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跟着贾老师教作文-作文

合集下载

-薛法根作文教学实录.doc

-薛法根作文教学实录.doc

薛法根《人物素描》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说明你有一双睿智的眼睛。

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

生:老师的牙齿有点奇怪,是兔板牙。

师:嗯,有缺点的人才可爱。

(生笑)生:我从看到你,你就一直在笑。

师:你有什么感觉?生:很可爱。

生:老师人比较高。

师:你猜猜我有多高?生:1.75米。

师:差不多,我 1.77 米。

稍稍有点驼,看上去矮了一点。

(生笑)生:老师的手动作很多。

师:能说具体点吗?生:手一直动来动去。

师:这就是特点,说明还活着。

(生大笑)生:老师脸上有酒窝。

生:老师很幽默,每说一句话都让我们笑。

师:老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师做抬眼镜的动作)生:老师心地非常善良。

师:你怎么看出来?生:我感觉出来的。

师:对,要有独特的感受、感觉。

现在还能发现特点的同学是了不起的。

生:像猴子。

(生大笑)师:我哪里像猴子?(生大笑)生:尖嘴猴腮。

(生大笑)师:我听出来了,说我的脑袋小。

我脑袋小,但是智慧多。

(生笑)你说的很准,我属猴,有点像不奇怪。

(生大笑)生:你像湖南的大兵。

(生笑):来,握握手,好多人么。

大兵像我。

(生大笑)位同学很会想。

生:老很会反,牙是牙是可,袋小就是智慧多。

:明老怎么?生:自信。

:,是性格特点。

有什么特点?生:老戴眼。

:看出来呀?(生笑)生:老很有分析力。

:个例子。

生:老穿西装,戴,有士度。

:来,握握手,第一次有人么。

生:老握着拳。

:你察得很仔,人都有一个性的作。

在从到脚再看看老,老有什么整体印象?有什么想?用几个概括一下。

生:身材修,有学,文彬彬。

:我姓薛,名字叫法根,(板:薛法根)是不是不像老,像出家人的名字啊?(全班同学大笑):在看看你能不能有一双会描述的手。

用三、五句把老的印象写出来,老只有一个要求“真” 。

(板:真)大家写五分。

薛法根:不妨做个教书匠

薛法根:不妨做个教书匠

薛法根:不妨做个教书匠作者:欧金昌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3年第09期薛法根对某些“时尚”的教育口号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对“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话,他就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匠”者有“绝活”,有“匠心”。

他说:“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于是他表示:“做个‘教书匠’又有何妨?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以及‘独具匠心’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教书匠’,不也是很可爱的吗?”其实,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当校长,薛法根都“独具匠心”,而且带着一身“书卷气”,天真,睿智,充满热情,深受同行赞赏和敬佩。

辉煌不是瞬间的创造薛法根出生在农村,198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时,刚刚20岁出头,但10年之后,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已被评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和江苏省首批名师,后来又陆续获得了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小语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样的成长几乎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但俗话说“辉煌不是瞬间的创造”,成绩与汗水是对等的,荣誉背后的薛法根一直在不断地积累和思考着,他比别人多用了心,多付出了汗水。

薛法根的语文课曾经上得很不理想,他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得出彩,却一直没有出彩,他自己也感到彷徨,直至一次挫折带来了转变。

有一次,薛法根的导师、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到薛法根所在的学校听青年教师上课,刚巧抽到了他。

当时薛法根选上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了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薛法根用心备课,他查阅补充资料,设计电教媒体课件,推敲教学用语,甚至还让学生把课堂感言事先准备好,以便第二天在课堂上“临场发挥”。

可想而知,如此“准备充分”的课堂,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的感言写得激情澎湃,教学似乎达到了高潮。

但在评课时,庄杏珍老师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一针见血地刺破了他的课前“小把戏”:这是在上课吗?上课不能作秀,做人不能作假!回忆起那堂课,薛法根至今记忆犹新:“一瓢冷水羞得我无地自容,也浇得我如醍醐灌顶。

名师薛法根谈作文教学

名师薛法根谈作文教学

名师薛法根谈作文教学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少的是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好的教育是用50个办法教育1个孩子;坏的教育是用1个办法教育50个孩子。

”同样的,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

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

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上。

任何背离或脱离儿童的作文教学,都是一种精神伤害。

1.命题激活五年级期终考试,一位老师在监考巡视中发现一位学生基础题全是空白,问他:“你怎么没有做?”孩子瓮声瓮气地说:“不会!”再问:“看拼音写词语会吗?”仍然是瓮声瓮气地回答:“不会!”翻过卷子,却发现作文题却写得满满的。

