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
党史国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路径研究
党史国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路径研究
滕冉
【期刊名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2()4
【摘要】党史国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宝库。
在高校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
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可以推动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培养知史爱党、知
史爱国的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
将党史国史融入近现代史课程,需要强化近现代史
纲要课程学习的过程,整合教材,进行专题教学;配合四史教育,加强历史认同;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推进党史国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拓宽党史国史传播平台。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滕冉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地方史、国史、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2.文化自信教育融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路径研究3.党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价值、维度和路径4.党史叙事视角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路径探析——以党
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为例5.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随着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深入开展,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地方上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资源,主要包括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传承人等。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近现代史,促进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本文针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丰富教学内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教学增添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教学实践: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 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在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特点和教学需求,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1.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教材内容涉及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繁多,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传承人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3. 制定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历史知识的启发和提高。
浅论国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地方史资源的运用——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中 国 的狂 潮 ,法 国把 广 东 、广 西 、云 南 三 省 划 为
自己 的势 力 范 围 ,毗 邻 越 南 的桂 西 南 边 疆 地 区更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给教 学 带 来 不 可 讳认 的 困难 。而
是成为了法 国入侵 中国西南地区的首当其冲之地 。
地方史资 源的运用
— —
以广 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王 晓 军
( 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
【 摘
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部 ,广西
崇左
5 20 3 2 0)
要】 将地方史资源融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中,不仅符合 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而且有利 于激发 学生 学
习兴趣 、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文章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梳理了桂西南边疆地区可资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作教室 ,师生员工则 “ 散居 民家” 。除了航空兵
之外 ,日军地面部队也 在桂西南边疆 地 区犯下 了
罄 竹难 书之 罪行 。桂 西南 边 疆地 区曾 于 13 99年 1 1
月至 14 9 0年 1 月 、14 1 9 4年 秋至 1 4 9 5年 8月两 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事件 ,留下 了大量 的文物 与难 以忘 怀 的记忆 ,
利 用的地方史资 源 ,探讨 了地方史资源融人 国门大学
的相 关 问题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教 学的相关方法和途径 ,并提 出了应 注意
[ 关键词】国门大学;地方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 中图分类号】 62 G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55 0 0—07 0 63 83( 1) 07—6 2 13
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
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议题。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们开始尝试引入更具活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将探讨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实践,分析其应用效果和优缺点,同时探讨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战。
最终,将总结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2. 正文2.1 情景剧教学法概述情景剧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情景的演绎,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情景剧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场景和情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情景剧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情景剧教学法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情境,指导他们发挥角色创造力,让他们在虚拟的情境中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学生则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表演和互动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情景剧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运用情景剧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情景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2 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特点设计情景剧的剧本,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试论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以福州为例
的课程资 源 ,其 中地方 史资 源是历 史学科 课程 资源 的重要 补充 和拓 展。20 0 7年上半 年 开设 的 《 中国近 现代 史纲 要》 ( 以下 简称 《 要》 纲 )作 为新 时期 高 校 思想 政治 理 论课 之
一
民,到三朝海军总领 萨镇冰 ,从第 一个 翻译 《 花女》 的 茶 林纾 ,到一代文学 家冰心 ,从 马尾 船政局 的沈 葆桢 到马江 海 战的 7 6名英 烈 ,任何 一部 中 国近 现代 史的教 科 书都有 9 福州人 的身影 。如在讲鸦片战争 ,必然 讲到 13 8 9年林则徐
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培养他们 的综合素质 。
福 州 是 一 个 具 有 20 2 0年 历 史 的 闽 越 古 都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 福 州 人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上 留 下 了 浓 墨 重
彩 的 一 笔 ,如 鸦 片 战 争 、洋 务 运 动 、 中 法 马 江 海 战 、 甲 午 海 战 、辛 亥 革 命 等 都 留 下 了福 州 和 福 州 人 的痕 迹 。 笔 者 在 《 要 》 教 学 中 ,通 过 课 堂 教 学 、课 外 实践 、研 究 学 习 巧 妙 纲
