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
摘要:由于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的薄弱,因此对大学生必须加强海洋意识的教育。

文章从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海洋意识的教育内容,以及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问题。

关键词:大学课堂;海洋意识;教育
海洋意识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存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知总和,它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洋安全等方面意识。

在中国,对学生开展海洋意识教育首先是从高校开始的[1]。

但是迄今为止,在大学课堂中的海洋意识教育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这种教育的缺失不利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疆域,关注海洋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绝之声。

早在15 世纪初,郑和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于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首先夺取南洋,则华夏危矣。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说过:“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目前,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战略十分不利。

导致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人就已经懂得了航海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

在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兽牙做的鱼钩、兽骨和兽角制成的鱼漂、陶制或石质的渔网坠、蚌壳磨成的箭镞和镰刀等。

虽然中国古代海洋经济的初级形态产生很早,但发展缓慢。

海洋经济没能够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成分而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应有的地位,“沿海地区”也从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而是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各个不同的农业区[2]。

这种重农轻商、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造成人们对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浓厚依恋和对海洋文化的淡漠态度[3]。

(二)大学课堂相关教育的缺失
在大学课堂中,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极低,教科书及畅销读物中涉及海洋的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鲜见,更缺乏宣传海洋知识、普及海洋知识和海洋科技的机构,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的了解海洋,致使相关知识浅薄。

即使地理学专业,由于招生数量不多,加之海洋内容的教材编写极为匮乏,也严重地限制了海洋教育与研究的深入。

这种教育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局面,据《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调查反映,只有30.5%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土除陆地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被调查者仅占27.8%,而对于我国的8 个海上邻国几乎都对归属
我国的岛礁或管辖领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一事实,仅有0.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4]。

(三)捍卫海洋权益的法制建设和宣传的滞后
自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关于涉外海洋法律制度的制定总体上处于滞后状况。

我国直到1992 年才以立法形式宣布《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 年才公布部分领海基线,这样我国的领海及毗连区才有了国内法规定的轮廓。

1996 年 5 月我国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我国享有200 海里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然而我国关于领海、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普及程度较低,对我国已经拥有的海洋权益内容一直缺乏应有的宣传教育,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相关的法律内容。

近些年来,关于海洋国际年、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全国航海日等活动相继展开,为此全国各大报刊、电台多种媒体争相宣传,但过后海洋意识教育却不能够持久。

其结果是广大民众很难形成一种系统、自觉和长久的海洋意识。

与沿海省份比较,内地省份学生的海洋意识更是少的可怜。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20 世纪中期开始,全球现代化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认识利用海洋的新阶段,中国也加快了发展海洋事业的脚步,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大幅提升,为此高校对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应不断加强。

(一)强化对中国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的认识。

“海洋国土”是属于或置于一个沿海国家主权或管辖下的地域空间中的海域部分,是一国陆地国土向海洋的延伸部分[5](p.426)。

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规定,海洋国土包括内海水域、领海、大陆架和专署经济区等。

我国享有主权和管
辖权的海域总面积约30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 个江苏省或84 个台湾岛的陆地面积,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

但是,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1/3,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为2.17,越南为2.19,菲律宾为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 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 平方公里,仅为世界平均数的十分之一[6]。

濒海陆域在今天中国主权范围之内,有沿海10省(区、市)的250 个县市以及港、澳地区,海岸线1.8万公里。

我国沿海面积大于500 平方米的岛屿共有7300 多个,总面积约8 万多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近1.4 万公里,常驻人口的岛屿有430 多个,总人口近500 万(不包括海南省和台湾地区)。

就海岛来说,在国防上是向外延伸的支撑点,对保卫我国蓝色海疆意义重大;在经济上,其价值不仅在于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在于其所处的全方位开放的区位优势。

因此,海岛是一种宝贵资源,是国家的财富,重要的海岛有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等。

这些陆域和海域联成“人地相关系统”,具有海洋性的特征[7](p.6)。

我国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资源。

我国海区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面积约279 万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陆架渔场为150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架渔场面积的1/4。

我国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近年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先后发现了六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即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盆地。

此外还有化学、矿产、动力等种种资源。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陆地资源人均占有最低,必须格外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发展海洋产业。

因此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认识海疆领土争议的复杂性。

在国际海洋局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国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 3 个海区有一半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之中,需要按《联合国海洋公约》与邻国重新划定。

