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通道阻滞剂对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在过去十余年的研究中,对人类癫痫致病基因以及癫痫临床表现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致病基因与临床表现的作用机制显著相关。

在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抗癫痫治疗中,致病基因的早期识别对于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该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癫痫致病基因,包括离子通道、细胞代谢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等,以及近年来与致病基因相对应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定基因缺陷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自1995年发现癫痫相关基因CHRNA4突变起,对癫痫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深入。

最初,突变的识别主要应用于儿童癫痫的诊断、预后和咨询,然而后续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基因突变的识别可以指导癫痫患儿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选择。

儿童癫痫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因此有了治疗意义,这是选择或研发针对特定分子缺陷治疗的关键步骤。

本文综述了常见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特定基因突变对应最适合药物的研究进展。

1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参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拮抗钠离子通道是目前许多AEDs的主要作用机制。

常见突变的钠离子通道基因包括SCN1A、SCN1B、SCN2A、SCN3A、SCN8A和SCN9A等,这些基因的突变是一部分婴儿和儿童期患耐药遗传性癫痫的共同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三个突变基因为SCN1A、SCN2A及SCN8A。

1.1 SCN1A突变相关癫痫SCN1A是与癫痫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而SCN1A相关癫痫的发作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异质性。

典型疾病包括Dravet综合征和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症状表现为从发热性惊厥发作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的显著异质性。

即使在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之间,临床表型也可能存在差异。

Dravet综合征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为SCN1A杂合突变,这将导致钠离子通道功能缺失。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1、钠通道阻滞作用:迅速使电压激活Na+通道失活,限制神经元的持续重复放电。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2.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减少T-型钙通道的钙离子流,降低了起搏点的电流。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卓类3.增强抑制性递质作用:增强由 -氨基丁酸介导的突触抑制效应,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提高发作阈值。

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和托吡酯4.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作用:谷氨酸介导的兴奋作用拉莫三嗪、托吡酯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共同注意事项(1)1.与食物、水或牛奶同服可避免或减轻胃肠道反应,故应在饭后立即服用。

2.应按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服药。

3.血药浓度稳定时其疗效最显著,因此有条件时需做血药浓度测定。

4.服药过量无解毒药,可催吐或洗胃。

抗癫痫药物的共同注意事项(2)5. 须按时服用,如果漏服,应尽快补服。

若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要补服,恢复正常服药规律,且下次剂量不要加倍。

若漏服两次或更多就一定要和医生联系。

6. 药物不良反应①.轻微的:可随着机体对药物的适应而消失。

②.严重的:应告诉医生。

熟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掌握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时注意事项。

一、“预防窗” 用药-----抗血小板药物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1、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抑制血栓烷素(TXA2)合成用量:欧洲150~325 mg/d美国650~1300 mg/d中国40~150 mg/d不良反应:胃肠道出血、阿司匹林哮喘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2、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抵克力得、板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胶原、肾上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用量:欧美250~500 mg/d;中国250 mg/d 或250 mg qod阻止血小板聚集是脑血栓的抗栓治疗的基本途径。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82・国际儿科学杂志2021年3月第48卷第3期Int J Pediatr,Mar2021,Vol.48,No.3•综述.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郑芳(综述)王华(审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沈阳110004通信作者:王华,Email:wanghl@sj-hospital,org【摘要】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是一种特殊的脑电图,涉及多种癫痫综合征,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行为、语言退化。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文献报道已发现8个致病基因与ESES发病有关,分别为GRIN2A、CNKSR2、SCN2A、KCNA2、KCNQ2、KCNB1、SLC6A1和WAC基因,现阐述近年来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基因突变;离子通道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1.03.009Advances in molecular genetics of 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 in childrenZheng Fang,Wang Hua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logy,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Hua,Email:wanghl@sj-hospital org[Abstract]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is a speci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children.It is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epileptic syndromes and can lead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degradation ofmovement,cognition,behavior,language.At present,the cause of ESES is still unknown.According toliterature reports,8pathogenic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related to ESES,namely GRIN2A,CNKSR2,SCN2A,KCNA2,KCNQ2,KCNB1,SLC6A1and WAC genes.In this review,progress of ESES moleculargenetic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Genetic mutation;Ion channel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1.03.009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是一种特殊的脑电现象,是指由睡眠诱发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S) 1.5~3Hz棘'幔波持续或接近持续发放⑴。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引言局灶性癫痫是一种部分性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类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

