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医院内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的传播,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制定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必要性1.1 预防院感传播:医院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场所,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预防院感的传播。
1.2 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可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3 提高医院声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卫生标准,增强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和好评。
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基本原则2.1 分级管理:根据不同区域和环境的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分级管理。
2.2 全员参预:医院所有人员都应参预到消毒隔离制度中来,共同维护医院的卫生环境。
2.3 定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具体措施3.1 消毒措施: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案,对各种物品、设备和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3.2 隔离措施:根据病种和传播途径,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减少院感的传播风险。
3.3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和监督4.1 制度宣传:医院应加强对消毒隔离制度的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执行意识和遵守程度。
4.2 监督检查: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执行。
4.3 效果评估: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的院感监测和评估,评估消毒隔离制度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案例分析5.1 医院A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A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措施和隔离措施,成功控制院感的传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5.2 医院B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B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不力,导致院感传播频发,声誉受损。
5.3 医院C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C建立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三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诊疗区域、手术室、实验室等。
三、消毒管理1. 所有医疗设备、器械、用具等必须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执行。
2. 科室内必须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3.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接受正规的消毒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方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4. 每个科室必须设立专门的消毒操作区域,确保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效果。
5. 患者病床、床单、被褥等物品必须定期消毒,并进行记录。
6. 消毒记录必须详细、准确,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法等信息。
四、隔离管理1. 根据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对符合隔离要求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
2. 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确保隔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隔离区域内必须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护理用具,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治疗安全。
4. 所有进入隔离区域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通过严格的门禁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
5. 隔离区域内必须保持清洁、整洁,每日进行消毒和清扫。
6. 隔离期满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洁,确保隔离区域的卫生安全。
五、医废管理1. 医院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置。
2. 医疗废物必须分类存放,设置专门的垃圾桶和封闭容器,并在容器上标明明确的标识。
3. 废弃药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集中存放和处置,不得随意扔入普通垃圾桶。
4. 医疗废物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员工健康管理1. 医护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2. 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 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疑似传染病症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并停止工作。
2024年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2024年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消毒灭菌准则,所有进入人体腔道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具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与皮肤粘膜接触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进行消毒。
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洁,随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若为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应先消毒,再彻底清洁,然后再次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维修前需先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消毒灭菌应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
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首选物理方法;手术器械、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则选择干热灭菌。
不耐热的物品如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宜采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内窥镜则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____%戊二醛溶液进行浸泡灭菌。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应选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前需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配制时确保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效果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需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设备、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进行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使用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并消毒。
五、执行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进行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六、地面应采用湿式清洁,保持清洁状态。
如有血液、粪便、体液等污染,应立即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需有标识,使用后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基于标准预防,根据具体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一、确保布局合理,将口腔诊疗区与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立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被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____、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____天,超过____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____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二)是一种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1. 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消毒制度,包括消毒程序、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和使用等。
2. 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包括识别和处理感染病例、隔离病房的设置和管理等。
3. 隔离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制度,包括识别和隔离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病例、隔离区域的设置和管理等。
医院各诊室院感要求(新版)

医院各诊室院感要求
一、环境管理
1.普通门诊、儿科、肠道门诊与急诊科分开,设单独出入,
有预检分诊制度
2.诊室保持整洁,桌椅、诊查床、地面每日消毒清洁
人员管理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上班衣帽整洁,
2.进行各种操作和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3.普通门诊、儿科、肠道门诊与急诊科分开,设单独出入,
有预检分诊制度
4.诊室保持整洁,桌椅、诊查床、地面每日消毒清洁
四、消毒隔离制度
1.体温表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二道法浸泡消毒,每日更
换消毒液。
2.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物品须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