具体争议如下:在黄海,主要是与韩朝的争议,黄海海域总面积38 万平方公里,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 万平方公里。

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韩国可多划18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在东海,与我国有争议的主要是日本和韩国,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77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归我国管辖54 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我国将有16 万平方公里划归日本。

日本从钓鱼岛的主权主张、大陆架的科学调查及远洋海军实力的强化三方面着手,与我争夺东海海洋权益。

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一是岛礁被侵占,南沙群岛由200 多个岛礁、沙洲、暗沙组成,其中除太平岛等6 个岛礁被中国控制外,其他岛礁均被越、菲、马占领;二是资源被掠夺,南海已探明石油储量达350 亿吨,220 个油气构造区,78 个油田,66 个气田,可年产石油3600 万吨,天然气1300亿立方米。

在我传统海疆内石油储量235 亿吨。

南沙周边国家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在南海海域大肆开采海洋资源;三是我渔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初以来,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台渔民在南沙海域作业时,屡遭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驱赶、扣捕,甚至被判刑入狱。

对于南沙群岛的领土争议,我国坚持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目前的争端,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建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995 年7 月30 日,钱其琛在斯里巴加
湾同东盟外长举行对话时表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争议。

争议各方都应遵守国际法有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和有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不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

”[8]这个态度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显示了我国解决南沙争端的诚意,也为争端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

(三)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内容。

国际上海洋权益的斗争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国际上对海洋进行了四次大的分割,每一次分割都是缩小公海范围,扩大沿海国家的海洋管辖权。

1994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这是国际上对海洋权益的第四次分割,这次确立了12 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等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行使海洋权益再分配进入新的阶段,200 海里以内的海域逐渐国家化。

主权国家在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对一切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于人工岛、设施和结构物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的管辖权。

海洋上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200 海里的资源管理权限。

为此争夺管辖海域、争夺远海岛礁、争夺海洋资源、争夺和控制海上通道和战略海域成为国际海洋斗争的主要形式。

《公约》生效后,我国从中既可得益,又会面临着挑战。

得益的是扩大了我国的管辖海域。

如以旧的海洋法12 海里领海制度为标准,我国的内水和领海有37 万平方公里左右,而《公约》实施后,我国还有大约260 万平方公里的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因此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可扩大到300 万平方公里左右。

另外,《公约》确定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定了区域勘探开发制度,使我国有权在这一领域寻求应得的矿区,从事勘探和开采。

其实,我国作为第5 个登
记的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已在太平洋建立了15 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公约》生效后在法律上有了保证,这就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这块太平洋里的“中国地”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南海域,以西经150 度为界分为东西两区。

而且根据《公约》的有关条款,我国对其他公海的资源和权益也可分享。

然而,《公约》生效后也给我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南海周边国家也按照《公约》规定划定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在南海我与周边国家相间的海域宽度多数小于400 海里,因此就出现了重叠的现象,需要重新划界,使原来已存在的领土争议问题进一步激化。

这有待于我国按《公约》的原则,与周边国家通过谈判合理地解决[9]。

三、大学生树立海洋意识的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开发、建设海洋的信心。

我国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海洋开发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海洋,树立强烈的海洋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投身海洋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目前在海洋研究、海洋管理上的高层人才,大部分都来自国内的几所海洋大学和综合大学的涉海专业,为了培育高层次人才,必须加强和拓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口径。

(二)开拓视野,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都与海洋的开放息息相关。

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由于海洋在交通、国防、渔业、资源、环境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重大利益,海洋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意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时代的到来,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
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世界范围内海域开发和建设的潮流,才能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海洋教育与意识理念,加快我国海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增强大学生的海疆、海防意识。

目前,海洋国家都把海洋视为国防的重点。

以往“领海外即公海”,以海岸和领海为防卫对象的传统国防观已经过时了。

新“海防”范围包括一国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这些国家管辖区域,同时还包括海洋法所赋予的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享有的正当利益和海洋权益。

现在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部分属于我国的丰富海洋资源和重要海上通道成了一些国家争夺的对象。

一百年前,中国就是由于没有强大的海防被打开大门的,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负起唤醒国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海洋意识的责任,把国家主权管理尽量向外海延伸,不断加强国家对海域的实际控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