吡仑帕奈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评价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成人局灶性癫痫患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每天,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

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记录癫痫发作次数、癫痫类型和发作持续时间。

结果经过吡仑帕奈单药治疗,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80%。

其中,50例患者完全缓解,无癫痫发作;30例患者病情显著改善,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20例患者病情稳定,癫痫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

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度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胃部不适等,但均为自限性,不需要特殊处理。

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肝肾功能异常。

讨论吡仑帕奈是一种选择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兴奋性,减少异常电放电而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相比,吡仑帕奈具有作用特异性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吡仑帕奈单药治疗对成人局灶性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疗效达到80%的总有效率,表明吡仑帕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项。

结论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小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验证吡仑帕奈的疗效和安全性吡仑帕奈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到80%,其中有50例患者完全缓解,30例患者病情显著改善,20例患者病情稳定。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轻度不良反应均为自限性,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肝肾功能异常。

10例KCNQ2基因突变相关儿童癫痫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分析

10例KCNQ2基因突变相关儿童癫痫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分析

10例KCNQ2基因突变相关儿童癫痫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分析方红军; 冯枚; 胡文静; 唐静文; 杨赛; 杨理明【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11【总页数】4页(P816-819)【关键词】早发性癫痫脑病; KCNQ2基因; 突变【作者】方红军; 冯枚; 胡文静; 唐静文; 杨赛; 杨理明【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正文语种】中文KCNQ 2 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钾通道亚基Kv 7.2,主要位于神经元中,KCNQ 2 突变是癫痫最常见的遗传原因之一[1-2]。

1998 年在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enign neonatal familial seizures,BNFS)中首次发现KCNQ 2 突变与BNFS 相关[3]。

与自限性BNFS 正常神经发育等良性结局不同,KCNQ 2 突变也可导致难治性癫痫伴发育迟缓,尤其是早发性癫痫脑病(early onset epilepsy encephalopathy,EOEE)。

研究发现,KCNQ 2 突变在不明原因EOEE 中占13%[4-5];239 例EOEE患者中有10例存在KCNQ2突变[6]。

EOEE相关的KCNQ 2 突变以新生的错义突变为主,极少数可因新生的移码突变或无义突变所致。

位于不同KCNQ 2蛋白区域的突变(6个跨膜区域S1~S6形成电压感应区、孔区,胞内段)可能与其在癫痫发病中的机制有关[7]。

由于不同的KCNQ 2 突变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干扰钾离子通道的功能,因此探讨突变基因和表型的相关性极其重要,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筛选经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发现KCNQ2突变的10例癫痫患儿(包括1对双胞胎),总结KCNQ 2 突变类型及相应的临床特征,以完善KCNQ2相关癫痫的遗传和临床谱。

1 临床资料回顾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23 例不明原因早发性癫痫患儿,筛选出10例KCNQ2基因突变患儿为研究对象。