尽管错别字连篇,但依稀可以看出所写的大意:其实,我不想读书。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不出,课文背不出,词语默不出,数学算不出,考试也考不出。

现在读五年级了,在学校里,老师骂,在家里,妈妈骂,爸爸打,连隔壁读二年级的小朋友都看不起我,说我笨死了。

其实我不笨,就是读不出。

我经常受罚,罚站(墙)角,罚做值日(卫生),罚抄,罚没饭吃。

这样的日子真的猪狗不如,我受够了!其实,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一个连词语都默不出的孩子,怎么会写出这么一大段充满愤怒与无奈的作文呢?秘密在于这次考试的作文题《其实,我不想……》,触动了孩子内心郁积多年的委屈与愤怒,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下,没有什么章法,没有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宣泄!一个平时连话都不说一句的孩子,却在考场上用笔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期望,字字句句都浸透着孩子内心的心酸与苦闷,读来让人震撼!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或许,这个孩子就干坐在那儿,一个字都不会写,就会说:“我不会!”其实,不是他不会,而是孩子不想写,不愿写。

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雷同,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缺乏生活积累。

然而,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是学生缺少生活积累,也不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的作文题目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触及学生内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淀。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

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反思(虽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现在看来,还是感触颇深。

现将听课后的一些感悟做一整理,与同事分享。

)星期天,我有幸听到了全国名师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节课中,贾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贾老师说:“一节好课,就是要让听的人不觉得累,如果听课的人都累了,那么学生怎么会爱听呢?”在贾老师的课中,也时刻体现着快乐的原则。

这一课开始,贾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过哪些童话,然后通过童话解释“童话”二字的含义。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同时给出了五个素材让学生听写。

接着,贾老师让学生口头用素材遍一段话。

贾老师还用现实的地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说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地点就在北京的香山公园。

不是谁偷走的,而是被我们高智商的人偷走。

我把报纸上的题目也写下来了。

《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学生听到这里,议论纷纷,他们写作的热情也被完全激起来了。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有几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一、在作文课中,我往往都对学生无话可写而头痛,而贾老师则利用给素材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在平时的作文中,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我们都可以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去挑选合适的内容。

二、贾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他一再强调要的坐姿,字要写规范,大小要适中。

在学生朗读作文的时候,他一边听,一边鼓励学生要读出感情,要注意速度的快慢。

三、贾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讲评。

他一边让孩子口头说作文,一边及时的引导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改正。

我觉得这非常有效,不仅速度快,同时也让全班同学都有收获。

四、反复修改。

在口头说作文后,贾老师让学生开始写作文。

在写完后,让学生读。

在读时,贾老师仍然是边读边改,学生读时还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怎么能不进步呢?听贾老师的课,真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的顺畅。

在以后的作文中,我会多学习他的教法,让自己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喜欢。

薛法根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实录及点评

薛法根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实录及点评

写家长的一封信——薛法根老师“生活作文”教学实录调查:还原事实关注细节师:同学们好!生:薛校长好!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开心吗?生:开心!师:怎么知道的?生:表情!生:笑!师:笑有很多种。

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

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生:(迷惑不解)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师有点烦。

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

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吗?生:想!师:为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师先进行了调查,并且做好了记录。

这儿有几份记录。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第一份调查记录是庄老师提供给我们的,看看庄老师怎么说的。

生:(读)昨天下午四点五十九分,我接到钱同学家长的来电,说补习班老师没有接到孩子,父母也没有接到,问老师有没有把孩子留下来,我说没有。

五点半,他们又打电话来,说没有找到孩子。

于是,我立即到校园里寻找。

问了南门北门的保安和门卫,他们都说没有看到这个孩子。

父母确认孩子不在补习班,于是孩子爸爸报了警。

在与孩子父母与补习班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前一天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今天不用去补习班了,在门卫等妈妈来接。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了。

应父母的要求,他们要查看监控,看孩子是否出校门。

在看监控的过程中,孩子的大伯、爷爷、奶奶陆续到了。

其中孩子的奶奶情绪最为激动,我安慰道:不要太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

此时,孩子的大伯用手指指着我,大声说:“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不见了,你还让我不着急。

”说完,冲进门卫室朝我抡起拳头。

保安和警察见状,立即上前制止。

接着,孩子的爷爷也喊起来了:“孩子在学校不见了,就要找你们老师。

”说着,也抡起拳头打过来。

保安和警察拼命拦住。

这样的场面持续了两三分钟。

之后,他们都出去找孩子了,我也在校园找去了。

晚上七点左右,孩子妈妈接到电话,说孩子已经到家里了。

这时。

家长们都回去了,警察也都走了。

这时,保安对我说:“万一今天吃到拳头了该怎么办?”留下我伤心流泪。

名师在线丨薛法根:怎样用统编教材教好小学写作

名师在线丨薛法根:怎样用统编教材教好小学写作

名师在线丨薛法根:怎样用统编教材教好小学写作每个人都能开口说话,但并非每个人都“会说话”;每个人都能提笔写字,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写作”。

