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古代印度【课件】(28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古代印度【课件】(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59b244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的 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 伯海,水量丰沛。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 产生和发展。
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 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河流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 陆,又称“印度半岛”,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 面环海”的地形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3.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相关史事 传说,卬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废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 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燃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此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依据相关史事归纳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原人歌》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 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 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 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 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 吗?
◎第一单元人教古版代九亚年级非上文册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2.种姓制度的内容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 伯海,水量丰沛。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 产生和发展。
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 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河流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 陆,又称“印度半岛”,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 面环海”的地形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3.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相关史事 传说,卬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废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 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燃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此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依据相关史事归纳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原人歌》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 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 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 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 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 吗?
◎第一单元人教古版代九亚年级非上文册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2.种姓制度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67de755022aaea988f0f85.png)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f3341dbe1e650e53ea994b.png)
A.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 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 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 D. 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5. 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 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 商人财产多 B. 官吏财产多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仇 D. 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6. 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南亚印度 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确定为小组研究的 课题。下列资源中,能为学习小组研究 课题提供所需信息的是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普 安徽九华山—
观音菩萨
贤菩萨
地藏菩萨
课堂练习
1.古印度文明有其独有 的历史特征,右图所反 映的是它的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种姓制度 D.科举制度
2.下图所示的路线传播的是( )。
B.刹帝利 D.吠舍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金字塔 D. 万里长城
7. 下列对佛教的诞生的相关介绍,错误的一项 是
A. 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 诞生于古代印度 C. 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D. 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
8.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 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 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金字塔 C.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D. 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楔形文字
婆罗
门
统治阶
手
刹帝 级
腿
利
吠
脚
舍
被统治
首 陀 阶级
罗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 社会阶
5. 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 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 商人财产多 B. 官吏财产多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仇 D. 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6. 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南亚印度 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确定为小组研究的 课题。下列资源中,能为学习小组研究 课题提供所需信息的是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普 安徽九华山—
观音菩萨
贤菩萨
地藏菩萨
课堂练习
1.古印度文明有其独有 的历史特征,右图所反 映的是它的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种姓制度 D.科举制度
2.下图所示的路线传播的是( )。
B.刹帝利 D.吠舍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金字塔 D. 万里长城
7. 下列对佛教的诞生的相关介绍,错误的一项 是
A. 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 诞生于古代印度 C. 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D. 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
8.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 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 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金字塔 C.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D. 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楔形文字
婆罗
门
统治阶
手
刹帝 级
腿
利
吠
脚
舍
被统治
首 陀 阶级
罗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 社会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920bc91711cc7930b71631.png)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佛教为何会受到国王和广大民众的支持?
1.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的特权,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 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佛教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 毗尼。相传,年轻的释迦牟尼驾车出游时,途中先 后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他们衰老、羸弱的身影 和凄惨的景象让他内心深感痛苦。后来,他听说出 家可以获得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于是决心 出家修行。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 夜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此 后几十年间,他宣传佛教,广收门徒。门徒们称他 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死后,遗体被 火化,留存下来的遗骨由信徒们分别带到各处建塔 供奉。这种塔在我国被成为舍利塔。
菩提树 佛陀讲经
佛陀说法
佛陀打坐
佛教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 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 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 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 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 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 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 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 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
除 此 之 外 , 还有最 卑贱的 “不可接 触者”——贱 民
首陀罗 困破产的人
种姓制度
资料2那是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 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 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 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不同等级的 人之间不得通婚。
佛教为何会受到国王和广大民众的支持?