癫痫发作类型有几种

癫痫发作类型有几种
又称酰胺咪嗪。结构类似三环类抗抑郁药。 最初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对躁狂-抑郁症有效,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癫痫。
*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抗癫痫作用:广谱抗癫痫 (1)大发作和单纯局限性发作首选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 效好 (3)小发作,效差 (4)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有效
*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扑米酮在体内代谢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药物原型和2个代谢产物均有抗癫痫作用。 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疗效较好,对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效,但对小发作无效。 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扑米酮 (primidone)
*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不良反应】
*
3.慢性毒性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 眩晕、精神紧张、头痛等。 (2)齿龈增生 长期应用发生率20%,为胶原代谢 改变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口服Vc可减轻。 (3)造血系统反应 久用叶酸缺乏→巨细胞性贫 血,抑制叶酸吸收和代谢(抑制二氢叶酸还原 酶)。甲酰四氢叶酸预防。 (4)骨骼系统 加速Vit D代谢,长期应用可致低血 钙。必要时应用Vit D预防。 (5)其它反应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 淋巴结肿大。
*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早年作有机溶剂用,后发现其本身即具有抗惊厥作用,而且对大多数动物惊厥模型都有效。
*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 广谱抗癫痫药 • 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的首选药 • 大发作不及苯妥英钠 • 小发作优于乙琥胺 • 复杂部分发作似卡马西平 • 非典型小发作不及氯硝西泮 • 对顽固性癫痫可能有效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解答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解答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解答癫痫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而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1978年以前上市的抗癫痫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丙戊酸钠等,习惯上称之为传统抗癫痫药物,而1993年以后问世的药物常被称为新型抗癫痫药物,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并在我国注册上市使用的有奥卡西平、托吡酯、左拉西坦、拉莫三嗪和加巴喷丁等。

本文对常见新型抗癫痫药物及其临床应用简单介绍如下。

1.奥卡西平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类衍生物,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10-单羟基代谢物(MHD)发挥作用,而MHD能阻滞电压敏感性钠离子通道,稳定过度兴奋性神经细胞膜,抑制神经元重复放电,减少突触冲动传递,从而阻止癫痫发作。

在治疗癫痫时,其和卡马西平的适应证相同,已逐渐代替卡马西平作为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且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疗效优于其他抗癫痫药物,对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也有较好疗效。

而与卡马西平相比,奥卡西平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时,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能更好地抑制癫痫样放电,对脑电背景活动影响较小,且皮疹发生率较低。

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痛、头晕、复视、恶心、呕吐和疲劳等,继续用药后以上不良反应可消失,偶见胃肠功能障碍、皮肤潮红、血细胞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

2.托吡酯托吡酯(topiramate)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在结构上和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完全不同,可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断钙离子通道、增强γ-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多种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在国内,该药被广泛用于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和婴儿痉挛症的治疗。

研究发现,除对失神发作的治疗方面效果不好外,该药治疗其他各类型发作的效果都较好,且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癫痫相比,托吡酯显示出更高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魏惠;赵文艳;高学军【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癫痫;药物疗法;研究【作者】魏惠;赵文艳;高学军【作者单位】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1]。

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9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其中500万~600万为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发患病人数65万~70万[2]。

临床研究表明,新发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治疗,70%~80%的患者癫痫发作是可控制的,其中60%~70%的患者经2~5年的药物治疗可停药观察[3]。

因此,AEDs是治疗癫痫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在AEDs治疗过程中,关注疗效的同时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不良影响。

本文就近年治疗癫痫的药物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1.1 传统AEDs1.1.1 丙戊酸钠(valproate, VPA):为一种广谱AEDs,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痉挛发作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部分性发作及双向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的治疗。

主要通过抑制Na+通道和T-Ca2+通道,增加神经细胞突触后γ-氨基丁酸(GABA)亲和力,增强GABA通道功能以控制癫痫异常脑电波的发放和播散,同时还可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4]。

VPA半衰期为8~15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5%,若同时服用其他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增加VPA的血浆游离浓度,引发中毒。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韦迪岱;陈晋;郑文明【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

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2页(P3125-3126)【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钠;颅脑损伤;晚期癫痫;疗效对比【作者】韦迪岱;陈晋;郑文明【作者单位】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72000;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72000;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颅脑损伤在外伤(摔伤、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损伤后易诱发癫痫。