首 先 ,教 师 在 备 课 时 要 尽 可 能 把 联 系 到 的 地 方 史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色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传授历史知识,更承载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许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色教学。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历史事件、人物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形式,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党人与清政府谈判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五四运动、邓小平理论等,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遗址等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此外,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论文等评价方式,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口头报告等形式。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地方史资源是指保存在地方档案馆、藏书阁、博物馆等机构中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实物等。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地方史资源的应用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教材内容地方史资源能够为教材内容提供具体的案例和细节,使抽象的历史事实具体化,增加了历史事实的可感知性和可理解性。
教材中提到的湖南农民运动,地方史资源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如农民组织的发展情况、运动中的领导人和代表人物等。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运动的来源、进程和影响,有助于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具体印象和深入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地方史资源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地方史资源的应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和理解不同历史资料,如何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和归纳。
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地方史资源的互动,学习到历史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实地考察、访谈调查、档案研究等。
这些能力和方法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逻辑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增进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地方史资源的应用可以增进学生对地方的情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地方史资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伟人和事件,增加对家乡的认同和自豪感。
地方史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方历史对于国家历史的作用和贡献,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加关心和热爱国家。
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地方史资源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地方史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实地考察、历史文物展览、历史文献分析等,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浅论地方性红色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为例
基金项 目 :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 项 目号码 : Y 0 95 。 ( R 20 1 ) 作者简介 : 王雅馨 ( 9 0一) 女 , 18 , 黑龙江牡丹江人 , 牡丹江师范学院思 政部讲 师 , 研究 方向 : 中国近现代史 。
・
2 ・ O
一
、
烈, 牡丹江市江滨公 园修建 了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 成为这
段历史 不朽 的丰碑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东宁要 塞群
牡丹 江地 区的红 色历 史 文 化恢 弘悲 壮 , 内容 丰 富 , 这
里简要介绍几例 , 以期抛砖引玉。
( 中 东铁路 建筑群 一) 东宁要塞群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 , 是侵华 日军在亚洲 也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最后的战 位于牡丹江横道河子镇 的中东铁路建筑群是黑龙江 修筑的最大 的军事要塞 ,
2 1 年 第 7期 01 ( 总第 2 2 ) 2期
世 纪 桥
N . 2 1 o 7, 0 1
Si i i h J Qa o
( eea N .2 ) G nrl o2 2
浅 论 地 方性 红 色 历史 文化 与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 学
— —
以 黑 龙 江 省 牡 丹 江地 区 为例
( ) 女投 江群雕 二 八
要 塞还设 有慰 安所 3 , 9家 是慰 安妇 最多 的地 区之一 。 东
宁要塞群 以最真实 、 最生动的存在让人们看到 日 军在中国
教育 国人勿忘 国耻, 奋发 图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乏巾帼英雄 , 她们英勇顽强, 侵略扩张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 勤劳善 良, 为后人代代称颂。在抗 日战争时期 , 牡丹江是 强,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 以宁安 为中心的抗 日 游击根据地成为东北 四大游击区的主战场,
课题研究论文: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教育论文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中学已有接触,一些学生对开设此课程有一定的厌倦感。
因此,要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充实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生动素材,从而增强《纲要》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湘西地区具有十分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灿烂的一页。
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六军团曾在该地区建立了著名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湘西地区的怀化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湘西会战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标志着中华民族获取了彻底的胜利;还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早期领导人,如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周逸群等都曾在该地区战斗和生活过。
因此,该地区与《纲要》课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主要结合湘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就湘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问题作个探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迹、遗址、文献、档案及影像史料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高等院校《纲要》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第一章 的“ 国官兵 的反侵 略斗争” , 爱 时 格魅力 , 透彻 经受优秀 的文化洗礼 , 还可 以帮 助学 实质 ;
82年 7月 的镇江保卫 战 , 一方面展 示 了 生从侧面正确认识 中国社会 的变迁 ,主动顺应 中 可补充 14 国社会 的发展 , 而 与 国家 的“ 历史 ” 从 大 一起共 同 构筑对大学生 进行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观 、 德观 道
l8 1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1 8卷
来 了深刻启 迪 ,留下 了资 源富矿 ,提供 了精神支
在教学 中依据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的需要 , 适
撑 。历史 的遗物并非历史 的遗骸 , 而是作为历史 的 时穿插一些地方史资源 。如在讲授第一章的“ 文化 8 8 19 年 生命 而存在着 。耳熟能详 的前人 事迹 、 士遗址 、 渗透 ”时 ,可补充 16 年 、8 1 的两次扬州教 烈 揭露帝 国主义披着宗教 外衣 , 进行侵 略活动 的 历 史进程等 ,不仅可 以让学 生深切感受伟人 的人 案 ,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人 文精神熏陶的基本
功能 。厚 重 的 地方 历史 文 化对今 天 的发 展来 说 , 是 本 深 刻 的教 材 、 面 明亮 的镜 子 、 笔 巨大 的财 一 一
( ) 激发 学 生学 习《 要 》 的兴趣 方 面 具 一 在 纲 课 有得 天 独厚 的优 势
一
富, 为我 们揭示了客观规律 , 积累 了宝贵经验 , 带
一
些地方史 资源 , 于增 强《 对 纲要 》 的教学实效 课
具有十分重要 的实践价值。
( ) 二 是培养提 高大学生人 文知识素养 的宝贵
天然 财 富
《 纲要》 课既是一 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 , 又是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在线作业(提交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在线作业(提交报告)摘要:一、引言1.作业背景及重要性2.实践教学目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述1.课程内容简介2.课程意义与价值三、在线实践教学特点1.自主学习2.互动性强3.资源丰富四、在线实践教学策略1.时间管理2.学习资源筛选与利用3.学术交流与讨论五、作业报告撰写要求1.格式规范2.内容完整3.论证严密六、结语1.总结实践教学收获2.对未来学习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线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在线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撰写一份满意的作业报告。
