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挑战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的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纳什均衡否定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的谬论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
这个论点是普林斯顿年轻的数学博士约翰•纳什提出来的。
内容是说,假设有N个人参加博弈,在给参与者制定好策略的前提下,每个局中人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这样解释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体,都(假设)在别人选择既定的战略时,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
曼昆用小镇上仅有两口井的主人间非合作博弈来解释纳什均衡。
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
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个犯罪嫌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首先应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而且根绝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每个人独立的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
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坦白最多才8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
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还有一种更好的配置,就是两个人都选择抵赖。
这样大家都只能被判一年,皆大欢喜,有个完美的结局。
相反的是两个囚徒都选择了最损人不利己的策略。
这时就有人说,纳什均衡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挑战。
因为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会达到社会的最优配置。
独立的“经济人”在不考虑社会福利的情况下,仅仅从自身的私利出发,社会所得到的福利比特意为社会做贡献来的更有效。
这时就有人说纳什均衡和斯密的市场经济学说出现了冲突,这两个囚徒都从自身的私利出发,但是最后获得的结果却不是最优的(可以说是最差的)。
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社会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广大期望社会安定的人。
当这两个囚徒从自身的私利出发都选择坦白的时候,社会上另一部分安分守法的人就会获得不破坏法律的激励,而且审讯的警察也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如果每个囚徒都选择抵赖,结果是仅仅被判了一年就释放,这样会激励别的安分守法的人去破坏法律。
这样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而效率也会被大大降低。
回到曼昆关于两口井的假设,假如这两口井的所有者相互勾结,并协商好每天的供水量,就会抬高井水的价格,两个寡头的利润就会最大化。
但是井水的价格远远高于它的成本,市场总剩余就会变小。
这是由于本来有一些对井水的评价大于井水成本的消费者会离开市场,这就造成了无谓损失。
而这种情况正是囚徒案例中对应的两个囚徒都选择抵赖判一年的那种情形。
相反,如果井A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他会假设在市场中井水供应不变的情
况下,单方面提高自己的产量,就会增加自己的利润。
同时井B也会实施这种战略,所以,井A和井B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损人不利己”的方式来增产。
这样虽然看起来A和B的利润都受损了,但是市场的总剩余却增加了。
社会的福利也提高,而市场也达到了最优配置的那个均衡点。
所以,当两个囚犯同时从自己的私利出发选择坦白的时候,虽然仅仅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根本没有考虑到大众的利益。
但是社会的福利却增加了。
这说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