结合癫痫发生时间的差异可分为早期癫痫与晚期癫痫,前者于颅脑损伤后7 d中出现,后者于伤后7 d后出现。

当前临床主要抗癫痫药物众多,如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地西泮、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钠等。

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属于一线药物,可有效治疗大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及混合型癫痫等,故受到临床重视[1]。

本文选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70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结果发现24例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9例为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皮层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点

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皮层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点

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皮层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点蔡桂兰;张玮;韩一仙;刘兴洲【期刊名称】《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21)5【摘要】目的描述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皮层-皮层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电生理学形态特征,比较其在不同类型颅内电极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02-2013-02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行颅内电极植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共10例,其中7例患者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3例患者行硬膜下电极+深部电极植入术.CCEP刺激参数:1 Hz双相方波、脉宽200 μs、刺激持续时间50~70 s,记录CCEP,对其波形、潜伏期、波幅、出现比例等电生理形态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1) CCEP的波形主要由3部分构成:正相电位P1,负相电位N1以及之后的第2个负相电位N2.共出现1749个电极次,其中N1出现率77.2%,N2出现率49.1%.N1的潜伏期中位数为19.0(范围:2.8~260.0)ms,波幅中位数为54.9(范围:3.1~1895.1)μV; N2的潜伏期中位数为91.0(范围:19.8~433.0)ms,波幅中位数为62.1(范围:1.9~1361.4)μV.(2)立体定向电极组中P1的出现率高于硬膜下电极组(P<0.01),N1、N2的潜伏期较硬膜下电极组延长(P<0.01);硬膜下电极组N1的波幅明显大于立体定向电极组(P<0.01).结论 CCEP的波形主要由P1、N1和N2等3个成分构成;立体定向电极和硬膜下电极所记录到的CCEP的电生理学特点有所不同.【总页数】5页(P356-359,363)【作者】蔡桂兰;张玮;韩一仙;刘兴洲【作者单位】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100093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内科;100093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内科;100093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不同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病理分型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J], 谷智明2.脑电监测在癫痫患者间期皮层和皮层下高代谢灶判读中的应用 [J], 牛娜;崔瑞雪;张颖;李方3.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J], 罗春霞;桂莉;张映琦;张艳玲;迟路湘;李露斯;陈康宁4.钠通道阻滞剂对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J], 王兰;柳希芹;彭淑;孙妍萍5.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J], 许能贵;沈德凯;周逸平;王月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

2024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挑战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叩ilepticdrugs,AEDs)陆续应用于临床,尽管其疗效并未改变超越传统AEDs,但却让患者和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与传统AEDs相比,新型AEDs具有更合理的药动学特性和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依从性更好。

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及以往使用传统AEDs联合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的患者均可依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新型AEDs o下面将从作用机制分类阐述各种新型AEDs的优势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作用于离子通道一新型药物的第一方阵离子通道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也提示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与癫痫发病机制相关。

因而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新型AEDs成为当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

拉莫三嗪1.作用机制:拉莫三嗪(IamOtrigine,LTG)的化学结构为3,5-二氨基-6-(2,3-二氯苯基)-124-三嗪,阻断兴奋性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可同时抑制兴奋性递质谷氨酸释放,发挥广谱抗癫痫作用。

2.药代动力学:LTG口服后吸收迅速,2~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

半衰期约24小时,55%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容积1∙22L∕kg,生物利用度接近100%o LTG进入体内后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约90%的药物作为2N-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

它与酶诱导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如与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同时使用时,因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故需较大剂量;而丙戊酸与拉莫三嗪竞争肝药物代谢酶,可降低拉莫三嗪代谢,平均半衰期延长近2倍故与其合用时应缓慢加量临床使用无自生诱导作用。

3.临床应用:该药除肌阵挛发作以外,可用于其他所有癫痫发作形式。

可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使用。

其优势在于与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相比,耐受性更好,依从性更高。

与丙戊酸相比,不良反应更小,尤其是对女性患者,不会引起体重增加,较少影响性激素,鲜有致畸报道。

此外,拉莫三嗪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比较

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比较

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比较作者:陈绍文喻小明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8名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A组)和低浓度组(B组)各59例。

