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外必背古诗词十首鉴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从军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练习一
1.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2.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
练习二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 __主义色彩。二.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下面的问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练习一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歌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练习二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
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羌村三首》,回答下面的问题。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四.阅读诗歌《登楼》回答下列问题。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练习一
1.“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颔联描述山河壮观,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练习二
1.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
2.赏析诗歌尾联。
五.阅读诗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回答下面的题目。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练习一
1.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
2.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练习二
1.“幕中草檄砚水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
2.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的。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急促有力,行文如流水,像进行曲一样激越豪壮。
一.答案:练习一:1.直接抒发了自己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练习二:1、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2、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二.答案:
练习一:1. 诗眼就是“独”字,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2.诗人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练习二: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三.答案:
1.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2.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兵荒马乱,社会动荡,田地荒芜,年轻人都去参加战争,老百姓生活痛苦的现状。
四.答案:
练习一:
1.“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2.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练习二:
1.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2.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
五.答案:
练习一:
1.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
2.“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练习二:
1.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英勇无畏。
2.雄奇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