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流动对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青年研究62003年第11期农民工流动对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罗忆源
内容提要:农民工流动一方面是依赖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关系实现,另一方面也对其社会关系网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社会关系网络以初级群体为
主,并以初级关系为基础不断建构次级关系;社会关系网络的地域范围大大拓展;
建立起非亲缘的各类社会关系网络,使农民工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有机会移植到城
里。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概念。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与联系;社会互动,特别是有强度的社会互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断定没有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动,就不会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强调这种互动所形成的纽带关系对人们行为的结构性限制;认为人与人之间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纽带关系不仅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对某一个人来说,其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和熟人等都是其个人社会网络的组成部分,个人可以从自己的社会网络中获得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
自80年代后期首次出现/民工潮0以来,数千万农民的跨地区流动持续进行,关系着城镇与乡村,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农民在市场信息很不畅通和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向外流动,主要是通过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络实现,而这种/关系网络0又贯穿于农民工的再流动、生活和交往的整个过程。
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对其社会关系网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进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地重新构建新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网的过程。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他们主要面对的是一个不熟悉的、充满/陌生人0的世界。他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建立的那些社会联系大都被远远地抛在了家乡;他们在那个社会所遵循的那些规范和观念,也在这个充满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中变得愈来愈不适应。他们原来的那些社会联系由于他们外出打工的行为而被无可奈何地和强制性地割断。这样所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农民工自身在城里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和心理上的结构性紧张和危机。面对这种结构性的紧张和危机,为了在城里生存、适应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必须学会和城市里的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过程中,加深相互理解,加深相互的感情,从而在城市里再建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个案分析
个案A,男,初中文化水平,1996年退伍就开始外出打工,由同乡介绍,到了中山一家皮鞋厂工作。在那他认识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事,A说他喜欢打游戏机和台球。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到附近的游戏机室和台球室玩,这使他认识了不少的当地人,结交了不少朋
友。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他和湖南的李某还成了好朋友。据李某说,1998年在湖南做床垫生意很赚钱,于是他们合伙到湖南去做床垫生意。在做生意过程中,他又认识了不少人,也结交了一些朋友。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不顺利,1999年下半年,他经朋友介绍到了南海的一家专门帮人装窗帘的公司,做了一年左右,觉得工资太低,通过另一同乡的介绍,又转到顺德。在那里他自己做起卖棉被的生意。自己租房子,加工棉被,然后把加工好的棉被拿到商场让人帮忙代销。现在帮忙做代销的那家商场的主管是他以前在南海打工经人介绍认识的一个同乡的朋友。A说有时会去发廊洗头理发。在顺德做工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发廊洗头时认识了在发廊工作的廖某,不久后两人开始恋爱,并最终结成百年之好。A现在还是在顺德做这种买卖。
个案A的第一次流动和大多数农民工一样,是通过自己在农村就有的初级关系(同乡)为主体的社会网实现的。当他到城市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又不断再建构社会网络关系。这些新的社会网络关系有以下的特点:
(1)这些社会关系网络首先以初级关系为主,再以初级关系为基础不断建构次级关系。A最先到中山,后来到顺德,包括在顺德找代销商都是首先通过初级关系(同乡)实现的。在此基础上,A又建构了自己在城里的次级关系,通过工作结识同事,通过做生意结识朋友,通过老乡和代销商取得联系等。
(2)社会关系网络的地域范围大大扩展。没有流动前,A说他熟悉的大多就是本村的,邻村、镇上或县城的朋友都没有几个。现在A认识、熟悉的有远至外省的,近至本村的。A 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地域范围上大大扩展了。
(3)非亲缘社会网络关系也扩展了。流动前,A的社会关系网络以亲缘和地缘为主。在城里工作后,他建立起自己的业缘关系(同事)、趣缘关系(打游戏机和台球时结识的当地人)、友缘关系(和湖南的李某等成为好朋友等)。同时,/同乡0这种地缘关系也得到了扩展。在乡土社会,同乡仅仅指同一村或同一族的人,而流动后,老乡、同乡成了一种颇具弹性的、泛化的概念。小到同村的、同族的,大到同镇的、同县的都可以叫/老乡、同乡0。A说出门在外,就算看见同一县城来的,都觉得很亲切,都叫老乡。
(4)姻亲的地域范围扩展了。A在顺德时,通过去发廊洗头理发的机会,认识了湖南的廖某,并最终结成夫妻。流动使A的姻亲地域范围扩展,出现了跨省婚姻。
个案B,男,小学文化程度,1997年外出打工,那时他37岁。他最开始是经表弟介绍到顺德一家手袋厂工作,在那认识了其他的一些老乡和同事。1999年他通过老乡介绍,转到一家玩具厂工作。到2000年,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邻村的从事棉被加工业的廖某,并成了好朋友。2001年,在廖某的鼓励和帮助下,B辞去了玩具厂的工作,也开始从事棉被加工业,当时他把家乡的弟弟叫来一起干。B说现在和廖某是好朋友了,平时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会相互帮忙,他说反正是一个地方来的嘛。现在大家还经常一起去买原材料,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生意做得不错。2002年,B把老婆和一个儿子叫来帮忙,而弟弟则自己到南海自立门户了。现在B一家已经在顺德安定下来了,他们有时会约上附近的同乡、朋友一起打打麻将和扑克牌,有时也会和附近的当地居民打,B说老乡、朋友就是这样熟悉起来的。
个案B在流动中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个案A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初次流动都是通过初级关系实现(B是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网络的地域范围大大扩展了,建立起自己的业缘、趣缘和友缘群体等。除此之外,个案B建构社会网络关系又有自己的特点:
(1)B在流动中产生了迁移的连锁反应。从事棉被加工业时,他先是把自己的弟弟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