A组按高卡马西平血药浓度(CBZ平均血药浓度10~13μg/ml)进行治疗,B组按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CBZ平均血药浓度5~8μg/ml)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脑电波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卡马西平高血药浓度组临床疗效与低血药浓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癫痫样脑电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波背景发生紊乱增加,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卡马西平;部分性癫痫;血药浓度【中图分类号】R97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42-01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以行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也称为局灶性发作,是癫痫最常见的一种发作类型[1],癫痫发作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以药物预防其发作为主。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能阻滞Na+通道,抑制癫痫病灶及周围神经元放电,同时还能增强中枢性抑制递质GABA在突触后的作用。

卡马西平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研究其不同血药浓度疗效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以达到最大疗效及最小不良反应。

笔者观察不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部分性癫痫患者11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2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2.6)岁,发作类型为单纯性部分性发作患者4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74例,其中伴继发性全面大发作15例,病程7个月至25年,平均病程(17±3.2)年,发病频率(3~40)次/月,平均11次/月,既往未使用抗癫痫药物42例,既往使用抗癫痫药物,至今停药超过三个月及以上患者76名。

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

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

第46卷第1期2020年1月Vol.46No.1 Jan.2020194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文章编号]1671-587!(2020)01-0194-06DOI:10.13481/j.1671-587x.20200134KCNT1基因相关癫痫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KCNT1gene-related epilepsy张欣,李光健,林卫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离子通道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很多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有密切关联,最常见的是婴儿恶性迁移部分性发作癫痫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KCNTl基因编码含有1235种氨基酸残基的钠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钾离子通道亚基,该突变可使患者电流幅度增强3〜22倍,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KCNT1基因突变在临床患者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有许多不同于经典局灶性癫痫的特征,该突变的患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发作,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重,起病年龄小且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心律失常及先天性发育异常。

KCNT1基因突变所致癫痫表型多样,既可以导致皮质发育不良,又可以导致脑结构正常的癫痫综合征,但抗癫痫药物疗效相对较差,且钾离子(K>)通道阻滞剂对其效果不佳。

现对KCNT1突变所致癫痫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遗传特征和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旨在加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尽早建议患者行基因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关键词]癫痫;KCNT1基因;钠离子门控钾离子通道[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志码]A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引起脑部神经兀咼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以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

神经元之间的电活动平衡主要由兴奋性和抑制性活动相互牵制形成,离子通道是担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活动即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突触信号的传递的核心构件,任何离子通道的异常都有可能异化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失衡最终诱发异常同步化放电,引起癫痫发作。

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新诊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新诊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药物与临床·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新诊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Δ郭夏青*,李郭飞,孙玉华,郑东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中图分类号 R 742.1;R 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4-0464-04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4.15摘要 目的 比较拉考沙胺(LCM )与卡马西平(CAR )单药治疗成人新诊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9月-2022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新诊癫痫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CAR 治疗)和观察组(44例,接受LCM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癫痫发作频率、血脂水平和不良事件(AEs )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第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64%)与对照组(5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 <0.05);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第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TC 、TG 、LDL-C 水平以及观察组患者的LDL-C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C 、TG 、LDL-C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患者的AEs 发生率(15.91%)与对照组(1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LCM 和CAR 在成人新诊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效果,均可降低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且安全性相当。

同时,LCM 的长期疗效优于CAR ,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小于CAR 。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王涛【摘要】目的评价拉莫三嗪用于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采取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 (P<0.05).结论拉莫三嗪在治疗癫痫方面的疗效确切,且无严重用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7)022【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疗效【作者】王涛【作者单位】152000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癫痫属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造成的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1]。

相关资料显示,癫痫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控制,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引起残疾甚至死亡[2-3]。

