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实验精选

合集下载

热点10+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

热点10+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

热点十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1.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的顺序。

(2)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请利用图丙中得出的结论解释说明夏天我们喝冷饮时,往往在饮料中加少量冰块,而不直加冷水的原因。

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它表示固体此时温度是℃;(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丙中BC段物体是(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于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各器材的安装顺序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2)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使试管内固体碎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晶体”或“非晶体”)。

(3)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这种物质可能是,熔化用了min,处于固液共存态的是图中的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假如烧杯中装的物质与试管中装的物质一样,那么如果烧杯中的物质正在熔化时,试管中的物质(“会”或“不会”)熔化,请简要说明。

4.如图甲所示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报告

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报告

暖壶瓶的歌声实验报告
• • • • • • 仪器:暖水瓶、水壶、水 实验过程: 1向暖水瓶中灌水 2记录声音变化情况 3改变灌水的快慢 4分析声音变化
• 当水流较慢慢时,声音相对低沉,同时,如果水位较低,那么声音也 会很低沉(响度)同时,加快水流后,声音也随之加强。水位越高, 声音越高
• 实验证明:暖壶内发出的声音与水的流速, 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位、流速与声音成 正比例关系。
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开始物态转化,部 分转化为水蒸气,但没有白气存在。
盖上盖后,白气出现,为小水滴,锅盖上有 水滴存在
再次打开锅盖,白气消失
实验表明,只有在盖上锅盖后才会有白气存在
冻豆腐实验报告
• • • • • 准备材料:新鲜豆腐一块、冰柜 实验过程: 1.将一块新鲜豆腐放入冰柜中。 2.冷藏一天。 3.从冰柜中取出观察
• 实验方法:在两个容积相同的杯子中倒入 质量相同的凉水(常温)、热水(100℃) 放入冰柜中,每5分有热水的杯壁上出现白气水位 无任何变化
第10分钟,与5分钟相比无大变化
第20分钟,凉水的杯壁上出现凝华现象,水 温降低,此时杯内处于冰水混合物状态,正 在进行物态转换。热水杯壁白气增加,水位 降低。
最初的豆腐,没有任何缝隙。
经过一天的冷冻后,变为冻豆腐,内部出现 小孔,体积增大,并且变的粗糙。
• 豆腐放在冰箱里以后,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 在低温条件下,水逐渐凝固并放出热量,水凝 固成冰以后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等到豆腐冻好以后,拿出冰箱,让它把冰熔化 掉.冰虽然化成水了,但是冰所占的空间却没 变,因此豆腐会出先很多孔,形成冻豆腐.实验 表明,水在体积低温下会增大。
第38分钟,凉水完成物态转化,热水白气 继续增加,并有少量凝华现象

实验报告关于物态变化

实验报告关于物态变化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观察并记录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3. 探究影响物态变化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不同,物态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

2.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

3.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

4.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

5.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6.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三、实验材料1. 玻璃杯2. 冰块3. 热水4. 酒精灯5. 铁夹6. 针7. 温度计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冰块在常温下的变化过程。

2. 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冰块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3. 将酒精灯点燃,用铁夹将玻璃杯底部加热,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4. 将酒精灯熄灭,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5. 用针在玻璃杯底部扎一个小孔,观察并记录气体从玻璃杯中逸出的现象。

6. 将玻璃杯底部加热至一定温度,用针将玻璃杯底部的小孔堵住,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五、实验现象1. 冰块在常温下逐渐融化成水,液态水体积增大。

2.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成水,液态水体积增大。

3. 玻璃杯在加热过程中,底部逐渐变红,温度升高。

4. 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底部逐渐变暗,温度降低。

5. 气体从玻璃杯底部的小孔逸出,体积减小。

6. 玻璃杯在冷却过程中,底部逐渐变硬,温度降低。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态体积增大。

2. 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液态体积减小。

3.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

4. 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

5. 气体在逸出过程中,体积减小。

6. 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

七、实验结论1.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2. 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吸热,液态体积增大;物质在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放热,液态体积减小。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实验总结(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实验总结(含答案)

物态变化经典实验总结一、晶体熔化实验:(1)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上图所示,其中的“适量”指的是既要浸没试管装固体物质的部分同时试管浸入水中后水不溢出。

(3)相比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用图中装置进行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同时使温度升高缓慢(选填“迅速”或“缓慢”),便于观察物质的状态、温度并记录。

