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习题集和答案删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5 何为粉尘比电阻?为什么粉尘的比电阻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电除尘器的效率?
【答】 粉尘比电阻是评定粉尘导电性能的一个指标,对除尘器的有效运行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定义式为 b UA R I δ
=,U 为施加在粉尘层上的电压,I 为通过粉尘层的电压,A 为粉尘层面积,δ为粉尘层的厚度。
粉尘按比电阻值大小分为低阻型(< 104 cm Ω⋅)、正常型(104 ~ 1011 cm Ω⋅)、高阻型(> 1011 cm Ω⋅)粉尘的比电阻过大使得尘粒放电缓慢,易导致“反电晕”现象;粉尘的比电阻过小,粉尘放电迅速,可能导致二次扬尘;唯有正常型尘粒才能以正常速度放出电荷,一般都能获得较高的除尘效率。
6-36 除尘器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① 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化、腐蚀性、爆炸性、温度、湿度、露点、气体量和含尘浓度。
② 粉尘的化学成分、密度、粒径分布、腐蚀性、亲水性、磨琢度、比电阻、黏结性、纤维性和可燃性、爆炸性。
③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的容许排放标准。
④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除尘效率。
⑤ 粉尘的回收价值和回收利用形式。
⑥ 除尘器的设备费、运行费、使用寿命、场地布置及外部水源、电源条件等。
⑦ 维护管理的繁简程度。
7-1 完整的空调系统应由哪些设备、构件所组成?
【答】 完整的空调系统应由空调及其冷热源设备、介质输配系统、调控系统和受控环境空间这几部分所组成。
7-2 试述空调系统的主要分类与划分原则。
【答】 空调系统按空调环控内容与水准可分为工艺性或舒适性空调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式空调系统、全水式空调系统、冷剂式空调系统。
按系统风量调节方式分为定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
按系统风管内风速大小分为低速空调系统、高速空调系统。
按热量传递(移动)的原理分为对流式空调系统和辐射式空调系统。
就全空气系统而言,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分为封闭式空调系统、直流式空调系统、混合式空调系统,按空气调节区送风参数的数量分为单风管空调系统和双风管空调系统。
工程实践中,空气系统的具体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 系统内各房间邻近且位于同一朝向、层次或区段,负荷特性较为一致;② 系统内各房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温湿度、洁净度和噪声级等环控参数要求或其他环控要求;③系统内各房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使用班次及运行特点;④应尽量减少风道长度,避免重复,以便于施工、管理和调试;⑤ 系统规模不宜过大,注意与设备的容量,性能相匹配,利于调节、使用、维护与降噪;⑥ 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能够达到综合节省。
7-3 试述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的系统形式及其优缺点。
【答】 全部循环使用空气调节区的回风,不补充新风的系统称为封闭式空调系统;全
部使用新风不使用回风的系统称为直流式空调系统;而使用部分新风部分回风的系统称为
混合式空调系统。
封闭式系统可以节能,但不符合卫生要求,主要用于工艺设备内部的空
调和很少有人愿出入但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物资仓库等;直流式系统能量损失很大,只
在有特殊要求的放射性实验室、散发大量有害(毒)物的车间及无菌手术室等场合应用。
封闭式和直流式系统都只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对于绝大多数场合,往往需要综合两者的利
弊,即采用混合式空调系统。
7-4 全空气空调系统几个环节的风量平衡关系如何? 【答】 如图7.1,L 为设计工况下房间的送风量,L X 从回风口吸走的循环风量,L S 为在室内正压作用下经门窗缝隙向外渗透的风量,L W 为空调器使用的新风量,L H 为回风量,L P 则是该系统应向外界排除的风量。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写出相应的风量平衡关系式:① 对空调房间:X S L L L =+ ② 对于空调器:H W L L L =+③ 对空调系统:W S P L L L =+。
图7.1 空系统风量平衡关系
7-5 两种干、湿球温度分别为36℃、26℃和26℃、19℃的空气以1:3的比例混合,求混合后的i 、d 、t (大气压力为101.325 kPa)。
【解】 根据两种空气的干球和湿球温度,可在i-d 图上确定A 、B 两点,查得焓值分别为80.5 kJ/kg 和54.1 kJ/kg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式:54.1kJ/kg 380.5kJ/kg 14i ⨯+⨯=⨯ 得混合后空气的焓值i 为60.7 kJ/kg ,该焓值所在的等焓线与AB 连线的交点即为混合点,可查得混合后空气的状态参数为d =12.5 g/kg ,t =28.5℃,i=60.7 kJ/kg 。
7-6 分别表示出一、二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的装置原理图示、夏冬季节设计工况下的i-d 图分析及其相应空的气处理流程的完整表述。
【答】 对于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装置原理图示见图7-2,夏冬季节设计工况下的i-d 图分析见图7-3与7-4。
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二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二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夏季工况处理流程图:
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
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二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
冬季工况处理流程图:
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
7-7 对于一、二次回风喷水式空调系统冬季工况下,若新风与回风按夏季规定的最小新风量直接混合,混合点的焓值高于或低于机器露点的焓值,应如何调节?