本研究选取我院76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价拉莫三嗪用于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3~63岁,平均年龄(41.62±9.17)岁;病程0.5~12年,平均(4.07±2.83)年;癫痫发作类型:全面发作55例,局灶性发作14例,不能分类发作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并已排除精神疾病及脑部结构异常等神经系统病变。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作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全面检查及生命体征监测。

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具体方法:(1)儿童初始剂量20 mg/(kg·d),分2~3次服用,连用5 d,之后根据病情,每5 d增加5~1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kg·d);(2)成人初始剂量200 mg/(kg·d),分3次服用,连用5 d,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增加用药量,最大剂量≤400 mg/(kg·d)。

常见抗癫痫发作药物的相关副作用

常见抗癫痫发作药物的相关副作用

常见抗癫痫发作药物的相关副作用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约有7 000万癫痫患者,且持续的癫痫发作可导致患者受伤(如骨折、烧伤等)的风险高达20 %~40 %。

目前抗癫痫发作药物(ASD)约有30多种,大多数癫痫患者通常首选ASD进行治疗,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对ASD耐药,而其他患者也会出现多种副作用,这些均可能导致治疗中断且进一步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ASD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及视听觉障碍等,而其他副作用如皮疹、肝功能障碍、胰腺炎及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出现,一些ASD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ASD 治疗癫痫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癫痫发作的完全缓解,同时尽量减少ASD的副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临床常见ASD的作用机制和基于临床、基础研究所报道的不良反应,阐明其抗惊厥作用及副作用,使临床医生对目前常见ASD的安全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中、低收入国家。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各种治疗措施被探索和用于治疗癫痫,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生酮饮食等,其中抗癫痛发作药物是抗癫痫治疗中最重要及最基本的措施,也是大多数癫痫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迄今为止,ASD约有30多种,其在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副作用,这些均可能导致治疗中断且进一步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ASD的副作用与其作用机制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4类:(1)调节电压门控离子通道(Na+、Ca²+、K+);(2)增强γ-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性神经传递;(3)抑制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传递;(4)通过突触前作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ASD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眩晕、嗜睡、恶心、呕吐及视听觉障碍等;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包括神经元死亡、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衰竭、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等[4];此外,长期或过量服用ASD可能导致视觉异常,如复视及眼震等。

上述副作用与ASD类型、使用时间、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效学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4]。

35例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35例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35例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作者:肖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拉莫三嗪联合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联合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65—01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癫痫发病原因复杂,脑组织损害广泛而严重,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全面性局灶性多种发作形式共存,甚至难以分类,导致临床选择抗癫痫药物难度大大增加[1]。

本文对我院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3至15岁,平均年龄为6.5岁;患者病程在2至8年,平均病程为4.4年。

病情发作情况:9例全面性发作,15例部分性发作、8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3例儿童期弥漫性慢棘-慢波癫痫性脑病。

1.2治疗方法若临床抗癫痫药物中已存在丙戊酸钠,且其血药浓度在50~100ug/ml的患者,必须停用丙戊酸钠外的其他抗癫痫药物,加用拉莫三嗪,其初始剂量为0.15mg/(kg·d),每日1次,连服2周,随后2周0.3mg/(kg·d),每日1次,以后每1至2周增加剂量,最大增加量为0.3mg/(kg·d),直至达到最佳疗效,维持量通常为1~5mg/(kg·d),每日1次或分2次服用。

若患儿临床抗癫痫药物中未使用丙戊酸钠,则必须先给予丙戊酸钠,初始剂量为20mg/(kg·d),当患者血药浓度维持在50~100ug/ml后,可停用原有其他抗癫痫药物,然后加用拉莫三嗪,方法同上。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癫痫的治疗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癫痫的治疗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癫痫的治疗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在癫痫的治疗中的应用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

本文将介绍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并探讨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局限性。

一、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机制卡马西平属于抗癫痫药物中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它通过阻滞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细胞内部的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减少癫痫的发作。

