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裂开的预防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旦发生了切口裂开,再次行切口二期缝合往往是不 可避免的。但缝合切口前常常需对切口裂开的原因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腹部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如果不能排除腹 腔存在感染灶,如残余脓肿甚至肠瘘等,再次缝合切口是毫 无意义的。Tillou等¨引的统计表明,急诊创伤行剖腹探查 手术的病人术后发生切口裂开者,约71%合并腹腔感染。 术后切口裂开甚至可作为提示此类病人腹腔存在感染的间 接证据。
在病人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或客观条件不允许立即行切 口减张缝合手术时,暂时先行皮肤的缝合以封闭切口是十 分必要的。这样可减少切口可能受到的污染并避免液体的 丢失,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待病人一般情况有所改善 后再行切口疝修补术。对于切口深层裂开而皮肤层未裂 开,仅有液体渗出且无切口感染证据时,也可据病人具体情 况决定何时行二期缝合。但是如行延期缝合则须排除切口 下的内容物如肠管等嵌顿于切口内形成绞窄性肠梗阻的可 能。对于另一类由于腹腔高压等因素使得切口裂开后腹壁 甚至皮肤也无法缝合的情况来说,可行补片覆盖,留待以后 通过植皮手术来恢复皮肤的完整性。近年来,一种负压无 菌敷料也逐渐用于急诊情况或手术存有高风险而无法立即 行切口二期缝合的病人,应用这种负压无菌敷料先覆盖并
总之,术后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 治疗全过程,许多因素贯穿于始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切口裂开对疾病转归的负面影响,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方 有可能将切口裂开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针对切口裂开的各 种传统的、经验性的预防治疗措施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相 关证据支持,这也有待于广大临床医生进一步在实践中加 以总结。
理想的切口缝合既要避免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的发生, 同时又要尽量减少切口疼痛和缝线窦道的形成。在切口缝 合上,我们目前有各种切口缝线和缝合方式的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缝线包括快吸收缝线如肠线、铬肠线、聚 乙醇酸(Dexon)线和羟乙酸乳酸聚酯910(Vicryl)线等,吸 收时间为20—90d。慢吸收缝线如聚二氧六烷酮(PDS)线
度/切口长度在4.0—4.9之间时肥胖就不再是影响因素,
万方数据
由此可见缝合技术也相当重要。但有时术后各种原因致腹 腔压力持续增高仍会使缝线相对过紧,此时除了采取措施 缓解腹胀外,有学者尝试改进切口缝合技术使腹壁保持更 大的弹性以对抗腹内高压。Marwah等¨副报道的一项随机 前瞻性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腹膜炎腹正中切口关腹时, 游离切口两侧皮瓣后纵行松解5—6cm腹直肌鞘可明显减 少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的发生率,同时病人的切口疼痛感也 明显减轻。
和聚葡聚糖醇酯(Maxon)线等,吸收时间多在180d左右。 此外还有不可吸收缝线如合金缝线,尼龙线,聚丙烯(Pm- lene)、聚乙烯(Ethibond)和聚酰胺(Ethilon)线等。一项涉 及15篇研究,纳入6 566例的关于腹正中切口缝合技术和 (或)缝合材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快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组较慢吸收或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组更易形成切口疝。 这是因为快吸收缝线常常在切口愈合的第二阶段即逐渐失 去强度,而这一时期如果病人合并不利切口愈合的全身或 局部因素,则切口很容易裂开。而慢吸收和不可吸收缝线 组两者之间在切口疝发生率的比较上没有区别。间断缝合 除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外,其余与连续缝合组效果近似…。 而weiland等拉1报道的一项涉及12 249例病例的meta分 析结果却显示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更易发生切口疝和切 口裂开。Derzie等归。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也提示问 断缝合较连续缝合更易发生切口裂开。在缝合方式上多数 学者的研究表明分层关腹较全层关腹更易发生切口裂开和 切口疝¨’91。总之,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上述学者 的研究,我们推荐切口的缝合采用慢吸收缝线如PDs线等 连续缝合腹膜和肌鞘。
