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绕行系数的交通可达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ofChina第6卷第1期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路网形态下的城市道路可达性和对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引入绕行系数的概念,对不同路网密度和交通管理策略的案例研究,说明可达性的变化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绕行系数的可达性分析的基本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仅以出行距离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要素条件下,可达性的改善有利于非机动出行方式分担率提高,合理的城市路网密度和适当的交通管理策略有利于多种交通方式共同发展。

Abstract:Toillust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acces-sibilityandtrafficmodesplit,variousroadnetworkden-sitiesandtrafficmanagementstrategiesareanalyzedus-ingtheintroducedroundfactor.Theprocessofaccessi-bilityanalysisisalsoproposed.Theanalysisresultsshowthatbetteraccessibilityleadstolowercostsfortransportationusers.Tripdistance-basedmode-choicemodelingresultsinbetteraccessibilitywhichgivesrisetohigherpercentageofnon-motorizedtravelmodes.Reasonableroaddensityandappropriatetrafficmanage-mentstrategiesbenefitbothmotorizedandnon-motor-izedtrafficmodels.

关键词:交通规划;道路交通;交通方式选择;可达性;绕行系数

Keywords:transportationplanning;roadtraffic;travelmodesplit;accessibility;roundfactor

中图分类号:U491.1+23文献标识码:A1可达性概念

可达性(Accessibility)在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和地理学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对可达性概念的理解往往不统一。文献[1]认为可达性是潜在的交流机会;文献[2]认为可达性是人在土地上活动时使用交通系统的难易程度;文献[3]认为可达性是个体决定参与不同活动的自由;文献[4]认为可达性是交通和土地系统的收益。本文可达性是指使用交通系统的难易程度。

即使对可达性的定义形成共识,也很难统一可达性的度量指标。文献[5]认为在度量可达性时要考虑的因素有:①用地,如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商业场所的分布等;②交通系统,如道路系统、公交运营情况等;③工作时间,如商店营业时间、工厂上班时间等;④个体特性,如收入,是否拥有私人小汽车等。

可达性的研究范围在地理空间上没有明确限定,如文献[6]研究整个欧洲的交通网络,文献[7]研究小区域内(4km2以内)可达性对行人购物的影响。在本文实例分析中,从理想化的城市路网中截取2 ̄3km2的区域,作为可达性研究的对象。

2绕行系数在可达性分析中的应用

2.1绕行系数的定义

①在研究城市路网可达性时,引入了绕行系数(circuityfactors)作为可达性评价指标。绕行系数定义为实际出行起讫点路径距离与欧拉距离(即直线距离)的比值。

②绕行系数与出行发生、吸引点空间分布以及路网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路网绕行系数可以是OD点之间的绕行系数矩阵,为了简单直观地说明绕行程度,也可以是OD点绕行系数的平均值。

③本文运用TransCAD软件计算4种交通网络模式的路网绕行系数。交通网络模式包含路网密度和交通管理策略两方面信息。通过绕

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吕剑,男,博士,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交通规划。

E-mail:black216ren@hotmail.com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ofChina

■文章编号:1672-5328(2008)01-0028-04第6卷第1期2008年1月Vol.6No.1Jan.2008AccessibilityResearchbasedontheDivertedRoutingFactor

吕剑王峰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12)

LvJianandWangFeng

(HangzhouCityPlanningandDesignAcademy,Hangzhou310012,China)

基于绕行系数的交通可达性研究

28

基于绕行系数的交通可达性研究AccessibilityResearchbasedontheDivertedRoutingFactor

吕剑等行系数和出行路径距离的关系分析不同城市交通网络模式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

2.2绕行系数的应用

设出行者OD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距离矩阵为MR,欧拉距离矩阵为MD,两者的比值为绕行系数矩阵MI,即MI=

MR/MD。通过对比值矩阵MI的分析,评价城市路网可达

性。假设n个OD点的路网中,可以将矩阵MR,MD和MI分别记为:

式中:Routeij为OD点i到j的最短路径距离;Distij为OD点i到

j的空间直线距离;Indexij=Routeij/Distij,为OD点i与j之间

的可达性指标。Indexij的数值越大,i与j两点间的可达性越差。

3应用示例

3.1示例概况

假定两种密度的路网形态:模式A为宽马路形态(见图

1);模式B为窄马路形态(见图2)。假定以下几种交通网络

模式:

1)宽马路模式(ModelA)

a)宽马路模式,交通组织上可穿越和可左转(ModelA-a)

b)宽马路模式,交通组织上可穿越和不可左转(ModelA-b)

c)宽马路模式,交通组织上不可穿越和不可左转(ModelA-c)

2)窄马路模式(ModelB)

此外,假定:①研究区域具有相同的用地性质和人口规模,出入区域的交通需求量相同,过境交通总量相同;

②道路资源条件相同(机动车车道总里程完全相同,模式A为两纵两横双向6车道宽马路,模式B为六纵六横双向2车道窄马路);③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基于小区外部道路,不考虑小区内部道路;④步行、自行车和小汽车出行分担率

由统一参数的多项Logit模型计算获得(由于没有公交布线方案,在定量分析中没有考虑公交方式);⑤过境交通量为道路通行能力的70%,左转、直行、右转交通量各占

1/3。

在以上基本假定基础上,通过TransCAD分析比较相同时空资源条件下两种不同密度道路建设模式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

3.2可达性评价

假定在4种路网模型中,交通需求相同(即出行OD矩阵相同)。评价算例共有OD点49个,共计2401个OD对,

图2窄马路模式(模式B)

Fig.2Higherdensitymodel(ModelB)

图1宽马路模式(模式A)

Fig.1Lowerdensitymodel(ModelA)

MD=

Dist11

Distn1Dist1nDistnnMI=

Index11

Indexn1

Index1nIndexnn

……

MR=

Route11

Routen1Route1n

Routenn…

……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