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2024 α糖苷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4 α糖苷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α糖苷酶抑制剂临床 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目录
01 02 03 04
AGI AGI AGI AGI



制药


作 用 机 制
非 经 典 作 用




物 的 临 床
注 意 事 项

01
AGI 药物作用机制
AGI 的经典作用机制
作用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及 PPG 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类型
蔗糖酶、麦芽糖酶、异 构麦芽糖酶、乳糖酶等。
改善氧化应激
PPG波动与氧化应激
PPG波动是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 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有 关。
降低血糖稳定性
降低PPG、增加血糖稳定性可减少 氧化应激。
AGI改善氧化应激
AGI除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引起的 PPG升高外,还有额外机制改善氧 化应激。
改善氧化应激
01
02
米格列醇与瑞格列奈
米格列醇和瑞格列奈能降低PPG 及HbA1c,但米格列醇能改善 HOMA-IR及氧化应激损伤,并促 进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阿卡波糖对心血管事件影响
阿卡波糖300mg/d可使IGT患者新发高血压风险降低 34%,MACE发生风险降低49%,心肌梗死风险降低 91%。
阿卡波糖干预效果
阿卡波糖剂量低、干预时间短、入选患者年龄低、 对照组积极使用心血管二级预防措施等因素可能导 致与STOP-NIDDM研究结论不同。
其他降糖外作用
米格列醇保护内皮细胞
细胞学研究证实,米格列醇能通 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增 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来抑制氧化 应激,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减少损
伤。
减少糖尿病前期及患者的心 血管事件(MACE)

酶抑制剂

酶抑制剂

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
已用于临床的品种包括: 舒巴坦(sulbactam)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他唑巴坦(tazobactam) 都属于不可逆的自杀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6 APA
O R1 C
H N
H C6 B C O
H C5
4
S
1
CH3
2
C
3
A
CH3 O R2
N
C C H O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inhibitor)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 酶,作用是催化生成甲羟戊酸,抑制HMGCoA还原酶能阻碍胆固醇合成。 是近年来上市的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物,这 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阻断或 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用此类药物治疗 高血脂病时同时可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类药物的发现,是 长期以来寻找降血脂药物研究的一个突破 性进展。
2.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与艾滋病毒蛋白酶的活性 部位结合而抑制其活性,阻止病毒感染期 间活性部位激活的艾滋病毒蛋白质合成。 病毒不能合成必需的小分子蛋白,就不能 顺利完成病毒装配,因此阻断了病毒在细 胞间的传播。抑制剂必须能够在蛋白酶立 体结构内特定位点与蛋白酶结合,否则抑 制剂就不能发挥作用。由于抑制剂具有特 异性,某一特定的抑制剂不能作用于所用 的酶类,而是仅作用于某一种或某一类酶 类
四,按与酶作用机制分类 1.不可逆抑制作用 这类抑制剂与酶的某些基团以共价的方式结合, 一经结合后就很难自发分解,不能用透析或超滤 等物理方法解除抑制而使酶恢复活性。它的抑制 程度随着抑制剂的浓度以及抑制时间的增强而增 强。 这类抑制剂又可分为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和专一 性不可逆抑制两类,属于前一类的有碘乙酸,二 四二硝基氟苯,酸酐,磺酰氯等。这类抑制剂主 要作用于酶分子上的不同基团或作用于几类不同 的酶。属于后一类的抑制剂通常只作用于酶蛋白 分子中的一种氨基酸侧链或仅作用于一类酶,例 如,二异丙基氟磷酸(DPP)和有机磷化合物专 一作用于丝氨酸的羟基,是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 制剂,含汞,含砷的有机物是含巯基酶的不可逆 抑制剂。

临床药物治疗学习题+答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习题+答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长春新碱(VCR)叙述正确的是A、一次剂量不超过1mgB、作用机制是抑制拓扑异构酶C、可使血钠及尿酸升高D、干扰核蛋白体的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E、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的治疗正确答案:E2.下列降压药中,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是A、氢氯噻嗪B、氯沙坦C、氨氯地平D、卡托普利E、比索洛尔正确答案:C3.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LDL-C的目标值是A、<2.60mmol/LB、<3.20mmol/LC、<3.50mmol/LD、<4.30mmol/LE、<4.60mmol/L正确答案:A4.当一位帕金森患者正用左旋多巴进行有效治疗时,突然该药的所有药效消失了。

