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 - 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第二模块
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9级4班
姓名:**
学号:09090340
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
**
生命科学学院 09级4班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鉴定产淀粉酶菌株,并对菌株的分离筛选及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利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从土壤中初步筛选出10株产淀粉酶菌株,通过比较淀粉酶菌落大小(C) 和水解圈大小(H)
的比值,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依据菌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关键词】淀粉酶分离鉴定诱变育种
淀粉酶是能催化淀粉水解转化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其它低聚糖的一类酶的总称[1] 。淀粉酶类大约占据了25 %的酶市场[2] ,在淀粉糖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以及酿酒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几乎完全取代了淀粉加工中淀粉的化学水解[3]。淀粉酶家族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α- 淀粉酶为内切酶,以无规则的方式切开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而使淀粉生成糊精和低聚糖,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酶。β-淀粉酶从非还原性末端顺次切下麦芽糖,为外切酶。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作用于α-1,4糖苷键的外切酶,从非还原糖末端切下葡萄糖分子。[4]诱变育种已成为菌种选育研究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原生质体融合,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等较为定向的诱变育种方法出现,但这些方法成功用在生产上的例子很少。而紫外诱变育种仍为最广泛采用的诱变育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菌株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改进产品质量,扩大生产,
简化工艺;同时,它还具有速度快,收效显著和方法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科学实验和生产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应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出了1株产淀粉酶较高的菌株,并对菌种的分离鉴定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突变株的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生物工程和淀粉酶工程寻求了更为高效、经济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来源:筛选的土样采自南京师范大学北区37幢宿舍外绿化带。
1.1.2 培养基
1.1.
2.1产淀粉酶菌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粉,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3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0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20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1.1.
2.2分离培养基:淀粉培养基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粉,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3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0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20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1.1.
2.3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
1 牛肉膏+蛋白胨,pH 7 30℃培养
配方: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pH 7
2 牛肉膏+蛋白胨,pH 7 室温(20℃)培养
配方: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pH 7
3 牛肉膏+柠檬酸钠
配方:牛肉膏3g,柠檬酸钠10g,葡萄糖3g,K2HPO41.5g,MgSO4·7H2O 1.5g,去离子水 1000mL
4 牛肉膏+硝酸钠
配方:牛肉膏3g,硝酸钠10g,葡萄糖3g,K2HPO41.5g,MgSO4·7H2O 1.5g,去离子水 1000mL
5 牛肉膏+蛋白胨,pH 4
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pH 4
1.1.3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离心管、电子天平、记号笔、玻璃涂棒、酒精灯、火柴、滤纸片、摇床、分光光度计、革兰氏染色全套试剂,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光学显微镜;
PCR反应试剂:Taq酶,反应缓冲液,dNTP,16S rRNA 基因上下游引物,模板(菌落);
琼脂糖,溴化乙锭,凝胶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紫外检测灯,TAE电泳缓冲液;
微量移液枪,枪头,PCR管,PCR仪。
试管、移液管、锥形瓶、量筒、烧杯、20 W 紫外灯、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等
1.2 方法
1.2.1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
称取取样土壤2g,放入18mL带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振荡5min,静置5-10min。取上述10-1稀释度的土壤悬液1ml加入灭菌离心管中,在80℃水浴锅中水浴10min,在1.5ml灭菌离心管中依次稀释至10-2、10-3、10-4稀释度。取上述10-2、10-3、10-4稀释度的菌悬液分别涂布平板。 30 ℃培养,24小时。
用记号笔标记6个单菌落,用灭菌牙签挑取单菌落依次放入6个已编号盛有1ml生理盐水的1.5ml离心管中。在原平板上菌落周围滴加路哥氏碘液,测量菌落大小(C) 和水解圈大小(H) 。挑选H/ C 的值最大产淀粉酶的菌,在一块平板中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后,在进行下次实验之前提前24h平板菌种接液体试管活化,并接种一支斜面试管保藏。
1.2.2菌种的摇瓶培养与不同培养条件的影响
提前3h按0.5%接种量分别转接如下五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
1 牛肉膏+蛋白胨,pH 7 30℃培养
2 牛肉膏+蛋白胨,pH 7 室温(20℃)培养
3 牛肉膏+柠檬酸钠 30℃培养
4 牛肉膏+硝酸钠 30℃培养
5 牛肉膏+蛋白胨,pH 4 30℃培养
1.2.2.1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测定
每组制备淀粉培养基平板一块。培养基倒入量要求不要太多,尽量薄一点,铺满平板底部即可。
用小滤纸片分别蘸取各瓶培养物少许(要求:不要蘸太多,保证每片所蘸培养物尽量一致)
如下图所示,将滤纸片贴在淀粉培养基表面,并分别在底板上做上标记。
将平板置于30 ℃培养箱培养1h。然后将碘液铺在平板上,观察并测量水解圈的大小。
1.2.2.2不同条件对菌体生长量影响的测定
将培养18h后液体摇瓶培养物分别取出3mL于比色杯中,在721型分光光度计60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optical density,OD600值)。如果菌液浓度过大,可做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量,保证OD值应控制在0.1-1之间。分别记录各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下OD600值大小,评价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
1.2.3形态学的鉴定
观察平板菌落的大小、颜色等特征,
细菌形态镜检,革兰氏染色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