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fd3a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0.png)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 的一切……
匿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初读悟情 试体会下列诗句该用何种语气朗读: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儿,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 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想象,快乐 (2)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着急,我调皮
• 我要变成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 我要变成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好的歌给妈妈听。 • 我要变成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 我要变成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 我要变成一个美丽的发卡,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 我要变成妈妈的手,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金色花
泰戈尔
学习目标
壹 了解散文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的写作特点。
贰 (重点)
叁
品味诗歌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作者简介 • • •
• 泰戈尔 (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 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代表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作业布置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1554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6.png)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 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正是 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 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 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 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 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 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 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 园 丁 集 》《 飞 鸟 集 》《 吉 檀 迦 利 》 。 1913 年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 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 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 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da83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f.png)
-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3)深入剖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对于文本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4)联系实际,增强文化自信: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家乡的美景、风俗等,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的春天和冬天的美好。
(2)掌握艺术特色: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如形象生动的描绘、优美的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举例:《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冬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济南抱在怀里”,展现了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93dd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6.png)
5.课堂总结: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和《金色的小船》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对两篇散文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展示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散文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能够理解散文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关注学生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诗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难点:如何创造出贴切、富有创意的比喻和拟人。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散文诗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和解决策略: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1365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5.png)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 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懂意象
《荷叶•母亲》写的是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
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 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 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 徊、欹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 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荷叶•母亲》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莲花,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 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雅。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植物有何 深意?
结尾含蓄,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那 么,《散步》的景色描写是清新雅致。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 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所以它是
。
《金色花》则是虚拟的,作者
。
读懂意象
“诗歌其质,散文其形”。 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 丰富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71bf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9.png)
结构图解
写作借鉴
1.想象新奇,富有童趣。 运用假设的方法想象。一开始,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
色花”“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为什么呢?“为了好玩”。这样 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 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当 孩子被母亲询问去哪儿了时,却说“我不告知你,妈妈”,只一句, 就将孩子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 们做出了回答。下面 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荷 叶 · 冰母 心亲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繁星》《春水》,积累“荫蔽、 徘徊”等重点词语。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学习借物抒 情的写作手法。 3.整体把握本诗与《金色花》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 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语言平淡,清新隽永。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所用的都是平常语句,作者用自然清
新的语言,描画出有声、有色、有香、有情致、有灵气的境域, 意境深远,回味悠久。
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 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 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 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情感
语言
同
表达母爱
清新雅致
金色花
孩童对母亲的热爱 语言活泼
和亲昵
口语化
人教(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
![人教(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b3dbcd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9.png)
举例:《春》一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崭新与活力,这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和学习的。
2.教学难点
-抒情手法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散文诗中的抒情手法,如象征、暗示等,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和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既有散文的自由形式,又有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来描绘景象、表达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篇具体的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感知和内涵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较分析两篇散文诗的异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文学语言的理解:散文诗中常含有深邃的文学语言,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济南的冬天》中“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中的“倒反”表达了一种意外和欣喜。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可能对散文诗中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不够了解,如《济南的冬天》中提到的济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气息。
3.文化意识:感悟作者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春》和《济南的冬天》,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抒情性、形象性和节奏性等核心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2e4f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疏通文意Biblioteka 3.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二部分(4-7)
描画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 感人情景。
疏通文意
4.齐读第四自然段,而后思考表格中的 问题,依照提示回答。
外界 环境
红莲状态
作者情绪
初观莲花 纷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亭亭 烦闷
品读悟情
5.品读文章第四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写第一次看红 莲时,加入对白莲凋谢景象的描写?
第二次观莲
第三次观莲
第四次观莲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 散尽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 上聚了些水珠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7.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三部分(8-9)
直接抒情,赞美伟大而无私 的母爱。
活动二、朗读课文理层次
疏通文意
1.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为什么 要这样分?
第一部分(1-3)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 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品读悟情 2.齐读文章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 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将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 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 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品读悟情 8.“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类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心中的 雨点”。莲花有荷叶保护,而我也有 母亲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9822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1.png)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 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 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第三段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 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为了说明“我”家对莲花有 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很爱好莲 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的莲花 埋下伏笔。
细读品味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 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 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 何变化的呢?
当母亲去牛棚的时候,我就恢复原 形求她讲故事。
3、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和一个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 说说你的理由。
我读出了一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 顺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 劳美丽的妈妈。
发挥你的想像,仿照文中的语 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仿写: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 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 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 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 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 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 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 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 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 点点滴滴做起。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 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 妈妈。
感悟主旨
1.“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 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 玩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习题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f0189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4.png)
B.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滋养润泽, 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束缚。(把“即使……”改为 “既……又”)
C.高校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 生”的重要标准。(删去“不好”)
(选自《新月集》)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课外赏读
1.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域?
_本__诗__表__现__了__“__我__”__甘__愿__做__一__名___船__夫__,__为__探__ _索__大__自__然__改__造__大__自__然__的__村__民__服__务___,__报__答__养__ _育__自__己__的__母__亲__、__祖__国__的__深__恩__的__思__想__感__情___。__
D.“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2X年开启以来,全 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 响应。(删去“自 ……以来”)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基础检测
4.请以“妈妈的爱”为表述对象,依照下列语 句写一段话。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
心的样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 知自我清明的源泉。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课外பைடு நூலகம்读
3.“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 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是什么?