【答】 一次回风喷水式空调系统中,在冬季工况下,是将新回风混合空气等焓减湿处理到露点状态,若混合点的焓值高于机器露点的焓值,利用改变新风比,加大新风量的办法进行调节;若混合点的焓值低于机器露点的焓值,这种情况下应将新风预热(或新风与回风混合后预热),使混合点必须落在机器露点的等焓线上。
7-8 如何判定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冬季是否需要设置预热器?
【答】 设置预热器的目的是防止冬季新风与回风按夏季规定的最小新风量直接混合后的焓值小于机器露点的焓值,因此先按夏季最小新风比计算出混合点的焓值,如图7.5中,若 C L < i i ',则需要设置预热器。
或者先
假定存在着预热后既能满足规定新风比m ,又能采用绝热加湿的某一焓值 W i ,根据两种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规律,可以写出以下关系式:N C N W = i i NC m i i NW -=-,并且有C L =i i ,可得出N C W N i i i i m -=-,当设计地点的冬季室外参数满足 W W < i i '时,需设预热器。
N
L C O
L C =i C i '
i N
i
7-9 对一、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两种新风预热方案及其适用性进行比较,并阐明这两种方案预热量的关系。
【答】 如图7.5中,两种预热方案是指:方案一,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再预热方案,W '点与N 点混合到C '点后预热到C 点;方案二,新风先预热后再与回风混合方案,W '点预热到W 点后再与N 点混合到C 点,两种方案的预热量是相同的。
方案二是针对一些寒冷地区温度较低,尤其当室内要求有较大的相对湿度(如纺织车间)时提出来的方案,如果采用方案一,其混合点有可能处于过饱和区(雾状区)内产生结露现象,如图7.6中的C 1点,这时水汽会立即凝结析出,空气成饱和空气(状态B ),对空气过滤器的工作极其不利。
两种方案的预热量计算式分别为:方案一,1C C ()Q G i i '=-;方案二,2W W W ()Q G i i '=-,在图中可看出两种过程正好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由相似关系C C W W W == i i G CC NC i i G WW NW
'''-=-' 得C C W W W ()=()G i i G i i ''--,即12=Q Q ,两种方案的预热量相等。
7-10 试证明在具有再热器的一次回风系统中,空调系统冷量等于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和再热负荷之和(不考虑风机和风管温升)。
【解】 如图7-7中的一次回风系统中,室内冷负荷为:N O ()Q G i i =- 新风负荷:W W W N ()Q G i i =-
(2)再热负荷:ZR O L ()Q G i i =- (3) 新风比:W C N W N
=G i i m G i i -=- (4)系统冷量:0C L ()Q G i i =- (5) 由式(4)将W G 表达成G 的关系式,并代入到式(2)中得W ZR
C N N O W N O L W N
C L ()()()()=Q Q Q G i i G i i i i G i i i i G i i ++-=-+⋅-+--(-)
即空调系统冷量等于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和再热负荷之和,得证。
7-11 某空调房间,室内设计空气参数为N t =20℃,N ϕ=60%;夏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为W t =37℃,s t =27.3℃,大气压力B =98659Pa (740mm )。
室内冷负荷Q =83800kJ/h ,湿负荷W =5kg/h 。
若送风温差o t ∆=4℃,新风比m 为25%,试设计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作空调过程线并计算空调系统耗冷量及耗热量。
【解】 ① 计算热湿比ε并作空调过程线: 83800kJ /h
16760 kJ /kg 5kg /h Q
W ε===
根据送风温差o t ∆=4℃得送风温度为16℃,在相应大气压力的i-d 图上,过N 点作ε线,与16℃等温线交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 ;再由O 点作等湿线,交95ϕ=%线于L 点;在图上作出W 点,在NW 线上由新风比为10%作出C 点,连接各点即得空调过程
L i W