黏膜的器具和用品须一用一消毒。
3.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
彻底清洁消毒
4.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器械、用具做到一人一用。
5.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h更换,磨口瓶每周更换消毒
灭菌2次,碘伏、酒精、棉签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
6.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清洁柜中,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
包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7天,霉季5天。
无过期物品。
7.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置方
法。
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及监测。
8.使用后的药碗、弯盘等医疗器械及物品,放入科室专用桶
内,集中收回处理。
9.一次性医疗用品按《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
执行。
10.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2024年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五篇)

2024年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一、确保治疗室的卫生与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人员需着装规范,操作过程中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
二、室内设计应遵循合理性,明确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相关标识需清晰可见。
无菌物品应按照灭菌日期依次存放在专用柜中,过期需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三、无菌容器每周更换并消毒不少于一次,注射器遵循一人一针一管原则,止血带需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进行注射治疗时需使用无菌托盘,抽出的药液及开启的静脉输液无菌液体需标明时间,超过四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溶媒超过六小时不得使用,建议采用小包装以减少浪费。
五、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按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别放置,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进入病房的治疗车需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六、使用后的弯盘、止血带、湿化瓶、螺纹管等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确保全部浸没在液体下,干燥后备用。
七、每日需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物体表面、墙面、窗台和地面至少一次,同时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每四周清洁一次紫外线灯管。
八、各类废弃物及医疗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存放。
九、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半年检测一次紫外线灯的强度。
2024年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二)一、确保治疗室和换药室的清洁,明确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清晰标识。
医务人员需衣帽整洁,执行无菌操作时需佩戴口罩,操作前后需清洁双手。
二、实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的分开管理,同类感染病人集中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则需单独处理。
三、住院期间若病人出现急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病情,严格遵守隔离程序。
四、对于特殊感染病例,如艾滋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未知病原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需按照“特殊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五、积极推广卫生科普和消毒隔离知识,加强卫生教育工作,鼓励病人定期清洁个人卫生,如洗澡、理发、剪指甲。
六、病房需定期通风,并每周进行一次空气消毒。
床单位采用湿式清洁,每床一巾一换。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前言医院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但也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来源和传播途径。
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感染。
院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有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关键措施。
二、医院消毒制度1. 消毒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一定条件下杀灭或去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是集中人群的公共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必须对医院进行定期消毒。
2. 消毒对象医院消毒对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诊疗设备等。
医院应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环境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和措施。
3. 消毒方法常见的医院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则包括醋酸乙酯、过氧化氢等。
4. 消毒频次医院消毒应按照不同部位和不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频次。
常见的消毒频次包括日常消毒、定期消毒和应急消毒。
5. 消毒标准医院消毒标准应符合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医院应建立消毒质控体系,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6. 消毒人员医院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消毒培训和考核。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人员管理制度,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院隔离制度1. 隔离定义隔离是指将带有传染病患者或病原微生物携带者隔离在特定的场所,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蔓延,并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2. 隔离对象医院隔离对象主要包括感染病患者、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和疑似感染病人。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 隔离类型医院隔离主要包括标准预防性隔离、反式预防性隔离、空气传播隔离、以及滴、飞沫传播隔离等。
医院应根据不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方案。
4. 隔离管理医院隔离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隔离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隔离对象的生活和治疗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6篇)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特作以下规定:一、各单位要有消毒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传染病消毒管理.监测.检查,对职工进行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业务培训,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房与普通病房要有严格区别,并设立明显标志,做好院内污水处理。
三、对有关科室的消毒必须做到。
手术室一病一消毒,产房.婴儿室随时消毒,供应室.消毒室.治疗室.制剂室等每天定时消毒。
四、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每周一次,并做好消毒检测记录,每年接受防疫部门两次抽查。
五、购置一次性医疗.卫生.保健消毒药械,产品要有三期批号,产地及省厅批准文号,要符合《国家消毒管理办法》卫生标准。
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查处,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或回收集中销毁。
六、玻璃针管.多用针头和浸泡的器械,使用高压灭菌消毒,夏季一天,冬季三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严防混浊变质。
七、消毒过的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盛器内,要有明显标志,不得与带菌物品同放。
清河区人民医院____.09.19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2)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消毒和隔离措施的规定和制度。
消毒制度包括对医疗机构内外环境、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的规定。
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办公区域、诊疗区域、手术室、病房、卫生间等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操作。
隔离制度包括对患者进行分类隔离的规定。
医疗机构要根据不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隔离措施的分类和实施。
常见的隔离方式包括空气传播隔离、滴播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特殊的隔离措施,如负压隔离室、单间隔离等,以避免疾病的扩散。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本(4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预防与控制传染疾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病房、手术室、实验室、医疗设备和器械以及公共区域,严格执行。
3. 应急消毒3.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启动应急消毒措施。
3.2 应急消毒措施包括对病房、设备和器械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或使用消毒剂喷洒进行全面消毒。
3.3 医院应配备专业消毒人员,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4. 定期消毒4.1 根据医院的消毒计划,定期对医院内所有区域进行消毒。
4.2 根据具体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对于高频接触的区域和设备,要加大消毒频率。
4.3 消毒工作由专业消毒人员负责执行,确保消毒质量和效果。