(4)实验中应选用碎粒(选填“大块”或“碎粒”)状的物质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便于实验过程中测量温度,同时受热更均匀。

(5)在对固体加热的过程中,搅拌棒的作用是使固体受热均匀,陶土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6)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待温度升至5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得到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加热到第6min时,物质所处状态是液(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7)在熔化的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装置上取下来,试管中的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重新安装在装置上后又继续熔化,这说明了固体在熔化过程要吸热。

(8)若用冰做此实验,发现不必用酒精灯加热冰就能在室内熔化,原因是冰的熔点低于室内温度,可以从环境中吸热。

(9)实验时,如果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中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

(10)下表是同组的同学未完成的数据记录表,请你接着把表格设计完整。

时间t/min01234567...温度t/℃物质状态(11)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E段的比热容。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实验探究“汽化、液化中的吸放热”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给左边试管中的水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内的冷水中: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荼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1)上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在该实验中温度计的感温泡里不能选____做测温物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____;(2)实验中将左侧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时,可以观察到左管中温度计示数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试管中水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右侧试管中能说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是____,能说明液化放热的现象是___。【答案】酒精相平不变增大右侧试管中水面升高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解析】【分析】【详解】(1)[1]由表格可知,酒精的沸点78℃小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2)[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观察到左管中温度计示数不变。

[4]水沸腾时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

(3)[5]水蒸气液化成水,水不断增加,所以右侧试管中水面升高。

[6]液化放热右侧试管中水温升高,因此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

2.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 位置(体积为V A )上升至B 位置(体积为V B ),则V A _____V B ,(选填“>”“<”或“=”下同)。

关于物态变化的简单小实验

关于物态变化的简单小实验

关于物态变化的简单小实验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到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的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一:冰的熔化材料:冰块、温水、温度计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放入一些冰块。

2. 测量一定量的温水,约为30摄氏度。

3. 将温水倒入容器中,注意不要倒入过多。

4. 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和温水的温度变化。

观察结果:随着温水的倒入,冰块开始逐渐融化,水位逐渐上升。

同时,温度计的指针也逐渐上升,表示温度在升高。

实验原理:冰是固态的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它会吸收热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冰块逐渐融化为液态的水。

温度计的指针上升则表示温度的增加。

实验二:水的沸腾材料:水、热源、温度计、容器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倒入一定量的水。

2. 将容器放在热源上,加热水直到沸腾。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观察结果:随着水的加热,水开始冒泡并逐渐沸腾。

温度计的指针也逐渐上升,表示水的温度在升高。

实验原理: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沸腾过程中,水分子受热后变得活跃,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温度计的指针上升则表示温度的增加。

实验三:蜡烛的燃烧材料:蜡烛、打火机、容器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放入一支蜡烛。

2.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顶部的蜡。

3. 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观察结果:蜡烛点燃后,蜡开始熔化并燃烧,产生火焰和烟雾。

蜡烛逐渐燃烧消耗,火焰逐渐变小。

实验原理:蜡烛的燃烧是一个氧化反应,蜡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被加热至发光的结果。

蜡烛的消耗导致火焰逐渐变小。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和蜡烛的燃烧都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它们分别代表了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固态到气态的转变过程。

物态转化趣味实验报告(3篇)

物态转化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如水结冰、冰融化、雾的形成等。

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揭示物态变化的奥秘。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 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电冰箱、酒精灯、烧杯、冰块、热水、干冰、樟脑丸、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药品:水、酒精、干冰、樟脑丸等。

四、实验方法1. 熔化实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2. 凝固实验:将热水倒入烧杯中,待水冷却后,观察水逐渐凝固成冰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3. 汽化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成气体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4. 液化实验:将酒精灯点燃,待酒精蒸发后,观察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5. 升华实验:将樟脑丸放入烧杯中,观察樟脑丸逐渐升华消失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6. 凝华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的霜,并记录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化实验: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2. 凝固实验:热水在室温下逐渐冷却凝固成冰,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

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3. 汽化实验:干冰在室温下迅速升华成气体,整个过程用时约2分钟。

这说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4. 液化实验:酒精灯点燃后,酒精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水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5. 升华实验:樟脑丸在室温下逐渐升华消失,整个过程用时约20分钟。

