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学案
高中化学 1.2.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1.2.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cba88b7daef5ef7ba0d3c6b.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课标要求: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掌握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能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学习重点:元素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学习难点:1、元素的电离能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2、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程,进行知识梳理,掌握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知识准备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材助读阅读课本P16—20中有关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_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二、原子半径1.影响因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电子的能层越多,原子的半径________;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________,原子的半径________。
2.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三、电离能1.概念________________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____________叫做第一电离能。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微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________,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3.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________的趋势。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________。
四、电负性1.键合电子与电负性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__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37c82d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f.png)
选修3 物质构造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构造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构造与元素旳性质 第2课时
2024/10/5
1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旳】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旳涵义, 能应用元素旳电离能阐明元素旳某些 性质。
2024/10/5
2
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旳性质随( 核电荷数 )旳递增发生周
3、已知在200C 1mol Na失去1 mol电子需吸收650kJ能
× 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 × 4、Ge旳电负性为1.8,则其是经典旳非金属
5、气态O原子旳电子排布为:
× 6、 半径:K+>Cl-
×
√ 7、酸性 HClO4>H2SO4 ,碱性:NaOH > Mg(OH)2
8、第一周期有2*12=2,第二周期有2*22=8,则第五周
D.钾旳第一电离能比镁旳第一电离能大.
K〈Na〈Mg
2024/10/5
16
元素周期律
2、在下面旳电子构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旳
原子可能是 ( C )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2024/10/5
17
元素周期律
(三)电负性(阅读课本P18)
1、基本概念
化学键:元素相互化合,相邻旳原子之间产生旳 强烈旳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学键。
(第ⅡA元素和第ⅤA元素旳反常现象怎样解释?) ⅤA半充斥、 ⅡA全充斥构造
2)同主族旳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降低。
2024/10/5
12
元素周期律
3、电离能旳意义: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9bf874ba1c7aa00b42acb40.png)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bf8e72e3f5727a4e9624c.png)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明确学习目标] 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学生自主学习一、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各周期Ⅰ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每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从□07碱金属元素开始到□08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外围电子排布从n s1递增到n s2n p6。
(2)元素周期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09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元素周期系的复杂性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构造原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10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11并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12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13增多。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按电子排布分区:按核外电子排布式中□01最后填入电子的□02能级的符号可将元素周期表(ⅠB族、ⅡB族除外)分为s、□03p、□04d、f 4个区,而ⅠB族、ⅡB族这2个纵列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可理解为先填充满□05(n-1)d 能级而后再填充□06n s能级而得名□07ds区。
2.元素周期表分为5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
1.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金属开始以惰性气体结束吗?提示:不是。
第一周期是从H开始的,它是非金属元素。
2.“s区元素都是金属元素,p区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s区元素有非金属元素H,其他均为金属元素;p区元素既包含金属元素,又包含非金属元素。
3.副族元素和第Ⅷ族为什么又称为过渡元素?提示:第Ⅷ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中的元素,而副族元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除去第Ⅷ族元素以外)的元素。
由于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是从典型的金属元素(s区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p区元素)的中间元素,因而又被称为“过渡元素”。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41e9893186bceb19e8bbe1.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重、难点】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预习案】【导学流程】(一)基础过关1.元素原子结构及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填写下表:(二)预习检测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原子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呈现从-4→-12.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离子半径A2-大于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B)>r(A)>r(C)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C-)>r(B2+)>r(A2-)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B>A>C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4.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5ec66079e3143323868938a.png)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复习]元素周期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提问]思考回答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回答]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从+1~+7,最低化合价从-4~-1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解]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板书]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1、原子半径[讨论]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因素是核电荷数。
这两个因素怎样影响原子半径?[总结]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而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大,将使原子的半径缩小。
这两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使各种原子的半径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板书]影响因素:能层数、核电荷数。
[投影]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如图l—20所示。
[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 [回答]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少,电子层数数相同,核电荷数起主要作用;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层数起主要作用。
[板书]2、电离能[讲解]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
[板书](1)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投影][问题] 请考察图l—21。
