被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华氏算子”等,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的价值。

二.华罗庚的故事1.“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上世纪30年代,华罗庚已经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

1936年夏,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在剑桥期间,他为学问而不为学历,热忱投身学术研究,先后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等发表了18篇高水平论文,提出了“华氏定理”,受到国际数学界一致称赞。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罗庚心系祖国,放弃了继续在国外攀登数学高峰的机会,提前整理行装。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

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终生)教授。

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依然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袒露出了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他开始了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的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概括内容】请你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句子】华罗庚为什么写信告诉留学生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A.美国虽然繁华,但住久了就会不习惯。

B.他认为留学生们应当回国报效祖国。

C.美国虽然舒适,但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

D.美国虽然繁华,但不如自己的家乡。

4.【理解句子】对文中画“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数学是属于世界的,但是数学家对自己的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Hua Luogeng)是中国现代数学界的巨星,被誉为“华夏数学宗师”。

他的一生充满了才华、坎坷与辉煌,对中国数学事业的贡献不可估量。

早年经历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华罗庚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数学天赋。

他自学数学,经过努力,年少成名,在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在国内求学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期间,华罗庚发表了一篇名为《斐波那契数列在模域上的延伸——关于二次剩余概念的应用》的研究论文。

这篇论文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瞩目。

这使得华罗庚有机会赴美国深造。

在美国求学在1936年,华罗庚得到了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在美国求学期间,华罗庚接触到了现代数学的最新领域,并与国际著名的数学家们进行了广泛合作。

他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并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论文。

辉煌的成就回国后,华罗庚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并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发展。

尤其是在代数数论、数论几何和函数论等领域,华罗庚为中国建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华罗庚的贡献不仅限于学术研究,他还关注数学普及教育。

他致力于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并为国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咨询。

生平坎坷然而,华罗庚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批斗、迫害并被迫下放到农村劳动。

他的学术研究被中断,曾经建立起来的数学研究基地也被破坏。

直到文革结束后,华罗庚才重返学术界,并继续他的研究和教学生涯。

最后的荣誉然而,尽管遭受了许多困难和坎坷,华罗庚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工作和研究。

由于他所取得的成就,华罗庚获得了许多国际和国内的荣誉,包括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等。

华罗庚在1991年不幸去世,终年81岁。

揭秘华罗庚的数学天才之路

揭秘华罗庚的数学天才之路

揭秘华罗庚的数学天才之路华罗庚,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宇宙的摇篮”。

他的数学天赋和杰出的成就不仅为中国数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揭秘华罗庚的数学天才之路,回顾他的成长经历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早年教育与对数学的热爱华罗庚出生于1910年的中国江苏省博兴县一个教育世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类知识和学术思想。

华罗庚对数学的热情由此而生,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数学学习之旅。

二、留学德国与深入学术研究进入南京中学后,华罗庚的数学才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1928年,他通过了清华学校的特别选拔赴德留学的考试,在留德期间,他深入学术研究,广泛阅读了欧洲数学界的一流著作,并结交了众多数学家。

三、华罗庚的重要发现与贡献华罗庚的数学才华让他在留德期间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与贡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数论领域的突破。

他发展并完善了高斯的平凡零点定理,开创了中国数论的研究之路,被誉为中国数论学科的奠基人。

四、华罗庚与数学教育除了在研究上的成就,华罗庚还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他回国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会长等。

他通过组建数学研究团队和撰写多本教材,积极推动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五、华罗庚的学术荣誉与国际地位华罗庚的杰出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他曾获得许多国际重要奖项,如美国数学会怀尔奖、法国科学院威斯特奖等。

华罗庚也成为许多国际科学组织的荣誉会员,他的学术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尊重。

六、华罗庚的数学精神与影响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学术导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数学家的潜力。

他的数学精神激励着追求真理和突破学术边界的数学家们。

结语华罗庚作为中国数学界的伟人,他的数学天赋和杰出的成就给数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数学之路承载着他的智慧和努力,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与创新。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华罗庚开始了 实用数学的推广工作。其中成效最显 著的就是他对统筹方法和优选法的推 广。华罗庚在很多工厂里用这些方法 帮助改进了生产方式,让深奥的数学 理论带来了实际的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华罗庚还为普及数学知识做了很 多工作,他主持编写了一系列的数学通俗读 物。他还在北京组织过很多次中学生数学竞 赛活动,身为一名数学大师,他竟然亲自参
在他的学生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陈 景润了。在被华罗庚发现之前,陈景 润只是在厦门大学图书资料室工作的 一个普通青年。华罗庚通过陈景润的 论文看出了他的能力,写信邀请他来 到北京,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 良好的平台。
华罗庚还积极推动着中国电子 计算机事业的开展。他在自己 主持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电子计算 机的科研小组。不久之后,他 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 国的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就是由他发起创建的。
少年华罗庚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 一年,他对家乡庙会上游街的"菩萨"发生了兴趣, 他一直跟着那个菩萨回到庙里,最后发现脱下披 挂的菩萨就是个普通人。他兴奋极了,回家后立 即大声宣布了这个重要的发现,谁知却招致了家 里虔诚信佛的亲戚们的一顿呵斥。
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因为家境 贫寒无法升入高中继续读书, 只好选择到免交学费的上海 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专业。 在上海不到一年时间,华罗 庚家连生活费也无法负担了。 华罗庚只好中途辍学,回到 家乡帮助父亲打理生意。
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却认为华 罗庚是个人才,有一个老师笑 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 字,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 回答道∶"当然,他成为大书法 家的希望很小,可你怎么能从 他的字上看出他在数学上的才 能呢?"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世界一流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初中毕业升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由于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失学后他在小杂货店做记账员。

