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掌握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步骤;
2、
涵泳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根据命题规律总结出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新的考题
知识链接:
一、高考考纲解读与考点简析:
(一) 鉴赏评价
D
考查材料近几年以唐宋诗词为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一般分为: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命题规律:
一般问法——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赏析诗词中某人的形象。

变相提问——有人认为塑造了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人认为塑造了那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内容:
四、例题1(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解析]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

该诗侧重描写景色和人物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

径:小路。

崖:山崖。

苍:深青色。

抱:环绕,围绕。

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步骤一、二,各1分),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步骤三,1分)
要点和答题步骤总结:(要记笔记)
要点:
步骤:
(1)概括形象基本特征+身份;(本诗问题中已经点出身份)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征的依据

(3)形象的典型意义或表现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
例题2、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

(步骤一,1分)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然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1分)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步骤三,1分)
修改答案:
总结解题步骤:
达标检测:
五、课堂练习
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答: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一,1分)。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二,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步骤三,1分)
2、(2011四川高考卷)
坏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问: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3分)[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答:颔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情趣高雅;颈联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对朋友的惦念写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诗人以六朝人士的“纶巾鹤氅”的装扮去探访友人,表现出诗人的风流飘逸。

总结:三个步骤要灵活运用,本题逐联分析,已将各步骤融入其中。

六、课后练习
1、(05年全国高考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步骤一,1分),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步骤二,2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步骤三,3分)
2、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问:诗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步骤一,1分)。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
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步骤二,1分),足见其情之痴绝(步骤二,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