1.作业背景及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涵盖我国近现代史上重大事件、人物和思潮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线上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述1.课程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近现代史的演变、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思潮等。
课程以我国近现代史为主线,系统阐述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
2.课程意义与价值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脉络,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三、在线实践教学特点1.自主学习在线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2.互动性强在线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工具,如讨论区、问答等,学生可以随时与其他学员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3.资源丰富在线实践教学平台汇集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如文献、论文、专家讲座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参考资料。
地方党史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为例
科研纵横新教育 上旬刊28新教育 上旬刊 2024•03 总第596期地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中央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是领导当地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是重现我党发展改革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宝贵史料。
地方党史是地方革命烈士、仁人志士、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在地方的不同时期,解决社会矛盾,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鲜活性。
一、关于地方党史的概念及海南地方党史概况1.地方党史与地方史的关系地方党史是地方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史包含了地方党史,二者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地方史包括家乡或地方上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历史等,是一个总的范畴,而地方党史则主要是中共地方党组织在中央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是地方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者有区别,但又有密切联系。
2.现有海南省地方党史的概况(1)重要著作出版。
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开发行出版了大量地方党史出版物。
目前所见有《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二、三卷等,这些著作全景式地系统梳理了海南党史的基本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在琼崖领导组织革命活动的历史脉络、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遗址都做了准确、清晰的著述,为各研究单位开展党史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2)重建的重要党史人物故居和重要革命纪念场馆。
相关部门修复重建了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代表性的有冯白驹烈士故居,这些党史人物故居和革命纪念场馆为地方各学校开展党史学习,进行思政课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3)从地方党史资源的物质形态来看,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是遗址类资源。
代表性的重大革命事件及活动旧址,如东方市八所港万人坑遗址。
二是党史名人故居。
如北黎烈士陵园。
三是纪念场馆。
包括陵园、纪念馆、纪念公园,如海南省铁路博物馆等。
四是文物类资源。
在各个革命时期流传下来,象征地方历史、革命精神的各种遗物。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研究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清朝晚期至当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而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往往缺乏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民俗风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研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对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深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探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研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地方文化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并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具体目的包括探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必要性,提出融入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融合的可行性。
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究
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提出基于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探究。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给出了针对教学应用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跨学科融合、应用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灌输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动性,效果有限。
工程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专注于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学习,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
传统的史纲要课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有必要对工程院校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1.2 研究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院校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学府,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发展背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研究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工程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教学方法的应用建议,可以为工程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地方史、国史、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地方史、国史、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为载体。
将地方史、国史、党史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利用地方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国史充实教学内容,利用党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标签:地方史;国史;党史;纲要地方史、国史、党史属于同一学科下的不同领域。
“地方史”指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国史”是断代史性质的通史;“党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历史。
作为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为载体,课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时曾学习过,如果教学中再次重复学生熟悉的内容,不仅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学生对“纲要”课不感兴趣,是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突出困境。
本文旨在针对这一困境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将地方史、国史、党史与“纲要”课的教学结合起来,对课程的内容拓展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
一、地方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史以某一特定区域为中心,记载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建制沿革、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
中国历史悠久,且各地都有独特的民情风俗。
与教材相比,地方史料和素材一般比较具体、直观,在“纲要”教学时适当补充相关地方史料,可以减少与中学学习内容的重复。
对学生而言,历史不再是遥不可触及的故纸堆中的人和事,而是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地域发生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
与教材相比,学生更愿意关注家乡历史文化中的人和事,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有一种特殊的乡土情结。