图7.7 一次回风系统夏季处理过程 W 图7.6 混合点在雾区
线,如图7.7。
各点状态参数: N t =20℃,N
43.0 kJ /kg i =; W t =37℃,W 88.3 kJ /kg i =; O t =16℃ ,O 38.1 kJ /kg i =; L t =12.3℃,L 34.3 kJ /kg i =
② 计算空调送风量: N O 83800 kJ /h 4.751 kg /s 3600(43.0 kJ /kg 38.1 kJ /kg)
Q G i i ===-- ③ 求混合点C 的焓值: 由N W =+ C i m i m i (1-),得C
54.3 kJ /kg i = ④计算系统再热量:Zr
O L () 4.751kg /s (38.1kJ /kg 34.3kJ /kg)18.05 kW Q G i i =-=⨯-= ⑤计算系统耗冷量:0
() 4.751kg /(54.3kJ /kg 34.3kJ /kg)95.02 kW C L Q G i i s =-=⨯-= 室内冷负荷:
83800=kJ/s 23.28 kW 3600Q = 新风负荷:W W N ()0.25 4.751kg /(88.3kJ /kg 43.0kJ /kg)53.81 kW Q mG i i s =-=⨯⨯-=
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再热量三者之和应该等于系统冷量。
7-13 试比较7-11及7-12题两种系统的能耗量,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别的
原因
【答】 7-11题中的一次回风系统能耗量为95.02 kW ,与7-22题中的二
次回风系统能耗量77.11 kW 相比,多消耗18 kW ,基本等于一次回风系统中的耗热
量。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二次回风系统并未设再热过程,而是以回风的第二次混合
来取代了一次回风系统的再热过程,通过系统热量平衡和风量平衡可知系统能耗量
等于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再热负荷三项之和,而二次回风系统就省去了再热这
一过程,
这一节省量正好等于已能节省的相当于一次回风系统的再热量。
7-14 如题7-11中的空调房间,冬季房间热负荷12570KJ/h ,余湿量5kg/h ,冬季室外空气状态参数为W t =-6℃,W ϕ=80%,
设计采用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绘制空气处理过程线,计算空调系统耗热量,并作比较。
【解】 Ⅰ.一次回风冬季工况:
① 计算冬季热湿比并确定冬季送风状态点: 12570kJ /h
===2514 kJ/kg 5kg /h Q
W ε-'-
冬季采用与夏季相同的送风量,室内点(N )、夏季送风点(O)、露点(L 1)与夏季相同,题7-11已确定,N 43.0 kJ /kg i =,L134.3 kJ /kg i =,1W -1.4 kJ /kg i =。
在焓湿图上,L 1点所在的等湿线与冬季热湿比线的交点即为冬季送风状态点O ',查得O 43.7 kJ /kg i '=
文档来源为:
.欢迎下载支持. ② 确定混合状态点C 1:
由1C1N W =+ i m i m i (1-)得 则C1L1i i <,需要对混合空气预加热。
预热量为:yr C11C1()Q G i i =-
过C 1作等湿线与L 1点所在的等焓线相交与C 11点,则可确定冬季处
理全过
程。
参看图7.9。
③ 计算系统耗热量
再热量:zr O L1()Q G i i '=-
系统所需总加热量:Z yr zr +=11.40 kW+44.66 kW=56.06 kW Q Q Q = Ⅱ 二次回风冬季工况: 冬季采用与夏季相同的送风量,室内点(N )、夏季送风点(O)、露点(L 2)与夏季相同,题7-12已确定,N 43.0 kJ /kg i =,L233.1 kJ /kg i =,1W -1.4 kJ /kg i =。
① 确定第二、第一次混合过程:由于冬季与夏季第二次混合过程完全相同,冬季的送风量和夏季也相同,所以两次混合过程的混合比均相同。
题7-12中夏季二次回风系统第一次混合比为:12 1.188 kg/s ==50.5%2.351 kg/s
L G m G =新
即冬季一次混合比也为50.5%,则一次混合点C 2的焓值为:
即可确定C 2点。
由于C2L2i i <,需要对混合空气预加热。
预热量为:yr L2C2L2()=2.351kg /s (33.1kJ /kg 20.6kJ /kg)=29.39 kW Q G i i =-⨯-
② 过C 2作等湿线与L 2点所在的等焓线相交与C 22点,则可确定冬季处理全过程。
③ 计算再加热量zr O O ()=4.751kg /s (43.7kJ /kg 38.1kJ /kg)=26.61 kW Q G i i '=-⨯-
