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单元主题:四季美景
本单元的课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对四季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文目录:
1. 《春》朱自清
2. 《济南的冬天》老舍
3. 《雨的四季》刘湛秋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2.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四季之美,提高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伶仃(dīng)繁密(mì)伫立(zhù)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鹤唳云端怡然自得三、《童趣》知识点归类: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见藐小微物“藐小”古义:细小;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为:①项为之强(介词:因为)②以丛林为林(动词:作为,当作)③二虫尽为所吞(介词:被)4、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3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词语盘点”1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2镶边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3鸣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第二单元“词语盘点”5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6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7并蒂花梗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隐蔽菡萏攲斜《咏雪》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大体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谢太傅大笑起来很高兴。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

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

等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来,已经走了。

”友人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来,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友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第三单元“词语盘点”9逃窜寻觅跪下拗口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10捡拾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11磨蹭抵达尴尬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要是讲述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并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展示了古代诗人在充实自己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的过程中的创作风采。

以下是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一、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1.古代诗歌一般由诗句组成,每句中的字数是有规定的,称为诗句的“字数”。

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古代诗歌重视“押韵”,同一句诗的末字或词的末字用相同的声母或韵母,称为“押韵”。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通文押韵等。

3.古代诗歌追求简练、形象,善于使用象征和借景抒发情感。

二、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1.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古代诗歌创作主要在诗人身处的环境、景物和事件中展开,如《登鹳雀楼》中的楼台所见、所感。

2.古代诗歌的生活情感:古代诗歌大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疑惑和追求。

三、古代诗歌的创作形式1.“咏物诗”:对自然界的景物进行赞美和描写,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人们在其间生活的乐趣,如《山行》、《春晓》等。

4.“抒情诗”:表达个人的情感、愿望等,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

四、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1.“形象”的运用:通过描写细节,创造生动形象,使读者对作品产生直观的感受。

2.“联想”的使用:使用“象征”和“借景”等手法,通过一个形象暗示或引申出另一个形象。

3.“意境”的营造:通过描写、比喻、联想等手法,让读者产生深沉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五、古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启示。

2.古代诗歌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如诗歌的韵律、形式和表达方式等。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整理,包括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创作背景和生活情感、创作形式、创作技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

【人教版】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
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
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
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就会更和谐友善。
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2页短文。

(4)饭• 疏食,饮水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________________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____________
返回
5. 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4)吾日三省吾身 _____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___

(5)于我如浮云 _____介__词__,__对__,__对__于_____

(6)逝者如斯• 夫 ____代__词__,__这__,__指__河__水____
返回
3.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 以• 为师矣 古义:____可__以__凭__借____ 今义: __表__示__可__能__或__能__够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h_à_o___

逝者如斯夫
____f_ú___

返回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生__气__,__恼__怒_______
(2)不亦君子乎 ______指_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____
••
(3)不逾矩

【新】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讲义新人教版

【新】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讲义新人教版

小作者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 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 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 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
4.揣摩内心写心理
心理活动分两种:一种是文中的人物的心理描 写,另一种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比如,我们读过的 文章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话:“我想……”“ 他在心里盘算着……”。这些都是对于内心世界的 描写。有了心理描写,人物就鲜活起来,文章就生 动起来。
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我孤独无助时,
他陪伴我迎接风雨的洗礼。⑤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典型,通过对贝多芬坚强孤傲的性格和 不屈的人格的介绍,表达了“我”对贝多芬的崇拜之 情。全文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排比、对比等多种手 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充满气势,使所刻画的形象 更加鲜明。全文读起来感情充沛,朗朗上口。
3.锤炼词语绘动作
老舍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的秘诀是:“只 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动作描写有什 么好方法呢?首先要准确选用动词,其次要细绘 连贯动作,此外还要注意精心修饰动词。
如“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 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 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 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 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 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 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 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 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谱写出惊人的杰作。贝多芬是一个传
奇,他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生命谱写
乐章。②
②详写贝多芬与
贝多芬还是一位性情孤傲、傲视 命运抗争,积极
权威贵族的人。一次,他与歌德同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四篇课文+写作+名著导读+课外诗词共3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件(四篇课文+写作+名著导读+课外诗词共308页)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
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 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
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
2016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所有课件 (精品制作,质量保证)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第11课《窃读记》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48张ppt 33张ppt 44张ppt 54张ppt
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课外诗词诵读
31张ppt
39张ppt 42张ppt
温馨提醒:本课件适用最新部编人教版, 望老师们谨慎下载!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部编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熟读课文,学习本课生 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重点)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 的语言特色。(难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 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 (重点)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 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 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 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 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1课春】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rùn 水涨zhǎng 嫩nèn宛wǎn 转应和hè 撑chēng伞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ùn 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 着zhuó 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 贮zhù 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第13课山中访友】一、重点字词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人教版

