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周期现象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_郭继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心房不应期的长短与心房肌的兴奋性 相关 , 其对心房的传导性有重要影响 , 不应期 延长的同时传导性能也相应下降 , 心房肌传导
心电学杂志 2000 年第 19 卷第 1 期
性下降时容易发生传导延缓和单向阻滞 , 也增 加了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发生的机会 。
长短周期现象中的短周期是指房性期前收 缩与前面的心动周期(如窦性周期)的 P 波间的 偶联间期 , 该间期较短时 , 说明房性期前收缩来 得较早 , 因而易落入心房肌的易颤期 , 或折返窗 口中而诱发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
22
3 .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 , 长短周期现象与 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发生的关系可以复制 (图
心电学杂志 2000 年第 19 卷第 1 期
4), 电生理检查诱发中 , S1S1 基础刺激间期较长 时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诱发率较高 。
图 4 一例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的心房扑动 。上行食管心电图示第 1 次房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与其后的房性期前 收缩组成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短阵心房扑动 。 中 、下行 V1 导联示心房 S2 刺激的偶联间期分别为 600 ms 、310 ms , 其后引起的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与之后的房性期前收缩组成长短周期现象并诱发心房扑动 。
21
讨论
一 、长短周期现象是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 重要启动机制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很多发生基质 , 包 括心房的解剖学因素 、 心房肌的电生理学因 素 。 而长短周期现象作为一个较常见的心电现 象 , 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反复发生 是一个重要的启动机制[ 2] 。本文资料提示 , 长短 周期现象启动阵发性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的过 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
关键词 长短周期现象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1985 年 , Denker 应用动物试验的方法证实 了长短周 期现象 (long _ cycleshort _ cycle phenomenon)在室性心动过速诱发中的作用 , 此后 Rosenfeld[ 1] 应用电生理方法在人体证实了这一 结论 。近年来 , 长短周期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关系倍受重视 , 这一理论也有效地用于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的预防性治疗中 。但是 , 长短周期现象在房性快速性心律发生中作用的 相关研究临床报告极少 , 本文结合一组病例讨 论有关问题 。
1 .长短周期现象中的长周期可由窦性心 动过缓 、窦性静止 、窦房传导阻滞等形成 , 也可 由房性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形成(图 1 、2)。
图 1 一例长短周期现象诱发心房颤动的监测心电图连续记录 。上两行可见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 箭头示一次偶 联间期更短的房性期前收缩与前面房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形成了长短周期现象后诱发心房颤动 。
图 2 一例长短周期现象诱发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 。箭头示两次房性期前收缩诱发心房扑动 , 此前长 的心动周期是房性期前收缩后形成的代偿间歇 。
2.本组病例的长周期值最短者也在700ms 以上(图 3)。
图 3 一例长短周期现象诱发心房颤动的食管心电图 。前两个箭头示房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形成长间期与第 3 个箭头所示房性期前收缩形成长短周期现象 , 该房性期前收缩诱发了心房颤动 。
20
心电学杂志 200wenku.baidu.com 年第 19 卷第 1 期
长短周期现象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郭继鸿 许 原 李学斌
摘要 为了解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发生时的长短周期现象的临床意义 , 观察经动态心电图或监测心电图证实的 心房颤动 8 例和心房扑动 6 例 。结果显示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发生前的长周期多见于房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及明 显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 ;长短周期现象对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的启动作用可经心脏的程序刺激诱发和复制 ;6 例 患者经 DDD 起搏治疗 , 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 部分病例还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认为长短 周期现象是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一个重要启动机制, 频率较快的心房起搏可逆转长短现象而防治这种心房颤动 。
参 考文 献
1 Frank R, Lascault G , Tonet J , et al .Prevention of “ long_cycle_ shortcyle” phenomenon with cardiac pacing .In :Daubert JC , Prystowsky EN , et al .Prevention of tachyarrhythmias with cardiac pacing .Armonk NY:Futura publishing conpany , Inc . 1999 .157 ~ 165 .