从教学实践出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将地方历史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既能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引导学生把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极情感和兴趣转移到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提要] 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案例[作者简介]吴红英(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赵玉洁(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江西南昌330022)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研究”(08YB328)阶段性成果。
如拙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所述,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一: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本案例属于以社会调查为主的课题研究。
1.课题的背景:江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创建有井冈山、中央、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全国最早、最大、最多的革命根据地,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曾为苏维埃区域,被人们称为人民军队的摇篮、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摇篮,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为江西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和丰厚的精神资源。
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坚苦卓绝斗争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历史类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轨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选择。
本文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展开论述。
一、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指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线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辅助和延伸,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果。
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出现,为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为教学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历史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复杂而繁杂。
教师在传授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常常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繁杂,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学生往往存在知识薄弱、兴趣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面对面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有限。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只能通过口头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有限,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鉴于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践,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
1. 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线上学习资源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和内容。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视频资料、网络教学平台等。
“三全育人”视阈下地方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三全育人”视阈下地方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邵秋菊叶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1期摘要:琼崖革命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海南历史人物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重温、走进和再现历史三个维度探索地方历史人物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以期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史资源;海南历史人物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144-04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中国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纲要》课程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对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地方史资源具有素材贴近性、内容丰富性、空间拓展性等特点,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纲要》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从而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以海南近现代历史人物为对象,探讨地方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
作者: 李慧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160-16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33期
主题词: 地方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途径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只要教师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就能够有效整合地方史育人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地方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19-03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这就说明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质量的同时,还要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上做以有效补充和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是一种新的尝试,使之与新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作为思政理论课重要的课程形态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课程,拓展研究领域,发掘可研究内容无疑是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黑龙江地方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可用于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效果,部分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纲要》互动式教学中的必要性、方法和原则等问题,略做探析。
一、地方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及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地方历史资源的价值和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多次颁布文件加以强调。
如1994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级学校“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和职工轮训教材、学校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
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还有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
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教学中融入本省地方史资源很好地贯彻了中共中央的文件精神。
(二)地方史资源是互动式教学中可利用的丰富的素材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过去传统历史课的讲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冲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原有教师上课“满堂灌”的模式,建立起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而达到“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方式,《纲要》课通过选取中国近现代史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作为互动式教学的内容,不仅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做了三个选择,更要认识到近现代史史实间的有效联系,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黑龙江地方史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各个方面反映国情的发展历程,所以《纲要》课互动教学内容不能缺少地方资源。