这说明樟脑丸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6. 凝华实验: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霜,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专题05物态变化实验分析

专题05物态变化实验分析

专题05 物态变化实验分析(解析版)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1)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2)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晶体(海波或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停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在小试管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试管中晶体粉末不宜过多,只要全部熔化后仍能浸没温度计测温泡即可。

);步骤②在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温水(35~40℃之间),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步骤③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海波,当海波温度升到 40 ℃时,每隔 1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几分钟,然后撤去酒精灯和热水);步骤④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解题方法与技巧考点导航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观察和了解物态变化的现象,探究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验器材:冰块、热水、冷水、玻璃杯、酒精灯、温度计、剪刀、塑料薄膜、镜子、彩色笔、蜡烛、火柴等。

实验内容:一、冰块融化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其状态。

- 将玻璃杯置于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将玻璃杯置于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冰块在冷水中逐渐变小,最终融化成水。

-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产生气泡。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冰块融化速度加快。

二、水滴蒸发实验1. 实验步骤:- 在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其状态。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 将玻璃杯置于通风处,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水温逐渐降低,水滴逐渐减少。

3. 实验结论:- 通风加速水滴蒸发。

三、蜡烛燃烧实验1. 实验步骤:-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和烛芯。

- 将镜子放在蜡烛旁边,观察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

2.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烛芯逐渐变短。

- 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为绿色。

3.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变为液态,液态的蜡变为气态。

四、雾气形成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形成一个小空间。

- 向空间内吹气,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塑料薄膜上出现水滴,形成雾气。

3.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雾气。

五、彩色笔溶解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彩色笔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彩色笔的墨水逐渐溶解,水变颜色。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了解了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实验:探索物态变化的简易实验

科学实验:探索物态变化的简易实验

科学实验:探索物态变化的简易实验引言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水可以变成冰或者蒸发成为水蒸气?为什么煮沸的水会变成蒸汽而不是其他形态?这是因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物态变化,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

物态变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探索和理解它。

实验一:水的物态变化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实验材料•水•冰•烧杯•温度计•冰箱•火源(如炉灶)实验步骤1.准备一碗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一些冰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冰块与水的变化。

3.将水置于炉灶上并加热,记录水的温度变化以及观察水的变化。

4.将水放入冰箱中,观察水的变化。

5.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

当冰块放入水中时,水的温度会下降,冰块会逐渐融化成为水,并且水的温度会逐渐接近冰块的温度。

当水被加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水会开始沸腾并转变成水蒸气。

当将热的水放入冰箱中时,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最终水会凝结成冰。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当温度较低时,水会凝固成冰;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会变为液体;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蒸发成为水蒸气。

实验二:蜡的物态变化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蜡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或打火机•温度计•锅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2.使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火焰的温度。

3.将蜡烛放入锅中,并将锅加热。

4.观察蜡烛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5.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蜡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蜡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

当蜡烛被点燃时,蜡会燃烧成蜡烛火焰,火焰温度较高。

当蜡烛放入加热的锅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蜡会逐渐熔化成为液体状态,并且蜡的燃烧也会更加剧烈。

当蜡烛被长时间加热甚至过热时,蜡会变成蜡蒸气。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了蜡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水银物态变化实验报告(3篇)

水银物态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银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2. 观察水银在不同物态下的特性;3. 掌握水银的物态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水银,又称汞,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在常温常压下,水银为液态。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银逐渐由液态变为气态;随着温度的降低,水银逐渐由液态变为固态。

本实验通过改变水银的温度,观察其物态变化,探究水银的物态变化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水银温度计(0℃~100℃)2. 恒温水浴3. 量筒4. 烧杯5. 冰箱6. 加热器7. 玻璃棒8. 铁架台9. 铁夹10. 铅笔11. 纸张四、实验步骤1. 将水银温度计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入冰箱冷冻室内,使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凝固。

观察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是否变为固态,记录温度。

2. 将冷冻后的水银温度计取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加热器加热烧杯内的水。

观察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是否变为液态,记录温度。

3. 当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完全变为液态后,继续加热,观察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是否变为气态,记录温度。

4.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银在不同物态下的特性,如体积、颜色、流动性等。

5.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在冰箱冷冻室内凝固,温度约为-39℃。

2. 将水银温度计取出后,加热至水银完全变为液态,温度约为-38℃。

3. 继续加热,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逐渐变为气态,温度约为35℃。

4. 实验过程中,水银在液态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在固态时,体积膨胀,流动性较差;在气态时,体积缩小,流动性极好。