Vol .19 No .1
Quarterly
February 2000
本组 6 例患者植入了双腔人工心脏起搏 器 , 使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 本组病例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 , 当 S1_S1 间期短 时 , S1S2 程序刺激诱发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发 生率较低 , 表明了起搏器治疗和预防这种心房 颤动的机制 。
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这种心房颤动或心房 扑动时应当注意 :(1)心房起搏频率易高不易
资料和方法
一 、病例资料 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均有阵发性心房 颤动 、心房扑动的病史 , 并经动态心电图或监测 心电图等资料证实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发生时 存在长短周期现象而入选 。 2 .临床资料 全组 14 例 , 男性 12 例 , 女 性 2 例 , 41~ 75(52.4±6 .3)岁 。基础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 4 例 、 原发性高血压 3 例 、 心肌病 1例 , 同时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 例 , 无明显器 质性心脏病者 6 例 。入选时房性心律失常诊断 : 阵发性心房颤动 8 例 , 阵发性心房扑动 6 例 。 二 、电生理检查方法 1 .心脏刺激程序 9 例进行了食管无创
二 、长短周期现象引发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的机制
心房肌具有生理性频率自适应性 。这个特性 表现为心房肌每个周期的不应期值与前一个心
动周期的长短呈正变规律 , 即前一个心动周期长 则后面周期中心房不应期则长 , 反之亦然[ 3] 。长 短周期现象中前一个心动周期长 , 决定了后面 心动周期中心房不应期较长 。 心房不应期延长 时 ,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心电学杂志 2000 年第 19 卷第 1 期
果 , 2 例经 S2 刺激诱发出心房颤动 , 3 例未能诱 发 。 4 例阵发性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检查中 3 例 诱发出阵发性心房扑动 , 1 例未能诱发 , 4 例心 房扑动患者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与食管电生 理检查结果相同 。
三 、6 例起搏器植入后随访结果 1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发作明显减 少 , 与主诉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一致 。 2 .与心房起搏率 50 ~ 60 次/min 相比 , 心 房起搏频率 ≥80 次/min 时 , 预防心房颤动 、心 房扑动的作用明显提高 。 3.尚有 2 例需要同时服用倍他乐克或普 罗帕酮 , 才能有效控制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发 作。
4 .长短周期现象启动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的频率 , 与患者同时存在的房性期前收缩的频 度 、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程度密切相
关。 5 .长短周期现象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慢快型的患者有更重要的意义(图 5)。
图 5 一例典型慢快综合征发作时的动态心电图 。初始为十分缓慢的心率 , 而后箭头所示一次房性期前收缩诱发 了心房颤动 。 缓慢心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障碍 , 也引起心房肌电生理参数的改变 , 使一次房性期前收缩 触发了心房颤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本图也形象地说明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机制 , 如果前面 两个长间期的缓慢心率由 80 ~ 90 次/min 的心房起搏替代 , 可能箭头所示的房性期前收缩就不会出现 , 或出 现后不能诱发心房颤动 。
4 Ganz LI, Antman EM .The long_ term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for control of rate and rhythm , Cardiac Elec_ tro_Physiology Review, 1999 , 3(2)∶96 . (收稿 :2000 — 01 — 31)
1 .不同 部 位 的心 房 肌 不应 期 的 延 长 程度 可能出现不均衡 , 因而出现心房不应期的离散
度增大 , 表现为心房肌复极的离散和不同步 。 当房性期前收缩出现并在心房肌中扩布时 , 心 房肌处于这种电活动的非均质性状态中 , 容易 形成折返或一定数量的微折返而诱发心房颤
动或心房扑动 。心房不应期延长时 , 组成心房 不应期的有效不应期 、 相对不应期 、 易颤期都 要相应延长 , 而易颤期延长增加了房性期前收 缩诱发心房颤动的机会 。
2 Nattel S .Atrial fibrillatio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evelop_ ments .Cardiac Electro_ Physilogy Review , 1999 , 3(2)∶110 .
3 Saksena S .Rationale and results of device therapy in Atrial fib_ rillation .Cardiac Electro_ Physiology Review , 1999 , 3(2)∶106 .
23
低 , 常需程控在 80 次/min 以上 , 而在 60 次/min 以下时疗效下降 。 起搏率快时患者开始可能不 适应 , 但经医生给予正确积极的解释后 , 患者的 顺从性可以提高 。(2)患者起搏器植入后还可能 复发心房颤动 , 为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后引起较 快的心室起搏 , 最好选择具有起搏方式自动转 换功能的起搏器 。(3)起搏器植入后 , 可明显减 少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发作 , 如仍有发 作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 , 还需同时服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治疗 。
作者单位 :100044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性电生理检查 , 其中 4 例还进行了心内电生理 检查 。 应用常规的 S1 S2 及 RS2 刺激程序 , S2 采 用负扫描 , 步长 10ms , S1 S1 选定间期 600 ~ 800 ms 及 360~ 460ms 两种 。
2 .刺激仪 应用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电子 仪器厂生产的 DF _ 4 型心脏刺激仪进行食管电 生理检查 。应用日本三荣公司产 3F_61 型刺激 仪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
三 、 心房起搏可以治疗和预防长短周期现 象启动的心房颤动
显而易见 , 频率较快的心房起搏可以逆转 患者可能出现的长短周期现象[ 4] 。以图 5 为例 , 如果频率 80 次/min 的心房起搏替代缓慢的心 房律时 , 引起的良性血流动力学结果及电生理 作用 , 其后的房性期前收缩可能不会发生 , 或者 出现了同样的房性期前收缩也不能构成长短周 期现象 , 因而不诱发心房颤动 。
三 、起搏器治疗 本组 6 例植入双腔 DDD 型人工心脏起搏 器 , 其中 4 例 DDD 起搏器具有起搏方式自动转 换功能 。起搏器植入按常规方法 。
结果
一 、14 例心律失常分析 本组 14 例患 者均 有频 发的房 性期 前收 缩 , 动态心电图和心电监测记录到长短周期现 象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发生时 , 8 例由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期 、 6 例由明显窦 性心动过缓形成 “长周期” , 时限均在 700ms 以上 。 心房扑动 、 心房颤动多次发作与长短周 期现象有关者 8 例 , 仅能记录到 1 次与之有关 者 6 例 , 两者相比 , 前者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房 性期前收缩 、 阵发性心房颤动 、 心房扑动均比 后者更为频繁 。 二 、9 例电生理检查结果 5 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生理检查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