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地震对城市规划选址的影响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的灾害,造成了十余万人的伤亡,大量的房屋,基础设施都在地震中被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北川县遭受重创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认为城市的选址不科学性是造成北川县存在地质灾害的较大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从而论述城市的选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另外,工程地质中不良地质现象的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关于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方面提出的城市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适建区的范围,它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良地质现象可能会摧毁一座城市,严重的阻碍了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等的发展,我们应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在初期对城市规划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安全性进行调查与研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关键字:地震城市选址工程地质不良地质条件
1.绪论
1.1“5.12”地震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经过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震中位置为30.986°N 103.364°E。断裂带为龙门山主干断裂带。北川县城被摧毁,数个乡镇建筑基本垮塌,大量的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全市受灾面积20412 km2,受灾人口530多万人,因灾死亡22000
多人,失踪8000人。
1.2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抬升、四川盆地相对下沉而形成的活动性断裂,曾经发生过多次大的地震。该地震重灾区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及两侧,断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重灾区(如北川、汶川)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形起伏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隐患大、威胁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这些地质条件的不适宜性,造成灾区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也是使其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2.北川县遭地震重创原因
北川县城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的原因主要有:
(1)“5.12”特大地震的震源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从北川县城驻地曲山镇穿过,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场地稳定性极差。地震时县城烈度大于等于10度, 部分地区极值烈度达11度;而震前北川县城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远小于“5.12”地震烈度。地震发生后, 部分场区形成地表错动, 最大高差近3 m, 造成位于地表破裂缝上的建筑物破坏。
(2)北川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县城四周分布的砂岩、页岩及灰岩, 受构造运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其中砂岩、页岩属软质岩石,易风
化, 强度较低, 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北川县城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长期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
(4)县城位于V字型中低山峡谷的河谷平坝,四周山体陡峭,建筑用地狭窄,部分建筑只能依山而建。“5.12”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次生灾害对这些建筑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5)北川县城地貌单元属中低山峡谷平坝,地基土为历史上滑坡、泥石流、河流冲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地层松软,均匀性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砂土液化。在“5.12”特大地震中, 北川县城有一些建筑物整体歪斜、沉陷, 即是上述工程地质问题的表象。
总之,北川县城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地质条件均较差, 地质适宜性差, 造成县城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遭受“5.12”地震重创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城市的安全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重点研究,如果北川县城规划选址时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做到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就能够避免将县城建在地质条件适宜性差、地质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地区。因此,工程地质工作对于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3.城市选址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选址
城市是人类活动聚集而活跃的地域,需要占用大量的自然空间。在城市长期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在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个观念影响着城市的选址与营造的理念与过程。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就总结了立国建城的一些原则,如“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古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在古代都城大邑的建设,大都选址于山环水足,避害趋利,具有良好自然环境条件,也即是自然阻力最小的地方,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与营运。
3.2 建设用地分析与评定
在选择自然的时候,同时考虑自然条件的分析,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察,搜集和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编制城乡规划, 应当具备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因此对不良地质条件的考察工作是城乡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城乡布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任何城市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地质体上, 而地质体却因其自身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承载能力高, 适宜工业厂矿或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有的区域力学性能较差、承载能力较低, 适宜建设低层建筑;有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恶劣, 易发生地质灾害, 存在建设风险, 就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绿地规划布局或作为农业用地。
(2)科学规划选址, 规避工程建设风险
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 工程地质工作都可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从全局来看, 工程地质工作的最大意义还是在城市规划之中。北川县城“5.12”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破坏,已不适宜原地重建, 灾后重建必须把城市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而城市安全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
(3)查明地质灾害, 构筑城乡规划防灾减灾体系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是地质环境恶化和环境容量萎缩的表现,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 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因此, 城乡规划之前, 必须对规划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对地质灾害的现状、类型、成因与分布进行研究, 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做出合理评价, 为城乡规划布局、功能分区, 以及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3关于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工程地质中不良地质现象的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关于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方面提出的城市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适建区的范围,它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我们要进行城市用地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其中包括了: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等方面。现在就把地震这一方面单独拿出来说。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属于多震国家,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汶川地震。它对城市用地的选择,规划布局,具体的建筑位置,以及各项工程的抗震设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破坏的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即由于地质够运动所引起的地震,如在有着活动断裂带的地区,最易发生震灾。而在断裂带的弯曲突出处和两端或断裂带的交叉处,岩石多破碎,应力集中,又往往是震中所在。目前,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只能消极预防,尽量减少其破换程度。在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中,我们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在北
川地区就是不适宜建设城市的地区,选址的错误导致了重大悲剧的
发生。
(3)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址、地形情况,安排相
宜的城市设施。;例如,在重要的工业用地不宜放在软地基,古河道
或易于滑塌的地区。同时在排布建筑时,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带,
以减少震时的破坏。
4.总结展望
从北川地震的分析,到论述城市该如何选址,通过城市建设用地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等方面来说明城市的选址与工程地质的评价的重要性。从古时人们就意识到城市的选址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以及新城镇的选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