教人学会说话、学会写作,既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完整人格的培育,学作文就是学做人。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以贯之,着力于“文”的写作,着眼于“人”的发展。

一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写作是一种社会现象,视角不同,对写作本质的认识也就不同。

从“教学”的视角看,写作是一个学习表情达意的实践过程。

如果回到“人”这个基点重新审视,写作就是一种“人”运用语言建构意义的实践活动。

一个人有话可说,就是把“内心的声音”通过语音传达出来,便是“口头之作”;把说出来的话转化成文字,或者把“内心的声音”直接通过文字书写出来,便是“书面之作”。

有“内心的声音”,无论是“口头之作”还是“书面之作”,都是一种意义的实践建构。

无话可说、可写的时候,就找不到写作的意义感,写作就成了一种纯粹的技能劳作,就成了一件“苦差事”。

人只要活着,就要与周遭的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就会产生“内心的声音”,就有借助语言文字把“内心的声音”表达出来的需要,写作就是人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就是用语言建构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从“人”出发来审视,写作的意义在于既要“应付生活”,又要“应对内心”。

“应付生活”就是要用写作处理各种生活关系,这是写作的实用价值,需要具备“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而“应对内心”就是要用写作安置自己内心,这是写作的无用之用,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需要具备“产生思想内容的能力”。

写作,不但指向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指向人的完整发展。

二写作课程的教材设计写作是一种“意义的实践”,写作教学就要解决“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这三个关键问题。

检讨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众多语文专家认为“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有的只是习以为常的套路。

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想写、没话写、不会写”等实际问题和困难,缺乏对症下药的方法点拨和策略指导,学生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戈春华特别喜欢听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因为他的语文课“简约而深刻(扎实而灵动,朴素又充满智慧”。

他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值得细细咀嚼和学习。

利用假期(我找出薛老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匆匆》和在我校举行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录像课,又认真学习了一遍。

从无意到有意,我发现有一个词语在他的课堂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写(画)下来”。

教学过程中,薛法根老师时不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写(画)下来”。

这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是耐人寻味。

“写(画)下来”,针砭了教学时弊放眼身边的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中动手少甚至不动手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们眼看了,嘴动了,脑也思了,可是动手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的学习行为还是很少。

而事实上,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经常动手“写(画)下来”,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避免部分学生端坐听讲,貌似专心(实在“神游”的现象。

“写(画)下来”(最终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它强调了“手脑并用”的作用,强调了“用手”的重要性。

“写(画)下来”恰是“用手”的具体落实,它定能为实现教学中的一次次创造服务。

“写(画)下来”,彰显了课标精神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洁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时动手“写(画)下来”,恰恰是获得积累的好手段。

正如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蕴含的道理,“写(画)下来”会记得牢固,也为今后对知识点的反复记忆创设了条件。

“写(画)下来”,贯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思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倡导。

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习作教学《我爱我》

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习作教学《我爱我》

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习作教学《我爱我》武穴(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五年级习作教学《我爱我》教学过程:熟悉学生,激发兴趣。

你们平时喜欢写作文吗?说实话啊。

今天的作文题是:我爱学生补充题目。

你们爱的东西都要有一个共同特点。

老师和你们不一样,猜猜老师爱什么?老师在划线处写上“我”字。

学生惊奇。

我真的爱我吗?听老师说3段话,看看我是不是爱我,我爱我什么。

老师说了3个事例,分别表现了自己酷爱看书、心地善良、幽默风趣的特点这些都是老师身上的什么?(优点)你们爱老师吗?(学生都说爱)看看,连你们都爱我,我当然爱自己了!你们身上有这样的优点吗?你们爱自己吗?用几个词语写写你们身上的特点,优点。

学生写完后说。

如果一个人说“我爱我善良、我爱我幽默、我爱我勤奋……”你信吗?(学生摇头)为什么?对,要用事实说话,要举出事例,否则就是空话。

现在请你们围绕一个特点写一两个事例,或者写几个特点,各写一个事例。

10分钟。

学生写作。

老师巡视。

选择两篇有代表性的问题较多的作文(主要是选材不当的问题),学生念,师生共评,教师主导作用很突出。

然后全体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又选择两篇女生的习作(因为前面选的是男生,要公平),主要问题是写的粗糙简单,不能把最精彩的细节写具体。