1.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的特权,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 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佛教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 毗尼。相传,年轻的释迦牟尼驾车出游时,途中先 后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他们衰老、羸弱的身影 和凄惨的景象让他内心深感痛苦。后来,他听说出 家可以获得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于是决心 出家修行。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 夜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此 后几十年间,他宣传佛教,广收门徒。门徒们称他 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死后,遗体被 火化,留存下来的遗骨由信徒们分别带到各处建塔 供奉。这种塔在我国被成为舍利塔。
菩提树 佛陀讲经
佛陀说法
佛陀打坐
佛教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 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 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 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 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 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 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 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 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
除 此 之 外 , 还有最 卑贱的 “不可接 触者”——贱 民
首陀罗 困破产的人
种姓制度
资料2那是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 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 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 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不同等级的 人之间不得通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dd4ab9aeaad1f346933f60.png)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 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为什么?
2.在种姓制度下,佛教什么有吸引力?
受到下层人民 的欢迎。
反对婆罗门,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
受到统治 不拒绝低种姓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者的欢迎
印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宗
教,是大多数印度人还是笃 信印度教。很多印度教的神 祗都佩戴黄金首饰。印度教 财富之神拉克希米是一位穿 着黄金镶边的红色沙丽的美 丽女子,从她的手中不断涌 出着黄金。
在印度,由于女性没有家
族财产的继承权,女性的嫁 妆就成了证明女性地位的最 重要是手段。黄金首饰是女 性嫁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头饰、耳环、项链、鼻环、 戒指和护身符等等,甚至很 多衣服上都镶嵌着黄金。
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雅利安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 徙,向西进入欧洲大部分地区,向东深入欧亚的腹地,向 南则伸入西亚和南亚,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世 界性游牧部落迁徙浪潮。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1 除半岛最南端,基本统一
2
农、工商业繁荣,出现许多 工商业中心
3
首都华氏城--当时世界上最繁 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摩奴法典》
种姓制理度发的师儿特子点的:故事1、反种映姓了界什限么森社严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存在高低贵践之分,世代相 袭,低等级的人不能充实2高、等种级姓的职职业业不世同袭等级;的人不能 通婚。 3、种姓实行内婚。
印度「贱民」现在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印度贱民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 辈是蹬三轮的,小孩也基本会一样。如果父 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 了极个别例子,像出身于卖茶水家庭的莫迪, 凭借自己天赋和后天努力,逆袭成为总理, 绝大多数贱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 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57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d3686eee06eff9aef8076b.png)
活动探究
阅读教材P14页课后活动2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 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 (1)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 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 的?为什么?
(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 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 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2)大河流域。北纬20°—北纬40°。原因:大河流 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 存;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 产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 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 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识读地图《古代印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 创造力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HISTORY
材料展示: 《婆罗门法典》中,印度人被分为四级:一曰祭司,即婆罗门;二曰武 士,即刹帝利;三曰工人阶级,即吠舍,包括农民、工人及商人;四曰 贱民阶级或奴隶阶级,即戍达罗是也。婆罗门法典规定这四 级人的本务及其相互之关系,约略如下: 婆罗门的任务为讲授吠陀,研究吠陀,为自己及为他人主持祭祀,发给 施舍之物及接收施舍之物。 刹帝利的任务为保护人民,办理施舍,提供祭品,研究吠陀,并严防自 己接近物欲。 吠舍的任务为照顾牛羊,办理施舍,提供祭品,研究吠陀,经营买卖, 以款贷人,耕种土地。 戍达罗的任务则为规规矩矩侍候上举三阶级的人。
创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HISTORY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8ef7cc524de518964b7d86.png)
武士
大权
农牧民,手工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等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 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 去土地的人 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材料: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 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 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 此为逆婚。
基本教义: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1、四谛说
受到下层人民
2、主张“众生平等”。 的欢迎。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寄托于虚 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 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 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 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古埃及
古印度
公元前3500 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
公元前23世纪 中国 公元前2070
⑵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2)大河流域。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 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 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 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婆罗门 祭司贵族,主要是僧侣 刹帝利 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古代印度【课件】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古代印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fe3f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e.png)
与婆罗门的矛盾扩大
释迦摩尼像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 佛教
时间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 阅实读质材:料古思代考印,度什么统人治会者支维持护佛期教统?治的工具。
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
种姓的人入教
获得下层人民支持
信众日益增多,
新课导入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 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经了 千难万险……
这位僧人是谁? 天竺是什么地方? 去往天竺是为了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次大陆”:面积比洲 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 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 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 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 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 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 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①各等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③低等级的人不能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④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文明成果——森严的种姓制度
根据视频介绍和课本第12页内容,请动手画出种姓制度的示意图。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祭司
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统治阶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贱民(不可接触者)
被征服居民
从 事 农 业 、 畜 牧 业 、 捕 鱼 业 和 被统治 手 工 业 , 要 前 为 三 个 等 级 服 务 。 阶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a4668ab8f67c1cfad6b8b7.png)
B 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
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
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
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地位低下C,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A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
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
D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
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
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
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地位低下C,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A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
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
D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29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29张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fa0fcd02768e9950e738b0.png)
——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励 1000美元》
情景导学
种姓制度
03 新 课 讲 解
新课讲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 拉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 亚洲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 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 竺。
国家相似?
