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_201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社会效益计算
P (A1 A2 ) C
P 为某单项措施的减沙效益(元/hm2); A1 为措施区原产沙量(m3/hm2); A2 为措施区产沙量(m3/hm2) ; C 为当地小型水库的修筑费用定额(元/m3)。
(2)促进社会进步的调查分析
① 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促进和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
与效益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渗透,互为 因果。 正确的评价(依靠指标和方法):能充分反映水土保持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
社会进步。
27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
是用来度量水土保持技术方案和措施的效益的 一种数量尺度。
生态效益:侵蚀模数、治理度、植被覆盖度等;
经济效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 社会社会:环境人口容量、保护耕地等。
(2)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补充、相互独立、全面评 价水土保持效益的一整套指标。
28
(3)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① 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综合治理的效果; ② 各项指标均应有明确的概念(治理度=已 治理面积/需治理面积×100%),且要避免指标 内涵的重叠; ③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容易获得,计算方 法简单; ④ 各项指标都要无量纲化。
6
(1)水保法
应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来综合计算全流域的蓄水保土效益。假定流域水 土保持措施减流、减沙总量等于各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流、减沙量之和。 流域实施治理后蓄水、减沙量计算: ① 蓄水量的计算
W W1 W2 MW A IW VW a
W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的蓄水总量; W1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坡面各种措施蓄水量总和; W2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沟谷各种治理措施蓄水总和; Mw 为坡面某项措施实施前的径流模数; A 为坡面某措施的面积; Iw 坡面某措施的减流系数; Vw 沟谷某项措施的平均蓄水体积; a 沟谷某项工程措施的数量。
② 提高土地载畜量,节约牧业用地;
贵州在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羊、种植花椒
(3)造林的间接经济效益
造林的直接产品有:花与叶、枝条、果品、木材。 加工转化提供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如下几方面: ① 编织; ② 加工;
③ 药用。
计算转化效益要注意:① 当地有转化条件,转化多 少计算多少;② 必须扣除转化中的投入;③ 只计算一 次转化提高的产值和投入,而且只限于在当地农村就地 加工转化。
根据资料系列的长短,水文法又可有两种途径,即相关分析法
(资料系列较长时)和水文系列对比法(资料系列较短时)。
(3)流域对比法
是对两个相似流域进行横向分析和对比,即对已实施治理的流域和邻
近自然条件相似的未治理流域实测径流与输沙量进行对比计算,经过用流 域的面积和降雨校正,分析计算得出已治理流域的减洪、减沙效益。
① 从开始实施开始计算效益的有:梯田、保土耕作措施和小型蓄 水保土工程的保水、保土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土耕作措施的增产效益;采用工程措施 造林种草的保水、保土效益; ② 没有整地工程时,灌木第三年,乔木第五年,种草第二年开始 计算效益,其经济效益应在开始有果品、枝条和饲草等收益时;
③ 封禁治理第三年开始计算。
多项措施的效益要分摊。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效果确
定其效益分摊系数。
5
第二节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
1.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
包括: ① 单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 如梯田、造林等单项措施;
② 某一地区或流域实施治理措施后的总体蓄水保土效益:
(如2004年长汀重点治理小流域采取了果园改造、小水平沟 造林、坡面种草、拦沙坝等措施;年蓄水增加958万m3,减少 侵蚀19.3万吨) 蓄水保土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有水保法、水文法和流域对比 法。


投资回收期 = 投资总值/因投资而增加的净产值;
成本利润率 = 利润率/生产费用×100%
③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④ 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⑤ 提高环境容量等; ⑥ 其他效益分析。
4. 生态效益计算
(1)农田防护林效益
体现在农作物的增产和减少土壤风蚀的价值上。
(2)固沙林防护效益的计算
① 固住沙源,避免流沙吞没农田、牧场、村庄的价值或固住 沙源扩大耕地、草场的价值; ② 促进防护范围内农田牧场的增产价值。
② 减沙效益的计算
M M1 M 2 M S A I M VM a
M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的减沙总量; M1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坡面各种措施减沙总量; M2 为流域实施治理后沟谷各种治理措施减沙总量; Ms 为坡面某项措施实施前的侵蚀模数; A 为坡面某措施的面积; IM 坡面某措施的减沙系数; VM 沟谷某项措施的平均拦沙体积; a 沟谷某项工程措施的数量。
注意:计算直接经济效益时,年增产量和年增产值的准确计算比较关 键也比较困难。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
① 基本农田的间接效益
基本农田主要指梯田、坝地和水地等。
它们的间接效益主要包括节约土地面积、节约
劳动力等带来的效益。
节约出的土地和劳动力,按规定单价计算其价 值,不再计算用于林牧等业的增产值。
(2)种草的间接经济效益 ① 以草养畜;
《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
第十章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
水文水资源学院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2
第一节 概述
1. 水土保持效益
定义: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
土资源及其他再生资源所获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目的:①
分析措施当前已有的实际效益;
土 地 生 产 率
农 产 品 商 品 率
劳 动 力 利 用 率
人 均 总 产 值
人 均 纯 收 入
人 均 粮 食
粮 食 单 产 潜 力 实 现 率
收 入 递 增 率
生 产 生 活 增 长 率
恩 格 尔 系 数
生态效益综合指数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流域管理综合指数
社会效益综合指数
2.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1)生态效益
注意:水保法计算减流、减沙的关键系数减流系数IW和减沙系数IM, 计算时必须根据当地试验研究资料认真分析确定。
2、水文法
水文法又称水文统计相关法,是以水文站或径流站等实测的降 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为依据,用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全流域 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的蓄水、减沙效率。 该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资料序列越长,分析精度越高。
3. 社会效益的计算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包括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 两个方面带来的效益。 (1)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 ① 保护耕地的效益 主要比较治理前后耕地的损失量变化。
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模式
② 防洪效益计算
林草措施的防洪效益,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对等措施替代法,是以其他防洪措施(水库等)替代 林草的防洪效能,而以此替代措施的投资定额计算其效益。 (2004年长汀重点治理小流域年蓄水增加958万m3,减少 侵蚀19.3万吨;目前,福建建设一个100万m3水库,约需经
29
(4)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评价三个指标体系基础上的,用各单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来构造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数,再将三个效益指数加权平 均,组成一个流域管理综合指数,以此来对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的、 全面的综合定量分析:
生态效益综合指数 生态效益指数 权重
(3)林草措施改善水质的效益
P W (C1 C2 ) N
P 林草措施改善水质的效益; W 某地区的用水量; C1 未治理时该区的水处理费; C2 治理后该区的水处理费; N 实施措施的时间。
5. 经济分析
一般只进行静态评价,一些自筹资金与银行贷款的 项目规划需做动态分析。 (1)静态评价:
② 检验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③ 预测规划措施的效益,选择效益最好、投资较少的方案。
3
2. 水土保持效益分类
根据水土保持效益的性质,分为:
蓄水保土效益(基础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
4
3.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原则

