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XX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对人才的竞争。
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组织的战略资源,对员工的开发激励也逐步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中小企业在初创时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产品生命力和被市场接受的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最初的薪酬体系设计往往达不到符合企业自身规律的要求,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体系、缺乏沟通与交流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即一方面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人才后又很难凭着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在较长的时期内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因此,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企业的薪酬管理。
企业薪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
薪酬管理理念不正确,设计不合理,操作不恰当,都会阻碍薪酬的杠杆作用发挥,造成人才流失,从而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选题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逐渐被企业管理者认识和认可。
薪酬管理是影响效率和公平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一个企业成败存亡的关键因素,因为它影响到组织中的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雇员,不仅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绩效,而且影响着企业的评估程序、考核体系、信息系统、工作设计、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薪酬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更是显著,也是其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要想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小企业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薪酬体系。
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仍没有脱离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员工队伍不论是能力素质方面还是管理理念方面与传统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员工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
中小企业不一定可行。
因而,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完善,必须是有选择地吸收和融入西方成功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适合自身的薪酬管理模式,以调动和激发各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研究在中小企业中结合薪酬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设计出适合于企业自身的薪酬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引言----(薪酬管理的研究意义)
2、薪酬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3、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XX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5、XX中小企业存薪酬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5.1现有薪酬管理理念传统落后
5.2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
5.3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欠缺
6、改善XX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建议;
6.1改变企业落后的薪酬管理理念
6.2建立完善的薪酬结构
6.3提高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训练,提升其薪酬方面的专业素质
7、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XX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现状
2、XX中小企业存薪酬管理问题及原因
3、改善XX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查阅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薪酬管理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薪酬管理的现状,并以某中小企业A公司为实例对象,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
技术路线:(1)资料整理,完整地收集和了解个案详尽的背景资料;(2)书面阅读,对将使用的理论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可能发生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3)访谈,通过人员间的互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特征,对个案进行深入的认识;(4)实地观察,通
过亲身实地观察,印证事实的相关性。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0-2011年第一学期
第11-14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15-17周: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进行修改;
第18-19周:进一步收集资料,并吃透文献;
寒假:撰写论文初稿
2)2010-2011年第二学期
第1-3周:结合毕业实习,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
第4-5周:根据指导老师修改建议,进一步修改论文;
第6-8周:毕业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的填写并按规定装订成册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Edward P. Lazear. Salaries and Piece Rates [J].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
[2] DITTMANN, I. and MAUG, E. Lower Salaries and No Options? 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Executive Pa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
[3] Yeung, A. K. and Berman, B. Adding value through human resources: Reorienting human resource measurement to drive business performance[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7.
[4]张建. 浅议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J]. 人力资源,2010.
[5]王长城等. 薪酬制度与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徐刘芬等. 薪酬管理不应忽视外部劳动力市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66—68.
[7]杨美丽.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选择与应用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
[8]李瑞彩等.提高员工满意度的薪酬管理策略 [J].中国经贸寻刊,2010(5).
[9]王爱华等.企业薪酬管理模式探索 [J].煤矿现代化,2010(1).
[10]宋德玲等.薪酬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症结 [J].现代商业,2010.
[11]王梅.发挥薪酬管理的杠杆 [J].企业管理,2009:17-18.
[12]卿涛等.薪酬管理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3]牛文.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1)
[14] 江伟.中小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15] 贾耀华.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初探[J].湖北地产,2003(4)
[16] 匡玲.企业薪酬管理分析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