5. 消毒器械和设备的管理5.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器械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5.2 消毒器械和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5.3 消毒器械和设备的消毒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消毒时间、人员和方法等信息。
6. 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6.1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6.2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穿戴无菌衣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3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必须立即洗手并更换清洁衣物,防止疾病传播。
7. 客户隔离管理7.1 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和患有特殊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进行治疗。
7.2 隔离病房应具备相应的隔离条件,包括独立空调系统、负压排风设备和专业的消毒设备。
7.3 隔离病房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8. 垃圾处理8.1 医院应设立专用的垃圾分类区域,并配备相应的垃圾箱和垃圾袋。
8.2 对于感染性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应专门收集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混合其他垃圾。
8.3 垃圾处理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监督管理、应急措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1.1 安全保障: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预防传染病:通过隔离患者和消毒环境,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1.3 保障医护人员健康: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二、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方法2.1 制定规范: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并明确责任部门和操作流程。
2.2 严格执行: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操作,确保规范实施。
2.3 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管理3.1 设立监督机构: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院感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
3.2 培训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和消毒技术培训,提高其执行制度的意识和能力。
3.3 建立监测机制:医院应建立消毒效果监测系统,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消毒隔离制度的应急措施4.1 突发事件处理:医院应建立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2 隔离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或者疑似病例浮现时,医院应即将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传播。
4.3 消毒措施:对病房、器械和医疗废物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处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消毒隔离制度的效果评估5.1 感染率监测:医院应定期监测院内感染率和院感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消毒隔离制度的效果。
5.2 满意度调查:定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消毒隔离制度的认可程度。
5.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及时调整和改进消毒隔离制度,不断提高院感控制水平。
总结: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院感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交叉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健康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文(3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员工的健康,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所有科室和工作区域。
三、消毒措施:1. 所有设备、物品、工具等在使用前后都需进行消毒处理。
2. 定期或有需要时对科室和工作区域进行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高风险区域。
3. 对有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例的科室和工作区域进行特殊消毒处理。
4. 对病房、手术室、诊室等常用区域进行消毒,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四、隔离措施:1. 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隔离,在专门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2. 对疫情期间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患者或疫情暴发地区的患者进行隔离观察。
3. 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所有医务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隔离培训。
4. 患者家属和其他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员,需遵守医院的隔离规定和要求。
五、个人防护:1. 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要求进行正确使用和更换。
2. 所有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员,必须接受防护培训,并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
3. 所有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应该佩戴口罩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六、员工健康管理:1.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2. 对于有传染病症状或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员工,需立即报告并接受医院指定的检查和观察。
3.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勤换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物品。
七、制度执行:1. 医院设立消毒隔离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
2. 制度执行者应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制度。
3. 针对制度违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追究责任。
八、附件:本制度的实施细则、流程图、培训材料等。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并接受相关检查和监督。
如有需要,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日期:XXXX年XX月XX日医院名称:XXX医院制度制定者:XXX部门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文(2)为了确保医院的环境卫生和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我们制定了以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措施:- 在医院的公共区域,如大厅、走廊、手扶梯等,设立消毒站点,提供消毒液和纸巾,供患者、访客和员工使用。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篇一」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篇二」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
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感染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部门、药剂部门、设备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和评价感染管理制度。
(2)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感染监测、培训、宣传、指导和监督。
2. 感染管理制度(1)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感染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时,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便于及时处理和预防。
(3)消毒隔离制度: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4)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5)手卫生制度:强化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6)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3. 感染管理培训与宣传(1)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2)开展感染管理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二、消毒隔离措施1. 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循环风消毒机等设备进行空气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2)物体表面消毒:对病床、桌椅、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3)手卫生设施:在病区、诊疗室等区域配备足够的洗手池、快速手消毒剂等设施。
2. 医疗器械消毒(1) reusable medical devices:严格按照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2)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3. 人员防护(1)医务人员: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等。
(2)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4. 隔离措施(1)传染病患者:按照传染病分类进行隔离治疗。
(2)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措施,防止耐药菌传播。
(3)重症患者:加强监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5. 感染监控(1)定期对病区、诊疗室等区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示例:1. 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接待区:定期对接待台、椅子、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 诊室:医生每次诊断完患者后,要对诊台、医疗设备、诊断工具等进行消毒。
- 候诊区:定期对候诊区的椅子、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
