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课件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共47张PPT)

高中区域地理课件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共47张PPT)

冲积扇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多有 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黄土塬 顶部平坦,边缘处沟谷纵横。等高 稀疏的地方数值大。
喀斯特峰林 多山间盆地(坝子),山多陡峭孤 峰。等高线稀疏处数值小。山峰等 高线密集且平滑。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 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的环状, 上密下疏。突出特点为中心海拔 突然降低。
M
N
R S
5b0 Q
T U
P
60
KLM
50
N
P
R S TU Q
Q
难点突破三
如上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150米>HA>100米;50米>HB>0米。 等值线共性: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 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小试牛刀三
7.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A 、 110ºE线 B、30ºN
C、a线
D、b线
例4、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陡崖最高点E的海拔可能为 A.799m B.859m C.999m D.1059m
2.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1200
1000 900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步骤2:定比例
步骤3:定基点
12
16
. . . . . . . . . .. . . . . . .
12 步骤4:画垂线
16
. .. . .
. ... .. . .... .
步骤5:画曲线
. .. .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3张PPT)

100 200
300
20:山脊
E
E:鞍部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闭合曲线 中心(点)
等高线 向 低处凸 出(线)
等高线 向 高处凸 出(线)
两个山顶 之间低地 . (点)
等高线 重合 的 地方(线)
A
E
F
D形成河流
单位:米

贵 广 云 珠 江 大 内 纳 川 州 西 林 江 南 地 川 人 风 西 之 念 间 蒙 吹 南 木 峰 丹 三 西 元 桂 母 青 南 净 草 省 第 唐 地 古 低 高 错 芝 寨 江 江 阳 林 三 古 高 雪 见 江 女 拉 域 高 牛 坎 岑 堡 哈 龙 神 的 坎 江 羊 妻 原岭 南 梯 要 牙 梯 尼 脊梯 子 梯 田 梯田 梯 田 田 田田
1.正确选用地形图。 2.认识等高线。 3.正确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不同的 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4
1 2
3
a
b
c
3
最高
1
最低
3和4的高度:一样高
等高线
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我们称之为“等高线”。
自主学习 结合P24和图1.35,自主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
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甲
1500米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叫绝对高 度,即海拔
1000米

500米
海平面

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300米 100米 200米
a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怎么样呢?
1、b等高线图中的数字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海拔
b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答 案
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 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 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 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 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②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转绘到剖面图上做横轴。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地形起伏状况,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高程建立纵轴。高度间隔与原图等高距一致,最高数值比剖面线 经过地区最高海拔略大一些,最低数值略小一些。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③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 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 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 转绘到坐标图中。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工业区选址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 土壤)
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 平原地区)
C>A>D>B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g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共33张PPT)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海平面1000米500米500米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与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名称方法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减小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方法点拨LOREM IPSUM DOLOR方法点拨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知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方法点拨2)判断山顶海拔高度的范围大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小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等高距的海拔高度。

如右图,最内圈的等高线为300m,等高距为100m。

求该山的海拔高度。

方法点拨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① 判读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② 判断地形部位:A ;B ;C ;D ;甲;③ 判断地形类型:图中以为主。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山峰方法点拨3、识别五种地形类型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峭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小,边缘陡峭丘陵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一般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 平原盆地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平坦广阔四周高,中间低方法点拨1)凸向法200300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300200100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4、区别山脊与山谷方法点拨2)垂线法4、区别山脊与山谷1)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及其垂线2)该垂线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3)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降低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为山谷100200300山脊ACD100200200100方法点拨3)利用紧握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4、区别山脊与山谷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

1.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A
A B
D
C
C
E
B
A
AD
E
C
B
B
第一章第四节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张大爷,家住马
亓山山脚下,在
马亓山放了大半
辈子羊,有一天
他看到山顶的石
碑上写着:马亓

743米
他非常生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
在马亓山放了大
张大爷说的高度和石碑上
半辈子的羊,马
标的高度一样吗?
亓山绝对没有超
过600米啊!这
不是骗人啊! 任务一:读p24页,来解答张大爷的困惑
3.根据等高线制作视频,将你们手中的山地模型绘制成 等高线地形图。
绘制步骤:
1.将模型倒扣在桌子上,在固定轴底端涂上颜色 2.将模型平铺在纸上,按压固定轴在纸上印上颜色。 (必须固定画好这两固定点) 3.第一层的画法:准确对准纸上的两点和模型中的两孔 位置,然后沿边缘描出第一层; 4.第二层:准确对准纸上的两点和模型中的两孔位置, 然后沿边缘描出第二层。 …… 最后标上高度(底层为100米,等高距100米)