④ 冬季所需总热量为Z yr zr +=26.61 kW+19.39kW=56.00 kW Q Q Q =
⑤ 与一次回风系统比较:在焓湿图中,二次回风系统的机器露点沿95%ϕ
=曲线将略有下降,而一次混合状态点则会向左
下方有所偏移。
从能源消耗方面看,二者中的耗热量却是相等的。
7-15 概述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的区别并分析其适用性。
【答】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与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区别就在于二次回风空调系统采用了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后与回风再混合一次来代替再热器(夏季工况)或减少再热量(冬季工况)的系统形式,直接导致其机器露点偏低。
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夏季工况下二次回风系统比一次系统节省冷量,节省的部分正好等于一次系统中的再热量;冬季工况二次回风系统节省了部分再热量,但总的耗热量却是相等的,即二次回风系统在冬季并无节能效果。
相对而言,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处理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机器露点较高,有利于冷源选择与运行节能;不利之处在于采用11C i 图7.9 一、二次回风系统冬季处理过程 W
W
了再热过程——若非确保N ,O 状态所必需,则将造成能量浪费。
但是,对于室内状态和送风温差并无严格要求的工程,完全可以取消人为的再加热(采用露点送风),采用一次回风系统将收到良好的综合效益。
正因如此,一次回风系统极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尤其是大量以舒适要求为主的空凋场所。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则不同,它以二次混合取代再热过程,带来显著节能效益,但其设备、管理趋于复杂,且机器露点偏低,这不仅导致制冷系统运转效率变差,还可能限制天然冷源的利用。
因此,它只适合用于对室内温湿度参数要求严格、送风温差小而送风量大的恒温恒湿或净化空调之类的工程。
7-16 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与全空气系统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
【答】 优点:① 使用方便,能进行局部区域的温度控制,且手段简单。
② 根据房间负荷调节运行方便,如果房间不用时,可停止风机盘管运行,有利全年节能管理。
③ 风、水系统占用建筑空间小,机房面积小,风机盘管机组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布置灵活,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④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输送同样能量时水的容积流量不到空气流量的千分之一,水管比风管小得多。
缺点:① 末端设备多且分散,运行维护工作量大。
② 风机盘管运行时有噪声,通常机组余压甚小,气流分布受到限制。
③ 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的净化能力、除湿能力和对湿度大控制能力比全空气系统弱。
7-17 当采用风机盘管机组系统时,在焓湿图上绘制下述四种情况下的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并写出它们的空气处理流程: (1)新风靠渗透进入室内; (2)室外空气直接引入风机盘管; (3)处理后的新风直接进入室内;
(4)处理后的新风送入风机盘管。
【解】 (1)第一种情况: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图: 空气处理流程为:
(2)第二种情况: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图: 空气处理流程为:
(3)第三种情况: 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图:空气处理流程为:
(4)第四种情况: 夏
季空气处理过
程图:空气处理
流程为:
7-18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应用特点如何?
