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
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指出: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

意思是说,使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得更合乎规范叫做熔意,删削不必要的文辞就是裁辞。

能熔意,纲领便可分明;能裁辞,文句便不杂乱。

可见,熔裁对于进行文章整体修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明文体,巧立言
意思是说,文章写成之后要审察其体制。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所选文体是否确是因情而成,二是看所写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文体的要求。

这是因为,文章以体制为先文辞以体制为先文莫先于辨体凡为古文辞者,必先识古人大体,而文辞工拙又其次焉(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并能通过这样的事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态度,应该选用记叙类文体;倘若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则文体应该为阐述议论类。

譬如,同样是写《品味时尚》,有考生选择写记叙文: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等我上初中时,平头、分头早已被时尚辞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毛毛头……高三毕业照上我们班男生又全是平头。

以时间为线索,叙写亲身经历之事,表达出对时尚的感悟。

有考生写议论文:
我们得了解时尚的本质,从而把握时尚,不被时尚甚至伪时尚牵着鼻子走。

(观点)首先,要明确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种内涵,一种美的内涵……其次,时尚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理解……
理性的逻辑认知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辨,在说理中驱情成文。

因此,着眼于整体的文章修改要以情为指向,记叙、议论抑或说明,皆应因之而有所取舍与调整。

不同文体各有其特征,修改时要认真审视。

例如:
告别了懵懂无知的我们,似乎习惯了淡淡的悒郁,这缘于那令人窒息的竞争压力,那日渐滋长的距离鸿沟,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社会……缘于太多太多的不如意、不称心,以至于我们总是感到抑郁,被浓重的黑色调蒙住了寻找阳光的眼睛。

生活需要明亮的色彩,所以我们要拾起被遗忘的亮点。

心中拥有阳光,感恩生活。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舸,6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亲自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车开始了感恩之旅。

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

父子俩走了80多个城市,行程1.3万多千米,向30多位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黄舸有一颗阳光般的心,如果离开人世,他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黄舸这位阳光少年,藏起眼泪,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

这是作文《拥有阳光》的前四段。

后面的几段以心中拥有阳光,笑对人生领起,并详细叙写了邰丽华不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笑对生活的故事。

这篇作文的最大问题是文体特征不明,开头像散文,但主体部分的心中拥有阳光,感恩生活心中拥有阳光,笑对人生这两个领起句之后接的是用以印证的事例,这又使文章像议论文。

将其修改为议论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开头要亮出观点,将第二段文字删去,换为承接上文并揭示观点的句子:生活难道真的如此灰暗吗?生活难道真的缺少阳光吗?不,只要我们心中拥有阳光,在生命的旅途中一定能收获一路风景。

二是引领句要起到剖析论点的作用,宜改为拥有阳光,能使生命更加坚强拥有阳光,能使生命更加多彩。

三是事例的叙述要缩减,只需概述不需详叙,并增加提挈分论点的句子,如:生命的意义不能用长短来衡量。

如果黄舸心中没有阳光,怎能藏起眼泪,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坚强?后面的段落也应依此修改,这样文体特征就体现出来了。

二、善剪裁,巧谋篇
《文心雕龙·附会》中说: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

意思是说,文章像树木有许多枝叶,像江河有许多支流;整理枝叶必须照顾树木的主干,整理支流必须依照江河的主流。

所以,在写作上调整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提纲挈领,把不同的思绪统一起来,该突出的突出,该略去的略去。

由此可见,对文章的整体调整应该从行文立意的角度看所写内容是否能围绕主题或中心。

例如:
善良是博爱的体现。

它集诚信、仁厚、宽容于一身,并将其融合为内敛的道德品质。

《论语》云:言必信,行必果。

说的是信。

这正与时下提倡的建立诚信体制不谋而合。

有了信,社会秩序才得到维护。

古语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是宽容,有了宽容,人们才得以和平相处。

反之,如果鄙弃了善良,那么心胸必将成为狭隘的斗室,他人无法窥探,自己也会因过于计较而与他人疏远,久而久之,没有了善良,就如同失去了免疫系统的身体,会遭到无数病毒的侵袭,这将是何等惨痛的一幕啊!
从整段看,第一句应该是统摄全段的中心句,但后面的文字显然不是谈博爱,而是在阐述善良是一种道德品质。