同时,卡马西平还具有增加γ-氨基丁酸(GABA)造成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进一步抑制癫痫的发作。

二、卡马西平在癫痫治疗中的效果1. 控制癫痫发作卡马西平对于部分性癫痫发作、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和全身性原发性癫痫发作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

研究表明,卡马西平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减少神经冲动传导,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癫痫发作的频次和强度。

2. 减轻癫痫的副作用在癫痫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副作用。

卡马西平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神经系统的平衡,减轻患者癫痫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3. 对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除了癫痫治疗,卡马西平也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等。

卡马西平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减轻患者神经性疼痛的症状。

三、卡马西平的使用注意事项1. 服药前需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准备给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前,需充分了解患者是否有对卡马西平成分或其他药物过敏的情况。

如有过敏史,需避免使用该药物,以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2. 需持续监测白细胞计数卡马西平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血液疾病,如白细胞减少症等。

因此,使用卡马西平期间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卡马西平与其他药物,尤其是利用肝脏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

例如,卡马西平可增强华法林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需特别谨慎使用。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抗癫痫药物导言:卡马西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癫痫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卡马西平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包括其药理作用、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一、药理作用卡马西平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钠通道的传导,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此外,卡马西平还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其抗癫痫的疗效。

二、适应症卡马西平主要用于以下类型的癫痫:1. 部分性癫痫:对于有或无继发全身发作的部分性癫痫,卡马西平均具有较好的疗效;2. 全身性原发性癫痫:对于有或无意识障碍的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和弱直-滑动发作的全身性原发性癫痫,卡马西平具有疗效;3. 其他类型的癫痫:对于缺氧性脑病引发的癫痫、癫痫样综合症和快速发作癫痫等其他类型的癫痫,卡马西平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三、用药注意事项1. 用药前需注意过敏史:患者应向医生告知是否对卡马西平或其他抗癫痫药物过敏,以免引发过敏反应;2. 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卡马西平存在剂量血浆浓度关联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以保证药效的稳定和安全性;3. 避免酒精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卡马西平可能与酒精、洋地黄类药物、其他抗癫痫药物等产生相互作用,患者需要遵医嘱避免同时使用或减少相互作用的风险。

四、不良反应在使用卡马西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2. 肝脏方面:升高肝酶、肝功能异常等;3. 造血系统方面: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结论:卡马西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用药注意事项,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的出现。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卡马西平的了解提供帮助,更好地应用该药物于临床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6), 968-974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6147Effect of Sodium Channel Blocker on Cortical Exci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Focal EpilepsyLan Wang1*, Xiqin Liu2, Shu Peng1, Yanping Sun3#1Department of Medicin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Department 2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May 19th, 2020; accepted: Jun. 3rd, 2020; published: Jun. 10th, 202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excitability of cerebral cortex between patients with focal epilepsy and those with antiepileptic drugs (AEDs).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focal epilepsy without medication (n= 14), focal epilepsy with medication (n= 17) and normal group (n = 15). The subjects who met the standard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the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 b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resting motor thresholds among group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cal epilepsy without medication and the group of focal epilepsy with medication (P =0.017).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mplitud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 among groups werefound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cal epilepsy without medication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1 = 0.033). The sam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group of focal epilepsy with medication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2 = 0.038). Conclusion: The cortical excit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focal epileps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eople, and sodium channel blocker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cortical excitability level of patients with focal epilepsy.KeywordsEpilepsy, Sodium Channel Blocker,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钠通道阻滞剂对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影响王兰1,柳希芹2,彭淑1,孙妍萍31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青岛*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王兰 等2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二科,山东 青岛 3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5月19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0日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患者及钠通道阻滞剂类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受试者大脑皮层兴奋性影响的差异。

方法:受试者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 = 14)、局灶服药组(n = 17)及正常对照组(n = 15)共3组。