埃及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 隶制小国。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 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 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 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 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 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新课讲解
印 度 河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国家
时 间:公元前1500年 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文 明的鼎盛时期。
雅利安人入侵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印度象兵
情景导学
种姓制度
03 新 课 讲 解
新课讲解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对比观察两幅地图,找出印度河流域、哈 拉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 亚洲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 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 竺。
国家相似?
埃及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 隶制小国。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 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 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 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 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 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新课讲解
印 度 河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国家
时 间:公元前1500年 左右; 种 族: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文 明的鼎盛时期。
雅利安人入侵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新 课 讲 解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印度象兵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fe46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7.png)
前23世纪
前 23C
出现
城市国家
中亚的雅 利安人入 侵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前 324
阿育王
再次 分裂
前324年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后来外族入侵,古代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印度文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 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一则凄美的古印度爱情故事
•
华氏城理发师的儿子大陀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孟菲莎,
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大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期
望能和孟菲莎成婚。
•
他的父母告诉他,这件事办不到,因为他们的等级太
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下,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需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而婆罗门是第一等级。种姓制度下社会各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很难通过多纳税,得到国王授予的爵 位,更不可能跨越等级与公主结婚;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商人 不可能雇佣到。
三、释迦第牟三尼篇创章立:佛释教迦牟尼创立佛教
低了,不可能和地主联亲,并奉劝他死了这条心,娶奴隶
艾哈西的女儿为妻。大陀思念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这里的等级是怎么一回事呢?
思考:为什么大陀不能娶孟菲莎,只能娶艾哈西的女儿?
1.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
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B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10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10张)](https://img.taocdn.com/s3/m/80fb575d52ea551811a6873d.png)
3早期内容:
4 地位:
(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信徒众多,
(2)宣扬“忍耐顺从”(为前两等级利用支持) 成为印度最重要宗教
之一
5.传播
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 路线: (1)向北:公元前1世纪,传入 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 (2)向南:传入南亚,东南亚
小结 古 印 度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印度河,恒河流域来自文明发展王朝沿革
科学文化 种姓制度和佛教
总结
时间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200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
河流域。
2.发展历程
文明初现:约公元前23世纪。(不明原因衰亡) 文明再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小国。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基本实现统一;经济繁荣;首都华氏
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掌管—军—事《行摩政奴权法力典》 制定此(条世文俗的贵目族的)和影响分 别是什么? 目的:巩从固事前生两产等劳级作的统治。
(普通劳动者)
影响:引为发前严三重个阶等级级矛服盾务, 加重三四(等被级征的服苦者难)。
三 佛教
1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2背景:种姓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
低种姓人民生活困苦。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教等。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确立 的社会等级制 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59a8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29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9105fe3186bceb19e8bb78.png)
前23-前18世 纪
人类文明的摇篮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古印度 古中国 前2070 黄河、长江 青铜文明
底格里斯河
3、概括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特征。 自然环境:受大河制约,相对封闭 经济发展:得益于大河流域水利之便,灌溉农业 普遍比较发达 政治制度:阶级压迫,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思想观念:敬畏鬼神,君权神授,宗教信仰明显
不同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 不平等。
前三个种姓都有权参加宗教活动,首陀罗无权参加
宗教活动。“假如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
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或蜡。”
不同种姓的人犯了同样的罪,所受到的处罚完全不同。
“婆罗门穷困时,可以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
财物据为己有……”
……首陀罗的唯一职责是“服役于其他三个种姓” ——《摩奴法典》第417条
垃圾箱
大浴场
雅利安人入侵
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 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 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 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 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 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 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 利安人”,意为“出身高 贵的人”。
思考
雅利安人用什 么制度来维护 自己对印度的 征服?