5. 实验结果表明,水银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物态,其物态变化规律为:液态→气态→固态。

六、实验结论1. 水银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物态,其物态变化规律为:液态→气态→固态。

2. 在实验过程中,水银在不同物态下具有不同的特性,如体积、颜色、流动性等。

3.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水银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物态变化实验

物态变化实验


2、汽化吸热:纸盒烧水或烧棉布

汽化吸热致冷:酒精蒸发或打火机气
3、理解沸腾条件

实验一

酒精

实验二


4、沸点和压强的关系

低压沸腾:

注射器(可产生高、低压)
冰水
不液化
5、液化
水蒸气
液化
观察温度计示 数是否上升, 液面是否增高
【三、升华和凝华】

人造雪景,用碘较好(碘升华)
谢谢!

此装置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 玻璃管中的液柱的液面会升降。
二、物态变化实验
【一】熔化 1、海波6-8克; 2、蜡熔化 (红色蜡可视性好)


2、熔点和杂质、压强的关系:铁丝割冰 (章节复习时知识介绍)
1、汽化现象: 水蒸发:用水将字写在黑板上

酒精汽化:将一滴酒精滴入密闭塑料袋中, 挤出袋中空气,密封,放入80摄氏度以上 的水中,袋迅速胀鼓
物态变化实验
师达中学:卢海军
一、关于温度计实验
二、关于物态变化实验
一、温度计实验

1、书上P6 的实验说明:
1、本实验较难成功
2、本实验说明人的感觉有时会不
可靠,同时由于人体感知温度的 范围有限,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 程度 ,所以要使用更精细的测温 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原理演示:

物态变化实验精选

物态变化实验精选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物态变化三 探究实验题1.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 ℃;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2.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①若1m 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 ,而实际容纳了4g ,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1)如图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1 图33.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3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4.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图4(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 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5.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5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图5 图66.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7.如图7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____________.(3)下表2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图7 表2 图88.小明利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9.如下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____℃.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C”) (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10.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A .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B .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C .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如图9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图9 图1011.如图10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 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1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 ;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图11 图12 1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12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5.用如图13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由表3格中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的温度计;(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13 表3 图14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14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水的沸点为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水沸腾时,烧杯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白气”和 (从“冰”、“霜”、“露”、“雪”自然现象中选填)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相同的物态变化;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15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15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图15 图16表418.小芳同学利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_____.(2)图乙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19.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图17 图1820.图18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2)下表5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过程.表521.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19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19乙所示的a、b两个图象,由图象可知:(1)水的沸点为℃,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 a___________m b.图19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20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2)如表6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图20 表6(3)请将图20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23.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物态变化”小实验──冷水“烧”开水

“物态变化”小实验──冷水“烧”开水

“物态变化”小实验──冷水“烧”开水DIV.MyFav_1288926689415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88926689415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88926689415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88926689415 SPAN.text11{COLOR:#4b5029; LETTER-SPACING:3291.2pt}DIV.MyFav_1288926689415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提出问题】给水加热可使水烧开,用冷水能烧开水吗?【猜想与假设】根据水沸腾的条件及压强与沸点的关系,我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材料:三通管、注射器、气门心、弹簧夹、酒精灯实验方法与步骤:1.在图3所示装置中,摘掉三通管和注射器。

把弹簧夹夹在与灯泡上的抽气管相连的气门心上。

【精选】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精选】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均为100g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2)由图乙可知,____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冰/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冰熔化时吸收了____J的热量。

[c冰=2.1⨯103J/(kg⋅℃)]。

【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 A 固液共存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石蜡 8.4×103【解析】【分析】【详解】(1)[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2][3]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会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由图乙可知A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阶段,其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可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比热容越大则温度变化量越(3)[5]由吸热公式Q cm t小,则;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石蜡温度变化量较小,此时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6]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冰熔化时间为t=6min-2min=4min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当加热2min时冰开始熔化,由于加热过程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冰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33℃℃==∆=⨯⨯⋅⨯⨯=⨯Q Q c m t22 2.110J/(kg)0.1kg208.410J冰冰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报告