碱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回答]从图l—2l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如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也依次下降)。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563d75e7e21af45b307a85e.png)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本课时是在必修2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一
当 堂
方
双
案 设
步的深化,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
基 达
计
标
难点,也是高考选修部分的必考点。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动
分 析
●新课导入建议
探 究
在必修2,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
1.能准确掌握原子半径、第 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 规律。(重点) 2.掌握ⅡA、ⅤA元素电离 能数值不符合变化规律的 影响因素。(难点) 3.能用电负性数值判断简单 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重 难点)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演示结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1.2《元素周期律》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1.2《元素周期律》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839e3bde80d4d8d05a4f09.png)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开封市铁路中学张宝红一、教学目标:1.理解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 通过探究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分析推理能力,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探索规律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2. 教学难点电离能的理解应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激疑、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具准备:(一)学生准备1.尺子、铅笔2.看课本相关内容,完成学案预习部分(二)教师准备1.学案2.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图片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在运动或变化时,往往会不断重复着某种规律。
例如,日出日落、四季轮回等。
在前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我们把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请大家集体回答,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目的: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板书】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生活动】回顾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并回答【教师活动】评价、总结、板书【板书】一、原子半径(主族元素)1.规律:同主族从上下递增(能层数)同周期从左递减(核电荷数)【质疑】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变化趋势的?【思考探究】小组成员思考讨论影响原子半径递变的因素并回答【教师活动】评价学生分析情况,必要时进行补充分析(能层增加,电子间斥力使半径增大;核电荷数增加使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的增加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并板书【板书】2.影响因素:(1)电子的能层数(2)核电荷数【牛刀小试】1.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并回答比较依据:(1)Al Si P(2)Na K Rb(3)Cl Cl-【学生活动】思考并解答上述练习【质疑】如上题中的第(3)小题,你是依据什么来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教师活动】评价学生解答情况,必要时进行补充分析(能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不同的是核外电子数目,电子间存在斥力,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的增大)并板书【板书】(3)核外电子数【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做题情况来看,你们对原子半径递变规律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但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我所提供的元素周期表也像门捷列夫曾制作的周期表一样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现在的它们位居周期表的最后一列,对,它们就是我们所谓的“惰性气体”元素。
化学人教选修3配套学案1.2.2元素周期律
![化学人教选修3配套学案1.2.2元素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953b9af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e.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激趣入题·情境呈现自从认识到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生产、生活的巨大指导作用之后,人们依据自己的认识设计出若干种元素周期表。
这一切的努力和成果,无非是为了更直观体现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变化与海螺及浩瀚宇宙何其相似,你见过下面这些新型的元素周期表吗?新知预习·自主探究一、原子半径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二、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的概念:__气态电中性__基态原子失去__一个__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__最低能量__叫做第一电离能。
2.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__逐渐增大__的趋势。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逐渐减小__。
三、电负性和“对角线规则”1.电负性:(1)定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键合电子__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__键合电子__的吸引力__越大__。
(2)衡量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3)递变规律。
①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变大__。
②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变小__。
(4)应用: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②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
③电负性在1.8左右的,既表现__金属性__,又表现__非金属性__。
2.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__右下方__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例如:X和Y就是对角线关系。
预习自测·初试牛刀1.思考辨析:(1)电子的能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的能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2)原子失去2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是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
(×)(3)一般认为元素的电负性小于1.8的为金属元素,大于1.8的为非金属元素。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第一电离能C<N<O。
2019-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05d3e3c1ec5da50e27097.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能运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重点)3.理解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重点) 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能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基础·初探]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已知短周期元素,a A2+、b B+、c C3-、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问题思考:(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四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即a-2=b-1=c+3=d+1。
(2)A、B、C、D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吗?试推测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提示】A、B、C、D不在同一周期。
A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B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C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D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3)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A2+、B+、C3-、D-的离子半径呢?【提示】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3->D->B+>A2+。
(4)分析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关键是什么?【提示】①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比较,先看周期再看主族。
②对于离子的半径比较,要借助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③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认知升华]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如r(Cl-)>r(Cl),r(Fe)>r(Fe2+)>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O2-)>r(F-)>r( 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Li+)<r(Na+)<r(K+) <r(Rb+)<r(Cs+),r(O2-)<r(S2-)<r(Se2-)<r(Te2-)。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b6d933e4a7302768e9939c8.png)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之间的递变规律,能利用递变规律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相对大小。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的学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该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一、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的影响因素及递变规律(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O2-)>r(F-)>r(Na+)>r(Mg2+) >r(Al3+)。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3)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如:r(Cl-)>r(Cl),r(Fe)>r(Fe2+)>r(Fe3+)。