与此同时,他坚持自学数学,到处借书、抄书,并养成了“啃”数学难题的习惯。

他用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的课程,又用两年时间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他先后在国内外几所大学任教,19岁时开始发表论文,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爷爷于1985年6月在访问日本时不幸逝世。

各月的天数为什么不相同一年12个月,有7个大月,每月31天;4个小月,每月30天;还有二月平年只有28天,闰年29天。

为什么各月的天数不一样呢?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

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0”罗马数字没有0;五世纪时,“0”从东方传到罗马,当时教皇非常保守,认为罗马数字可以用来记任何数目,已足够用,就禁止用“0”,一位罗马学者的手册介绍了0和0的一些用法,教皇发现后,对它施以酷刑。

乘号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

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

数学名⼈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数学名⼈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 华罗庚,初中毕业却在清华当了教员,是新中国第⼀台⼤型计算机的研制者,是两弹⼀星⼯程的元勋,他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第⼀流的领袖数学界。

今天⼩编就来分享数学名⼈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希望读者喜欢。

数学名⼈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 华罗庚,出⽣在江苏省⾦坛县⼀个贫困家庭。

这是当时⼀个⾮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他将⼀个⼩⽊凳拴上绳⼦,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凳⼦还陈列在⾦坛的“华罗庚纪念馆”⾥呢。

稍⼤以后,他就把家中⼩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骑马的样⼦,感觉⼗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些别⼈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次,他同别⼈⼀块去城郊玩耍,见⼀座荒坟旁有⽯⼈⽯马,就问⽐他⼤的同伴:“这些⽯⼈⽯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沉思⽚刻,说:“以后总会有⽅法知道的。

” 在当年的⾦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都少不了他的⾝影。

城东有座青龙⼭,⼭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头⼤马进城来。

⼀路上,⼈们见到“菩萨”就磕头⾏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望着双⼿合⼗的“菩萨”,⼼⾥暗⾃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想探个究竟,看⼀看“菩萨”的真⾯⽬。

来到庙⾥,“菩萨”卸了装,华罗庚⼀看“菩萨”是⼈扮的,就⽴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的1⽗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孩⼦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的庙⾥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师开始时⾮常不满意。

爱国数学家华罗庚

爱国数学家华罗庚

爱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当作"数学家"、"自学成才"和"聪明"的代名词。

随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广泛开展.这位当代中国的传奇数学家在少年儿童中也广为知晓了。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他从此便将全副精力投身于祖国建设。

首先重组中国数学会,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分别担任了理事长和所长职务,把工作的重点转到培养青年数学家与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上来。

华罗庚人物介绍中国数学之父PPT

华罗庚人物介绍中国数学之父PPT
6、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 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华-王方法”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第三部分
社会评价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④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 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⑤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⑥ 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第 四 部 分 曾获荣誉
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 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150 多篇,并有多部专著和科普性著作。
第 二 部 分 主要成就
3、“华氏定理”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 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 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 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 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4、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目 录
一 人物简介 二 主要成就
三 社会评价 四 曾获荣誉
第一部分
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第 一 部 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 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 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

华罗庚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1986年,为了纪念华罗庚教授,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 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这是全国性大 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 。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 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 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 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 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英国数学 家哈代(Godfrey Harold)极力推荐。
1936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 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 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人物评价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 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877—1960),字彪夫,浙江宁波人,著名数学家,享受“国际数学界之父称号”。

他在几何学、线性代数、动力学等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对20世纪的科学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1900年,华罗庚以文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1917年,他又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几何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等职,先后受聘于哈佛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等美国高等学府,也曾受邀赴日本和英国留学。

1930年,华罗庚获得美国国家政府“特别纪念服务奖章”,这是美国唯一授予中国公民的最高军事勋章。

他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联合国教育与文化和科学奖章”,以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华罗庚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会长和北京大学数学系“特殊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
华罗庚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只念过初中,20岁时左腿因病致残。

病后的华罗庚一如既往,白天勤奋工作,晚上不顾残腿钻心的疼痛,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遨游于数学的王国中,决心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功夫不负苦心人。

1930年的一天,华罗庚收到上海寄来的刚刚出版的《科学》杂志第15卷第2期。

他急忙用颤抖的双手翻开,《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大标题和“华罗庚”三个字赫然映进他的眼帘,顿时,热泪顺着他瘦削的面颊悄然滑落下来。