以下最可能解释这一现象的用药史是A、有时用过制酸剂B、冬季因预防感冒曾用过多种维生素制剂C、患者有时喝点洒D、增加过苯海索E、患者忘记了要用药二次正确答案:B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A、地西泮B、氯丙嗪C、丙戊酸钠D、苯巴比妥E、苯妥英钠正确答案:A6.药物治疗的前提是A、经济性B、有效性C、持续性D、安全性E、规范性正确答案:D7.下列药物属于ACEI类的是A、拉贝洛尔B、卡托普利C、哌唑嗪D、硝苯地平E、阿米洛利正确答案:B8.长期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给药途径是A、透皮吸收B、口服给药C、静脉注射D、栓剂E、皮下给药正确答案:B9.危重新生儿是较可靠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给药B、皮肤给药C、肌肉注射D、直肠给药E、静脉给药正确答案:E10.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最佳药物是A、普萘洛尔B、硝苯地平C、硝酸异山梨酯D、阿替洛尔E、硝酸甘油正确答案:B11.对肝药酶具有强诱导作用的是A、利福平B、环丙沙星C、扑米酮D、舍曲林E、伊曲康唑正确答案:A12.不需要调整给药方案的情况是A、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剂量B、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肾衰竭C、血药浓度波动在治疗窗范围内D、患者用药后出现药物中毒表现E、血药浓度高于治疗上限药物浓度正确答案:C13.唯一获准用于临床危重患者使用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是A、雷贝拉唑口服混悬剂B、奥美拉唑口服混悬剂C、兰索拉唑口服混悬剂D、泮托拉唑口服混悬剂E、埃索美拉唑口服混悬剂正确答案:B14.女性,8岁,3周前发热,咽痛,1周来眼睑轻度水肿,1天前突然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意识不清,BP170/110mmHg,血红蛋白120g/L,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2~3个/HP,BUN12.8mmol/L。

2020年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2020年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2020年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最新)摘要:艾滋病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好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新生儿HIV感染的风险,提高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水平。

本共识规范了HIV阳性孕产妇的全程管理,在孕前咨询和保健,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的管理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管理;母婴传播;共识尽管抗病毒治疗(ART)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复制,减少HIV传播,但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截至2017年底,全球大约有110万HIV感染的孕产妇,在未经干预的情况下,母婴垂直传播可达15%~45%[2]。

随着妊娠期间HIV筛查、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ART,我国自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及避免母乳喂养等综合措施的实施,HIV围生期传播率可下降到1%以下[3-4]。

我国自2001年开始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预防HIV母婴传播应该综合考虑3个原则[5]:1)降低HIV 母婴传播率;2)提高婴儿健康水平和婴儿存活率;3)关注母亲及所生儿童的健康。

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包括孕前咨询和保健、妊娠期管理、分娩期管理以及产后管理。

01对HIV感染育龄妇女的孕前咨询和保健1.1 孕前咨询和保健在孕前咨询和保健时,应了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提供有关安全性行为的信息,以减少非意愿妊娠。

HIV感染时可以选用多种避孕方法;但在使用激素避孕药时,应考虑与ART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RV/r)、福沙那韦/利托那韦(FPV/r)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可导致激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降低,醋酸甲羟孕酮(DMPA)与ART药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激素避孕药没有影响[6]。

鼓励戒酒、戒烟,避免滥用药物。

1.2 育龄期妇女的ART育龄期妇女往往面临更多心理问题,妊娠期患抑郁症偏高[7]、围生期抑郁症风险可能更高[8]。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解读PPT课件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解读PPT课件

提高医务人员对HIV急性感染期认识水平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推广最新研究成果
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指南推广到临床实践 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 医务人员对HIV急性感染期的认识水平和诊 疗能力。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感染科、皮肤科、妇产科等多学科之间 的协作,共同应对HIV急性感染期的诊疗挑 战。
应对HIV感染挑战
HIV急性感染期具有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等特点, 制定专家共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
推广先进诊疗理念
通过专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促进先进诊疗理念在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共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供规范化诊疗依据
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诊疗依据, 有助于减少诊疗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治疗原则
优先选择高效、低毒、方便的药物组合,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1 2
机会性感染预防
HIV急性感染期患者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机会性 感染,需积极预防和治疗,如细菌性肺炎、结核 病等。
抗病毒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
抗病毒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药物过敏反 应、肝毒性等,需及时发现并处理。
02
HIV急性感染期概述
定义与诊断标准
定义
HIV急性感染期是指人体感染HIV后的早期阶段,也称为原发性 HIV感染或急性HIV综合征。在这个阶段,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 免疫系统开始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诊断标准
根据《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HIV急性 感染期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或高危 行为;2)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测证实HIV抗体阳 性或病毒载量升高。

