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汲黯传阅读附答案
汲黯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3)

汲黯传阅读答案附翻译(3)
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
庄助替他请假。
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
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
黯所奏之事。
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汲黯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汲黯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
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缪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大行:官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0分)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够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省钱,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冷清,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注释]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指河南郡。
③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屡次。
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大的原则。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上使黯往视之使:派遣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于是、就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1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不畏强权,按理处事的品质,从原文中“臣谨以省钱”这一句可以看出。
(2分)1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扼要说一说。
(2分)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
然后“东海大治”。
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爱护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社会氛围。
汲黯传开明版

汲黯传【重点、难点】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记叙了位列九亲卿的西汉高官汲黯的一生。
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一统天下的西汉王朝建立了。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王朝短期覆亡的教训,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封建统治得以巩固。
出于统治的需要,西汉文帝、景帝、窦太后和相国曹参等俱好黄老,以无为而治国,因而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思想文化也在变化和发展。
汉武帝即位后,在儒家大师董仲舒的帮助下,逐斥“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思想的统一。
汲黯身为高官,“学黄老之言”,他与汉武帝、公孙弘、张汤的矛盾冲突,实质上是“无为而治”与“阳儒阴法”两种治理路线的矛盾冲突。
二、了解本文的内容与结构,认识汲黯耿直的性格特点。
全文共十三段,可分为三部分,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第一部分(第一段)介绍了汲黯的家世和为人,具体记叙了汲黯两次受武帝派遣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和治理东海郡的政绩。
汲黯深得武帝赏识,荣升高官,位列九卿。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二段)是记叙的重点。
通过对汲黯处世态度的记叙,表现了他“性倔,少礼,面折”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因为他“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因此,“不得久居位”。
其一,为人耿直,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巴结权贵。
①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丞相,中二千石的高官谒见都行跪拜礼,田蚡却傲不答礼。
但汲黯会见田蚡却从不行跪拜之礼,只是拱手作揖而已。
②大将军卫青位高权重,姐姐做了皇后,皇帝要求群臣对卫青都要谦恭卑下,故众臣见卫青多行跪拜礼,只有汲黯对卫青行平等的礼节。
他认为,让卫青有行平等礼的朋友,更是对他的敬重。
③就是对待汉武帝,汲黯也从来都是当面指出错误,不顾及面子。
丢了脸的武帝恨不得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其二,主张黄老思想,坚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做法。
①汲黯治理地方政事,不苛求细节,只抓大纲,廉洁清明,业绩突出。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予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住。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②深竖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注)①脩絜:高尚纯洁。
②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纳贡赋与服役。
“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阅读答案(附翻译)

“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答案:D.夺:改变。
【解析】A.比的本义为“并列;并排”,《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如:纳比笼中。
B.“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矫即假托之意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指”同为“旨”通假字,即意旨,文中就是这个用法。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翻译成“因而”。
汲黯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2)

汲黯传阅读答案附翻译(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D】(夺:改变)【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可以运用可以运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顺可能有误。
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夺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
1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D均介词在)【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
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
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
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12.【命题透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题透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
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
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
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13、【命题透析】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题透析】(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
1分,大意1分)。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
加:更,1分。
大意1分)。
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史记_汲黯传阅读附答案

史记·汲黯传阅读附答案史记·汲黯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黯为人道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里手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色彩,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见,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何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沉默,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摆布日:“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
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为人道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B.黯为人道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C.黯为人道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D.黯为人道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之言: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汲黯直言进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汲黯直言进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汲黯直言进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节选自《史记 ? 汲郑列传第六十》)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黯以父任则思无以怒而滥刑B.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B.弘大体,不拘文法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D.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②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③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④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⑥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⑤⑥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汲黯传》的阅读题及答案

《汲黯传》的阅读题及答案关于《汲黯传》的阅读题及答案汲黯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史记·汲郑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比:并排,挨着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C.伏矫制之罪矫:纠正D.以数切谏切:急迫,切迫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黯以父任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DC不足以辱天子之使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 D.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汲黯传阅读答案含解析

汲黯传阅读答案含解析
汲黯传阅读答案含解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汲黯传阅读答案含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纲鉴易知录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古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
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缪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大行:官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汲黯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汲黯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C.匈奴,兴起于今内蒙古一带,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首领叫单于。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常用来泛称除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汲黯自有主张,不按命令行事。
汲黯奉命视察东越相攻之事,还没到目的地,就从吴地折返,还说东越相攻是民风本来就好斗,不值得过问。
B.汲黯注重大体,反对玩弄文法。
汲黯为政力求无为,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与张汤辩论,张汤总爱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对其大加痛斥。
C.汲黯语言刚厉,责人不留情面。
对张汤更改制定律令,他多次在皇帝面前质问、怒骂;后来当面指责皇帝用人不当,但仍旧得到皇帝的赞赏。
D.汲黯仗义执言,反对善待匈奴。
他反对杀长安令,认为匈奴叛将降汉,朝廷可慢慢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按顺序接他们过来,不应骚扰全国不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译文:(2)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译文: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命题透析答案(1)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公孙弘、张汤等人。
(关键词“稍”“同位”“非毁”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汲黯心胸狭窄,不可能没有一点怨恨,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在上面。
”(关键词“褊心”“望”“前”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
孝景帝死后,太子即位,任命他做谒者。
东越人互相攻打起来,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
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不值得屈尊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调任为荥阳县令。
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阅读题含答案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阅读题含答案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黯为人,性倨少礼倨:傲慢B.群臣或数黯数:责备C.遇黯加于平日遇:对待D.诈足以饰非饰:装饰【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黯为谒者,以严见惮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病且满三月示赵弱且怯也D.于群臣无二而耻学于师【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史记 汲黯传》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杂著》(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
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司马迁《史记·汲黯传》)材料二: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
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
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平?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又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仗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
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矢。
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
帝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
或时不冠。
至黯见不冠不见也。
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
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
大治。
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汲黯传阅读附答案
史记·汲黯传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
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B.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C.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D.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老之言: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B.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
C.唐虞之治:“唐虞”是指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
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匈奴的别称,含有轻蔑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黯性格傲慢,不讲究世俗礼仪,但品行端正,喜好学习,而且敢于直谏,曾多次触怒皇上,使皇上非常生气。
B.汲黯的祖辈曾得到过古代卫国国君的宠爱,在他担任太子洗马时,因为他的行为严正而得到了别人的敬畏。
C.汲黯不慕权贵,对窦太后的弟弟田蚧,卫皇后的弟弟卫青,都是不行跪
拜之礼,而是行平等之礼。
D.汲黯信奉黄老学说,事事亲力亲为,勤勤恳恳,治理东海郡不到一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答案:
4.B。
5.D。
解析: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6.D。
解析:“事事亲力亲为,勤勤恳恳,治理东海郡不到一年”不准确。
7.(1)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讨好奉承,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 (宁:难道;令:让;从:顺从,盲从;义: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以上4点各1分,大意1分)
(2)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毁:诋毁;疾:痛恨;说:通“悦”,喜欢;“诛之以事”:状语后置。
以上4点各1分,大意1分)
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
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
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
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
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
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
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
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
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
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
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
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
”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