示例一:不必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大,也不必说长城的雄 伟。单是天安门的美丽,就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魄。
2019/8/6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3
在这里遇见你
课前自学
4.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种句 式仿写一段话。
示例二:不必说满天的繁星,璀璨的银河,皎洁的明月; 也不必说那云雾蒙蒙,波光粼粼的湖面涟漪。单是迎面 而来的清柔夏风,就让人心旷神怡。
……
2019/8/6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8
在这里遇见你
课内精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
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
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
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
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
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
“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019/8/6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9
在这里遇见你
课内精读
1.根据选文,请归纳百草园的乐趣主要表现 在哪三个方面。
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
长过程。
2019/8/6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4
在这里遇见你
课前自学
3.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 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 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 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 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总结

《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讲义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业讲义新人教版

重点解读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知识点❸作者简介
《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 《且介亭杂文》等。
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知识点❺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
铺垫
05写作积累岭
15.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动词,可以使动作描摹更传 神,使人物
形象更丰满。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 文字。(100字左右)
(5分)
【棒支课•起文一片面段大再的现竹】筛扫来开•舉,一下块面雪撒,些露批出谷地,面棒,上用系一一枝短春暴春
• •
条长绳,人远远地手着,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 筛底下的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菜_( q^ ) 轻伸(捷) ,梁()
(2) 文+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云宵”,这个词^正确写法是“0 ___ (3) 请把“光滑” “紫红” “碧绿”和“高大”分别填人选文横线处。 (4) 选文的写景顺序在空间上是按照从 高 到 低 的顺序进行的。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当我们长大成家立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时候,我 们 遗失了我们童年的欢乐,遗失了我们对生活的 纯真,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也 更要拥有精 神上一些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童年 的纯真和简单。
14.(考点:写法分析)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的第2
段茬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肴 同学认为本段与主题关联不
(3)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品味语言
4.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_【_参__考__答__案__】_冬__天__百__草_园__的__乐__趣__是_下__雪__后__捕__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结构
第一段(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段(9):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过渡段) 第三段(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生字新词
确凿( z á o ) 菜畦( q í) 桑椹( shèn) 长吟( y ín ) 油蛉( líng ) 斑蝥( máo ) 书塾 ( shú) 蝉蜕 ( tuì)
皂荚( j i á ) 倜傥(tì)(tǎng ) 脑髓 (suǐ ) 盔甲( kuī )
生字新词
机关: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的荒野。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 煮用具。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百 景色优美多样 草 能听神话故事 原 闰土爸教捕鸟
对比

设施陈旧古板 味
不答“怪哉”这虫 书
先生让死读书 屋
难忘的乐园
热爱自然 反对封建教育
乏味的书塾
知识链接
1.关于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 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 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 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选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第9课

初一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与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初一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与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初一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与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字词、成语解释、课文分析、文学常识、名著导读、古文翻译,这些就是初一语文的考点,对于这些内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多复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亲情、家庭生活)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1.《散步》莫怀戚(qī)嫩芽分歧(qí) 取决诀别熬拆散折断(zhé) 折(shé)本折(zhē)腾粼粼一霎(shà)时刹(chà)那间刹(shā)车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好的结果。