【解】 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① 不对新风进行预处理,较简单的方式是靠浴厕机械排风引导新风渗入室内
W N
W L
N N
C
N L N C N M
O N ε
和从墙洞用短管将新风引入空调机组。
这两种方式属于分散式系统,对新风未进行预处理,其风系统是很简单的,从而难于保证入室新风的质量或品质,室内参数会受新风状态变化的较大干扰,因此仅适用于室内人少或环境要求不高的场合。
② 对新风进行处理,另行设置相对独立的集中新风系统。
新风处理之后又有两种方式:方式一,直接将新风送到风机盘管吸入段,与房间的回风混合后,再被风机盘管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缺点是一旦风机盘管停机后,新风将从回风口吹出,回风口一般都有过滤器,此时过滤器上灰尘将被吹入房间;如果新风已经冷却到低于室内温度,导致风机盘管进风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风机盘管的出力。
一般不推荐采用这种送风方式。
方式二,新风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并联送出,可以混合后再送出,也可以各自单独送入室内。
这种系统安装稍微复杂一些,但避免了方式一的两条缺点,卫生条件好,应优先使用这种方式。
7-19 某旅馆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及单独送新风空调系统,新风量1003m /h ,由室外状态W t =36℃,W ϕ=45.9%,处理至W 1t =19.1℃,W1ϕ=90%后送入房间。
客房要求N t =25℃,N ϕ=50%,房间冷负荷Q =1200 Kcal/h ,湿负荷W =220g/h ,送风温差
0t ∆=10℃。
试设计空气调节过程线,并计算风机盘管表冷器负荷。
(1 Kcal/h=1.163W )。
【解】 由题意:
① 计算热湿比ε和确定送风状态点O :
在相应大气压力的i-d 图上,由W t =36℃,W ϕ=45.9%与N t =25℃,N ϕ=50%
分别在i-d 图上画出点W 、N ,过N 点作ε线,根据送风温差0t ∆=10℃得出送风状
态点温度为15℃,则15℃等温线与ε线交点即为送风状态点O
再由W1t =19.1℃,W1ϕ=90%确定L 点并查得: N kJ /kg 50.5i =,O 38.2kJ /kg i =,L kJ /kg 50.7i = ② 计算房间总送风量:3N O 1200 1.16310kW 0.113kg /s 50.5kJ /kg kJ /kg
38.2Q
G i i -⨯⨯==-=- ③ 计算风机盘管处理风量: 新风量W G 为1003m /h ,即0.033kg /s ,机盘管处理风量 0.080kg /s f W G G G =-=
④ 确定M 点并计算风机盘管表冷器负荷:
由M i 等值线与LO 风机盘管表冷器负荷:f N M 0f ()Q G i i =-=
7-21 已经某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装置如下,房间余热量为Q ,余湿量为W ,请在I-d 图上绘出其夏季空气处理的变化过程,并确定送风量G 、新风比m 和需冷需热量Q 冷、Q 再热。
(各状态点参数值均已确定)
【解】 其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在i-d 图上为: 其处理流程为:
送风量:N O -Q G i i = 新风比:m=1C N 1W N
-C N =-WN i i i i 第二次混合旁通风量比: 21C L 22C L
1-C L m ==-C L i i G G i i =旁
所需冷量: 1C L 1m )Q G i i =-⨯-冷()(
所需再热量: 2O C )Q G i i =-再热( 7-22 阐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经济性。
【答】 普通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送风量是按照房间最大热湿负荷加以确定的,
并维持全年不变,被称之为定风量系统。
实际中,室内热湿负荷经常处于部分负荷而
非最大值。
当室内负荷变化时,定风量空调系统保持送风量不变,而靠改变送风状态
来满足室内温湿度的设计要求。
如图7-13中,当室内显热冷负荷减少时,定风量系统
通过增加再热量来提高送风状态点O 点的位置,以保证N 点要求,这势必造成冷量、热量的双重浪费。
变风量空调系统则保持送风参数不变,通过变风量末端装置调节送风量也能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设计要求,它能充分利用允许的最大送风温差,节约再热量及与之相当的冷量,加上风机电耗的节省,使其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明显的增加,
7-23 变风量空调系统适用于什么场合?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同一个空气调节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② 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
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系统风量确定。
变风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机组送风量根据系统总冷负荷逐时最大值计算确定;区域送风量按区域逐时负荷最大值计算确定;房间送风量按房间逐时最大计算负荷确定。
因此,各空调房间末端装置和支管尺寸按空调房间最大送风量设计;区域送风干管尺寸按区域最大送风量设计;系统总送风管尺寸按系统送风量设计。
变风量系W
ε
N
O N 1C 1 C
统送风管按中压风管要求制作。
2)气流分布问题。
由于风口的变风量,会影响到室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人体的舒适感。
宜采用扩散性能好的风口(喷射型风口扩散性能较差)。
此外,配置多个风口比用少量风口的效果为好。
3)风机控制。
使用节流弄末端装置时,在节流过程中管道内的静压增加,特别是在过量节流后,会引起噪声增加,甚至风机进入不稳定区工作。
另外,如果管道同静压力超过末端装置的容许静压,则调节失灵。
故必须在风管内设置静压控制器,根据风管内静压的变化控制送风机的风量,比较经济和合理的措施是调节风机的转速或风机的进口导叶装置,才能实现节约动力的效果。
7-24 结合空调热水系统与采暖热水系统的差异,分析空调热水系统在设计方面需要特殊考虑哪些问题?
