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
符超
专业:作物学号:82101165001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于不断地创造价值和发展生产力。
尤其在近代社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看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生态安全等。
本文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提出科技与人类未来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发展;辩证关系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科技就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在不断前行。
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积累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
尤其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
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在《21 世纪世界科技发展前瞻》中指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个:从科学技术发展和转化的速度看,将更为迅速、快捷,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来看,不仅更加向微观深入,而且更加宏观,走向复杂和综合;从科技发展的规模来看,更加社会化、国际化;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1]。
然而,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枚双刃剑。
在当代社会,由于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负面问题,不断地引起敏锐的思想家的警觉。
问题也许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但是问题的性质已不断地使人类隐约地感到如履薄冰的危险[2]。
接下来,我们就谈一下科技与人类未来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技术的本质
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具有生产力属性,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
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3]。
技术的正面属性是不容抹杀的,正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会有现代工业文明;与技术的正面属性相对立的就是其负面价值。
为什么技术会有负面属性?因为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会产生正面效应,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但是,这种负面效应是由于人的参与才是其暴露出来[4]。
所以从最根本来讲,技术是中立性的[5]。
二、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直接而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及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发展。
自1765年的工业革命开始,到如今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在这三百多年间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各种交通工具开始普及,从汽车、火车到高铁、地铁甚至飞机,它们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可以用最新的药物、技术诊治疾病,将危险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消除或减轻了千百万患者的痛苦;互联网使整个世界地域差的距离日渐缩小,无论身在何地,只要使用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实现沟通无障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交流、传达信息,互联网的速度快,效率高,能在社会发生任何事件后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达出来,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讨论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观点,为人类了解社会提供了最有效的渠道。
人们通过互联网欣赏影视作品、玩游戏、浏览各种资料,为人类的娱乐、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6]。
三、现代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严重问题
科技发展到今天,其带来的负面问题也异常严峻。
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
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背负上了沉重的环境包袱。
科技在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方便的时候,也让太多的人成了科技的奴隶。
街头随处可见低头一族;马路上的汽车经常性的排起长龙;雾霾遮蔽了蓝天,污水污染了小河,荒漠吞噬了土地……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正如陷入流沙一样,人类将陷入他自己非凡能力的陷阱,人类对自然干预手段越高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越大。
最终的结果终将毁灭人类自身!
四、技术的功过取决于人类自身
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哪里有危机,哪里同样生长着解救之力。
”在当代社会在人类不断推进高科技发展和科技革命逐浪高涨的时代,在人类一面得福、一面遭害的同时,在科技失控的同时,人类也在发现、提出、创造解救之力、解救之方。
在技术的本质中提到,技术是中立性的,其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人的应用导致[8]。
现代技术产生的负面问题促使人们探讨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它的发生。
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技术再进步一点,也许“泰坦尼克”号事件、DC—10空难、“挑战者”号事件将不会发生。
如果我们能对技术的预测更完善一点,对技术的控制更完全一点,也许DDT化学品泛滥事件将得到遏制。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穷的,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人类可以采用“预凶”的方法谨慎地使用技术并预先做出对策。
恩格斯曾经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
”我们虽不能杜绝技术的负面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
“可持续发展”突出了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
它要求人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
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的发生。
我们绝不可因为这几点灾难而畏手畏脚,犹豫不前。
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
五、结论
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一直仅被看作是“力量”、生产力、社会前进的动力。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均谋求成为经济强国的今天,发展科学技术似乎成为惟一出路。
这些极端的看法和作法,均源于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偏颇认识和恣意取向。
我们应该相信,凭借人类的理智和智慧,一定能找到解决科学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正在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就是我们的努力。
1999年在布达佩斯的世界科学大会上,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科学技术不是为了战争,不是为了商业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社会”的呼吁。
他们还提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高于一切,科学技术必须完全为和平服务,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遵守人类基因组和人权宣言,尊重并保护地球其它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科学知识应该被公平合理地分享和传播等原则。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呼吁和原则成为人们的共识之时,人类必将利用科学和技术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路甬祥.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发展前瞻[J]. 瞭望新闻周刊, 1998,(01):41-42.
[2] 白新欢.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思考[J]. 理论与现代化, 2003,(06):41-43+48.
[3] 王伯鲁. 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 科学出版社, 2009
[4] 林德宏. “双刃剑"解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10):34-36.
[5] 李醒民. 科学价值中性的神话[J]. 兰州大学学报. 1991(01)
[6]吕实, 王书勋.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J].辽宁经, 2001(07).
[7] 刘晓博. 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A].理论学习2000(05)
[8] 彭定安. 发展与前瞻:科技与社会之关系[J]. 世纪论评, 1998,(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