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磨削加工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术条件及检查方法
磨削轴承外圈外径(包括内圈挡边外径)的技术条件有:外径尺寸单一径向平面内的外径变动量(VDp);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之差(VDs),圆形偏差外经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变动量(SD),母线直线性,外观(包括烧伤),表面粗糙度等。
其容许偏差均规定于工序间技术条件和其他技术条件之中。
检查外径尺寸,单一径向平面内的外径变动量,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之差,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均可在D913 D914等仪器上测量,其测量方法见图8-38所示。
测量前必须调整好仪器,表尖和相对应的支点的连线要通过工件圆心(通称找最大点),同时调整仪器各支点至端面的距离相等(通称同一个水平面),并大于倒角公称尺寸的两倍。
测量时,在仪器上将套圈旋转一周以上,所测的是直径尺寸,同时在旋转时,所测的最大直径尺寸与最小直径尺寸之差为单一径向平面内的外径变动量。
对于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之差的测量,习惯上是采用通过套圈中心的同一纵截面上两端直径之差的方法确定。
测量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仍可在上述仪器上测量,其测量方法是图8-39所示,即以基准端面和外径母线一个支撑点定位,另一个为测量点,将套圈旋转一周以上,所测得的指针摆动量即是。
套圈圆形偏差的测量仍可在D913 D914等仪器上进行,但必须更换支撑点为V形块进行测量(若测量微型轴承套圈的圆形偏差时,则采用圆度仪测量),测量时将被测的套圈放在V形块上回转一周,其仪表读数的最大差之半作为单个截面圆度误差(图8-40)
为了扩大V形块的使用范围,可将测量表尖偏斜一个角度(图8-40a b),测量数值情况见表8-4
套圈宽度大于30毫米的套圈,其外径表面还须检查母线直线性。
用刀口尺检查时其接触程度根据标准件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磨削余量
各种类型轴承套圈外径磨削时,粗磨终磨两工序的余量分配可参考下述原则:粗磨余量取总余量的70%左右,余下的则为终磨余量,其数值可见表8-5.
三,砂轮的选择
在外圆无心磨床上以贯穿法磨削轴承中型套圈外径所用砂轮可参考表8-6,
表8-6 砂轮的选择
砂轮尺寸及形状可按机床说明书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磨削轮一般为P型,导轮多为PSA型。
在以宽砂轮无心磨学法加工时,整个砂轮可由2--3片不同特性砂轮组成,在进口处可采用较粗粒度,切削性能强的砂轮,在出口处则采用较细粒度的砂轮,以取得较好的磨削效果。
四,磨削用量
1.磨削深度是指每次穿磨行程所磨掉的余量(直径方向)。
磨削深度是贯穿法磨削的重要工艺参数,其大小对磨削效果有重要影响。
初磨时应选择较大的磨削深度,终磨时则选择较小的磨削深度。
初终磨各穿磨行程的磨削深度大小应依次递减,使加工精度依次提高,最后行程的磨削深度应最小,使砂轮磨损较慢,以便获得稳定的尺寸和形位精度。
合理的磨削深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当磨削速度30--35米/秒,砂轮宽度150--200毫米的
条件下,具体的磨削深度数值可参考表8--7.
表8--7 磨削深度(直径方向)数值表(毫米)
根据表8--7的磨削深度数值和总加工量计算出的穿磨行程次数可参考表8--8.
表8--8 穿磨次数表
在采用宽砂轮磨削时,磨削深度可相应增大穿磨次数亦相应减小。
在用MZ1016机床(砂轮宽度400毫米)磨削直径100毫米轴承套圈外径时,磨削规范有关数值可见表图8--9.
表8--9 宽砂轮磨削的有关规范数值
导轮倾斜角α一般在1°30'--3°的范围内适用。
粗磨可选用比终磨较大的倾斜角度,最常用的α角为2°,在普通磨削速度条件下,中小型轴承套圈外径磨削导轮倾斜角数值可参考表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