中国
日本 越南
(1)“印度历史上大变革的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 向南: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国傣族地区 春秋
易错点辨析】 (【 2)古代印度社会阶级制度森严主要是由哪一制度导致的? 1、佛教在______ 丝绸之路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西汉 末年沿__________ 种姓制度 ___________; 白马寺 (2 3、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东汉明帝下令修建的 )结合佛教的基本教义思考古代印度的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3 、唐太宗时期,历经艰险求得真经的是玄奘 _________; “ 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有利于国王地位的提高; “忍耐服从”有利于缓解首陀罗的反抗,从而加强统治 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弘扬佛法的是__________ 。 鉴真
人类文明的摇篮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古印度 古中国 前2070 黄河、长江 青铜文明
底格里斯河
3、概括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特征。 自然环境:受大河制约,相对封闭 经济发展:得益于大河流域水利之便,灌溉农业 普遍比较发达 政治制度:阶级压迫,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思想观念:敬畏鬼神,君权神授,宗教信仰明显
不同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 不平等。
前三个种姓都有权参加宗教活动,首陀罗无权参加
宗教活动。“假如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
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或蜡。”
不同种姓的人犯了同样的罪,所受到的处罚完全不同。
“婆罗门穷困时,可以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
财物据为己有……”
……首陀罗的唯一职责是“服役于其他三个种姓” ——《摩奴法典》第417条
垃圾箱
大浴场
雅利安人入侵
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 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 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 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 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 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 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 利安人”,意为“出身高 贵的人”。
思考
雅利安人用什 么制度来维护 自己对印度的 征服?
中国
日本 越南
(1)“印度历史上大变革的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 向南: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国傣族地区 春秋
易错点辨析】 (【 2)古代印度社会阶级制度森严主要是由哪一制度导致的? 1、佛教在______ 丝绸之路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西汉 末年沿__________ 种姓制度 ___________; 白马寺 (2 3、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东汉明帝下令修建的 )结合佛教的基本教义思考古代印度的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3 、唐太宗时期,历经艰险求得真经的是玄奘 _________; “ 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有利于国王地位的提高; “忍耐服从”有利于缓解首陀罗的反抗,从而加强统治 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弘扬佛法的是__________ 。 鉴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5f01a04a7302768f993950.png)
第
3 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2.流域: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3.文明遗址:
哈拉帕文化中摩亨佐·达罗遗址 4.文明时间: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公元前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 市国家。其中,以哈 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最著名。后来不明原 因衰亡。
摩亨佐·达罗
嘴
婆罗门
统治阶级
手 刹帝利
腿
吠舍
被统治阶级
脚 首陀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陀说法
佛陀坐
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莫 高
佛教的向外传播: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
B.分封制
)
C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3.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
人属于( A.吠舍
) B.刹帝利
A
C.首陀罗
D.婆罗门
3. 下图反映了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A
B.封建专制
C.奴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上古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有(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B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8.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3 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2.流域: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3.文明遗址:
哈拉帕文化中摩亨佐·达罗遗址 4.文明时间: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公元前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 市国家。其中,以哈 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最著名。后来不明原 因衰亡。
摩亨佐·达罗
嘴
婆罗门
统治阶级
手 刹帝利
腿
吠舍
被统治阶级
脚 首陀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陀说法
佛陀坐
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莫 高
佛教的向外传播: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
B.分封制
)
C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3.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
人属于( A.吠舍
) B.刹帝利
A
C.首陀罗
D.婆罗门
3. 下图反映了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A
B.封建专制
C.奴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上古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有(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B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8.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质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d1df91cc22bcd126ff0c5c.png)
读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要表现为“业报轮回” 的平等。认为不管高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 一 了善业的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 读 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不主张取消