(4)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均不相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r(K+)>r(Na+)>r(Mg2+)。
例1(2018·聊城二中高二月考)下列对原子半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对于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其离子半径大D.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考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题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的综合答案 C解析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大,原子半径减小,A、B项正确;原子形成阳离子时,核外电子数减少,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减小,故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而原子形成阴离子时,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增大,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C项错误,D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2.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2.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9b779d70722192e4436f694.png)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2.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2、会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3、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分析,理解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导学设计【导学习得】1、回顾化学必修2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填写下列有关内容,叫做元素周期律。
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2、思考讨论教材P16『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合作探究】1、观察教材P17图1-20图表,分析讨论教材P17『学与问』(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其主要原因是(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其主要原因是【激趣点拨】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一是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其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使电子向核收缩),则原子半径越小。
二是核外电子数,因电子运动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则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三是电子层数,(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离核远近空间大小以及电子云之间的相互排斥有关),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原子半径的大小由上述一对矛盾因素决定。
核电荷数增加使原子半径缩小,而电子数增加和电子层数增加使原子半径增加。
当这对矛盾因素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原子就具有了一定的半径。
同主族元素自上到下,原子具有的电子能层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同时,自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多可使原子半径减小。
但前者是主要因素,故最终原子半径增大。
【训练内化】1、下列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 C、N、O、F B. Mg、Al、Si、SC. B、Be、Mg、Na D. Mg、Na、K、Ca2、判断下列微粒半径大小并说明原因:(1) Ca与Ba (2) P与S (3) Na与F(4) S2-与S (5) Fe2+与Fe3+ (6) Na+与Al3+(7) S2-与Cl-(8) K+与Cl-(9) S2-与Al3+【反思提升】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选修3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0ab2db8336c1eb91b375dd6.png)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 课标要求 ]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1.跟着核电荷数的递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渐渐增大。
2.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掉一个电子转变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向,但Ⅱ A 与Ⅲ A、Ⅴ A 与Ⅵ A 之间出现失常。
3.电负性用来描绘不一样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渐渐变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渐渐变小。
原子半径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要素(1)电子的能层数: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挤使原子半径增大。
(2)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查对电子的引力就越大,使原子半径减小。
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2)同主族:从上到下,能层数越大,半径越大。
(1) 同电子层:一般来说, 当电子层同样时,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 其原子半径 ( 或离子半径 )渐渐减小 ( 罕有气体除外 ) ,有“序小径大”的规律。
(2) 同主族:一般来说,当最外层电子数同样时,能层数越多,原子 ( 或离子 ) 半径越大。
1.你能比较出以下原子的半径大小吗? (1)C 、N 、 O 、 F (2)Si 、C 、 N (3) Li 、Na 、 K 、 Rb提示: (1) r (C) > r (N) > r (O) > r (F)(2) r (Si) > r (C) > r (N)(3) r (Li) < r (Na) < r (K) < r (Rb) 2.你能比较出以下离子的半径大小吗? (1)F -、 Cl -、 Br -、 I-(2)Na +2+、Al 3+- 2-、 Mg 、 F 、 O提示: (1) r (F -) < r (Cl -) < r (Br -) <r (I -) (2) r (Al 3+) < r (Mg 2+) < r (Na +) <r (F -) < r (O 2 -)1.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1) 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廉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 离子。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ad1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49.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 ~36 号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z z X Ab.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 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 微粒8e- 微粒10e- 微粒18e- 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明确学习目标] 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一、原子半径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2.变化规律□05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06逐渐增大。
二、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1)定义:□01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02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03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常用单位是kJ·mol-1。
(2)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①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04增大趋势(有例外)。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05减小趋势。
2.逐级电离能(1)定义:原子的+1价气态基态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以此类推。
可以表示为M(g)===M+(g)+e-I1(第一电离能)M+(g)===M2+(g)+e-I2(第二电离能)M2+(g)===M3+(g)+e-I3(第三电离能)(2)变化规律同一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即I1<I2<I3<…,这是由于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阳离子后,半径变小,核电荷数未变而电子数目变少,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增强,因而第二个电子比第一个电子难失去,失去第二个电子比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
同理,I3>I2、I4>I3…I n+1>I n。
三、电负性与对角线规则1.电负性2.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06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电负性接近,性质□07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如:1.“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切元素,均满足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此规律仅适用于主族元素,而对于副族元素、第Ⅷ族元素、0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须另作研究。