这是他病前写的一篇论文。

当时的名教授苏家驹曾在《学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论文。

华罗庚读后,发现这位教授的解法是不对的,就写了这篇文章寄给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杂志,他第一次发表的这篇论文,对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久,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论文,他如获至宝,立即四处寻问作者的身世经历,要人写信邀他来清华大学数学系。

1932年秋天,当华罗庚一瘸一拐地走出北京前门火车站时,来接他的人愣住了:没想到这们22岁的青年,不仅出身卑微,而且身体残疾!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熊庆来教授的关照下当上了数学系的助理员。

从此,华罗庚如鱼得水,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地起飞了。

一年半之后,他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德、法文。

到1936年,他已先后在欧美、日一等国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数论方面的论文。

华罗庚以自己的勤奋、才华和惊人成就,赢得了清华园师生的赞佩。

1935年冬季,他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又升为讲师。

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工作,每天除了给学生们上课,至少读书10个小时以上。

1936年夏季,华罗庚与周培源结伴,取道西伯利亚,渡过茫茫的英吉利海峡,到伦敦的剑桥大学留学。

他虽未正式注册入学,也没有申请学位,但在剑桥的两年中,他的成就早已越过了任何一条学院式的要求。

他就数学中的许多课题,如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等撰写了18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英国、苏联、印度、法国、德国的数学刊物上,令数学界的同行们刮目相看。

两年之后,怀抱一颗爱国之心的华罗庚谢绝了访问苏联和继续留在海外
学习的邀请,从英国返回了正处于抗战中的祖国,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

在昆明的那几年,对华罗康和他的一家来说,无疑是命运的“第二次劫难”。

为了躲避敌机的狂轰滥炸,起初他们一家住在昆明郊区一个名叫黄土坡的小村里,后来又搬是了闻一多先生的家。

白天,他拖着病腿去给大学生们上课;晚上,又就着昏典的小油灯埋头读书,钻研数学。

困顿的生活,甚至剥夺了他用吸烟来排忧解愁的权利,只好这样安慰自己:“等抗日战争胜利了,再抽烟吧!”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写出了20多篇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邀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在那里他以客座讲师的身份工作了一年多,随后进医院治腿。

医生从他的右腿上割了一刀,取下一条好肉换到左边的残腿上,4个多月后左大腿骨的弯曲部分终于得到纠正。

这样虽然左腿仍是略微短些,但两条腿总算可以靠拢了,不至于像过去那样作“圆和切线的运动”了。

他非常高兴,特意拍了张照片寄给妻子。

后来,他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也来到身边,住在阿尔勒城一座舒适的洋房里,生活待遇非常优厚。

然而,“梁园虽了,非久居之乡”。

深怀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着手作归国的准备。

1950年2月,华罗庚一家横渡太平洋归来了。

途经香港时,他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呼吁留学生学生们回国,参加建设:“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

”情真意切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回国不久,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他,殷切地说道:“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多为我们培养些人么!”他牢牢地记住了这话,在此后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无论是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大副校长、中科院副院长等职务领导科研学术活动,还是以历届全国人大常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中国民盟副主席等身份从事社会政治活动,他都一刻没有停止数学研究,为新中国数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现并培养了王元、陈景润、陆启铿这样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建立起国际公认的“中国数学学派”。

他一生中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有些被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则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由于成就卓越,他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院士中的第一个中国人,并先的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言斯大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
誉博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已经被芝回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个数学伟人之一。

特别应当提到的,是他作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华罗庚想:“学数学的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数学方法能不能用到国民经济中去呢?”于是,他筛选出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以处理生产组织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到工厂、农村去推广。

20多年中,他是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市县、上千个工矿农村,总计行程100万公里,创造了难以用数字统计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在如此艰辛浩大的科学研究中,华罗庚终于完成了一篇无与伦比的辉煌论文《为百万人的数学》。

胡耀邦同志把他的这种献身精神比喻为“修筑通天塔”,希望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都像华罗庚一样“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

1985年,华罗庚这位在中国大地上生长起来的数学大师已身患心肌梗塞的重症,但是,他却怀着一颗“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的心愿,继续勤奋地工作着。

这一年的6月,华罗庚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之约,率代表团赴日本访问、讲学。

6月12日下午4点,在日本数学学会会长培同下,华罗庚走进了东京大学报告厅。

他穿着崭新的西装,手持拐杖,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听众面前时,会场上爆出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华罗庚登上讲台演讲,他先用中文讲,由翻译译成日语;后来讲到专门数学问题时,他征求了会议主席和听众们的意见改用英文讲。

他那流利的英语,宏亮的声音、精湛的论述,使人为之倾倒。

会场上秩序进井然,人们都为能亲自聆听到这位久负盛名的大数学家的演讲而快慰,不断地用掌声向他表示敬意。

华罗庚也很兴奋,讲得满头大汗。

他先把外衣脱了,接着领带也解掉了。

原定45分钟的讲演,他在征得了大会主席的同意后,又继续侃侃而谈,一直讲了65分钟。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他坐了下来,说了一句人们没有听清的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就突然“咕咚”一声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失去了知觉······一代数学大师、著名社会活动家华罗庚,走完了74年的人生路程。

当人们回顾他充满坎坷、也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轨迹时,都深深感到了他的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