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人体解剖学 实验四_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人体解剖学 实验四_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d0ba160b4e767f5acfce9b.png)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实验内容]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
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
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
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
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
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
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5739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2.png)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caa0e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大类:•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
根据固定标志定位,如两眉之间定印堂,鼻尖定素髎,脐中定神阙,两乳头连线中点定膻中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绉纹、尖端等。
根据活动标志定位,如屈肘纹头取曲池,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张口取听宫、听会,闭口取下关等。
全身各部主要体表标志部位体表标志说明头部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额角(发角)完骨枕外隆突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前发际额部曲角处颞骨乳突枕骨外侧最隆起的骨突面部眉间(印堂)瞳孔、目中两眉头之间中点处平视,瞳孔中央颈项部喉结第7颈椎棘突喉头凸起胸部胸骨上窝胸剑联合中点乳头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胸骨体与剑突结合部乳头中央腹部脐中(神阙)耻骨联合上缘髂前上棘脐窝中央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髂脊前部的上方突起处侧胸侧腹部腋窝顶点第11肋端腋窝正中央最高点第11肋骨游离端背腰骶部胸椎棘突1-12腰椎棘突1-5骶正中嵴、尾骨肩胛骨内侧缘近脊柱侧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内连续处髂嵴后部上方突起处肩胛冈根部点肩峰角髂后上棘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后纹头肘横纹肘尖腕掌、背侧横纹腋窝皱襞的前端腋窝皱襞的后端尺骨鹰嘴尺桡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下肢部髀枢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臀下横纹犊鼻(外膝眼)腘横纹内踝尖外踝尖股骨大转子内辅骨上内辅骨下臀与大腿的移行部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中央腘窝处横纹内踝向内侧的凸起处外踝向外侧的凸起处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在取穴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的方法。
简便取穴法简便易行,临床应用时可与体表标志法、骨度法、指寸法结合起来。
常用的简便取穴有下列几种:•取•风市•自然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
•取•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即是。
《解剖体表标志》课件
![《解剖体表标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61a0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6.png)
性别、年龄、体型、生长发育状况等 因素均可影响体表标志的位置和形态 。
体表标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体表标志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体位、姿势、皮肤松
弛程度等。
在某些情况下,体表标志可能受 到掩盖或遮挡,导致无法准确辨
认。
因此,在应用体表标志时,应充 分考虑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 其他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
断。
体表标志的局限性
体表标志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 构的表面信息,无法提供内部 结构的信息。
体表标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 在误差,如肥胖、瘢痕、畸形 等。
因此,在应用体表标志时,应 充分考虑其局限性,结合其他 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
05
体表标志的探索与学习
实地考察与体验
要点一
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人体解剖结构,了解体表标志的位置 和特征。
要点二
亲身体验
亲自触摸、感受体表标志,加深对体表标志的认识和理解 。
专业书籍与资料查阅
专业书籍
阅读专业的人体解剖书籍,获取关于体 表标志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VS
资料查阅
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料, 深入了解体表标志的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 。
网络资源与在线课程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体表标志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丰富学习内容。
体表标志的分类
按照功能分类
可分为定位标志和识别标志。定位标 志用于确定人体结构的相对位置,如 乳突、髂嵴等;识别标志用于区分不 同的人体结构,如指纹、掌纹等。
按照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部标志、颈部标志、胸部标 志、腹部标志、背部标志和四肢标志 等。
体表标志的重要性
医学诊断和治疗
自我保健和美容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f94cb7f9eff9aef8951e067f.png)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
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
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
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
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最新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
![最新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https://img.taocdn.com/s3/m/7418d6133169a4517723a385.png)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2009-08-22 16:08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
1 资料与方法观测1020例成人,男541例,女479例。
以“横指”中节掌侧宽度作为测量标准进行简便解剖学定位。
“横指”为示、中、环和小指中节指节宽度。
1横指宽度为示指指节宽度,平均1.8cm;2横指宽度为示、中指指节宽度,平均3.6cm;3横指宽度为示、中和环指指节宽度,平均5.0cm;4横指宽度为示、中、环和小指指节宽度,平均6.7cm。
2.1 骨标志定位眶上孔: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点处,为眶上神经穿经处。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1cm处或半横指处,为眶下神经穿经处。
翼点:颧弓中点上方2横指处,为额、顶、颞和蝶骨连接处,是颅骨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喙突:锁骨外侧与三角肌前缘之间的锁骨下窝的骨隆起。