学生念,师生共评,教师主导作用更突出,用提问的方法提醒学生回忆细节,补充进去。

然后学生自己修改。

4位当众修改过的同学再次当众念自己的作文。

你们看,你发现自己不仅值得自己爱,也值得别人爱。

薛法根老师专题讲座《儿童作文教学的9种策略——让孩子获得作文的自由》简录:四个“更重要”: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想写比会写更重要。

发现比观察更重要。

有范例比提要求更重要。

九种策略:1.命题激活五年级期终考试,一位老师在监考巡视中发现一位学生基础题全是空白,问他:“你怎么没有做?”孩子瓮声瓮气地说:“不会!”再问:“看拼音写词语会吗?”仍然是瓮声瓮气地回答:“不会!”翻过卷子,却发现作文题却写得满满的。

薛法根作文课教学实录整理

薛法根作文课教学实录整理

薛法根作文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薛校长好!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心情开心吗?生:开心!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表情!生:笑!师:笑有很多种。

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

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生猜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是老师烦,因为做校长不好做。

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

我们都很奇怪的是不是?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么?生:想!师:今天早上发生的是一个事件,面对一个事件我们首先要做调查。

你也不知道是什么事件对不对?调查以后我们要做记录,这儿有几份记录。

你要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来看看调查,调查了谁,他们说些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好了,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上来读第一份调查记录?师:第一份调查记录是庄老师提供给我们的,看看庄老师怎么说的。

生(读):昨天下午四点五十九分,我接到钱同学家长的来电,说补习班老师没有接到孩子,父母也没有接到,问老师有没有把孩子留下来,我说没有。

五点半,他们又打电话来,说没有找到孩子。

于是,我立即到校园里寻找。

问了南门北门的保安和门卫,他们都说没有看到这个孩子。

父母确认孩子不在补习班,于是孩子爸爸报了警。

在与孩子父母与补习班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前一天孩子的妈妈告诉孩子今天不用去补习班了,在门卫等妈妈来接。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告诉补习班的老师今天孩子不去补习班了。

应父母的要求,他们要查看监控,看孩子是否出校门。

在看监控的过程中,孩子的大伯、爷爷、奶奶陆续到了。

其中孩子的奶奶情绪最为激动,我安慰道:不要太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

此时,孩子的大伯用手指指着我,大声说:“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么不见了,你还让我不着急。

”说完,冲进门卫室朝我抡起拳头。

保安和警察见状,立即上前制止。

接着,孩子的爷爷也喊起来了:“孩子在学校不见了,就要找你们老师。

”说着,也抡起拳头打过来。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老师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老师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老师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转)素描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实录】一、闲聊导入,指导观察:师:大家认识我吗?不认识好好看看。

【冷场】师:觉得我丑是吗?不要紧,实话实说。

生1:你牙丑,凸板牙。

师:有缺点的人才可爱。

生2:你喜欢笑。

师:爱笑的人才可爱。

生3:你比较高。

师:猜猜有多高?生3:1米75。

师:差不多,我1米77,因为驼背,所以看起来矮一点。

生4:老师手的动作多,手一直动来动去。

师:人活着就要动,动,说明我还活着。

生5:你笑的时候有酒窝。

师:几个酒窝?生5:一个。

生6:老师幽默,说话让人发笑。

生7:老师心地善良。

师:哇,这也能看出来,不简单。

师:看看老师外貌上有什么特点?生8(鼓足勇气):你长得像猴子。

【全场哗然】师(亲切地):哪点像?生8:尖嘴猴腮。

师: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

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

生9:你像湖南卫视的支持人大兵。

师(幽默地):应该说大兵像我!生10:你会反驳。

师:我很自信,自信的人就善于反驳。

(作推眼镜状)还有谁发现了我的特点?生11:你戴眼镜。

师:现在才看见啊。

生12:你有学问。

师(打趣地):戴眼镜的人一定有学问吗?生13:你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哈哈,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夸我有绅士风度。

师: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缺点呀。

生14:你的手一直在握成拳头,是不是想打人啊?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人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师:下面请大家说说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生15:身材修长,有学问,文质彬彬。

师: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薛】名字叫法根,是不是不像老师,像出家人的名字啊?【全班同学笑】二、由说到写,大胆练笔:师:用三五句话把你对薛老师的初步印象写下来,一个要求:真实。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给大家5分钟时间。