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规律。

2.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从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这些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烧杯(500ml)1个2. 冰块若干3. 温度计1支4. 热水(约80℃)1杯5. 冷水(约10℃)1杯6. 橡皮筋1根7. 纸巾若干8. 记录纸1张四、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温度,记录数据。

2.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数据。

3. 将烧杯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数据。

4. 用橡皮筋将烧杯固定在实验台上,向烧杯中加入冷水,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数据。

5. 将烧杯从冷水中取出,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数据。

6. 将冰块取出,用纸巾擦干,观察其变化,记录数据。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时,冰块逐渐熔化,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热水中的热量传递给冰块,使冰块温度升高,达到冰的熔点,从而发生熔化现象。

2. 将烧杯从热水中取出后,冰块逐渐凝固,温度降低。

这是因为烧杯从热水中取出后,冰块周围的热量逐渐散失,使冰块温度降低,达到冰的凝固点,从而发生凝固现象。

3. 向烧杯中加入冷水时,冰块逐渐升华,温度降低。

这是因为冷水中的热量传递给冰块,使冰块温度降低,达到冰的升华点,从而发生升华现象。

4. 将烧杯从冷水中取出后,冰块逐渐凝华,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烧杯从冷水中取出后,冰块周围的热量逐渐增加,使冰块温度升高,达到冰的凝华点,从而发生凝华现象。

5. 将冰块取出后,用纸巾擦干,冰块逐渐熔化,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冰块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冰块表面热量增加,达到冰的熔点,从而发生熔化现象。

六、实验结论1. 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这种现象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小实验──纸“锅”烧水

“物态变化”小实验──纸“锅”烧水

“物态变化”小实验──纸“锅”烧水
【提出问题】
纸的着火点是183℃,一般火焰的温度约600℃,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
【猜想与假设】
根据纸的着火点、水的沸点。

我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牛皮纸、蜡、火柴、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剪一块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牛皮纸,在纸面上打一层薄蜡,放在炉子上烘烤一下,蜡即熔化,全部浸在纸里了。

图1 图2
2.把浸过蜡的牛皮纸按图1所示的虚线折叠起来,用胶水粘牢、晾干,即成一个小纸盒,如图2所示。

3.在纸盒里装半盒水,放在用粗铁丝制成的支架上,用酒精灯从底部加热,不多时就能够把水烧开,而纸盒完好无损。

友情提示:
纸盒必须是不渗水的,否则由于不断有水渗出,由于水吸收了大量的热汽化,会使盒内水的温度升不上去,一直烧不沸腾。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能够烧开水。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案例: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主题简介:
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实验的过程,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探索水的神奇之处。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准备三个等量的透明杯子,水、冰块和壶。

2. 实验过程
① 把一杯凉水倒入一个杯子里。

② 把第二杯水放在火上加热,等它烧开了之后再从火上拿下来,将该杯水立即倒入另一个杯子。

③ 将冰块放入第三杯水中。

3. 实验结果
小朋友可以观察到不同杯子中的水的物态变化。

对比三杯水后,他们
会发现第一杯中的水是液体,第二杯中的水已经变成蒸汽,第三杯中
的水已经变成了冰块。

针对不同物态的水,可以引导小朋友思考其各自的性质,从而发现冰
块可以融化成水,水可以沸腾成蒸汽等等。

4. 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验,小朋友们了解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探索了
水的神奇之处,增加了他们的科普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结论: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是一个基础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园小朋友深入理解水的变化,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
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物态变化三探究实验题1.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图1 图22.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1)如图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1 图33.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3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4.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图4(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5.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5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用了min.图5 图66.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变化;(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7.如图7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__.(3)下表2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图7 表2 图88.小明利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9.如下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____℃.(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C”)(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10.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如图9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是错误的.图9 图1011.如图10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该物质的熔点是℃.(2)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11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加热至水沸腾用了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保持不变.图11 图121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12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5.用如图13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由表3格中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的温度计;(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13 表3 图14(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14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水的沸点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水沸腾时,烧杯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白气”和(从“冰”、“霜”、“露”、“雪”自然现象中选填)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相同的物态变化;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15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15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图15 图16表418.小芳同学利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_____.(2)图乙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19.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图17 图1820.图18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2)下表5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过程.表521.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19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19乙所示的a、b两个图象,由图象可知:(1)水的沸点为℃,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 a___________m b.图19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20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2)如表6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图20 表6(3)请将图20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23.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