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的思考

如果将课堂教学置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视野内加以审视,可以发现课堂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复杂关系的有机系统。作为由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课堂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为课堂构成要素之间的物能交换、信息沟通和功能互补创设了新的渠道、模式和平台,而且必将会冲破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固有弊端,在课堂组织活动范围内产生强大的遗传力和辐射力。课堂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必然伴随着课堂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整合与重构。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生态系统是构成要素协同共生并依赖其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空间。课堂生态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不仅意味着课堂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动化与主动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运作过程中不断蕴涵并催生丰富的课堂教育教学生态内涵与特征。具体而言,课堂生态系统的特征可以从多方面得到阐释。

一、动态开放性

生态系统内部以能流、物流为纽带,彼此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对外,生态系统又是一种开放系统,它不断向系统外输出能量和物质,又不断从外界吸收物质和能量。两

个过程处于协调状态,以维持系统的有序,并使系统具有进化发展的动力。相应地,课堂生态系统也需要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中不断实现演进和发展。首先,课堂生态系统的建构和良性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物能支持,这种支持更多表现为外部环境向课堂生态系统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生态因子和外部关系。课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对外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探寻、汲取和内化,课堂生态系统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课堂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协同关系的问题。其次,课堂生态系统在坚持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和发展方向的同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如增加时代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等。课堂生态系统要充分考虑内部结构变化和物能输出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为确保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课堂生态系统会及时调解和完善自身的内部结构,主动适应和推动环境发展,进而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课堂生态系统必须找准自身在教育环境中的优势特色、功能地位和作用表现。物能输出代表着课堂教育生产力和影响力的大小,决定课堂教育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引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物能输出包括人才、技术、知识、思想等内容的输出,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主体能动性充分展现的活动,主体的能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能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外部环境施加作用、彰显价值的过程。

二、网络系统性

课堂生态系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教学相关要素组成的一种关系复杂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教育教学主体、资源、内容、方式等交织并进、协同发展的功能机制。基于课堂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发展的统一性,教育主体之间通过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对课堂构成相关要素进行有机配置与系统整合,进而促成一个内涵多层次结构、多种类要素的课堂有机系统。在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借助于一定形式的物能交换和信息流动而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包含多样化、多形式功能复合系统。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特殊功能和角色,但又与其他要素存在依赖、沟通和互补的关系结构,共同决定着课堂生态系统的功能。单个构成要素既不具备课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能脱离系统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破坏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能流转,削弱课堂生态系统的功能绩效,导致课堂生态系统的崩溃。为此,必须予以每个要素准确的目标、角色和功能定位,合理掌握、调整与优化各要素间的关系,积极构建各要素高效运转的关系通道。只有做到每个要素各行其职、各安其位,并与系统中其他要素和外部环境保持合理有序的生态关系,才能保证课堂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动态平衡,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教育功能和目标。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形态,课堂生态系统也可以分为宏观生态、中观生态和微观生态。单一课堂表现出显著的个体生态特征,是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每一门课程讲授、学习所需的课堂群超越了个体生态,由重点课堂、

难点课堂和一般课堂构成具有种群生态特征的微观系统。单一课堂和课堂群共同塑造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微观形态。不同课程的课堂之间彼此影响、互相关联,构成了具有群落生态特征的中观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从宏观层面而言,课堂生态系统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不仅要受到来自课堂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诸如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制约。由此可见,课堂生态系统并非某个或一些构成要素的独立活动的杂糅拼凑,而是相互依存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的有机系统。

三、自校平衡性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受外力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生态系统可保持自我平衡状态,其变化的波动范围在可自我调节范围内。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不需外界控制的稳态机制,使其能够有效化解一定限度的作用力影响,实现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平衡。课堂生态系统是课堂各构成要素有机构成的教育生态现象。作为一个由多样相关要素构成的复杂体,课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具有自校稳态机制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的自校稳态机制是基于能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并具有内在渐进的稳态转向机能。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课堂生态系统原有的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机制的适应能力下降,为

课堂生态系统的自校稳态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外部推动力;而课堂生态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角色冲突、功能妨害和互补性减弱则为自校稳态机制运作和演化提供了内部自动力。通过自校稳态机制,课堂生态系统一方面维持和保证构成要素之间已经形成的且有效的互补关系,约束和导控着构成要素的活动行为倾向,实现内部结构关系的有序稳定;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态势,不断调整、优化和重组自身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手段、策略途径等,增强系统抵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免疫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自校稳态机制可以将知识、技能、课堂与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上,促成课堂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无缝对接。课堂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堂生态系统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它会根据环境发展走向及时完善内部结构,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当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被输入系统内部时,就会引起课堂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不平衡。为了确保自身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课堂生态系统通常会合理协调内部要素的结构关系,有效配置要素组分的比例关系,充分挖掘要素的功能潜质,及时调整思路、改善方法,动态寻求课堂教育教学与个体、社会环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四、协同共生性

在自然界,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共存于同一生境中的现象。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