【生自由练笔,师巡视。

】三启发点拨,感悟写法:生读习作片段,师相机口头点评。

(共有四人朗读)生1读后,师评价:一段文字中那么一两句很优美,就很不错了。

抓住语文之根-教习语文之法——薛法根《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赏析.docx

抓住语文之根-教习语文之法——薛法根《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赏析.docx

口黄莉莉观课之前,看过薛法根老师登在杂志上的课堂实录,心里暗暗期盼着今天的课堂能精彩重现。

然而,世界上真的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的,不可复制的。

因为学生不同,上课的环境不同,教师教学的顺序与节奏自然要随之变化。

也许,这就是现场观课所不可替代的巨大吸引力吧!因为变化,因为生成,所以永远有魅力。

今天,薛老师的课演绎得别样精彩。

说实在的,今天上课的学生没有我们希望的优秀和出彩,一开始总是提不出问题,对答也不很如流,甚至有学生连概括文意、提取信息都做不好。

但薛老师就是凭借他的教学智慧和功力,逐步打破教学僵局,让学生一步步地打开思路,一步步地释放潜力,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让教学渐入佳境。

在我看來,教学的精彩不一定是妙语连珠,不一定耍创意无限,像薛老师这样,让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升,把不懂的学生教会了,让不懂的学生开窍了,这才是教学的本真,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抓住语文之根,教习语文之法,是薛老师语文教学的精髄。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薛老师都教习了哪些语文内容:(一)你们做了哪些预习?一上课,薛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而了解学情,一方而边归纳边总结,提醒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预习。

(二)会写课文的词语吗?接下来,篩老师通过听写和默写课文的生字新词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听写的词语是教师精心提取的文章的关键词语。

要求分两行來写。

第一行:洗澡水玫瑰花机械师逆时针第二行:领域第二行还要写三个词语,薛老师特意留空,让学生自主默写三个在这篇课文中新11!现的词语,写自己最有印象的。

检查后我们发现,把学生各自默写的词语集合起來,就是本课最值得学习和积累的词语一一司空见惯、无独有偶、锲而不舍、见微知著、追根求源、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样的形式,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程度,也简化了词语的教学,让教学做到从学情出发,很好地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习惯和能力。

(三)能把课题读好吗?薛老师的朗读指导,贵在精耍。

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作文

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作文

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作文
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作文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正当我们像往常一样埋头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张老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大声地宣布:“同学们,明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要来我们的学校,并且要给我们上一堂课!”
“哇,这么厉害,全国特级吔。

”听了张老师的话,底下一片议论声。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期盼着全国特级教师的来临。

第二天,天飘着小雨有些阴冷。

在多媒体教室里,鲜艳的'花朵装扮着教室,显得那样的暖意融融。

“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就要和薛老师见面啦!大家又紧张又兴奋。

过一会儿,一位高高的中年老师走了进来,微笑地向我们点头。

啊?他就是全国著名的特级老师薛法根?嘿嘿!这位特级老师长得还真有特点。

高高的个子,小小的脑袋,最逗的是薛老师一笑还露出两颗大板牙。

我怎么也看不出他就是全国特级教师。

薛老师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看上去是那么平易近人。

他拿出教材给我们上起课来,一堂《桂花雨》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的风采。

课堂上薛老师总是不紧不慢地讲着,语言是那么生动风趣,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被逗得哈哈大笑。

薛老师不时地抛出一些问题,同学们都踊跃回答,课堂气氛是那么热烈却又感觉轻松和愉悦。

两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薛老师精彩的上课似乎把我们带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同学们都陶醉了,我好像还闻到了那熟悉的甜丝丝的桂花香……。

教学名家——薛发根

教学名家——薛发根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教师专业培训“走近教育名家,与教育名家近距离接触”——之薛法根篇薛法根简介名师简介: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现为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从教以来,潜心研究丝绸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

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

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纸、期刊上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50多篇论文。

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

教育的幸福幸福,来源于自己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

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

教育,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真正领会幸福的真谛,并始终昂扬地行走在教育的幸福之路上!一在我儿时的印象里,能背着书包走进学堂,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游戏,是最幸福的事情。

7岁那年,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我硬缠着外公、外婆买来书包,吃了“坐精肉”(据说吃了这块肉读书时屁股不离板凳,会很定心),准备了糖果,新学期一开学就跑到学校去上学。

