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二)

2.小说阅读教学环节安排的两种常见方式

(1)着眼于阅读主体的小说教学环节安排

阅读小说作品需要更多的主体投入,需要主体(学生)分外关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阅读反应。因此,着眼于阅读主体的教学环节安排,应该立足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评点、讨论等方式发展学生独特的审美经验。

例如,石海红老师在教《十八岁出门远行》时,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旁批,在“旁批”的实践与讨论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想象与移情能力。围绕这一核心教学内容,设计了下面四个环节:⑤环节一:导入。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初读感受,再请两组学生把初读感受写在黑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预计可能出现的词语:“迷茫”、“莫名其妙”、“乱”、“模糊”一类的词语,可能是学生对某些情节不能理解,或对为什么要设置某些情节有疑惑;“戏剧”、“特别”、“诡异”、“纠结”、“精彩”一类的词语,可能是学生对某些语句、某一情节设置或小说艺术手法的评价;“独立”、“肮脏”、“现实”一类的词语,可能是学生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概括。)

环节二:交流质疑提问

学生可能有的疑问:司机为什么要做广播操?为什么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他与抢劫的人是何关系?

(讨论明确:复杂多变的社会,对刚成年的“我”来说,有很多事儿是不能理解的,作者就是要用这些在“我”眼里毫无因果联系的情节,表现“我”不能理解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人生的怪异与荒谬感也就凸现出来了。)

环节三:交流旁批,品味语言,理解十八岁的“我”这一人物形象

学生可能感到新颖独特的语句:(1)“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2)“所有的人都像蛤蟆似的蹲着捡苹果。”(3)“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

环节四:写一段“总评”,总结自己的阅读活动和学习收获

第一个环节是引出学生的阅读初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对这篇课文阅读中的疑难之处(第二个环节),在充分交流疑难问题之后,让学生写旁批并交流各自的旁批(第三个环节)。有了前三个环节的充分活动,学生的小说阅读经验在相互交融中得到提升。于是最后让学生各自写一段“总评”,反思自己在这篇小说阅读学习中的得失。

(2)着眼于阅读对象的小说教学环节安排

所谓“阅读对象”,指的是学生要在课堂上阅读的“这一篇”小说。着眼于阅读对象的小说教学环节安排,立足于小说文本,把小说知识(叙述视角、故事与情节、人物创造、场景安排等)作为核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内容的学习获得基本的小说阅读与鉴赏方法。例如下面的案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⑥

教学目标:从一些细节描写入手,运用金圣叹小说评点鉴赏方法,推求“细部”与“细部”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品味小说在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教学环节:

(1)介绍金圣叹“先事而起波”和“事过而作波”两种推求内在关联的小说评点鉴赏方法。

(说明:金圣叹认为“夫文章之法,有先事而起波者,有事过而作波者”。所谓“先事而起波”是指事先埋下一笔,先“因”后“果”。而所谓“事过而作波”是指事后补叙原因,先“果”后“因”。了解金圣叹这两种鉴赏方法,重点让学生明白小说鉴赏方法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鉴赏内容,离开了具体内容的方法是无效的方法,所以我们的鉴赏一定要从细部描写入手。)

(2)学生仿照金圣叹的方法从细部入手进行“推求内在关联”式鉴赏。

(说明:先由学生在通读全文把握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各自寻找“鉴赏点”,然后我把学生找到的“鉴赏点”加以归类,主要按“先事而起波”和“事过而作波”分为两大类,交给大家讨论,学生兴趣很浓,讨论气氛很热烈。学生的鉴赏点主要集中在小说对“风雪”的多处描写(含正面与侧面)、对“火”的多处描写、对“刀”与“花枪”的多处描写、对陆虞侯三人的语言描写等方面。)

(3)学生谈鉴赏体会。

(说明:综合起来,学生主要表达了这么几种鉴赏体会:一是认为通过这种鉴赏方式,对小说的鉴赏更加深入了,以前学小说只学一个大概的东西,没有深入细节描写中去推求因果联系;一是认为通过这课书的学习,学会了鉴赏小说的一些方法,以后读小说尽量也用这些方法去鉴赏;一是认为在这课书的学习中,透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更加了解了主人公林冲的性格发展,明白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是怎样被一步一步逼上梁山的;一是认为这种鉴赏方式很新颖也很好,明白了文学作品中存在因果联系,以后在读小说的时候不要光看一个大概的故事,而要看仔细一些,争取品出语言背后的因果。)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的鉴赏已经深入到了小说的内部,他们对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有了真切体悟。

这个案例主要是教“小说鉴赏方法”。立足于“阅读对象”,从小说文本中提炼出可教的内容,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形成一种层递关系,指向明确,操作性强。

三、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下面我们通过李先梅老师《变色龙》这篇课文多次备课的经历⑦,展示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从李老师历经变化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可以看到,一个好的设计是在不断打磨、不断吸纳知识、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中形成的。

李老师首先以“幽默”为落点进行了一个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之一:“搞笑”版

1.预习。通读全文,解决生字词,思考:这篇课文带给你的最大

感受是什么?

2.导入。列夫·托尔斯泰称誉契诃夫为“第一流的幽默作家”。的确,读过他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人,都会忍俊不禁。请你说说小说的哪些方面让人忍俊不禁?

3.筛选信息。

①小说里审案的警官在审案过程中变来变去很滑稽,很夸张。

②小说的题目,用一种动物的名称来比喻一个人,很讽刺。

③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奥楚蔑洛夫,在俄语中是“疯癫”的意思,用它为姓,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④课文情节很有意思,这个案子被审判的是一条狗,和文中的人物哈巴狗形象很吻合,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的巧妙构思。

⑤文中人物的语言很幽默,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⑥小说中的受害者赫留金的形象也很滑稽可笑,想必他是一个很无聊的人,想获得一笔赔偿的计划落空,反而被人耻笑。

⑦文章的结尾也很滑稽,赫留金不仅没有得到赔偿,反而落得“早晚要收拾”的下场。

4.归纳主题。

师:在这些让人好笑的人物和情节中,作家着力刻画的是什么?

明确:刻画了一个沙俄警官在审案过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形象。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