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测量受试者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运动诱发电位波幅的明显差异出现在局灶未服药组(P 1 = 0.033)以及局灶服药组(P 2 = 0.0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

结论:局灶性癫痫患者较正常人群皮层兴奋性水平明显升高;钠通道阻滞剂能够明显抑制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水平。

关键词癫痫,钠通道阻滞剂,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癫痫作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0.7%~1.1%,我国有近千万癫痫患者,数量巨大。

癫痫逐年升高的发病率以及近三分之一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存在,使得其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成为神经科的热点问题之一[1]。

针对这一热点,国内外的学者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未有统一的观点。

可以确认的是,由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通路参与的潜在的过程是导致癫痫患者过度放电的基本环节,初级运动皮层是癫痫异常放电的关键部分[2]。

在现有的研究中,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唯一可以主动对大脑功能进行干预并探究大脑高级功能的技术,通过对皮层兴奋性的评估,有助于理解癫痫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3]。

本研究将局灶性癫痫患者按照其服药情况进行分组后测定相关TMS 参数,通过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的条件下受试者的皮层兴奋性测定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更进一步探讨皮层兴奋性用于癫痫辅助诊断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所有实验组受试者均为2018-12-01至2019-12-31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癫痫专病门诊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对照组受试者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或志愿者。

王兰等2.1.1. 实验组纳入标准1) 癫痫诊断及分类标准:有典型的癫痫发作表现和(或)脑电图异常放电,其发作类型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2017年提出的局灶性癫痫发作分类标准[4]:起源于大脑的一个小的区域,可扩散累及双侧半球,但临床表现形式及脑电图结果均(均)提示异常放电起源于一侧。

2) 入组标准:a) 年龄10~65岁;b) 符合癫痫的诊断标准,且根据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可以准确地确定起源侧;c) 头颅影像学检查无异常;d) 服药组入组患者应已规范应用当前钠通道阻滞剂类抗癫痫药物方案2月以上且发作达到基本控制(发作频率≤2次/年)水平;未服药组受试者需无AEDs应用史。

2.1.2. 实验组排除标准a)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b) 神经系统检查有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阳性体征;c) 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史、乙醇或其他药物滥用史;d) 体内有金属置入物,如颅内或心脏血管支架,心脏起博器及心脏机械瓣膜等;e) 有脊髓病变、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其他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f) 受试者或其监护人不同意进行经颅磁刺激者。

2.1.3. 对照组纳入标准a) 无神经、精神疾病、颅脑外伤史,无乙醇或其他药物滥用史;b) 无遗传性癫痫病史及家族史;c) 无高血压及其他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d) 无体内金属置入物等不适宜进行经颅磁刺激的情况者;e) 对经颅磁刺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知情、接受,并签署了参与此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2.1.4. 分组情况根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受试者,并依据癫痫类型及服用抗癫痫药物情况将实验组患者分为局灶未服药组、局灶服药组。

正常对照组均由无神经系统器官及功能性障碍的健康人群产生。

2.2. 研究方法2.2.1. 仪器采用依瑞德公司的CCY-I型磁刺激器进行数据测量;刺激线圈为圆形线圈,直径125 mm;最大磁场输出强度为3.0T,测量时输出强度以其最大输出强度的百分比(%)表示。

2.2.2. 测量值应用经颅磁刺激仪以单脉冲模式刺激受试者运动皮质区,在10次刺激过程中至少有5次诱发出波幅大于50 μV的MEP,此时的刺激强度记录为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 MT),其大小通常以磁刺激仪最大输出强度的百分比表示。

根据测量时肌肉状态的不同,MT可分为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和活动运动阈值(Active motor threshold, AMT)。

AMT测量时对受试者肌肉收缩控制程度及情绪状态要求过高,稳定性差,故本次研究采用RMT作为观测值之一。

RMT主要用于评价皮质脊髓束的兴奋性,降低提示皮质脊髓束的高兴奋性[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