在排队点名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将我拉出了读书的队伍。

我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进了课堂,忍不住哭了。

好在小姑姑帮我花了2块钱(让我这个还很贫苦的家好一阵心疼),从学校买了《语文》和《算术》两本书,在家里教我读起书来。

于是,每天傍晚等生产队收工后,我总是和其他已经上学的小伙伴一样,长凳当桌,矮凳做椅,端坐在屋檐下写字。

听着大人们路过时啧啧的称赞,那幸福的感觉至今萦绕心头。

观察作文 薛法根

观察作文  薛法根

观察作文 薛法根(上海)教学实录 地点:上海市海事大学礼堂 时间:2008.10.18 课前准备: 讲台上三个杯子,一个空,一个满杯的水,一个满杯的沙,几块石头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我姓什么? 生:薛 师:叫什么名字? 生:薛拔根 师:刚才他(杨文华)介绍了我的名字,不过大家没听清楚。我再说一遍,我叫薛法根。记下了吗? 生:记下了。 师:我叫什么名字? 生:薛法根。 师:是的,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听。平时喜欢作文吗? 生:喜欢。 师:真的吗? 生:真的。 师:觉得作文难写吗? 生:不难写。 师:真的吗? 生:真的。 引导观察: 师:作文的确不难写,只要用好四样宝贝。 师:要用好眼,会看,会观察。能看到细微之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叫“眼力”。咱们来练练眼力。看,讲台上放着什么?看清楚的请举手。 生:石头 师:你的眼睛好象不太好使,就看到石头吗? 生:讲台上放着沙、水和石头。 师:要会观察。沙、水、石头放在一堆,那不成混凝土了?看看,水放在哪里?沙子放在哪里?怎么放?再说。 生:讲台上放着石头——(学生说不出) 师:看看出问题了,怎么观察?怎么表达清楚? 生:一只空杯子,一只杯子装满水,一只杯子装满沙子,还有一堆石头。 师:已经有一点眼力了,但是还不够,要把自己看到的表达清楚很不容易,再说说 生再说 师:连起来说说。讲台上放着三只杯子—— 生:讲台上放着三只杯子。一只杯子里装着……一只被子里装着……另一只被子里装着…… 师:可以说“杯子里装满……”。再说一遍。 生再说一遍。 师:这叫会看,还有会说。只看不说,这叫眼力吗?就这样,可以说一段话,这就叫做作文。谁的眼力更好一些?再来生说讲台上放着什么。 生:三只杯子,一只装满…… 师:可以了,说清楚了。这叫眼力,但仅有眼力还不够。接下来再看看,老师做一个实验。这时候你要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做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还要用上耳朵听,听老师问了什么,同学答了什么。 (师把2块石头放入装满水的杯子。) 请生用准确的动词说说老师做了什么。 生1:老师把2块石头放进了装满水的杯子。 师:还有吗? 生1:水溢出来了。 (师把2块石头放到装满沙的杯子。) 生:石头下不去了。 师:什么叫“下不去”?要表达清楚 生:石头突出杯沿。 生:石头冒出杯沿。 师:这是第二个杯子,再看看第三个 (师继续试验,先把石头放入空杯中,又往里边放沙。) 师:这个杯子还能装东西吗? 生:不能 师(将沙子倒入杯中):看到了什么? 生:沙子从石头的缝隙中流下去。 师:水能流,沙子能流吗?用什么词? 生:渗。 师:渗进多少? 生:大半杯。 师:现状杯子里还能装东西吗? 生:能。 (师继续往杯里加水。) 动笔习作,点评指导: 师:第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把2块石头放进去,不能再装其他的东西;第二个杯子里装满了沙,把2块石头放上去,高出了杯沿;第三个杯子,先装石头,再装沙,又装了水。都看清了吗?听清楚了,看清楚了,我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时注意两点:1.把刚才的过程完整有条理地写下来;2.用词要准确。第一句话是:讲台上放着——。 师提示:看到的,听到的,完整的过程。用词要准确,特 别是 老师的动作,要注意老师问了什么,同学答了什么。 师:同学们写得专心,这是一个好品质。同样一件事,但是大家写出就不太一样了,有的简单,有的具体。 1.示范修改作文 (投影一学生的习作,生读文,师进行随时修改,投影展示。) 标点;分段;拣—捡;“又”字体现了条理;一点水——小半杯水;…… 修改完毕,再读文章。 2.学生轻声读,自己修改作文。 修改请一生读:讲台上有三个杯子——讲台上放着三个杯子,不要过分依赖“有”字;有声音描写“扑通”;写出了师生间的对话;“大声回答”、“直到…为止”描写准确。 师:我们用了眼力、听力,就能把试验有条理地写清楚,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用到一宝——脑子,练练你的思考力。看了刚才这个试验,你有什么思考?它对你有什么启发?让你想到了什么?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不论答案对还是错,经过思考,都是有价值的。 这个杯子,这个杯子,这个杯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思考1分钟。 生:我想到了新加坡的沙滩。因为在那里我的脚受过伤。一看到沙子,我就想起来了。 师:试验触发了生活的联想。试验对你有什么教育? 生:学习了一样本领,还有其他的本领。装了石头还能装沙子,装了沙子还能装水。 师:学无止境! 生:要保护地球。石块就像垃圾,沙子就像成堆的垃圾,地球就变成那样了。