根据治理措施的使用年限确定效益计算期。一般取20-30年; 计算采用的数据应经过分析、核实,确切可靠; 各项治理措施均从开始生效之年计算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包括:
① 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 ② 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
③ 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
④ 增加薪柴(枝条,秸秆)的效益。
天水麦积区北山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① 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的效益
B1=B11+B12+B13
B11为新修梯田增产的效益; B12为推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效益; B13为其他水保措施的效益(如配套小型水利设施)。
土壤侵蚀减沙率 =(治理前侵蚀模数-治理后侵蚀模数) /治理前侵蚀模数× 100%;


林草覆盖率 = 林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治理度 = 已治理面积/需治理面积× 100%.
还有光能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环境质量提高率、 系统抗逆力等。
32
(2)经济效益
益本比 = 纯收益/总成本×100%(一定时期流域 内…);
② 栽植经济果林,种草的产品效益
B2=B21+B22
B21为各种经济林果产品的效益; B22为各种草类产品的效益。
③ 增加木材蓄积量的效益
B3=B31+B32
B31为水土保持增产木材的效益; B32为封禁治理增产木材的效益。
④ 增加薪柴(枝条,秸秆)的效益
B4=B41+B42+B43+B44 B41为水土保持林增产薪柴的效益; B42为薪炭林增产薪柴的效益; B43为经果林增产薪柴的效益; B44为梯田和保土耕作措施增产薪柴的效益。
2. 经济效益计算
(1) 直接经济效益计算
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 货币定量表示,即:
B B1 B2 Bn
式中:B 为效益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效益,元; B1 , B2 ,, Bn
分别为效益计算期内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效益,元。
各项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每年实际生产效益 的有效面积、单位面积增加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价格,逐 年计算,最后累加得到在效益计算期内的总效益。
费2300-2500万)
淹没损失替代法,有无林草措施的洪水淹没损失差。
② 防洪效益计算
工程措施的防洪效益计算:
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防洪效益计算: 用林草措施的对等措施替代法计算。 沟道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防洪效益计算:
P D C
P 为沟道工程的防洪效益; D 为无沟道措施时的洪水灾害损失; C 为沟道工程的防洪部分投资。
计算净效益; 计算效益费用比; 计算还本年限; 计算经济效益系数。 标准还本年限10-12年;标准经济效益系数为0.08-0.10。
(2)动态评价
考虑了各项费用和效益的时间价值,因而在计算中需将不同 年份的投资、年运行费和获得的效益都换算到同一基准年。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
流域综合治理评价即对流域水土保持所产生的各项效益
30
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流域管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光 能 利 用 率
土 壤 侵 蚀 减 少 率
土 林 治 壤 草 有 被 理 机 覆 质 率 度 含 量
环 境 质 量 提 高 率
系 投 成 劳 统 益 资 本 动 抗 本 回 利 生 逆 比 收 润 产 力 期 率 率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经济效益指数 权重 社会效益综合指数 社会效益指数 权重
i 1 i 1 n
n
i 1 n
将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社会效益综合指数 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流域管理综合指数:
流域管理综合指数 生态效益综合指数 权重+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权重+社会效益综合指数 权重
计算公式为:
P ' A' WS =WS W WS WS' PA
' S
P ' A' ' WW =WW W WW WW PA
' W
式中: WS 、 WW 为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流域的减沙、减洪量;β 为考虑到 P、 A 为治理流域的产沙、 WS 、 WW 、 两流域在面积、降水不同时的校正系数; ' 产流、降水、面积; WS' 、WW 、P' 、A' 为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流域的产沙、产 流、降水、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