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
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
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如,胡萝卜、青菜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
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熊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
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兴趣倍增,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绘画活动。
二、增强语言交流,建构情感网络,激发幼儿绘画的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想象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增强语言交流,在绘画活动中注重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参加绘画活动的热情,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例如,庄骐睿一直不喜欢绘画,一到绘画时就苦恼或是哭泣。
如果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创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难度的。
庄骐睿的语言发展非常好,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和幼儿说话,聊什么都可以。
慢慢地,庄骐睿和老师交流多了,而总结每一次的谈话,我发现孩子的悄悄话都构成了一个个丰富的故事。
在我们把孩子的心里话变成画面时,孩子惊奇地看着我们,让我们把内容讲给他听。
这样,孩子快乐起来,他问我们,可不可以照着画,我们点点头。
就这样,孩子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在他讲述的前提下,临摹老师的画形成的。
孩子喜欢绘画了,这是值得欣喜的事情,而因为语言发展好的缘故,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快,孩子的画面就出现了创作的成分。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有创造力,而语言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不妨从语言交流着手,让幼儿在绘画创作之前大胆地说、充分地表达,这样的说和表达能为幼儿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绘画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可以互相之间联系,画过的形象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创作画面中。
老师的表扬和赞扬是幼儿绘画积极性的一种推动力,就算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能让孩子更积极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例如,我们班有个叫欣蕊的孩子,每次画画都神情恍惚,并且极其郁闷,相应的技能也得不到提高。
于是我们对孩子更多地投入了关心和关注,让她感到老师对她很好,让她产生对老师的信任。
然后,我认真观察孩子的画面,发现孩子绘画的最大特点是不自信,很多东西其实孩子会运用的,但她绘画的时候就是习惯看老师的表情。
孩子是在渴望一种认同,我及时给她绘画的安全感,妈妈的角色是理想的,也是孩子能够接受的。
于是,我主动扮演妈妈的角色,和孩子亲近。
另外,我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添画的游戏,让孩子发现绘画是有趣的、神奇的,它能由一个圆变成一个太阳、一块饼干、一个头像,由一个苹果变成汽车、小猫……添画多了,孩子绘画的能力慢慢向美术符号的灵活性扩展。
孩子在绘画中多了笑声,多了和同伴的交流,多了与老师相视的眼神,孩子对绘画有兴趣了,也能仔细聆听老师每一次的评价和分析。
谁说孩子只是模仿,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成人要丰富得多,成人看多了各种绘画成品,脑海中形成了一种绘画定势,而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真的是海阔天空,他们无拘无束地驰骋在广袤的天空中,追求纯洁、童真的梦想。
只要老师在绘画教学领域里,付出爱心,与幼儿建立深刻情感,那么孩子的绘画热情就会得到激发。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新《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能力,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幼儿的绘画仍处在涂鸦阶段,他们还缺乏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画面的能力,但对美好生活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具有丰富想象力。
教师要启发幼儿想象,充分利用绘画本身的形象、色彩、线条所具有的吸引力,诱
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在绘画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情景,即设计和选择充满感色彩的环境、情境,使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激发审美想象。
例如,教画太阳,选择一个艳阳天,带幼儿到户到玩踩影子的游戏,讲关于太阳的故事。
回到教室后,让幼儿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的太阳,幼儿画的太阳有红色、黄色、还有绿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绘画创作的自由空间。
例如,在画自行车时,我把自己的自行车骑到了户外,让孩子自由找一个地方,自由选择一种绘画姿势,自由选一个主题进行绘画。
他们有的盘腿而坐,有的趴在塑胶地上,有的围成一个圈,相互学习,有的自由找一个地方,独自思索,由于气氛是活跃的,关系是融洽的,孩子们便形成了无法阻挡的创作动力。
结果是幼儿有的创作了在社区里骑自行车比赛的情景,有的创作了一家人骑一辆自行车的欢乐场面,有的是两旁绿树林荫,小鸟排队,一个孩子背着书包、哼着歌曲上学校……作品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充满了新意,让我忍俊不禁。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积极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孩子画“雨”时,活动前引导幼儿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活动时通过启发提问,如:“大雨的声音很大可以怎样画?可以用什么颜色画?小雨的声音很小可以怎样画?它们有什么区别?如果用线条来画怎样区别,如果用颜色怎样区别?”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下,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画出的雨各不相同。
再如:指导幼儿画“长错地方的眼睛。
”
教师问:“眼睛应该长在什么地方?”当然是长在脸上,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事情,但我们请小朋友来一次胡思乱想,给眼睛挪挪地方,让他们一边编故事一边画,或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认为好看的、难看的、可笑的、可怕的都画出来,通过一看二胡思乱想,幼儿都画出了与众不同、形态各异的眼睛。
可见,幼儿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大力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并通过记忆、想象与理解,将它们反映到绘画中来,让幼儿在绘画中自己摸索和发现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多感观。
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
教学过程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教师是促进幼儿获得发展的角色,是启发者、引导者、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的良师益友,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