【答】两者主要区别就在于工作介质的温度参数各不相同,热水系统受到空调场所较高卫生标准和空调设备内自控原件环境温度的控制,比采暖热水系统温度低的多,对于同一台兼做冷冻的设备其热水温度也受到限制。
就供回水温差而言,增大温差可减少系统流量,但会使系统水力稳定性计算,所以空调热水系统供回水温差也小。
水温不同除影响系统的热工性能、流量大小外,还会使水的密度、运动粘度等物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系统阻力的改变,另外对管道材料的化学物理特性也有影响。
鉴于以上差异,空调热水系统在设计方面需要特殊考虑以下问题:①由于受水温和水温差的限制,空调水系统的自然作用压力较小,故空调水系统通常都是采用机械循环方式;另外,常用于供暖热水系统中的单管式系统,在空调水系统中由于水温差较小通常不采用。
②在相同热能条件下,空调水系统的流量较大,对提高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减轻系统水力失调有利。
③空调系统水流量的增加,导致水泵输送能耗加大,降低水泵能耗对节约系统运行总能耗显得更为突出。
④空调系统中各用户负荷差异大,运行期间负荷变化大,采用合理的控制调节方式是空调水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能耗的重要保证。
7-25 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水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开式系统是管道与大气相通的一种水系统。
其优点在于夏季可采用喷水室冷却空气以及水池的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冷热源设备的开启时间,增加能量调节能力,且水温波动小。
缺点是水泵扬程大、停泵后的管道腐蚀问题严重以及水力平衡困难。
在开式系统中,还应注意水泵的吸入侧应有足够的静水压头,尤其是热水系统,应确保吸入侧不至于发生汽化现象。
闭式水系统管道内没有任何部分与大气相通,仅在系统的最高点设膨胀水箱。
解决了开式系统的腐蚀问题,但是需要设置定压设备。
水泵扬程小,因为不设水池,中央机房占地面积小。
处理空气时只能采用封闭式冷、热盘管,且系统本身几乎不具备蓄冷能力,对制冷机组的要求较高。
7-26 按供、回水管数分类水系统有哪些形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可分为两管制、三管制、四管制及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两管制系统:一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各组换热设备井联在供、回水管之间。
两管式系统各换热设备流量可单独控制,使用灵活,调节方便,初投资省,应用广泛。
三管制水系统:两根供水管分别供冷水和热水,一跟回水管冷、热水共用,各组换热设备并联在供、回水管之间。
这种系统型式虽比四管制经济,但共用回水管会造成冷量和热量的混合损失,同时调节控制也较复杂。
四管制水系统:采用两根供水管、两根回水管,分别供热水和冷水,各组换热设备并联在供、回水管之间。
适应于一些负荷差别比较大,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的场合。
这种系统型式初投资较高,但运行很经济,对冷热转换和室温调节均具有良好的供应性,往往应用于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分区两管制系统:系统空气处理装置采用双管制连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环路分区,各分区分别与冷、热水干管并联。
适用于当建筑物内供冷和供暖工况不是频繁转变,但有些区域需要全年供冷时,对于过渡季节或冬季可根据需要,向不同区域分别供冷或供热,比四管制系统节省投资和空间尺寸,但调节能力不如四管制,投资比普通两管制高。
7-27 什么是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