2. 住院部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每次患者出院后,要对病床、窗台、床头柜等进行全面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 护理站:每天定期对护士站的工作台、设备、电话等进行消毒。
- 患者餐厅:餐具、餐桌、餐椅等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器械: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手术间:每次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全面消毒,保持洁净环境。
- 手术服:医生和护士要定期更换手术服,每次手术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消毒。
4. 检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台、工作台: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后,对实验台、工作台等进行消毒,避免污染。
- 仪器设备:每天检测完毕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正常运行。
总结: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设立的。
医院要定期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还要确保医务人员使用防护设备,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规范消毒隔离操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持续改进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第四条各部门及科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2. 根据各类病原体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 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 提高员工的消毒隔离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培训。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四篇)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务必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务必到达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务必到达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务必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二)消毒隔离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保护病人、工作人员。
2、技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针一用一消毒制度。
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3、治疗室空气、地面要定期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并做好记录。
每一天上班前、下班后都要搞好所有工作场所的清洁工作。
4、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
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体温计、压舌板用后,应及时用消毒液浸泡。
5、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做隔离观察处置,尽快作出诊断和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6、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和处理。
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三)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1.1 预防院感传播:医院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地点,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预防院感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1.2 保障医疗质量: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3 提升医院形象: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形象,健全的制度能够提升医院的信誉和声誉。
二、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方法:2.1 消毒操作规范:制定消毒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浓度和使用方法等,确保消毒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2 消毒设备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的感染风险级别进行消毒处理,确保设备的消毒有效性和安全性。
2.3 隔离措施落实:建立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实施严格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止院感的传播。
三、消毒监测与质控:3.1 定期消毒检测:对医院内各个区域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消毒检测,包括空气质量、表面物品和手部消毒等,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3.2 消毒质控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质控培训,提高其对消毒操作的认识和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3 消毒记录管理:建立消毒记录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人员和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便于追溯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医院环境清洁管理:4.1 定期清洁消毒: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面、门把手等,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4.2 垃圾管理规范: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及时清理医疗垃圾,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垃圾传播。
4.3 空气净化措施: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提高医院内部空气质量,减少院感的发生。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现象。
为了减少院感的发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规范消毒操作1.1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消毒操作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消毒药剂、消毒设备的操作方法等。
培训内容应涵盖常见病房、手术室等不同区域的消毒要求。
1.2 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规程,规定不同区域、设备的消毒频率和方法。
规程应包括消毒药剂的选择、浓度、接触时间等要求,确保消毒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3 强化消毒监督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监督部门,对各个区域的消毒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督部门应定期抽查消毒操作的合格率,并对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整改和培训。
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2.1 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将不同类型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例如,将感染性废物、尖锐器械等进行单独收集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2 定期清理医疗废物医院应定期清理医疗废物,避免废物滞留时间过长导致细菌滋生。
清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2.3 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医院应选择合格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废物处理单位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避免废物对环境和人群的危害。
三、建立隔离病房制度3.1 制定隔离病房管理规定医院应制定隔离病房的管理规定,明确不同类型的感染病人应隔离的标准和要求。
规定应包括隔离病房的布置、通风、消毒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病人在隔离期间的安全和舒适。
3.2 加强隔离病房的巡查医院应加强对隔离病房的巡查和监督,确保隔离病房的管理符合规定。
巡查内容包括病房的清洁情况、病人的隔离措施是否得当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 提供必要的隔离设施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隔离设施,包括单人房间、独立的洗手间等。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消毒制度1.1 消毒目的- 消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院感的传播。
1.2 消毒种类- 高温消毒:如蒸汽灭菌、热风消毒等。
- 化学消毒:如酒精、氯化物等。
- 辐射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等。
1.3 消毒方法- 表面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
- 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2. 隔离制度2.1 隔离种类- 接触隔离:患者与其他人的接触受限。
- 飞沫隔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 空气传播隔离: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2.2 隔离措施- 单间隔离:将感染患者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
- 区域隔离:将感染患者集中在同一区域内。
- 密切监测:对隔离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
3. 培训与教育3.1 院感培训- 医护人员接受院感预防和控制的培训,了解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3.2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院感预防的教育,如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
4. 设备与设施4.1 消毒设备- 医院应配备先进的消毒设备,确保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
4.2 隔离设施-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配备相应的隔离设施和装备。
5. 监测与评估5.1 监测指标- 监测院感发生率、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风险。