抗艾滋病药物新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抗艾滋病药物新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抗艾滋病药物新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综述自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以来,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许多患者出现耐药现象,这使得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靶标和抑制剂,以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的有效性和降低耐药风险。

本文将对近年来在抗艾滋病药物新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与HIV复制过程密切相关的酶,即逆转录酶。

这些酶在HIV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酶的药物具有很高的潜在疗效。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针对逆转录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如N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PI(蛋白酶抑制剂)和TI(整合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抗HIV活性,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研究人员还关注到HIV病毒表面的gp120gp41受体复合物。

这一复合物是HIV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环节,因此针对这一复合物的药物具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CCR5的蛋白质,它能够诱导gp120gp41受体复合物与CD4阳性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结合,从而促进病毒的侵入。

因此CCR5拮抗剂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艾滋病药物。

虽然目前尚未实现CCR5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HIV活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其他可能的抗艾滋病药物靶标,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些非经典途径参与了HIV病毒的生命周期,如病毒颗粒装配、释放和感染等过程。

因此针对这些非经典途径的药物也具有潜在的抗HIV活性。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针对非经典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如NS34A蛋白酶抑制剂等。

抗艾滋病药物新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然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新靶标和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是我国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在临床抗感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耐药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医师对该类合剂的特点了解不够,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较突出。

为规范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临床应用,延缓其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特制定本共识。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和金属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基于上述2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

见表1。

表1β-内酰胺酶的分类和3种主要酶抑制剂的作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这类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及他唑巴坦等抑制。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了200余种ESBLs。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1]。

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后可表现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和结核病(Tuberculosis)两种情况[1]。

HIV感染是结核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IV 感染者LTBI进展为结核病的风险较HIV阴性者显著增加[2,3]。

结核病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是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也是艾滋病患者(包括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15年35%的艾滋病相关死亡是由于结核病所致[6]。

HIV/MTB合并感染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荟萃分析显示[7],MTB/HIV合并感染率为23.51%,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MTB/HI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31.25%、17.21%、20.11%、25.06%和14.84%。

中国大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的患病率分别为7.2%和22.8%[8]。

HIV/MTB合并感染的诊断相对更为困难[9],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多种其他机会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肺外结核病相对更为常见。

一项基于尸检研究结果的分析显示,在资源受限地区结核病占成人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40%,其中近50%在死亡前没有得到诊断[10]。

HIV/MTB合并感染的诊治有其特殊性,涉及到抗结核和抗HIV治疗两个方面,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HIV感染者结核病治疗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为了进一步规范HIV/MTB合并感染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此专家共识。

本共识是基于我国HIV/MTB合并感染的流行现状、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进行编写,同时参考了国内外HIV/MTB合并感染诊疗相关指南。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50题)1、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诱发的疾病,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药物因素。

A.口服避孕药致阿米替林的清除率下降B.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哮喘、慢性荨麻疹等C.氯霉素在新生儿体内蓄积呈现灰婴综合征D.肾病患者服用呋喃妥因可引起周围神经炎E.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可诱发头痛、低血压等【答案】 A2、主要通过肝脏清除的药物的代谢速度和程度降低,是指A.药物吸收B.药物分布C.药物代谢D.药物排泄E.药效学改变【答案】 C3、可引起胎儿肢体、耳、内脏畸形的是A.氮芥类B.甲巯咪唑C.雌孕激素D.沙立度胺E.叶酸拮抗剂【答案】 D4、1g葡萄糖可提供的热量是A.1KcalB.2KcalC.3KcalD.4KcalE.9Kcal【答案】 D5、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将妊娠用药分为A、B、C、D、X五个级别,并要求制药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等级。

A~X级致畸系数递增。

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

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E.克林霉素【答案】 B6、下述药物中,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的是A.利托那韦B.卡马西平C.西咪替丁D.苯巴比妥E.苯妥英钠【答案】 C7、治疗咳嗽应依据咳嗽的频率和程度选药,剧咳者宜首选的止咳非处方药是A.吗啡B.可待因C.苯丙哌林D.右美沙芬E.喷托维林【答案】 C8、属于胃黏膜保护剂的是()A.埃索美拉唑B.法莫替丁D.多潘立酮E.碳酸氢钠【答案】 C9、男性,45岁。