2.以钠、镁、铝为例说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各级电离能的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离能突跃式变高,也就是说,钠的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它的第二电离能。
这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的阳离子,从而形成稳定状态,此时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变得更强,不再轻易失去第2个电子。
因此,钠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价。
同理可分析镁和铝。
3.按照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可推测: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个位置?提示: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在周期表中,越往右,电负性越大;越往下,电负性越小,由此可知,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气体除外,即F元素),最小的位于周期表的左下方(即:Cs元素,一般不考虑Fr——放射性元素)。
课堂互动探究一、微粒半径的比较三看法比较粒子半径大小(1)“一看层”: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微粒半径越大。
(2)“二看核”:若电子层数相同,则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3)“三看电子”:若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均相同,则看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多的半径大。
[即时练]1.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微粒半径越小B.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C.r(K)>r(Na+)>r(Mg2+)>r(Al3+)D.半径大小S2->Cl>Cl->F答案 C解析Na+、Mg2+、Al3+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增多半径减小,故r(Na+)>r(Mg2+)>r(Al3+),又因r(K)>r(Na),r(Na)>r(Na+),故r(K)>r(Na+)>r(Mg2+)>r(Al3+),C正确。
2.下列四种粒子中,半径按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基态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基态Y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5③基态Z2-的电子排布图:④W 基态原子有2个能层,电子式为·W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C .③>①>②>④D .①>②>④>③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X 、Y 、Z 2-、W 分别为S 、Cl 、S 2-、F 。
S 、Cl 、S 2-、F 粒子半径大小排列顺序为r (S 2-)>r (S)>r (Cl)>r (F),故C 正确。
二、电离能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第一个电子。
(2)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呈现的是一种趋势,ⅡA 族和ⅤA 族元素会出现反常变化,通常同周期Ⅱ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ⅢA 族元素高,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ⅥA 族元素高,这是因为ⅡA 族、ⅤA 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是n s 2、n s 2n p 3,n p 能级是全空或半充满状态,原子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大。
2.逐级电离能(1)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的电子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多;同时,失去电子后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更强,从而电离能越来越大。
(2)当电离能突然变大时说明电子的能层发生了变化,即同一能层中电离能相近,不同能层中电离能有很大的差距。
如表所示钠、镁、铝的电离能(kJ ·mol -1)3.电离能的应用(1)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如Li:I1≪I2<I3,表示Li元素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能层(K、L能层)上,而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2)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如K元素I1≪I2<I3,表示K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3)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一般地,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I1越小,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即时练]3.不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如下图所示。
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I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变化规律。
(2)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①I(砷)>I(硒) ②I(砷)<I(硒)③I(溴)>I(硒) ④I(溴)<I(硒)(3)估计1 mol气态钙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的范围:______kJ<E<______kJ。
(4)10号元素I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I值变小周期性(2)①③(3)419 738(4)10号元素为氖,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解析(1)从H、Li、Na、K等可以看出,同主族元素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数值变小。
(2)从第二、三周期可以看出,第ⅢA和ⅥA族元素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I值都低。
由此可推测I(砷)>I(硒)、I(溴)>I(硒)。
(3)根据同主族、同周期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测:I(K)<I(Ca)<I(Mg)。
4.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第一电离能(I1),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第二电离能(I2),以此类推。
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有3种金属元素,1种稀有气体元素,其I1~I分别如下表。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为________,稀有气体元素为________,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显正二价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答案B、C、D E B D解析电离能越小,说明该原子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电离能越大,说明该原子不易失去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表中B、C、D 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相对比较小,应该属于金属元素;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应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应该是所列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D元素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很大,说明D元素的原子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应该是显正二价的金属元素。
规律方法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横向(同周期)递增、纵向(同主族)递减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同一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I1<I2<I3)等几个方面。
还要注意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增大的趋势中出现的反常现象。
三、电负性与对角线规则1.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①电负性大的元素一般呈现负价;②电负性小的元素一般呈现正价。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①一般地,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通常形成离子键;②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通常形成共价键,且电负性差值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2.对角线法则及其应用(1)方法:可由镁、铝、硅的性质分别探究锂、铍和硼的性质。
(2)实例:铍和铝的相似性①铍与铝都可与酸、碱反应放出氢气,并且铍在浓硝酸中也发生钝化。
②二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Be(OH)2+2HCl===BeCl2+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③二者的氧化物Al2O3和BeO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④BeCl2和AlCl3都是共价化合物,易升华。
[即时练]5.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强于H n XC.非金属性:X大于YD .X 和Y 形成化合物时,X 显负价,Y 显正价答案 B解析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金属铍与铝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易升华。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镁固体可用________鉴别,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铍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根据对角线规则,锂和镁的性质也相似。
锂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同时还有少量的________生成。
答案 (1)Be +2OH -===BeO 2-2+H 2↑(2)NaOH 溶液 Be(OH)2+2OH -===BeO 2-2+2H 2O 共价 (3)Li +[··O ······]2-Li + Li 3N 解析 (1)根据铍和铝的性质相似,推断出单质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 2BeO 2和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