切口全层裂开以后,应立即对切口以及切口内膨出物 予以保护,避免受到二次污染。可用大块无菌敷料覆盖,争 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行二期缝合。缝合应在麻醉配合有着良 好的肌松状态下进行。强行的回纳内容物后行切口的拉合 往往会因局部张力过高且无良好镇痛而造成筋膜的撕裂。 切口全层减张缝合是有效的措施。但减张缝合不宜过密, 保持适度的张力,以不出现张力性水疱和切口附近皮肤颜 色无改变为度,以免影响切口各层组织的血运。Ni鹊e- bmgge等∞叫1997年曾报道了在动物实验中运用单股与双 股缝线的比较,及间断与连续缝合关腹的比较结果,证实双 股缝线连续缝合可对抗更高的腹压。但随后这一研究小组 于1999年又在Lallcet上发表了另一篇涉及390例腹部手 术病人的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却令人吃惊:连续双 股缝线缝合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通常的单股 缝合组明显增高B“。可能的原因是过分的强调腹壁切口 的紧张度同时也会降低腹壁的顺应性,导致术后腹内压的 增高,促进了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并进而影响肺功能。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切口愈合的希望仅寄托在加强切 口缝合张力和缝线的抗张力上。
·46·
生国塞厦处型盘查!塑!生!旦筮!!鲞筮!赵
胶原纤维交错再生重组而改变。这一阶段切口可恢复其原 有的80%抗张力强度¨…。
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中,切口的选择和缝合也是一个 重要因素。对于一些须切除较多含皮肤组织的手术,如乳 腺癌根治术、直肠Miles手术(会阴部切口)及近关节处手 术等,术前术中需合理设计切口走行及切除范围,评估切口 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否则强行缝合既不利于病人的功能恢 复也难以避免术后切口裂开。这类手术多需放置切口内的 引流,以减少积液、积血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拆线时间也应 适当延长。对于腹部手术切口,传统上外科医生习惯行纵 切口,但统计表明横行或斜行切口术后并发切口裂开的概 率明显低于纵切口,对呼吸系统的负反应也较小,尤其适用 于婴幼儿,这与切口应力方向有关¨””J。我们在对先天性 幽门肥厚患儿行括约肌切开术时即采用上腹正中皮肤横切 口,游离皮下组织后,纵行切开腹白线。关腹时切口为内纵 外横,术后极少发生切口裂开。
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有关于切口裂开的大宗病例研究 报道。国外文献关于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影响因素的大样本 (406—19 206例)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较多文献支持的影 响因素包括:年龄>65岁,急诊手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肥胖,恶性肿瘤,应用类固醇激素,切口感染,缝线,低蛋白 血症,合并心肺疾病,腹膜炎,尿毒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其他报道的因素还包括:多次手术,吸烟,腹胀,切口造瘘, 全身感染,男性和切口周围2处以上引流等。1。j。通常合 并因素越多,切口裂开可能性就越大。
从缝合技术的角度来说,切口缝合时缝线不能打得过 紧或过松,应保持适度的张力。缝线过紧会致组织缺血坏 死或对组织产生直接切割,缝线过松时腹压增大会使腹腔 内容物挤入切口内,二者均会最终致切口裂开。Ismelsson 等”1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是腹正中切口 手术后切口感染和切口疝发生的影响因素,但当缝线总长
生国塞旦处整盘查!塑!生!星箜!!鲞筮!塑 文章编号:1005~2208(2007)01一0045一03
·45·
普通外科基本问题与基本技术
切Baidu Nhomakorabea裂开的预防与处理
耿小平,孙昀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尽管外科无菌技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手段在临床 已获广泛应用,切口裂开仍是外科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 症,其不仅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也给 病人身心造成伤害。切口裂开分为完全和部分裂开,后者 除皮肤缝线完整外,深层组织全部裂开,如皮肤能顺利愈合 则后期形成切口疝。其发生原因通常可与病人全身、切口 相关疾病及医源性等因素有关。理论上任何部位的手术切 口均存在裂开的可能,但腹部手术切口由于其局部解剖结 构的特殊性并且易受污染和腹腔压力影响,因而切口裂开 也更常见。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E—mail:xp—geng@163.net
万方数据
