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第1阶段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环保法》第 1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最多的国家是。

2、为保护环境,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与资源法所指的环境,即环境保护的对象是。

4、多数国家主张环境法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即“”。

5、我国提出的和世界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都是为了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有的国家把公民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即,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规定在宪法里。

7、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因而不能滥用委托权。

8、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

9、1968年,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零增长的理论。

10、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以及在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极为重要,的老路不可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
3、国家环境资源管理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铂
D.淡水
2、在环境保护中,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规律 B.物质基础 C.自然规律 D.经济规律
3、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
D.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
4、动物园驯养的狮子属于()
A.民法财产权的客体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客体
C.既不属于民法财产权也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客体
D.既属于民法财产权也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客体
5、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在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
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
6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质来看()
A.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它表现为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和冲突
C.它体现执政阶级的政策和利益 D.它具有较强的阶级性
7、在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中,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和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专门规定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C.宪法D.环境管理的行政法
8、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的时候,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 )
A.环境与资源管理B.污染防治 C.总量控制 D.资源保护
9、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是()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 D.开发利用取得
10、、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B.民主原则
C.奖励综合利用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2、在我国环境管理中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3、国际上对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是怎么规定的?
五、论述题(共20分)
1、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日本
2、纳污量
3、人类环境
4、目的二元论
5、科学发展观
6、环境权
7、共有人
8、综合管理
9、《增长的极限》
10、先污染后治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环境问题。

2、环境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3、是指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4、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

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C
3、D
4、A
5、B
6、C
7、B
8、A
9、A 10、A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
自然的关系;(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2、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极为重要,“先污染后治理”不可行,这是因为:
(1)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2)造成污染和破坏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讲不合算,要耗费巨额资金。

(3)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可变性很大,其产生和发展又有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到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救治。

3、答:国际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污染者应支付其污染造成的全部环境费用。

包括防治公害费用、环境恢复费用、预防费用和被害者救济费用。

另一种意见认为,把全部环境费用都加在生产者身上,会造成污染者负担过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他们主张污染者承担两项费用,包括消除污染费用和损害赔偿费用。

五、论述题(共20分)
1、答:在如何看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有阶级性和无阶级性两种对立的观点。

我们认为,主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没有阶级性同主张应强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的观点一样,都是片面的。

我们不能否认环境法的阶级性,但是其阶级性被弱化了。

这是因为:
首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不同于一般政治职能较强的立法,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它们均来源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主要任务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起因于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其产生的背景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同自然的矛盾。

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从产生上看,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是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

这一任务的实现,将给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带来恩惠,不表现为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和冲突。

第三,从保护手段来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要是受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的制约,而不是受阶级意志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