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人在遭受挫折、蒙受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

心理疾病。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认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

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或是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

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

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

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一段

相应的舒缓状态,休息几天就会安全无事的。否则,使应激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就比较容

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应如何正确对待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心理疾病存

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可耻”,让人厌恶。正是这两种认识会使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克服

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把身体上或肉体上的不适称之为“疾病”,舍得花上几百上千

元作CT、磁共振,而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焦虑、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恐怖猜疑等心理障碍则不认为是疾病,由于封建社会遗留的偏见,文化和认识水平的落后,大多数人对心理

疾病往往避而不谈,觉得得了心理疾病,就像踩到地雷一样,人完蛋了,这辈子也毁了。

于是,即使内心已经非常痛苦,却在别人面前装作很平静的样子,更不敢到医院寻求帮助,“心痛”只有自己最清楚。到了21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把心理疾病看

成是“心胸狭隘想不通”、“疯病”,非常错误的认为患这种病的人是什么鬼神缠身,或

说什么是前世未做好事,今世受罚等等,致使一些患了心理疾病的人难于启齿,不敢面对,不能光明正大,坦荡磊落地象看躯体疾病一样理所当然的走进心理卫生专科机构的大门,

怕不光彩,怕被人讥讽、歧视、厌恶,使得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和

遗憾的灾难性后果。

要学会判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人身体有了毛病,自己或别人很容易察觉,甚至有一点点头痛脑热就很敏感。而某些心理上的疾病,则往往不容易辨别、察觉,

以致一个人已经有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还人不知、己不觉。

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据三个标志:

一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人的心理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现实

的反映,一般讲来,人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周围客观现实的。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

心理总与客观现实不符合,那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心理有些失常了。如,明明没有人叫

他的名字,他总听到有人在喊他或骂他;明明大家对他很好,他总认为别人给他过不去,

甚至常怀疑别人要害他。

二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正常人的认知、情感、

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总是

胡说八道,喜怒无常,缺乏自知、自控能力,不与人交往,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

那就表明这人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

三是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了。如,一个人

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心理疾病也称之为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或心理变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

紊乱,临床上表现为心理活动与行为异常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有好几

百种,和躯体疾病一样也有轻重之分。重性心理疾病即人们所说的“神经病”实为精神病

性质的疾患,指患者有明显的病态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不能适应生活,并对

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

发和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轻性心理疾病尤如躯体疾病的感冒、发热、头痛等,

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心理异常,能适应社会生活,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有求医的欲望,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神经症、抑

郁性神经症、神经症性躯体化障碍等。

重性心理疾病在人群中占1-2%,轻性心理障碍占10-15%,大中专学生占20-25%,轻

微的心理疾病只要注意及时调整就可以变为健康心理:轻度的心理疾病应该及时进行心理

辅导和治疗,经过一些时间的心理咨询和专业治疗,可以康复;严重心理疾病必须进行长

期系统规律的治疗。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也是可以治愈的,这早已被临床治疗所

证明,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来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官兵,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

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

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有很大的不同

之处,那就是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形成过程比较慢,时间较长,又缺少客观指标,

主要靠有扎实雄厚的心理专业知识的心理医生观察辨别和心理测验来辅助诊断,而且疗效

也不像治疗生理疾病那样快,不可能用每天怎么样来评估疗效。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各

种心理疾病有其致病原因和发展规律,长期的临床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患者的

配合,绝大部分心理疾病还是可以治好或缓解的。

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后天社会生活当中,一些不良

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由于先天遗传所造成的心理疾病较为稀少,因此,人们应当

注意掌握和应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重视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视健全人格的形成,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