反复发生夜间呼吸困难1个月,加重一天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80/110mmHg,呼吸急促,双肺散在哮鸣音,双肺底细湿啰音,心率130次/分。

A.慢性支气管炎还是急性支气管炎B.肺心病还是冠心病C.支气管哮喘还是心源性哮喘D.双肺炎症还是肺间质纤维化E.左心衰竭还是ABDS【答案】 C10、舒肝丸与甲氧氯普胺合用A.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互相降低药效B.合用抑制呼吸,易致呼吸衰竭C.合用后抑制后者吸收,降低疗效D.合用后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E.合用后发生中和反应,降低疗效【答案】 A11、用二甘醇替代丙二醇所致的假药事件是A."欣弗事件"B."亮菌甲素事件"C."关木通事件"D."鱼腥草事件"E."达菲事件"【答案】 B12、下列止咳药中,夜间咳嗽患者宜选用的是A.氨溴索B.可待因C.喷托维林D.右美沙芬E.苯丙哌林【答案】 D13、药物治疗结核病的原则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停药、换药A.早期B.联合C.适量D.规律E.全程【答案】 D14、属于整合酶抑制剂(Ⅱ)进入抑制剂的是A.扎西他滨B.恩夫韦替C.奈韦拉平D.沙奎那韦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答案】 B15、妊娠期妇女治疗眼疾不宜应用的药品是A.酞丁安滴眼剂B.硫酸锌滴眼剂C.利福平滴眼剂D.醋酸可的松滴眼剂E.磺胺醋酰钠滴眼剂【答案】 A16、患者,男,56岁,因高血压常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qd,近期体检血脂指标为LDL—C4.8mmol/L,药师应建议患者加服A.阿托伐他汀B.福辛普利C.二甲双胍D.叶酸E.氢氯噻嗪【答案】 A17、下列疾病中,WH0视为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是A.肺炎B.腹泻C.结核病D.卡氏肉瘤E.弓形体病【答案】 C18、某男性,27岁,间断上腹痛3年,表现为餐后痛,约1~2h后缓解,以冬春季多发。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ARV)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1]。

随着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s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这使得基于NNRTIs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

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s)因其高效低毒,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指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

INIs类药物已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INIs不断上市,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INIs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但临床上使用INIs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s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应注意与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目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7]、艾滋病诊疗指南[8]及相关政策间的衔接。

已上市HIV整合酶抑制剂及其合成介绍

已上市HIV整合酶抑制剂及其合成介绍

已上市HIV整合酶抑制剂及其合成介绍徐靖坤;王瑞;陈小峰;田磊【摘要】整合酶是艾滋病毒(HIV)复制过程中的四个关键酶之一.目前已作为药物上市的艾滋病毒整合酶抑制剂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拉替拉韦、多替拉韦、埃替格韦和bictegravir,分别介绍了这四种整合酶抑制剂的情况及其化工企业可行的制备方法.【期刊名称】《安徽化工》【年(卷),期】2019(045)001【总页数】6页(P1-5,9)【关键词】艾滋病毒;整合酶抑制剂;制备方法【作者】徐靖坤;王瑞;陈小峰;田磊【作者单位】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626;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626;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626;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6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4.81981年,美国纽约和旧金山的医生同时发现一种奇怪病症,患者被诱发出现一些常见于有免疫缺陷人群的感染和癌症。

因此该病症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1]。

1984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找到了致病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亦称艾滋病毒)[2]。

AIDS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如何阻止艾滋病毒入侵免疫细胞,恢复艾滋病患者的健康,一直是医药工业界的重要课题[3]。

自首个治疗HIV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上市以来,目前用于临床的HIV药物主要以核苷/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酶抑制剂为主。

而整合酶是HIV复制过程中的四个关键酶之一 [4]。

HIV-1整合酶是由病毒的3’端pol基因编码的含28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组成,折叠成3个结构域,即N端(N-terminal)结构域、核心(core)区域和 C端(C-terminal)结构域[5]。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作者:来源:《上海医药》2018年第23期摘要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已成为国际上艾滋病治疗指南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首选推荐,是目前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

越来越多INIs的不断上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为规范INIs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定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此共识是基于国际上最新的相关指南以及我国的INIs临床应用实践来进行编写的。

