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史料一(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史料二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自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为后人文献史料,说明明代政府通过法律规范商业和对外贸易。

(2)史料二为历史评论,解读时注意省略号的分层作用。

省略号之前的内容反映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说明沿海居民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明初法律的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提示]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政策。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潜在危机。

[提示]①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疯狂地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