5.2 评估方法- 定期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总结: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隔离措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同时,培训与教育、设备与设施的完善以及监测与评估的持续改进也是确保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2024年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操作规范1、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保持衣帽整洁。
进行操作时,必须佩戴工作帽和口罩,确保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使用经认证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次性产品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3、所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标准。
注射器、穿刺器、采血器等应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的规定。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需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使用过的物品与未使用过的物品需分开存放,并有明确标识。
5、对传染病人进行预检分诊,实行常规隔离措施。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单独隔离,其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需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物品需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或死亡后,应对病人的病房进行彻底消毒。
7、传染病人应按疾病类型分区隔离。
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需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需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离开污染区时需脱下隔离衣。
8、供应室需将无菌物品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储。
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2024年关于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制度(二)消毒隔离规定1、病房内应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患者。
2、医护人员需遵守标准防护原则,进入无菌区域或执行无菌操作时,应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备。
在进入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房间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如需要应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设立感染监控专员,明确其职责,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并监督相关措施的执行。
4、严格遵守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在进行抽血、输液等操作时,确保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应使用消毒液擦拭,每日清洁次数为____次。
病床应湿式清洁,确保一床一巾,每日清洁次数为____次。
6、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柜内,与待消毒物品分开放置,标识清晰。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题: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消毒、隔离、制度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消毒1.1 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对象表面的微生物。
1.2 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如醇类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
1.3 消毒的重要性: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隔离2.1 隔离的种类:隔离包括空气传播病原体隔离、飞沫传播病原体隔离、接触传播病原体隔离等。
2.2 隔离的原则:隔离的原则是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进行分类和实施。
2.3 隔离的措施:隔离的措施包括单人间隔离、空气流通良好的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三、制度3.1 制度的建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应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3.2 制度的内容:制度应包括消毒和隔离的具体操作流程、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隔离病房的管理标准等。
3.3 制度的执行:医院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四、监督与评估4.1 监督机制:医院应建立院感监督机制,定期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4.2 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医院感染率、消毒剂的有效杀菌率、隔离病房的使用率等。
4.3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效果。
五、医护人员培训5.1 意识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院感预防的重视和认识。
5.2 操作培训: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和隔离操作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5.3 知识更新:医院应定期组织院感知识更新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院感预防措施和规定。
结论: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院感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消毒、隔离,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监督与评估,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才能有效预防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和医院外环境。
2、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消毒灭菌原则。
应熟练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及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浓度、配制和使用方法,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按规定监测,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每天更换,密闭保存。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等可选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如煮沸,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5、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收回的可复用器械按可复用器械清洗流程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则应先消毒,再清洗,然后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一般诊疗用品,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电筒使用时应注意保持清洁,每日清洗或消毒剂擦拭干净,有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消毒。
感染患者用过的及时先消毒后清洗;无污染时可用一般清洁剂清洗,遇污染时先用含有效氯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电筒表面用75%酒精擦拭。
7、湿化瓶湿化水每日更换,湿化水应用灭菌水,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产品;复用的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必须一人一消毒;连续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消毒一次,如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
8、抽出的药液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9、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干式保存的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无菌包一经打开后,必须一次性用完,未用完的无菌物品不得再次使用。
10、体温计用后采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二道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保存备用,盛放容器每天消毒。
11、无菌物品必须放置无菌专用柜,应有物品名称、打包者姓名、灭菌标示和日期、失效日期,按灭菌日期依次摆放,每日检查,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不得使用过期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使用前检查包装有无破损和
潮湿,检查化学指示物判断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1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领取、保管、使用及用后处理等环节,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无菌物品在被放入无菌柜之前应出去外包装箱,专柜应清洁、干燥,距离地面高度为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并按失效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使用。
13、特殊区域如产房、ICU病房等重点科室,每日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及空气定期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
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抹布等)标识明显,分别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定点放置,不得交叉使用。
14、病房每日定时通风,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
病人用过的脏被服放于污物桶,不可随地乱丢。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1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6、疑似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按传染病管理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