此共识也将根据国内外INIs的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在“真实世界”中的研究结果来予以定期更新。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整合酶抑制剂治疗共识中图分类号:R978.7; R51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23-0019-08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grase inhibitors*AIDS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IDS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LU Hongzhou**, LI Taisheng**)ABSTRACT 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recommend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IDS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are the core antiviral drugs. More and more INIs are on the market, providing more choices for clinician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AIDS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AIDS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jointly formulated th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grase Inhibitors. This consensus is based o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INIs in China and will also be updated regularly on the basis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NIs.KEY WOR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tegrase inhibitors; treatment; consensus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出现和应用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目前尚难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 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 , ARV)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z 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⑴。

随菴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等非核苜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 NNRT⑸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s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这使得基于NNRTIs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

此夕卜,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⑸因其高效低毒, 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扌旨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

INIs类药物已成为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趣来越多的INIs不断上市,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JNIs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 但临床上使用INIs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冲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s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z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应注意与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目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7]、艾滋病诊疗指南[8]及相关政策间的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超过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ARV)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1]。

随着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

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和依非韦伦(efavirenz,EF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使得基于NNRTI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

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因其高效低毒,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诸多指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

INI目前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但临床上使用INI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应注意与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7]《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8]及相关政策间的衔接。

本共识是基于最新相关国际指南以及我国INI临床应用实践进行编写。

由于INI在我国HIV阳性人群中应用的经验相对较少,基于我国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有待进一步积累和总结。

本共识也将根据国内外INI的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来定期进行更新。

一、INI概述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临床常见的是HIV-1型感染。

HIV-1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过程包括4个环节:附着和进入、反转录和整合、转录及翻译、成熟及出芽。

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整合酶对反转录形成的HIV-1 DNA的3′末端进行处理,催化链转移反应,介导HIV-1 DNA永久性整合到宿主DNA中,这是HIV 感染人体的关键环节。

INI通过抑制链转移反应阻断HIV的复制过程,因此又称为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INSTI)[9]。

目前上市的INSTI有拉替拉韦(raltegravir,RAL)、艾维雷韦(elvitegravir,EVG)、多替拉韦(dolutegravir,DTG)和bictegravir(BIC)(我国尚未获得批准)[1],同时还有在研的长效制剂cabotegravir(CAB)[10]。

INSTI作为目前艾滋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具有抗病毒疗效高、抑制病毒速度快(平均4周左右即可将HIV RNA降至50拷贝/mL,甚至以下)、耐受性好等优点[11,12,13,14]。

目前HIV对INSTI原发性耐药罕见,但INSTI 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可出现治疗后耐药,DTG及BIC具有相对更高的耐药屏障[15,16]。

除了RAL外,DTG、BIC和EVG都有单片复方制剂。

INSTI 的特点见表1。

表1整合酶抑制剂的特点[1,6]二、INI在初治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国际指南均推荐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联合1个INSTI作为多数初治患者的优选方案,已上市的几种INSTI均可以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治疗选择。

表2列举了目前各大国际指南推荐的优选初治方案及注意事项。

通常情况下,方案中的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FTC)可换成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如无肾或骨骼方面的禁忌证,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可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rnarate,TDF)替换。

BIC上市时间较短,目前仅在美国获批,美国国际抗病毒协会(International Antiviral Society-USA,IAS-USA)2018年指南已将其纳入初治患者治疗选择方案中。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无合并感染和肿瘤、基础疾病状况、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患者依从性、病毒耐药特点(尤其是当地人群中HIV耐药状况)、药物可及性、药物耐药屏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后来制定ART方案。

表2国际指南推荐的优选初始治疗方案三、INI在经治患者中的应用1.病毒学失败患者的管理:出现治疗失败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间相互作用、药物耐受性等情况,其中依从性是治疗成败的决定因素。

若除去上述因素后仍未达到HIV RNA抑制,则需进行HIV耐药检测,并根据耐药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使用至少2种、最好3种具有完全抗病毒活性的药物。

具有完全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可以是之前使用的药物种类中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较新的药物,如NNRTI中的依曲韦林(etravirine,ETR)、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PI)中的DRV或者INSTI中的DTG和BIC;也可是新型作用机制的ARV如融合酶抑制剂和辅助受体拮抗剂等。

如HIV存在某些耐药突变,某些药物如DTG、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arunavir/ritonavir,DRV/r)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 ritonavir,LPV/r)需要2次/d给药以提高血药浓度。

