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砂XX井储层研究与油气水层解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勘查工程2010-01

学生姓名学号2010

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 21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目的意义

储层研究及其油气水层解释贯穿于石油勘探及开采整个过程中。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即为储层,因而对储层进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油气水层的识别和评价是钻井开采中重要环节之一,实时并准确的判断所钻地层含油气水情况对于及时发现油气田、避免漏掉油气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井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区块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的油砂山-大乌斯构造带内,属于砂岩储层。砂岩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集非均质性极强,因而给储层预测、油气水层识别带来困难。而该区域既油砂山构造自1956年开始钻探,绝大部分是位于油砂沟高点浅井。目前,仅在油砂沟高点浅层提交地质储量2365.6×104t。而在大乌斯高点轴部钻的数口井在中浅层都见到了一定量的石油和天然气,长期研究表明紧邻茫崖生烃凹陷,油源条件优越。该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但是其后钻探的几口井,钻探效果较差,究其主要原因,是对该区的构造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造成的。所以有必要进行储层及其油气水的综合研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为后期评价优选有利钻探目标提供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

随着对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今油气储层研究有很大进展。目前,国内的储层研究与评价结合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储层的特点,从沉积相、成岩规律、储集体几何学、宏观和微观非均质特征,另外结合地震、测井、试井测试技术和沉积地质实验方法进行储层的系统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7年提出了灰色理论,1990年之后,宋子齐、谭成仟提出利用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并在各类微机和微机工作站中建立起该评价的解释系统。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石油地质专家裘亦楠等学者出版了《油气储层评价技术》。这些都为储层研究与评价理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是我国在储层研究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储层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在技术与理论上有交叉之处但又彼此独立。1、建立储量地质模型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拟,使得储层研究从定性化定量化、可视化方向发展;2、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进行海域油气藏评价,提高了油气识别的准确性、储量计算的合理性、产能评价的可靠性;3、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研究方法---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体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建模,有效提高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4、应用石油地球化学发展成为储层

地球化学,旨在反映石油想储层的注入和聚集过程以及揭示砂体的连通程度,发现非渗透层,直接为油气开发提供信息;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等的研究。

国外现状

在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大会(ISA,1990)讨论了“储层沉积学和建立地质模型专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和欧洲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EAEfi)也联合召开了储层地球物理专题讨论会。随着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向岩性和储层研究方向发展,储层地球物理学也自然地随之诞生了。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地位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储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和研究人员在储层改造及增产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碳酸盐岩或砂岩储层,直井、水平井或多分支井,先进、实用特别是健康、安全、环保(HSE)的增产技术得到了极大关注。国外对储层改造及油井增产新技术方面,包括: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和多支井分层改造技术、压裂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压裂液返排监测技术、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自我转移酸体系以及环保无毒无酸解堵技术等。

国外部分油田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关键井的岩心、地质、试油和动态资料与对应的测井资料相匹配,选择合理的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灰色评价参数,建立起储层灰色评价标准,确定了相应的权系数。然后,采用灰色系统储层精细评价技术,用FORTRAN语言实现了灰色系统储层精细评价的软件编程,依据优选的灰色储层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对非取心井开展了储层灰色系统精细评价,从而研究了工区储层的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性纵向分布特征,储层评价的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国外的储层研究更多的倾向于应用数学建模以及统计学的方法,提出一个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对复杂性的油藏储层进行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2.1 本课题的任务

(1)设计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油气水分布特征;整理资料,包括设计区区域位置和区域构造,以及地层和岩性情况。

(2)单井岩电归位处理;将岩心的不同岩性与电测曲线解释的岩性仔细对应,恢复岩心所在真实深度。

(3)单井相分析;对课题井的岩心进行细致观察描述、分析鉴定,提取各种指相信息,如岩性和岩性组合特征、原生沉积结构和构造、粒度分析结果、相序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单井相分析柱状图。

(4)储层识别、储层参数解释与储层评价;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储层并解释各项参数,计算参数,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该井储层进行评价。

(5)油气水层识别;计算各储层含油、气、水饱和度,综合识别油气水层。

(6)油气水分布规律总结;根据油气水的识别结果总结该井纵向上的油气水分布情况。

2.2 重点内容

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任务中的(2)、(3)、(4)、(5)。根据指导老师给的关于砂37井的各项资料结合国内外关于单井的储层研究成果和油气水层解释方法,列出本次研究的大纲,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对研究井的地层数据及多项测井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区域研究及储层对比划分,对有效储层作油气水解释,明确油气富集规律,为后期评价优选有利钻探目标提供依据。

2.3 实现途径

(1),登录网上图书馆查找课题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进而归纳总结。

(2)向指导教师或相关老师请教,解决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利用Carbon、sufer等软件绘制相关图件,并根据所绘制的图件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