肩峰:右手向左肩搭放,中指尖触之最外侧骨隆起为左肩峰;同样方法可触之右肩峰。
肱骨内外上髁:屈右肘关节,左手拇指和示指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两侧触摸,内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内上髁,外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外上髁;同样方法可触之左肱骨内外上髁。
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突出的骨隆起。
尺桡骨茎突:腕横纹近端两侧骨隆起,内侧为尺骨茎突,外侧为桡骨茎突。
手舟骨与豌豆骨:腕横纹远端两侧,内侧骨隆起为豌豆骨,外侧骨隆起为手舟骨。
耻骨结节和耻骨嵴:示指从阴囊伸入到腹股沟外环,示指外侧骨隆起为耻骨结节,内侧骨隆起为耻骨嵴。
坐骨结节:坐位屈髋时,肛门两侧最低处骨隆起。
胫骨粗隆:髌骨下缘3横指处骨隆起。
腓骨头:髌骨下端外缘2横指处骨隆起。
收肌结节: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在髌骨内缘呈45o 角放3横指,示指内缘与水平线相交处骨隆起。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5a01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1.png)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是指在身体表面能够通过触摸或视觉识别的一些特
征点,用于定位和描述各种解剖结构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指导临床诊断和
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应用:
1.周围动脉搏动点:常用的有颈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等,通过触
摸搏动点可以确定动脉的位置和走向,指导血管内导管插管和手术操作。
2.脊柱线和椎间隙:脊柱线为脊椎骨的后缘线,用于指导穿刺、置管
等操作,椎间隙为相邻两个脊椎骨之间的间隙,用于行硬膜外麻醉等操作。
3.腹股沟:位于下腹部和大腿交界处,是主要的淋巴结集中区,通过
触摸腹股沟可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质地等,指导淋巴结活检和手术。
4.肝脏、胰腺和脾脏:这些器官位于腹部,可以在体表通过敲击、叩击、压痕等方法诊断和评估其大小、位置和功能,指导肝胆胰脾疾病的诊
治和手术。
5.脉搏、呼吸和心电图:通过触摸脉搏、听诊呼吸声和记录心电图等
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诊断心电图异常、
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总之,体表标志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对于正确掌握解
剖结构的位置和方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afc7e0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e.png)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5cm,即为一个横突;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5cm处;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 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故该患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 即为:A- b=0.6cm/=1.2cm.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4.0cm.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一用于诊断: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九分法”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最新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最新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99936c622e3f5727a5e962d6.png)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课件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5831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5.png)
01
腰大肌
位于腰椎两侧,是腹部深层肌肉之一。
02
髂嵴
位于髋关节两侧,是骨盆最突出的部位。
03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部,是大腿与腹部之间的裂隙。
06
CATALOGUE
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上肢体表定位标志
肩胛骨
锁骨
肱骨
尺骨与桡骨
位于背部,与肩胛下角 、肩峰、肩胛冈等结构
共同组成肩部轮廓。
呈“S”形,位于颈部两 侧,是上肢与躯干的连
常用体表定位标 志课件
目 录
• 基础知识 • 头部体表定位标志 • 颈部体表定位标志 • 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 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 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01
CATALOGUE
基础知识
人体体表标志的定义
01
人体体表标志是指人体表面具有 显著特征的部位,用于定位、描 述和识别人体结构。
02
人体体表标志在医学、解剖学、 体育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对 于诊断、治疗、康复和运动训练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颈部体表定位标志
颈前部标志
喉结
男性特有的体表标志,位于颈前 正中,甲状软骨上端,便于寻找
气管和食管。
颈前正中线
从喉结下至胸骨上窝的垂直线, 是许多颈部血管、神经和食管的体 表投影。
胸骨上窝
颈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上方的凹陷 处,可作为气管的体表定位标志。
颈侧部标志
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和锁 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的肌肉
3
胸骨角
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两侧平对第二肋骨 。
胸部侧面标志
腋窝
位于腋中线上,上肢内 侧与胸壁之间。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https://img.taocdn.com/s3/m/929a4135da38376bae1faef1.png)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2009-08-22 16:08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
1 资料与方法观测1020例成人,男541例,女479例。
以“横指”中节掌侧宽度作为测量标准进行简便解剖学定位。
“横指”为示、中、环和小指中节指节宽度。
1横指宽度为示指指节宽度,平均1.8cm;2横指宽度为示、中指指节宽度,平均3.6cm;3横指宽度为示、中和环指指节宽度,平均5。
0cm;4横指宽度为示、中、环和小指指节宽度,平均6。
7cm.2。
1 骨标志定位眶上孔: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点处,为眶上神经穿经处.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1cm处或半横指处,为眶下神经穿经处。
翼点:颧弓中点上方2横指处,为额、顶、颞和蝶骨连接处,是颅骨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喙突:锁骨外侧与三角肌前缘之间的锁骨下窝的骨隆起.肩峰:右手向左肩搭放,中指尖触之最外侧骨隆起为左肩峰;同样方法可触之右肩峰。
肱骨内外上髁:屈右肘关节,左手拇指和示指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两侧触摸,内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内上髁,外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外上髁;同样方法可触之左肱骨内外上髁。
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突出的骨隆起。
尺桡骨茎突:腕横纹近端两侧骨隆起,内侧为尺骨茎突,外侧为桡骨茎突.手舟骨与豌豆骨:腕横纹远端两侧,内侧骨隆起为豌豆骨,外侧骨隆起为手舟骨。
耻骨结节和耻骨嵴:示指从阴囊伸入到腹股沟外环,示指外侧骨隆起为耻骨结节,内侧骨隆起为耻骨嵴。
坐骨结节:坐位屈髋时,肛门两侧最低处骨隆起。