由于增效的蛋白酶抑制剂(boosted protease inhibitor,bPI)加另外活性药物可降低大多数患者(包括初治和经治患者)的病毒载量,且具有较高耐药屏障,推荐的二线方案中常建议包含一个完全活性的bPI和一个之前未曾使用过的药物种类(如INSTI、融合酶抑制剂和辅助受体拮抗剂)或NNRTI(如ETR)[4]。

INSTI为病毒学失败的经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INSTI在经治患者中有良好的抗病毒疗效。

有研究显示,对于病毒学失败的患者,bPI +RAL 非劣效于bPI +2种NRTI[4]。

Aboud等[17]的DAWNING研究首次前瞻性比较了含DTG与含bPI的二线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48周结果显示,对于应用NNRTI+2种NRTI作为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DTG+2种NRTI(至少1种NRTI具有完全活性)的病毒学疗效显著优于LPV/r+2种NRTI(至少1种NRTI具有完全活性),且表现出了更好的安全性数据。

该研究证实,DTG+2种NRTI可作为HIV感染患者二线治疗的新选择[3,4]。

2018年WHO指南[3]推荐DTG+2种NRTI作为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或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2种NRTI治疗失败后的首选二线方案。

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既往抗病毒治疗情况以及HIV耐药检测结果来选择药物。

通常而言,不推荐在原失败方案中加用单个具有完全活性的抗病毒药物的做法。

临床实践中如耐药检测不可及,则可考虑经验性换药,选择至少1种全新的NRTI,如TDF或阿巴卡韦(abacavir,ABC)+3TC转换为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3TC。

对于HIV合并HBV感染患者,如果目前方案含有TDF和(或)3TC,新方案应保留TDF和(或)3TC,同时使用其他有活性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HIV对INSTI原发性耐药罕见,目前并不推荐常规对初治患者进行基线耐药检测。

INSTI治疗失败后出现对INSTI耐药少见,但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观察HIV对INSTI产生耐药突变的可能。

表3列举了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治疗失败情况及可考虑选择的二线ART方案。

表3不同治疗失败方案的管理2.病毒抑制状态下的平稳转换:一般而言,如果患者在当前的抗病毒方案上达到病毒学抑制,不建议随意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考虑进行方案调整,如:①通过减少药片数量和给药频率,简化治疗方案;②改善耐受性,减少短期或长期的毒性;③预防或减轻药物相互作用;④在妊娠期或者在可能发生妊娠的患者中,对ART进行优化;⑤降低治疗费用。

转换治疗应当以维持病毒抑制为基础,且不对未来的药物选择构成威胁[4]。

多个研究支持将以NNRTI或PI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转换至以INSTI如DTG、RAL或EVG为基础的方案时可以继续维持抗病毒疗效。

此外,同类药物之间如INSTI之间的相互转换理论上也是可行的[4]。

两药简化治疗目前数据尚不充分,不推荐常规采用,国际指南目前仍推荐3种药物治疗为标准治疗方案,仅用于一些少见的临床情况,如对于病毒学成功抑制,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存在TDF肝肾毒性、ABC超敏反应或者心血管风险等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含有INSTI的2种药物方案,但应密切加强监测。

目前有一定研究数据或临床经验支持的含INSTI的简化方案:①DTG+RPV;②DTG+3TC; ③DRV/r+RAL;④艾维雷韦/考比司他(elvitegravir/cobicista,EVG/c)/FTC/TAF+达芦那韦(darunavir,DRV)。

不推荐INSTI单药治疗[4]。

国内而言,许多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艾滋病期,合并诸如结核病、深部真菌感染等机会性感染或者存在肿瘤等并发症[18]。

由于目前免费抗病毒药物与这些并发症的合并用药之间可能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这类患者此时可能需要临时应用INSTI,待机会感染治疗结束后理论上可转换成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但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明由INSTI向bPI或者NNRTI转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这种情况下最好应在服用INSTI达到病毒学抑制时再进行更换,以减少病毒学失败及耐药的风险,更换药物后应加强病毒学及免疫学的检测,及早发现可能的失败而便于进行干预。

3.因不良反应而转换为整合酶抑制剂:在多项有关RAL、EVG、DTG对比NNRTI及PI的临床试验中,INSTI 表现出了相对更好的安全性,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的情况更为少见[11,12,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