例句: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大家各得其所。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瘫痪暴怒饶恕捶打烂漫暴躁干燥憎(zēng)恨憔悴荟萃萃取纯粹纳粹鞠躬尽瘁心力交瘁宿(sù)舍星宿(xiù) 一宿(xiǔ) 絮叨(dāo) 叨(dáo)咕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例句:听了春游去游乐场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3.《羚羊木雕》张之路攥脸颊反馈犄(jī)角逮(dǎi)着玩羚羊抹(mǒ)泪抹(mā)布拐弯抹(mò)角自作主(zuò)张作(zuō)坊4.《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隐匿(nì) 繁衍(yǎn) 菡萏(hàn dàn) 攲(qī)斜祷告祈祷(qí dǎo)销声匿迹姊妹繁杂徘徊覆盖阴影荫(yīn)蔽荫庇(yìn bì):庇护并蒂真谛谛听缔约缔交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划线部分默写)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因:凭借。

俄而:不久,一会儿。

引:拉。

顾:回头看。

去:离开。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一、知识结构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可分为四层:一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为五层:一层(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倘.若(tǎng)鉴.赏(jiàn)啄.食(zhuó)和蔼.(ǎi) 恭.敬(gōng)倜傥..(lín lí)..(tì tǎng)淋漓盔.甲(kuī)绅.士(shē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uò)脊.梁(jǐ)脑髓.(suǐ)秕.谷(bǐ)蝉蜕.(tuì)狗窦.(dòu)锡箔.(bó)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惭愧.(kuì)拼凑.(còu)浸.满(jìn)皂荚.树(jiá)小心翼.翼(y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混.为一谈(hùn)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疲倦.不堪(juàn)二、重点词语轻捷书塾鉴赏斑蝥云霄撅着弹簧惨淡盔甲感慨唤醒膝盖三、重点释义(1)轻捷:轻快敏捷。

(2)云霄:极高的天空。

(3)质朴:朴实;不矫饰。

(4)淋漓:形容畅快。

(5)缠络:缠绕。

(6)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7)书塾: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8)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9)倜傥:洒脱;不拘束。

(10)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1)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12)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13)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14)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15)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

(16)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17)譬如:比如。

(1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春》
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

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甜
特征:繁多、艳丽、芳香
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由高到低从上到下
“树上、花下、遍地”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实虚结合、静动结合
品味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春华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
4、“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是什么感觉?
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
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中“逼”字好在哪里?
“逼’字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突出雨中植物新而闪光,充满生机的特点。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不能。

这句话虽未写雨景,却衬托了雨夜的寂静和祥和。

颂春图
1、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
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

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济南的冬天》
第一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

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

直抒胸臆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风雨》
1、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一句妙在何处?
(1)、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2)、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

(3)情调由先前的恐怖阴森变为快乐喜悦,
呈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

在风雨之中,众多动植物的的身不由己、惊恐万状与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孩子们童真与纯洁的赞美。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乱麻,并运用“抛举”“僵直”“扑撒”
等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本句通过一些列动词描写杨叶、芦苇,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

通过叶面的颜色变化,芦苇在风雨中的声音,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3.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1)本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葡萄在风雨中脱落和聚集的情景,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运用几个动词生动描写苍蝇在风雨中聚集的情景,生动表现风雨的猛烈。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并且用了一长串的动词,运用“鼓”“陷”“倒”“腾”“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作者把风写得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我们跟着风一起天旋地转。

5、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1)本句的动词运用,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受到风雨惊吓的羊的惊慌失措,用“冲”“旋转”“叫唤”描写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从而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作者用“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再次表现风之猛烈,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7.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

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本句运用“滚”“散”“尖叫”“飘”“斜”“颤”“翻”“旋”“掉”等动词,描写鸟巢在风雨中飘摇坠落,鸟在风雨中飞舞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雨的猛烈。

8.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本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废纸随风翻飞飘荡的情景和猫在风雨中逃窜的情景,以及瓦片在风中坠落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风雨的猛烈。

9.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

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

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写到了屋内的人与物的表现。

1)一组动词,很好的表现了风雨之大。

2)孩子们放纸船,一方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另一方面写出了风雨之大(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