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
层级一学业达标练
1.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性质的是( )
A.布朗运动B.能透过滤纸
C.电泳D.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OH)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2
解析:选B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也是溶液,故C错误;Ca(OH)
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
2
故D错误。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
3
D.Fe(OH)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3
解析:选C 胶体的本质特征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性质特征为丁达尔
胶体效应(即用光照射,在胶体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A、B均正确,C不正确;Fe(OH)
3
中的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D.火力发电厂的烟气管道里安装的静电除尘装置,它利用了胶体的电泳原理
解析:选D 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其依据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故A错误;
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故分散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故B错误;丁达尔效应利用的是光的散射原理,可以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错误;一般胶体中的胶粒带电,故可以在电场中向着某一极移动(即电泳原理),可以用于工厂除尘,故D正确。
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
解析:选D 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A错误;若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带电(如酒精溶液)或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带电(如淀粉胶体),则通电时,分散质粒子不发生移动,B错误;溶液中和胶体中的粒子运动都是无规律的,C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有,D正确。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选C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溶液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其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7.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B.聚沉C.凝胶D.布朗运动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1)Fe(OH)
3
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束通过Fe(OH)
3
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_____。
(3)Fe(OH)
3
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___。
(4)鉴别Fe(OH)
3
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1)因Fe(OH)
3
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
(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
答案:(1)E (2)F (3)B (4)F
8.Fe
2O
3
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
2O
3
固体(红棕色)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将其加入适量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
3
溶液,继续
煮沸至出现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
3
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
3
溶液,振荡摇匀后,将
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
3
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的液体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解析:(1)Fe
2O
3
固体(红棕色)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酸
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2)氯化铁和NaOH发生复分
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NaOH===Fe(OH)
3
↓
+3NaCl。
(3)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
3
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4)甲烧杯中液体为溶液、乙烧杯中液体为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乙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1)纯净物Fe
2O
3
+ 6HCl===2FeCl
3
+ 3H
2
O (2)FeCl
3
+3NaOH===Fe(OH)
3
↓+
3NaCl (3)红褐(4)乙
层级二应试提能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直径大小决定的
②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
③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④将饱和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⑤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⑥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解析:选 B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如雾、云)、液溶胶和固溶胶(如有色玻璃),③错误;胶体具有介稳性,若不提供聚沉条件,不会产生沉淀,⑤错误。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消失
C.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铁离子用渗析的方法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解析:选D 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A正确;向Fe(OH)
3胶体中加入H
2
SO
4
时,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而产生沉淀,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消失,B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Fe3+可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C正确;制备Fe(OH)
3
胶体应将饱
和FeCl
3滴入沸水中,若将FeCl
3
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得到的是Fe(OH)
3
沉淀,D错误。
1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
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
4和Fe
2
(SO
4
)
3
的溶液混合,再滴入
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 nm 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
2O 3
D.该分散系为胶体,胶粒直径即Fe(OH)
3
分子直径
解析:选B 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 nm之间,属于胶体的范畴,所以不是悬浊液,故A错误;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当一束强光
照射此磁流体时会出现明亮的通路,故B正确;磁流体是黑色的,而Fe
2O
3
是红棕色的,故所
得分散系中分散质不是Fe
2O
3
,故C错误;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Fe(OH)
3
胶体为红褐色,并
且Fe(OH)
3胶粒是很多Fe(OH)
3
分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分子,故D错误。
1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选B 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ol/L的FeCl
3
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 A 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将饱和FeCl
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
3
胶体
解析:选C A项,水不是分散系,错误;B项,Fe(OH)
3胶粒是Fe(OH)
3
分子的集合体,
Fe(OH)
3
胶粒的个数少于2N A,错误;C项,河流中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
等电解质,二者相遇可发生胶体聚沉,形成三角洲,正确;D项,将饱和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
中制得Fe(OH)
3
胶体,错误。
1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
3
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
2SO
4
溶液
C.2 mol·L-1 MgSO
4
溶液
D.FeCl
3
溶液
解析:选B 在Fe(OH)
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现象即出现沉淀。
四个选项都是电
解质溶液,所以都会有沉淀生成。
只有B中的H
2SO
4
会继续与Fe(OH)
3
沉淀反应,生成Fe
2
(SO
4
)
3
而溶解。
15.将少量饱和FeCl
3
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出胶体?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
功;Fe(OH)
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继续滴加盐酸,Fe(OH)
3
与盐酸反应,红褐色Fe(OH)
3
沉淀溶解。
答案:(1)FeCl
3+3H
2
O=====
△
Fe(OH)
3
(胶体)+3HCl
(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是否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
(3)①Fe(OH)
3
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②Fe(OH)
3+3HCl===FeCl
3
+3H
2
O
16.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
(1)向Fe(OH)
3
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_(填序号)。
①NaCl②FeCl
3③K
2
SO
4
④Na
3
PO
4
(2)为了把黏土溶胶(黏土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下列电解质时,________(填序号)效果最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l
2B.Al
2
(SO
4
)
3
C.KCl D.CuSO
4
解析:(1)Fe(OH)
3胶粒带正电,阴离子可中和其电性使其聚沉,Cl-、SO2-
4
、PO3-
4
中,PO3-
4
所带电荷最多,其聚沉能力最强。
(2)加入带正电荷最多的阳离子,可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明显。
答案:(1)④(2)B Al3+所带正电荷数最高,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