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 认可的。 1.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如何理解佛 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众从 事积极斗争的作用。 教义对统治阶级有利。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了弘扬佛法, 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 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 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 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 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 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 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阅读课本12页,自主学习思考: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2、种姓制度有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3、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4、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是什么?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 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姓制度”。 嘴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 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当今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对印度社会仍有影 响。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 个等级?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关的是(
)
D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
B 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
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
产生于(
)
A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7、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
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起源与发展:
(2)公元_前__1_5_0_0_年左右,来自中亚
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
_雅__利___安__人__,陆续在_印__度__河___流__域__ 和_恒___河__流___域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
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起源与发展:
(5)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 始向外传播。公__元__前__1_世__纪_,佛教 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 地。后由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 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6)基本教义:
释迦摩尼
乔达摩•悉达多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佛陀说法
四大流域: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四大古国: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四大成就: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万里长城
四大种姓:
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
1、连线。
金字塔 种姓制度 汉莫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恒河流域
2、(活1)动埃与及探文究明。,下面是一公幅元关前于3公50元0年前2;500年 左右(的2)两亚大非河文河流明流域地域文图。明,,请公你元结合前地35图00回年答;: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环境: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
今天的__南__亚___次__大__陆____。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_印__度___河__流__域___。
气候温暖湿润。河流(印度河和 恒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
地处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 以南的地区),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 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 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 石窟吗?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 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目的: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嘴
婆罗门
手
刹帝利
统治阶级
腿
吠舍
被统治阶级
脚
首陀罗
梵天
贱民——“不 可接触者”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 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 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_贵___贱__分__明__、_世__代__相__袭___。低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 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
D 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 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A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婆罗门实际上属于外来
的雅利安人,他们进入印
你
度后,自封为出身高贵的
明
人,通过种姓制度来压制
白
当地居民,必然引起吠舍、
了
首陀罗乃至刹帝利的不满。
吗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
?
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
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
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产生的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产生的地点: 古代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
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
支持。佛教提出“__众__生___平__等__”, 教义_通__俗___易__懂__,信仰的民众日
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
文 约前3500年出现小国。
明 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历 程
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前1595年被外族灭亡。
文 政治: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明 文字:楔形文字
成 就
建筑:空中花园 历法:阴历,设置闰月 数学:60进位制
(3)_孔__雀__王__朝__(公元前324-前187) 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__盛___时__期_
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
实现了统一。首都_华__氏___城__是当时世
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印度文化: (1)最早发现和
使用黄金 (2)阿拉伯数字 (3)佛像艺术
印度贵族出行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文明起源与发展:
(1)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_哈___拉__巴_
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年代约为_前__2_3__世__纪__—___—__前___1_8_世
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
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哈拉巴
古代印度
印 度
河
恒
河
摩亨佐·达罗
哈拉巴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a.大印河度流文域明气,候湿润公,元光前热25充00足年,;地 势平坦中,国适文合明人,类生存公;元前2070年;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 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 的⑴水从源左至和右肥填沃出的古土代壤文,明这的名些称都,有并利填于写农 业生它产们产的生发的展大。致时间。
⑵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佛陀坐像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二)古代印度的兴衰历程
前23~前18世纪哈拉巴摩亨佐•达罗文明 前1500年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建小国
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 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时期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四)佛教的创立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