阐述与中心句的游离使得这段文字毫无说服力。

对本段的修改其实很简单,只要将中心句中的博爱改成传统美德即可,因为后面的阐述,条理还是清楚的,正反论证的运用也恰当。

再例如:
世界很大,但是微小的事物构成了大千世界;社会很广,但往往是平凡的举动组成宽容的社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屈原的感慨,是那个佞臣当道社会的缩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的心声,离开纷争的官场,独自享受田园风光。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也许已经忘记了过去种种。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是李白的壮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鲁迅的豪言。

从日本到中国,从学医到从文,鲁迅用锋利的笔唤醒麻木的民众。

抨击凶残的敌人。

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这些诗句都是花,一花一世界。

这是一篇题为《一花一世界》的高考失误文的前半部分,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是论述。

失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达观点的第二个分句过于笼统,应与第一句句意一致,可改为社会很广,但往往是平凡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二是第二段不能达成附辞会义,总务纲领的目的,却有棼丝之乱,与中心游离。

请看下面的调整:
一星火花,可以燎原;一粒灯光,可以驱散黑暗;一句良言,可以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纵身一跃,唤醒了多少人心中的良知与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大笔一挥,感召了多少欲以天下为己任的俊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奋力呐喊,唤醒多少麻木的民众,激起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这些平凡的人是花,这些平凡的举动是花,这些美丽的诗句是花,一花一世界,平凡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

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平凡之中孕育不平凡的观点做生动的阐述,既承接上文又勾连下文;演绎这些普通、平凡的良言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总括提炼,阐述与观点水乳合契。

三、精选材,巧修饰
文章修改要选择与内容有关联的素材,对着眼于整体调整的文章修改要达到两个契合:一是就论述类文章而言,要做到事理契合。

例如:
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锻炼自我,创新最重要的意义是对自我的突破,对人生无尽的追求。

即使是有才的人,不断地重复自我也会失去原有的光芒,天才会变成庸才。

而这种演变是令人痛心的。

究其本源,是他们失去了对自我的突破,躺在现有的成就上对创新毫无兴趣。

季羡林先生,已走过90多个春秋,却仍以谦逊的态度不断追求突破。

他辞去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头衔,置身于国内鲜有人涉足的吐火罗文研究中,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正因如此,季羡林先生虽辞去了让他不堪其扰的头衔,仍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大师。

上述三段文字,前两段论述创新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突破,但第三段的例子却不能与所说之理契合,素材指向含糊,是说季羡林先生不断追求突破,还是称赞他淡泊名利?事理不能契合,所用素材有旁逸斜出的现象,这是修改中要注意的大问题。

二是就记叙类尤其是托物言志类文章而言,要做到物意契合。

例如:
冬的气息还没有消尽。

葡萄藤上的枯枝,横七竖八,牵牵连连地躺在架上,全然没有春的景象。

我有点失望,细细地寻找着春的痕迹,一处处地拨弄,开始有点心烦意乱了。

忽然,枯藤的藤节处一个茸茸的、嫩嫩的小球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枯藤将春的希望藏在最深处,正如我将自己的企盼藏在心底一样。

这是作文《心中的那片绿》的片段。

不难看出,是想托物言志。

这种写法对景物的描写应该具体、充分、细腻,由此引发的感想(意)方能找到契合的基点。

但小在这里的写景只是寥寥几笔,过十简略。

下面是修改后的文段:
冬的气息还没有消尽,在秋天就脱去了艳妆的葡萄藤,穿上了片片深褐色的铠甲,横七竖八,牵牵连连地躺在藤架上。

原本光滑的枝干已经枯萎,起皱的外皮似要剥落,浅浅的皱纹深嵌在藤枝上,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僵硬的躯干在风中摇摇欲坠,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全然没有一点春的景象。

我有点失望,但我仍想在它身上找到一点春的气息。

顺着葡萄藤一处处地拨弄,那深褐色的藤皮,轻轻一碰便飘落下来;在枯萎的藤节处,长出了霉纹。

一副早已枯死的模样。

我开始有点心灰意冷了。

忽然,枯藤的藤节处一个茸茸的、嫩嫩的小球映入眼帘,我用手轻轻地剥开小茸球,里面露出了藤芽,嫩嫩的,绿绿的。

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枯藤将春的希望藏在最深处,正如我将自己的企盼藏在心底一样。

修改后的文字,凸显了情感认知的变化过程,以对景物的认识引领自己内心的变化。

忽然之前的细腻描写照应与契合了先前心理上的灰暗与失落,之后的描写突出发现枯藤藏春的惊喜,并巧妙地映照自己的内心,为下文写走出阴霾,重拾信心与希望做好了铺垫。

任何人的写作都离不开修改,那种倚马可待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

善待自己笔下的文字,努力去熔,去裁,你的文章一定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