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㊁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HP 相关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霍江波,于淑霞,陈娟,徐涛,王珺,王蕾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26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 相关性胃炎的应
用价值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0例HP 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㊁不良反应发生率㊁HP 感染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率㊂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9.65±4.57)d ,对照组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0.28±5.33)d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观察组HP 复发率为3.02%,对照组HP 复发率为11.66%,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观察组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满意率为85.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雷贝拉唑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HP 相关性胃炎,疗效更好,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㊂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胶体果胶铋;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516,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5-0139-03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重点攻关计划(No.首发CA2014-2-2021)作者简介:霍江波(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从事内镜下治疗相关疾病研究㊂
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炎性改变,根据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多数急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可治愈,部分急性胃炎,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患者饮食不规律等,常可演变为慢性胃炎,胃炎一旦发展成慢性胃炎,其病情容易反复,尤其是当慢性胃炎合并了HP 感染时,其治疗用药变得更为复杂,疗程变得更加漫长〔1〕㊂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显示〔2-3〕,慢性胃炎,尤其是HP 相关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㊂
基于此,笔者对在我院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600名HP 相关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0例HP 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的30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
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168例,女
132例,年龄30~70岁,平均45.25±6.48岁;观察组男152例,女148例,年龄32~68岁,平均45.78±5.31岁,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㊂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所选患者均经胃镜等检查确诊为HP 相关性胃炎,且为首次诊断及治疗㊂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溃疡㊁肿瘤㊁出血㊁息肉者除外;(2)治疗期间或治疗前4周,因感冒或其它疾病口服抗生素及有消化道副作用药物者除外;(3)严重肝㊁肾功能不全者除外;(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除外;(5)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除外㊂所选患者对本调查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㊂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珠海润珠制药,国药准字H20052317,规格:10mg*
7s /盒,用法:20mg /次,2次/d)㊁胶体果胶铋胶囊(华北制药,国药准字H20073590,规格:50mg *36粒/盒,用法:200mg /次,2次/d);对照组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国药准字H44021518,规格0.5g*24s /盒,用法:1.0/次,2次/d)㊁克拉霉素胶囊(扬子江制药,国药准字H20050292,0.25mg*6s /盒,用法:0.5mg /次,2次/d),观察组联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同前)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1g*12s /盒,用法:0.2g /次,2次/d),疗程均为14d㊂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㊁不良反应发生率㊁HP感染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度㊂停药2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及胃镜,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情复发情况㊂疗效评判标准:(1)治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如反酸㊁嗳气㊁腹胀㊁腹痛等完全消失,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面积消失;(2)显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显著改善,HP
(-),胃镜检查炎性病灶消失面积>75%;(3)有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有所缓解,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消失面积50%~75%;(4)无效:治疗后胃炎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HP(+),胃镜检查炎性病灶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㊂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按总分100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中,满意≥90分,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满意数+较满意数=总满意数㊂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
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49例㊁显效124例㊁有效17例㊁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91.00% (273/300);对照组治愈120例㊁显效105例㊁有效45例㊁无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75.00%(225/300)㊂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2,P<0.05)㊂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胃炎相关症状如反酸㊁嗳气㊁腹胀㊁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19.65±4.57)d,对照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30.28±5.33)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皮疹6例,恶心5例,失眠4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18/300);对照组出现恶心10例,失眠7例,头晕和便秘各6例,腹痛㊁腹泻㊁头痛㊁皮疹各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45/3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5)㊂
2.4 HP复发率比较 随访12个月,观察组HP复发率为
3.02%,对照组HP复发率为11.66%,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
2.5 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165例㊁较满意120例,满意率为95.00%(295/300);对照组满意136例㊁较满意119例,满意率为85.00%(255/300),二者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㊂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HP相关性胃炎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㊂首先,HP相关性胃炎对人类主要危害之一,就是它具有传染性〔4-5〕,可通过口-口㊁粪-口和胃-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且普遍人群易感㊂其次,中国HP感染具有低龄化趋势,尤其是11~12岁儿童发病率较高,由于患儿病情具有抵抗力差㊁病情复杂㊁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因而其日常㊁生活㊁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均受到严重影响㊂再次,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HP感染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客观现象〔8〕,一方面,未注重相关HP感染筛查;另一方面,在已知或未知家庭成员中有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情况下,仍混用餐具,因而在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反复的同时,也将HP传染给了其他家庭成员㊂
此外,抗生素耐药使得抗HP治疗方案存在不稳定的客观情况〔9-10〕,因而临床医生在选用抗HP药物时,除了往往需要多联给药外,还常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病情复发的患者,其抗生素的使用显得更为复杂,此外还需指出的是,由于多数抗生素不宜用于低龄患者,因而也造成了临床治疗方案的用药困难㊂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㊁积极㊁有效地控制HP相关性胃炎的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在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㊂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年满18岁的患者中,使用雷贝拉唑胶囊㊁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疗程较短,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讨㊂
参考文献:
〔1〕 王仲略,周刚,沈慧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
(8):1817.
〔2〕 骆泉,赵洁,徐关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胃炎及病理之间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
(11):247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J〕.重庆医学,2017,40(12):705.〔4〕 崔璨璨,李长锋,张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
(6):1287.
(下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