组织的形成,切口收缩和一些连接组织修复的发生¨“。这 ~阶段,切口组织随着组织愈合的启动和发展其抗张力强 度可达原有强度的15%~30%。大多数情况下切口拆线 也在这一阶段。但如发生切口感染、积液、积血、脂肪液化 和切口张力过大等都可使这一阶段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加 之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切口愈合的全身因素,这一时期 切口裂开的比例仍然很高。切口感染产生的脓液不仅对切 口愈合产生直接的屏障作用,还会造成组织缺氧,细菌内毒 素也会直接抑制胶原的合成。预防感染除了依赖于术中术 后抗生素的应用以外,还应尽量避免污染手术对切口的影 响。切口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关腹时应逐层以生理盐水 或含抗生素盐水冲洗,并以干纱布擦拭干净。而对于已严 重污染的切口,如消化道穿孔和腹腔脓肿清除术,在关腹前 可锐性切除切口两侧已严重污染部分的切口皮下脂肪组 织,再反复冲洗切口,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而引发的切口裂 开。此外,提高动脉氧分压也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一项涉及500例结肠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 示:术中和术后2h内持续吸人体积分数为80%氧气的病 人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吸人体积分数为30%氧气的 病人‘1“。通常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形肥胖及术中使用 高频电刀有关,但尚缺乏直接的证据加以证实。尽管动物 实验表明腹部手术切口用冷凝电刀较热凝电刀更有助于切 口愈合,但一项关于妇科手术下腹正中切口愈合情况的多 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应用何种电刀并不是切口愈合的影 响因素,热凝电刀在切口的止血方面似更有效¨“。在使用 电刀时我们应以细而尖的电极,采用无放电火花的合适功 率,距脂肪组织一定微小空间进行切割。尽量缩短电刀与 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以免造成大量血供较差的脂肪组织破 坏。关闭切口时尽量擦拭干净脱落的脂肪颗粒及坏死组 织,严格止血,缝合切口时不留死腔。关腹时是否需行切口 皮下引流以减少切口并发症尚有争议。1“。一些全身性的 影响因素如服用类固醇激素等被证实可抑制胶原合成从而 影响切口愈合。但如何停药常常让临床医生感到困惑。最 近的一项统计表明术前服药对切口愈合影响不大,术后服 药剂量大的~组病人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 于涉及伦理学的原因,尚无法开展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进一步明确。切口愈合的第三阶段(2ld至数年)组织因
参考文献
l二- 1J met M,SteyeIberg E,Neuensteyn J,et a1.Meta—analysis of tech· nique for closure of midline abdominal incisions[J].Br J surg, 2002,89(11):1350一1356.
主鱼塞旦处整苤查!塑!至!旦筮!!鲞复!塑
·47·
封闭切口。当切口随着腹压逐步下降而相互靠近时择期再 行缝合治疗,很多病人因此避免形成切口疝而再次手 术‘22]。
我们在强调切口裂开后再次缝合技术以及如何选择材 料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影响病人切口愈合因素的纠正。 例如通畅引流,合理选择抗生素控制全身和局部的感染,通 过围手术期治疗使病人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等水平接近正 常,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及鼓励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 复等措施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切口动态愈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1— 4d¨…,这一阶段主要完成血管、细胞及酶的再生修复,而切 口本身则无抗张力强度的恢复。因此在这一阶段任何导致 切口张力增大的因素都极易致切口裂开。如病人术后各种 原因致肠梗阻,儿童因切口疼痛持续哭闹,术前合并肺部疾 病和(或)长期吸烟史及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等原因致术后 持久剧烈的咳嗽等。有研究表明吸烟还会致外周血管收 缩,组织缺氧及降低机体组织中性粒细胞抗氧化能力和胶 原合成能力从而不利切口愈合。3 J。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 处理是减少这一阶段切口裂开的重要措施。术前至少2周 戒烟,肺部相关疾病的控制,术后尽早恢复肠道功能,促排 痰,咳嗽时平卧,以减轻因膈肌突然大幅度下降而骤然增加 的腹内压力,腹带的有效固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紊乱,纠正贫血,避免负氮平衡,术后镇痛等都是有效 办法。第二阶段为增生阶段(术后5—20d),主要包括上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