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屈原的政治作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政坛的屈原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到,又想到了几千年以前,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汨罗江畔蹒跚而来,曾经,他心中有太多抱负理想,可是世界的芜杂逼仄使他沉默,生命的无为使他窒息,他无法面对独醒的沉寂,于是他选择了无奈的沉溺。

屈原,这是一个文学史上高山仰止的存在,这是一个精神世界里心向往之的身影。

对于屈原,人们普遍上认为,他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而且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于前两个定义,著名诗人这一称号是毋庸置疑的,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香草美人”这一个具有文学价值的写作手法,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个文学巨擘。

不过,爱国诗人这个称号,在近几年已经有人开始对这个标签提出质疑,但笔者认为就当时的时代而言,将当时的楚国看成一个独立的政权体制国家,那么称屈原为也未尝不可。

只是,笔者对于“伟大的政治家”这一说法另有些看法。近年来,关于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十分激烈,笔者在此也希望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看过蒋方所写的《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之后,笔者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深以为然。严格来讲,笔者认为王逸、班固两人对于屈原的见解都没有错,只是立场、思考角度不同罢了。

不过,放在现在的时局下而言,笔者不太认可人们给屈原的“伟大的政治家”的标签。

对于“政治家”一词,有这样的解释: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两道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为区别于政客一词,又有如下定义:

“政治家”一般是从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为国家与人民着想,其动机着眼于民众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许多人确实在政治上相当有建树,堪称国之栋梁,或为后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对政府管理事务非常熟练,或者在促进国民福祉及全体利益上有重大的影响力。

由屈原的生平来看,他有理想,是美政思想的提出者,他为楚家与楚国人民的利益生活着想,希望为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创造一个繁华盛世,称霸七雄。他的这种想法或者说动机符合政治家的定义,而且就屈原从政初期来看:

(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

屈原在政坛上也是颇有成就的一个。

因此,就这些来看,在楚怀王早期,虽然屈原并不具备掌控政党或国家两道的权力,但结合那个时期的体制,他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臣子。

但是,无奈屈原命途多舛,他遇到的是一个看不懂他的风骨的君王,他耿直的性格断送了他的政途。

鲁迅评价说: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能。这个评价,可认为屈原好,傲骨铮铮,也可认为不好,过于桀骜不逊。众所周知,鲁迅本身是一个极为高傲的人,但连他都直言屈原的耿直,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性格是何等的傲慢。但是,一个太过自我,不懂交际的人,除了在童言无忌的情况下,恐怕是难以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上生存的,更何况是混迹在鱼龙混杂的政坛之中。

屈原性格终得孤标傲世,使得他对上不懂拉帮结党,对下不懂安抚笼络人心,这样的做法势必会造成屈原人脉尽失的局面,而后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下,他必定会被这个体制淘汰。是以班固评到: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猖景行之士。

可以见得,屈原虽然拥有一番政治远见与政治抱负,但是他没有一项推销自己的技能——交际能力。他无法长久的拥有君王的青睐,做不到让君王长久耐心的倾听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他能做的只是在奸臣谏言时,埋怨君王做法的不当,使得君王更为疏远自己,如此往复,结果愈演愈烈。

由历史史料可知,在早期,怀王曾经很欣赏屈原的政治抱负,也曾乐于听取他的意见,只是为什么时间久了之后,屈原会“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了?可见问题不只是楚王昏庸。换句话说,为什么君王愿意听取奸人之言,却对良言充耳不闻呢?良药苦口,但是只要劝谏得当,依旧会有人愿意去喝。良言也是如此。

在现今的时局下,如果身为下属却无法向上级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下属一定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以此类比,屈原也是如此。身为一个政治人员,不懂如何积累人脉,上不贿下不络,只是露才扬己,一味埋怨现实之中没有知己伯乐,他自然是无法在这个环境中活下去的。身为大丈夫尚且要能屈能伸,何况政坛斗争。

再看奸臣谗言,有如下记录:

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

而在笔者看来,所谓奸臣,所谓嫉妒,也许是因为屈原不懂人情世故,冲撞他人的后果。如同李白一样,才气高绝,却不懂如何去经营人脉关系,如杜甫仰慕李白的才华,为他做了不少诗词,但是高傲如李白对杜甫的行为却没有一点回应。李白为人孤高自傲,所以会有“自古圣贤皆寂寞”的感受。屈原与李白一样,身上都存在着傲气,他们不懂如何收敛锋芒,自然会觉得难得知己。

在政途上,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傲气是百害而无一利。他们需要征服的是早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他们的不懂“折腰事权贵”让皇帝看到了臣子对于他的尊严的挑衅,而这一点注定了他们在政途上的不顺遂。

屈原看到了政坛前景如何,明白国家的明天该走怎样的道路,却没有看清脚下的交际之路如何走,是以因小失大,最终被放逐。

是以笔者由此观之,在为人臣子上,他比不得贤相蔺相如、胜不了能臣魏征,蔺魏二人不仅懂得真正的国家大计,还懂得如何收服君王,让君王自愿听取自己的进言,让圣君始终是圣君。

屈原在政治上不缺想法,只是缺少将“废主”变为明君的手段,他有人格魅力,却也是这种魅力赶走了原本可以在自己政坛上成为盟友的人。他的“举世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