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

摘要:由于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的薄弱,因此对大学生必须加强海洋意识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海洋意识的教育内容,以及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问题。

关键词:大学课堂;海洋意识;教育

海洋意识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存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知总和,它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洋安全等方面意识。在中国,对学生开展海洋意识教育首先是从高校开始的[1]。但是迄今为止,在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教育的缺失不利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疆域,关注海洋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绝之声。早在15 世纪初,郑和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于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首先夺取南洋,则华夏危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说过:“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目前,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战略十分不利。导致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人就已经懂得了航海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在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兽牙做的鱼钩、兽骨和兽角制成的鱼漂、陶制或石质的渔网坠、蚌壳磨成的箭镞和镰刀等。虽然中国古代海洋经济的初级形态产生很早,但发展缓慢。海洋经济没能够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成分而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应有的地位,“沿海地区”也从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而是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各个不同的农业区[2]。这种重农轻商、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造成人们对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浓厚依恋和对海洋文化的淡漠态度[3]。

(二)大学课堂相关教育的缺失

在大学课堂中,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极低,教科书及畅销读物中涉及海洋的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鲜见,更缺乏宣传海洋知识、普及海洋知识和海洋科技的机构,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的了解海洋,致使相关知识浅薄。即使地理学专业,由于招生数量不多,加之海洋内容的教材编写极为匮乏,也严重地限制了海洋教育与研究的深入。这种教育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局面,据《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调查反映,只有30.5%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土除陆地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被调查者仅占27.8%,而对于我国的8 个海上邻国几乎都对归属

我国的岛礁或管辖领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一事实,仅有0.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4]。

(三)捍卫海洋权益的法制建设和宣传的滞后

自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关于涉外海洋法律制度的制定总体上处于滞后状况。我国直到1992 年才以立法形式宣布《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 年才公布部分领海基线,这样我国的领海及毗连区才有了国内法规定的轮廓。1996 年 5 月我国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我国享有200 海里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然而我国关于领海、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普及程度较低,对我国已经拥有的海洋权益内容一直缺乏应有的宣传教育,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相关的法律内容。近些年来,关于海洋国际年、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全国航海日等活动相继展开,为此全国各大报刊、电台多种媒体争相宣传,但过后海洋意识教育却不能够持久。其结果是广大民众很难形成一种系统、自觉和长久的海洋意识。与沿海省份比较,内地省份学生的海洋意识更是少的可怜。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20 世纪中期开始,全球现代化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认识利用海洋的新阶段,中国也加快了发展海洋事业的脚步,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大幅提升,为此高校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应不断加强。(一)强化对中国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的认识。“海洋国土”是属于或置于一个沿海国家主权或管辖下的地域空间中的海域部分,是一国陆地国土向海洋的延伸部分[5](p.426)。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规定,海洋国土包括内海水域、领海、大陆架和专署经济区等。我国享有主权和管

辖权的海域总面积约30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 个江苏省或84 个台湾岛的陆地面积,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是,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1/3,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为2.17,越南为2.19,菲律宾为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 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 平方公里,仅为世界平均数的十分之一[6]。

濒海陆域在今天中国主权范围之内,有沿海10省(区、市)的250 个县市以及港、澳地区,海岸线1.8万公里。我国沿海面积大于500 平方米的岛屿共有7300 多个,总面积约8 万多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近1.4 万公里,常驻人口的岛屿有430 多个,总人口近500 万(不包括海南省和台湾地区)。就海岛来说,在国防上是向外延伸的支撑点,对保卫我国蓝色海疆意义重大;在经济上,其价值不仅在于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在于其所处的全方位开放的区位优势。因此,海岛是一种宝贵资源,是国家的财富,重要的海岛有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等。这些陆域和海域联成“人地相关系统”,具有海洋性的特征[7](p.6)。我国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资源。我国海区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面积约279 万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陆架渔场为150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架渔场面积的1/4。我国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近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先后发现了六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即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盆地。此外还有化学、矿产、动力等种种资源。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陆地资源人均占有最低,必须格外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发展海洋产业。因此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