听课手记薛法根:《少年闰土》

听课手记薛法根:《少年闰土》

听课手记薛法根:《少年闰土》【写在前面】鲁迅的文章挺难上,但是如果抛开写作的社会背景,我觉得也不算难,尤其是这篇《少年闰土》。

说实话,要让我在自己的小学记忆中提取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少年闰土》当在榜内。

每每提到这篇课文,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开头的那幅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不管是内容还是配的那幅插图,简直让人印象深刻。

薛老师的这节课我是在某视频网站上偶然看到的,于是进行了简单记录。

只可惜课堂结尾在视频中没有呈现,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纵观薛老师近两年的课,其实都是有共通性的。

比如与学生共同建构板书;引导学生梳理行文结构和内容,精讲其中某一两个片段,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学习其他部分;结合课文本身挑选练笔点,以学生的精彩呈现收尾……这节课也是如此。

面对鲁迅写的这篇白话文,其中有很多文言字或者我们现在看来的“错别字”,我想这是小学生读这篇课文最疑惑之处。

薛老师一开课便把这些疑惑点出,并让学生寻找,而后结合当时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在当时并不是“错别字”,但是我们如今不这样写。

如此一来,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畏难情绪,也打消了心中的一个打问号,学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少年闰土(五上)执教:薛法根记录:小彭老师课例来源:某视频网站板块一认识鲁迅,疏通字词1. 认识鲁迅(1)出示图片他是谁?(鲁迅)鲁迅是谁?(周树人)(2)出示鲁迅简介(3)鲁迅为什么用这个笔名?说法一:鲁迅母亲姓鲁,小名叫“迅哥儿”说法二:鲁迅自认为比较愚鲁,做事要比一般人迅速,有笨鸟先飞的意思。

2. 出示课题,疏通陌生词《少年闰土》选自《故乡》中的一段。

这篇文章有文言的影子,有现代文的影子。

(1)找“错别字”项带(戴)银圈检(捡)贝壳希(稀)奇的事月亮地(底)下尽力的(地)刺去(2)找“方言字”手捏(握)一柄钢叉日里(白天)到海边仿佛(差不多)年纪便是(就算是)现在无端(无缘无故)的觉得(3)齐读课题·这里的闰土多少岁?·小说中用了“我”,当时“我”多少岁?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两个少年发生的故事。

由文本“没写什么”探寻习作方法密码———例谈薛法根的有效习作教学

由文本“没写什么”探寻习作方法密码———例谈薛法根的有效习作教学

———例谈薛法根的有效习作教学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从而领略文章的表达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但有时文章所写内容繁杂,在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一一分析、各个击破时很容易落入分析课文内容的窠臼,教师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的收获却寥寥无几。

如果我们换一角度“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关注作者“没写什么”这一视角,探寻作者的写作密码,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1这是薛法根老师执教人教版《燕子》一课的部分内容:师:作者是怎么写出燕子的外形之美的?(师范读)师:好,有更多同学发现了。

你来说。

生:用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来概括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师:好,他注意到了这些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词语,用得特别的美。

请坐。

生:他写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都各不相同。

师:燕子身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写了吗?生:写了燕子的羽毛、燕子的翅膀,还写了燕子的尾巴,然后再是整体。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只燕子它有头,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而其他地方不都写了呢?生:燕子体型不大,作者应该是从远处看的,这几个方面容易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就写了这几点。

生:作者是抓住特点来写的,所以不是每样都写。

师:好,这就是抓住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不是样样都要写,样样都写这只燕子就显得很啰嗦,一啰嗦还美吗?生:不美了。

……赏析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作者郑振铎没有写燕子的眼睛,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写燕子的眼睛”,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最终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主要特点”,进一步强调写作千万不要啰嗦,一啰嗦就没有美感了。

让学生明白写作内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要写,越多越好,而是要学会做减法,抓住最能表现事物主要特点的部分进行描写。