胫骨粗隆:髌骨下缘3横指处骨隆起。
腓骨头:髌骨下端外缘2横指处骨隆起。
收肌结节: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在髌骨内缘呈45o 角放3横指,示指内缘与水平线相交处骨隆起。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d74431a0804d2b160a4ec069.png)
1。
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
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
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
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
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
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
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⑤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临床常用的体表标志 医学体表标志解剖学标志
![临床常用的体表标志 医学体表标志解剖学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649445f03b3567ec112d8a8e.png)
穿刺标志:(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
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注射部位: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689b9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f.png)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中医领域中,穴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准确地确定穴位的位置,可以在临床上实施针灸、推拿和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而在定位穴位时,常常需要依靠解剖标志来进行辅助定位。
本文将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定穴解剖标志的具体解释说明、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各部分内容。
接着,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包括定义和作用以及常用方法的介绍和原理说明。
第三部分将更加具体地解释不同身体部位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和面部、颈部和胸部以及腹部和腰部等区域。
第四部分将探讨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包括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见病症中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在定穴解剖标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对其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穴位定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其准确性,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2.1 定穴解剖标志的定义和作用定穴解剖标志指的是在人体上找到特定的标示点,以准确确定穴位的位置。
在中医学和针灸疗法中,准确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明确解剖结构并了解其表面标志,可以帮助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2.2 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介绍常见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腰部等多个区域。
对于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特征性结构作为参考点进行定位。
对于头部和面部,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眼眶下缘、眼角外侧缘、外耳道开口等。
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5443516fa98271fe910ef954.png)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
![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29a911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d.png)
系统解剖学——体表标志在活体体表上用肉眼可以观察或用手可以触摸到的骨性突起和凹陷,肌的轮廓以及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
应用这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以及器官的位置,对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穴的定位具有与实用意义。
现按身体分部阐述如下:一、躯干部(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图12-1 躯干背面的体表标志•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
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
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角。
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角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图12-2 躯干前面的体表标志•锁骨: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喙突: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
该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
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人体解剖图)
![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人体解剖图)](https://img.taocdn.com/s3/m/ec8aed4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1.png)
⼈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体解剖图)今天给⼤家介绍⼈体头颈部相应⾻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的起⽌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配,⽂中所配均为实体照⽚,尤其适合于从事康复科、⾻科、针灸推拿、针⼑等领域的医务⼯作者。
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垂后⽅的圆丘状⾻性隆起,是颞⾻乳突部的⼀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近似⽔平位的伸向后⽅,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下形成⼀隆起,故第7颈椎⼜名隆椎。
甲状软⾻:颈部前⾯的⽅形软⾻,不成对,左右各⼀,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前⾓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12⽉31⽇北京-中医诊疗局部雕塑美容减肥、⽆痕线雕提升术精品班—点击查看详情环状软⾻:紧接于甲状软⾻下⽅,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管最上⽅,与⽓管的最上⼀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部和锁⾻部。
起点:胸⾻柄前⾯、锁⾻胸⾻端上缘内1/3。
⽌点:颞⾻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合⼒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使头后伸,肌⾁合⼒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部分颈丛前⽀的⽀配(C3和C4)。