黑龙江地处我国的东北部,是中国较早遭受帝国主义渗透和侵略的地区,这和黑龙江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黑龙江曾与沙俄毗邻,领土与朝鲜相连,同日本隔海相望。
列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肆无忌惮地践踏、蹂躏,给黑龙江人们留下惨痛记忆和创伤的同时,也涌现了大批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
据统计,黑龙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个之多,革命老区也有12个,烈士陵园、纪念碑、抗联遗址更是达到240多处,这些都成为《纲要》课互动式教学可资利用的极为可贵的丰富的地方史资源。
(三)互动式教学是地方史教学资源开发、运用的有效途径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按照所教授科目的内容,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设计多种互动式的活动,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动态互动,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课堂内外的互动合作,使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可谓波澜壮阔,可歌可泣,除旧立新的革命气势席卷整个中国,在全国各地留下珍贵的历史遗址、遗迹、遗物、文物和历史文献等资源。
它们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直观、真实、可信的特点,是学生了解省情、市情和县情,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便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地方史资源与《纲要》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成,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互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教师在课程中灵活运用。
因此互动式教学能更好地运用黑龙江史地资源。
二、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方法(一)安排学生课堂演讲,体会地方历史知识《纲要》授课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历史人物和事件收集资料,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介绍给大家。
如来自佳木斯的同学说一下战斗在日寇铁蹄下的女共产党员张宗兰,她是活跃在日伪白色恐怖下,奋战在隐蔽战线,从事秘密抗日工作的鲜为人知的女共产党员。
家住双城的同学介绍一下双城的四野指挥部纪念馆,他们形象地描述了纪念馆摆放的四野部队使用过的武器、服装和照片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家住平房的同学讲日本细菌战的历史,学生通过揭露日军“731部队”实施细菌战、制造细菌武器,甚至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解剖”的罪行,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的侵略本质。
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记忆深刻的教材。
通过课前演讲这一形式,既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利用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地方史知识《纲要》课教学中常常为了要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知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全班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让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
例如:在讲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部分时,笔者这样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巨变之一。
这场革命能波及黑龙江,使黑龙江成为没被遗忘的角落的原因有哪些?因为之前在课堂上已经讲过辛亥革命爆发前黑龙江的形势,以及辛亥革命巨人们孙中山、廖仲恺和宋教仁的革命活动,所以同学们通过分析,整理黑龙江这个时期的史实在各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说到黑龙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又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物产资源,是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不可不抓。
还有同学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十分重视在黑龙江开展工作,先后派廖仲恺、宋教仁、匡一、熊成基等人到黑龙江组织开展工作。
其他答案还有清政府腐朽无能,使黑龙江地区阶级矛盾激化,以及一些国际因素,像沙俄对黑龙江加紧盘剥,使人们反抗外来侵略的呼声日益高涨。
通过同学间这样激烈的讨论,笔者最后加以总结黑龙江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党人英勇抗击内外敌人的英雄事迹,但同时也要谈到它的失败问题,但应该做以正确的结论:黑龙江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关于黑龙江地方史这样的讨论话题举不胜举,这里不一一罗列。
总之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间通过相互探讨,甚至是辩驳来深刻理解黑龙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有一种自豪感,更会有一种自觉肩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
(三)通过课外的实践调查学习让学生亲身感悟地方史实课内是一种学习,课外更是一种学习,互动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师生在课堂内的互动,更应让学生走到校园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调查来提出问题,从而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组成多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带着各自的调查研究目的开展活动,各个小组以地方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物古迹等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自主性的实践学习,并形成研究成果,以课堂演讲、报告、论文和总结的形式予以展现。
如:哈尔滨最古老的香坊火车站,原俄国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哈尔滨开埠的见证——哈尔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了解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哈尔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收集马占山、杨靖宇及赵尚志的英雄事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黑龙江人民坚持抗日的艰苦环境和革命精神。
要使《纲要》课程真正地进入大学生头脑,还有许多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主动收集解放战争时期以来的期刊、音像、档案等资料,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组织的《人民戏剧》、《东北文化》、《翻身乐》和《人民音乐》等杂志;追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黑龙江活动的足迹,如周恩来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来到哈尔滨,在东华中学从事革命宣传活动,住在靖宇大街23号。
目前中共哈尔滨国际交通局旧址、李大钊和瞿秋白在哈尔滨居住的旧址、刘少奇为开展工人运动而召集工人代表会议的旧址,已经成为市民所敬仰之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几次踏上这片黑土地,毛泽东视察哈尔滨时居住的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1号,已成为黑龙江纪念馆等等。
以此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观访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师需要选择紧紧贴合教材内容的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学生接触到了第一手的历史文物和遗迹,感同身受家乡历史。
参观结束后,学生可将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一直是多个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在这里看到了陈列照片120余幅,陈列文物200余件。
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遗址、毒气室遗址、培植病菌的黄鼠饲养室遗址,陈列罪证实物70余件和大量见证人证言,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都说明了“731部队”的血腥罪行。
学生从展室和遗址里可以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学生感受到的屈辱和震撼比课堂上的板书教学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学生在之后的课堂讨论中纷纷表达了对日军兽行的强烈愤慨,自觉认识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一)适当性原则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是由地方史汇集而成,但这并不说明某一地方历史的发展可以全面反映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全貌,如果将某一地区的发展过程当成整个国家的历史来讲授,那么在讲授过程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在《纲要》课互动式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就是在内容选择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那些能够突出“两个了解、三个选择”主题的案例,遴选地方史中最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