我想这才是有效的写作指导。

案例2这是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埃及金字塔》一课部分内容:师:我们再来看。

走近小学作文教学

走近小学作文教学

走近小学作文教学、走近贾志敏先生 2010年7月21至23日,我参加了在山西古城平遥举行的首届“新作文”全国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摩活动。此次活动既有专家的理论剖析,又有几位名师的现场作文教学课堂。先是上海师大的两位教授吴立岗、吴忠豪的讲座,虽然他们高瞻远瞩、有理有据,但总感觉离实际的语文教学远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名师都带来了精彩的作文训练课和讲座。让我们接受到了最新的小学作文教学的信息,看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专家和名师们为我们做了理论和实践的引领,也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一、真实的薛法根 江苏名师薛法根带来的作文课是《我最爱听的一句话》。他的课自然清新、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先是和学生聊自己最喜欢听的一句话,为什么喜欢,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有怎样的启示,无形中就完成了一篇口头作文。然后让学生评价这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虽没有刻意指导,学生却学到了很多。接着让学生练笔,15分钟写成一篇文章。写完后交流评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薛老师的板书就两句话:真实的事例 真实的想法。他在课堂上真实地说、真实地笑、真实地欣赏学生习作,不是表演,不是作秀。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品也很真实,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男孩子居然毫不掩饰地说自己讨厌女人,还用鲁迅的话来证明。薛老师没有强硬地说不对,而是耐心地听那个男孩子发泄情绪,费了不少口舌来引导他、启发他。可以看得出,薛老师是把自己完全向孩子开放了,没有丝毫成人的成熟和老练。他笑的那么真实,那么自然。他的习作教学的理念就是“真实”。是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真实的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百读不厌的,表达真实的想法就是最好的作文。为薛法根老师喝彩!为人真实、教学真实,真情真意教书育人!

第二天晚上,在古城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我远远地看到一个人,是薛法根老师!茫茫人海中,他的特点很鲜明,就像他向学生介绍的“高个子、长脖子、小脑袋、背有点驼,是一匹单峰骆驼。”这就是真实的薛法根老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法根:跟着贾老师教作文
模仿,是人的一种成长方式。

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走路,乃至做事做人,无不从模仿起步。

我教作文,也是从模仿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开始的。

年,还在作文课堂里暗自摸索的我,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织女塑像》。

由于不谙学生的写作心理,将观察作文与想象作文混搭,将静态描摹与叙事创作掺杂在了一起,致使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学生无所适从,一头雾水。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咬住作文教学不放,到处寻找可以学习的名师课例。

在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的推荐下,我认识了贾志敏老师,拷贝了三盘《贾老师教作文》的录像带。

我如获至宝,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看《贾老师教作文》。

《学写作文并不难》、《怎样遣词造句》、《在生活中捕捉作文的材料》等节作文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课堂上,贾老师气定神闲、儒雅睿智,或表演,或示范,或点评,似有神来之笔,信手拈来。

我越看心里越敞亮,越看心里越通透。

透过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我渐渐摸到了贾老师教作文的诀窍: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揭示写作的秘密。

在《句子的意思要表达清楚》一课中,贾老师用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的故事揭开了标点位置的秘密,进而用病句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揭开了词语位置的秘密。

在说说笑笑中,学生学到了标点使用、词序排列等写作要领。

贾老师的肚子里,似乎装了数不清的新鲜例子、不计其数的经典范文,一开口,便抓住了你的耳朵,不由你不听。

用师生合作的表演再现故事的现场。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一课中,贾老师和学生合作表演了小明‘骗’爸爸吃桔子的情景,把故事梗概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后,贾老师用一连串的提问启发学生如何写具体、如何有详有略。

就是一个小小的桔子,经贾老师的看形状、察颜色、掂份量、闻气味、数桔瓣、品滋味,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这种写作指导的现场感,让你不会写都难。

用敏锐妥帖的点评规范学生的语言。

贾老师的耳朵似乎特别灵敏,学生一念作文,他就能捕捉到遣词造句中细微的差错,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修正,这种功夫简直让我惊呆了。

在常人看来似乎没有问题的语句,他都能挑出一点儿刺来,而且,经过他分析讲解之后,常常让你心悦诚服,释然开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已经成为贾老师作文课上一道无与伦比的
风景。

这样的教学诀窍每有发现,我都兴奋不已。

细细琢磨之后,我跃跃欲试,将贾老师的作文课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依葫芦画瓢,逐节逐节模仿。

起先有点生硬,不太自然;慢慢地,我得心应手;后来,我上得越来越有滋味。

贾老师那一招一式背后的作文教学思想,也不知不觉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中。

像贾老师那样上课,本来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了,本来笨嘴拙舌的学生变得聪明了。

俨然,我翻版了一个贾志敏。

及至年春天,我才在学校礼堂里,见到了生活中真实的贾志敏老师。

他上的那堂《两个苹果》作文课,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年月,我按照素描作文理论设计的《奇妙的魔术》教案,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在泰兴市颁奖典礼上的示范教学,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也就在那时,我懂得了:你所敬仰的老师,即使不天天呆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时时留在我们心底。

那三盘录像带,至今仍保存在我的书房里,历久弥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