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探讨
【摘要】分析创新人格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以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提出以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对策。
【关键词】道德教育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
一、创新人格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人格的内涵
在心理学意义上,人格泛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品格、气质、意志力、观察力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的动力系统,是创新素质中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素质方面,它虽然不对创新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个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动力支持。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往往成为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更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二)创新人格的特征
1.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目标与价值导向。责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把服务于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幸福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属,从而激发学生感受实践、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持久热情。
2.批判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缺乏独立思考,只会循规蹈矩,就不可能见他人之所未见;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就不敢触犯“禁区”,挑战“权威”,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就不可能为他人之所未为。创新,首先要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敢于进行科学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
3.坚强意志。创新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艰辛和漫长,在毅力和坚持中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人们去探索,自控自律、严谨细致、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愈挫弥坚等意志品质是创新的基石。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具备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困难,不断迈向创新目标。
4.合作精神。科学研究表明,集体交流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讨论中实现的。具有不同知识
背景、思维方式的人合作,在多向思维交流中进行探究学习,在不同领域探讨问题和争论问题,有利于深刻的思维启发和神奇的知识整合,有利于每一个成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创新思维。同时,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对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道德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道德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理论基础
自孔孟起对人的教育就始于“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教”居于教育的首位价值,就是以德育为先,达到育人为本的目标,在本质上表达了教育的诉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创造力、社会能力及各种潜能,人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关系的普遍性包括经济关系、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思想关系等。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指人的个性化程度,具体表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自由个性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素质的自由个性发展;人格、意志、情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爱因斯坦提出的“全人教育”观点认为,健全的教育,首先必须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如果仅仅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作为学校的要务,而疏忽了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世界政治就会陷入困境。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的基础,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本质要求。
(二)道德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现实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都表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才能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三、道德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对策分析
(一)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内化为学生心理层面相对稳定的模式。高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时代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建构大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创新人格
大文化育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强调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知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人格结构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重激发学生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素质,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倡教育教学回归生活、感悟人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