_拟___人__,__“__邀__”__“__浮__游___”__等__词__把__长__草__拟__人___ _化___了__,__形__象__地__描__画__残___阳__如__血__,__长__草__、__白___ _花__与__月__光__一__同__涌__起___的__波__浪__图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b40bcb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1.png)
在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中,选 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来。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 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孩子,你在哪里呀?” 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读出母亲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读出孩子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我从课文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一位________ 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淘气的贪玩的 孩子,一位 慈祥的爱读书的 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伶俐可爱的 孩子,一位 温柔善良的 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活泼机灵的 孩子,一位 勤劳美丽的 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爱妈妈的 孩子,一位 爱孩子的 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聪明的 孩子,一位 圣洁的 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 神奇的 孩子,一位 笃信宗教的 妈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而是爱到痴迷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示例: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如果我是_水滴 _,你就是_大海_,除了你 ,谁_是_我广漠奔流中的依_靠_?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天真而 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 与妈妈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f05f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3.png)
学习任务二
二、探究写法,体味情感。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生生交流,完善答题思路。 1.如何理解结尾段的含义和作用? 以花、叶喻人,托物言情,“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 风雨雨、坎坷磨难。 直接抒情,点明了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与 磨难的人,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 激与赞美。
学习任务二
一、细读课文,深入分析。 1.文中作者四次看红莲,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学习任务二
【参考答案】
1.勾画文本,完成表格填写。
环境
红莲
心情
第一次 繁杂的雨天,浓 开满、亭亭 烦闷
阴的天
第二次 雷声作了,雨越 左右攲斜 不适意
下越大
第三次 雨越下越大,雨 在大荷叶的 不宁的心
板书设计
捉迷藏
金
嗅花香
色 花
三次嬉戏 投书影
讲故事
母子对话
母爱真挚 童心圣洁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冰心的《荷叶•母亲》和泰戈尔的《金色花》 一样,同是表达母爱主题的散文诗。这节课,让 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深刻体会 伟大的母爱。
预习任务 字音字形
梗(gěng )
并蒂( dì)
花瑞( ruì )
学习任务三
比较朗读两首散文诗,填写下列表格。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人物形象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朗读设计
学习任务三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bc6f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6.png)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本店铺为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ad698d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1.png)
典雅、温馨
自主朗读
在冰心眼中,母亲是一位极为温顺娴静的 女性。她从不打骂孩子,总是用温言软语劝 说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示孩子。冰心是 这个家庭的长女,也是唯一的女儿,母亲更 视她为掌上明珠。母女俩常常依偎在一起, 悄悄地说着知心话。
找到一首合适的音乐,再次朗诵这首散文 诗吧!
1. 想象一下,这首散文诗描画了一 幅幅怎样的画面,根据画面来确定朗 读基调。
母亲做祷告时,“我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
母亲读书时,“ 我”将影子投在 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 “我”和她开玩 笑,恢复原形。
感情基调:轻松活泼温馨
2.请同学们根据之前积累的诵读经验,选 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做好诵读批注,读出 自己的感受。 示例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 《春水》等。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 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 “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找出两篇文章不同之处。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个重大发现!多么活泼可爱、聪慧机灵的
小男孩儿啊!朗读时,要读出小男孩发现
“秘密”的惊喜,发现“秘密”的骄傲。
《金色花》
语句
人物
分析
语气、语调
“你到 母亲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 前 一 句 读 出 母
哪里去了,
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 亲的担忧、着急;
你这坏孩
喜,自然嗔怪孩子。 后一句读出欣喜、
质疑批注: 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往事,感 觉没有必要,直接从第四段写起就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bd5425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感受散文诗的美。
2.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自己的散文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感受散文诗的美。
2.教学难点: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散文诗作品、PPT、教学音频。
2.学生准备:散文诗作品、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散文诗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散文诗作品和作者。
二、散文诗特点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散文诗的形式特点,如段落、标点、词汇等。
三、散文诗意象分析1.教师挑选一首散文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散文诗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中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散文诗写作技巧学习1.教师讲解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如排比、拟人、象征等。
2.学生通过示例,学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二、散文诗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创作一首散文诗。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散文诗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诗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创作一首散文诗。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对散文诗的理解、情感体会和写作能力。
2.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习散文诗的特点、意象、情感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对散文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散文诗作品,提高了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二首课件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bc67a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8.png)
210 01
210 01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金色花
三次嬉戏
祷告 读书 拿灯
散发香气 投影书页 (去牛棚)恢复原形
纯真的母子之爱
210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荷叶·母亲
210 01
1.品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美。 2.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10 01
背新景课介导绍 入
新课导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第二部分: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第3~7自然段) ➢ 第三部分: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第8、9
自然段)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金色花
210 01
1.品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美。 2.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 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 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 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共写了50多 部诗集,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 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 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大荷叶慢慢地倾 侧了下来(雨肆 意地下着)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 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 珠
开满 亭亭 红莲 (白莲已经 左右攲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教材分析:这两首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这两篇文章依然是写母爱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
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 yù):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文朗诵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二)整体感知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金色花泰戈尔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 (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读书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五、拓展延伸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一、新课导入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
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
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
(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二)整体感知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
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
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
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而母亲是替红莲抵挡风雨的荷叶。
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
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
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
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荫蔽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借物喻人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赞颂母爱五、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留下温暖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