练习⽅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下,与⽪肤密切贴合的⼀块薄⽽宽阔的肌⾁。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胸⼤肌和三⾓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越过锁⾻和下颌⾻⾄⾯部。
⽌点:前部.肌纤维⽌于下颌⾻的下颌底和⼝⾓,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部肌⾁表⾯。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向下,并使颈部⽪肤起皱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作者:屈士斌,孟镔,翟大伟,曹明炎,张智,杨光明,孙亮亮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应用解剖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
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
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
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
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
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
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
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
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
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
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
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
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
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
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
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
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
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
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
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
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
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
脐:位于腹部正中。
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
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
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
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
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
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留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施行膀胱穿刺术。
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可用此来加强腹股沟管壁。
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直向下约1横指搏动处为股动脉,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临床可用股动脉压迫止血,股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定位。
腹股沟管外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3横指,最外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图1c)。
部分人位置较低,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2横指,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缘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4]。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广泛。
骶管裂孔:从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横指凹陷处,临床常在此进行骶管阻滞麻醉。
4 四肢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喙突:三角肌前缘与锁骨外侧交界的锁骨下窝内的骨隆起,上臂后伸较明显,前屈时消失。
肩峰:肩胛冈的外侧端,是肩部的最高点。
肩峰的前外侧突出部是肱骨大结节。
正常时,喙突、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肩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变化。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上臂隆起的肌肉。
其内侧沟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过,临床在此手术不要损伤上述结构。
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凸的骨隆起。
临床常用于骨折牵引。
肱骨内、外上髁:屈肘,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触摸的两骨隆起。
伸肘时,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三者成等腰三角形。
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发生变化。
指伸肌腱:手掌和手指伸直时,在手背皮下清晰可见。
第2~5指到手指后移行为指背腱膜。
当手外伤指伸肌腱或指背腱膜断裂缝合后,要用过伸石膏固定。
鼻咽窝:手背外侧部的浅窝。
当拇指充分背伸并外展时,界限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走行,可触及搏动。
当手舟骨骨折时“鼻烟窝”可因肿胀消失,窝底可有压痛。
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和结扎桡动脉的理想径路[5]。
股骨大转子:人体直立,臀部外上1/4凹陷处可触及。
临床用其结合Nelaton线或Kaplan点可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提供参考。
髌骨: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上方画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行股骨髁上牵引钻孔。
当膝关节腔积液时,可在髌骨两侧缘中点,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
收肌结节: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再在髌骨内缘斜45°放3横指(示、中、环指,示指在内,环指在外。
右收肌结节用右手测,左收肌结节用左手测),示指内缘和水平线相交点即为收肌结节(图1d)。
其上方是收肌腱裂孔,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
胫骨粗隆:髌骨下缘约3横指处的骨隆起。
临床常在其上缘后外方2~2.5 cm处定一点,然后在此点向下2~3 cm处钻孔进行胫骨结节牵引。
腓骨头:髌骨下缘与外缘相交处向外3横指再向下1横指左右处的骨隆起。
在其下方腓骨颈处,腓总神经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
此处外伤时,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马蹄内翻足”。
内、外踝:内踝前1横指左右处是大隐静脉,临床常在此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在外踝下1个半横指处定一点,在此点平行后移1横指处,或外踝下垂直向下2横指处行根骨牵引钻孔。
【参考文献】[1]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3] 孟镔,赵琛,胡军等.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