在图2中,③是 山脊 ,④是 山谷

A
300
B
200 C
100
3.如上图,等高距是:100 米,C点的高度是300 米, A点的高的是:100<A<200,山顶B点的高度不会超 过: 400 米。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海拔)差。
这种用数值不同的等高线表示地形(高低) 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任务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尝试学习 认识不同的山体部位 A
A
山峰
A
B
山谷
E
山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4、请估算所发模型山顶的高度。
板块三:登山探险之实战演习
任务一: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在山体模型上找出你要
选择的路线。
任务二:说出你选择这条路线登山的理由。
观察说出这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
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课后作业: 制作地形模型
要求:
1、小组合作,利用沙土、萝卜、橡皮泥等材料制作 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 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
2、等高线要表示出来。
板块二: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1、 把全班分为若干组,老师给每组发一个沿等高线切断 的不同的山体模型。
2、自学课本39页“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小组合作探 究
8分钟内完成多媒体上显示的任务:
任务:
1、请在白纸上绘制所领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请对照课本上“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在本组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疑惑:
一位朋友在我出发前送给我一张奇怪的图,他告诉我 ,我登的山就在图上,那么人们是如何把立体的高低起 伏的山绘制成平面图的呢?
板块一: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1.让学生在模型上找海拔100米的点,并试着用平滑的 曲线把海拔100米的点连接成线。 2.让学生在模型上找海拔200米、300米的点,然后连 点成线。 3.按其镶嵌关系试着在黑板上画出模型的等高线地形 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过程。 等高线:指在地图上将地面海拔高度_相__同__的点连接 成的线。 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之__差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课件31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课件31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THANKS
D.610米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4.返校后同学们写了研学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地势南高北低
③陡崖处存在瀑布
④R处以下的河段自西北流向东南
√A.①④
C.①②③
B.①③ D.①③④
3.C 4.A [第3题,依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最高点海拔为 600~700米,最低点海拔为100~200米,因此图示区域内高差范围为400~600 米,最大高差可能为590米。第4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海拔范围为 100~700米,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主要以丘陵、盆地为主,①正确,②错误。 图中陡崖处为山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脊处为分水岭,因此陡崖处没有河 流,不会形成瀑布,③错误。根据图示指向标,R处以下河段应是自西北向东 南流动,④正确。]
课时训练
(1)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提示] 图中等高距为5米,该线路穿过了3条等高线,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n-1)d<H<(n+1)d可知,最少有2个等高距的高差,最大接近4个等高距的 高差,故为10~20米。 (2)若车手从A地出发,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路段中骑行最省力的 路段并说明理由。 [提示] BC路段。理由:BC路段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 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AB、CD两路段均有上坡路段,骑行较费力。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命题角度一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据进 行相关的高度计算
命题角度二

地形图的判读(共30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共30张PPT)

1000米
500米
海 平 面


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单位是______。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
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求两地的相对高度:
海拔约8844米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A
B
C
D
E
F
A____
D____
C____
B____
山谷
陡崖
E____
F____
山顶
山脊
山顶
鞍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活动三:
山峰A
山峰B
山脚C
山脚D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观察与思考
03
闭合的曲线。
等高距相等。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相等。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码)。
600
鞍部
贝壳
山脊
鞍部
山顶
山谷
① , ② , ③ , ④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 盆地五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 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 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
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 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 度的大小。
活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
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①③:山峰;②:陡崖; ④⑥:山脊;⑤:山谷; ⑦:鞍部。 比较图中④和⑥两地的坡度差异。
④地等高线较⑥地稀疏,坡度 比⑥地平缓。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阅读教材,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势起伏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宽广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值 每条等高线上的数值,
是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也称海拔。
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
之间的高差,是相对高度。
海拔计算
A点的海拔是_1_5_0_米__。
A、B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_1_5_0_米__。
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 _9_0_0_~__1_0_5_0_米_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深线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

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实践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登山探险之实战演习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疑惑:
一位朋友在我出发前送给我一张奇怪的图,他告诉 我,我登的山就在图上,那么人们是如何把立体的高低 起伏的山绘制成平面图的呢?
板块一:登山探险之初发现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3.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 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 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
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目标
1.知道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说出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图总结等高线的特征,观察说出等高线的 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等高线:指在地图上将地面海拔高度_____ 相同 的点连接
成的线。
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高度之_____ 差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对照刚刚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想一想,指图总结等高 线的特征: ① 同一等高线上任意一点的高度都______ 相等 ; ②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______ 相等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 越大,即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____ 缓 ,等高线越密 集,表示坡越____; 陡 ③ 等高线一般______ 不相交 (相交/不相交)。
板块二:登山探险之再发现
1、 把全班分为若干组,老师给每组发一个沿等高线切断 的不同的山体模型。
2、自学课本39页“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小组合作探 究 8分钟内完成多媒体上显示的任务:
任务:
1、请在白纸上绘制所领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请对照课本上“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在本组 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并指出都有哪些山地部位; 3、根据下表,请总结所找山地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山地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形态特征 海拔中间___,四周___。 等高线向海拔___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___处凸出。 两条相邻且海拔___(相同/不相同)的等高线之间。 等高线___处。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开封市二十七中学:韩若冰
1
2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4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2
3
5
3 2
6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 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
时的内容。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一般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 高度和起伏特征。地形图的判读为以后学习地形基本 特征奠定了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 ,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环节三:想一想得特征
环节一:看一看知原理
环节二:试一试明概念
1.让学生在模型上找海拔100米的点,并试着用平滑的 曲线把海拔100米的点连接成线。 2.让学生在模型上找海拔200米、300米的点,然后连
点成线。
3.按其镶嵌关系试着在黑板上画出模型的等高线地形 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过程。
4、请估算所发模型山顶的高度。
板块三:登山探险之实战演习
任务一: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在山体模型上找出你要
选择的路线。
任务二:说出你选择这条路线登山的理由。
观察说出这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 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课后作业: 制作地形模型
要求:
1、小组合作,利用沙土、萝卜、橡皮泥等材料制作 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 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 2、等高线要表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