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课程标准(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其它相关专业(连锁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等)的知识拓展课程。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了物流专业的所有知识点,概括性强,学生容易认识、理解,真正服务于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
本课程需要在《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本门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其后续课程有《仓储业务操作》、《运输业务操作》、《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等。
2.课程任务
《物流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流的整体的认知与简单任务操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能进行简单的物流任务操作,能胜任物流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能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要求,达到助理物流师的水平,并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具体学习任务如下:掌握物流的概念,熟悉物流引入中国的几个阶段,熟
悉物流的要素;掌握储存的概念,掌握仓储作业的构成要素,熟悉仓储作业流程,理解ABC分类法;掌握运输的概念,掌握多式联运的概念,理解多式联运应该具备的条件,熟悉几种典型的运输方式作业流程;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概念,理解配送中心作业活动的特点,掌握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熟悉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掌握装卸搬运的概念,掌握堆码的概念,熟悉装卸搬运的流程,理解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操作;掌握包装的概念,熟悉常用的包装材料,熟悉运输包装及销售包装的设计要素;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几种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理解流通加工的作用,理解流通加工合理化操作的途径;熟悉物流信息的概念,熟悉常见的物流信息,熟悉几种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熟悉企业供应物流的模式,熟悉生产物流的过程,熟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流程,熟悉回收物流的处理方式。
3课程定位
《物流基础》是高职高专物流类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它将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流程及主要工作岗位(如仓管员、验货员、拣货员、装卸员、搬运员、理货员、包装员、盘点员、配送调度员、客户服务人员、单证员、结算员等)的职业技能标准,学习与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输、商品流通加工与包装、配送、物流成本核算、物流信息技术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综合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前修课程为:无
后续课程为: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企业管理。
4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基本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 掌握物流的概念,熟悉物流引入中国的几个阶段,熟悉物流的要素;
A2 掌握储存的概念,掌握仓储作业的构成要素,熟悉仓储作业流程,理解ABC 分类法;
A3 掌握运输的概念,掌握多式联运的概念,理解多式联运应该具备的条件,熟悉几种典型的运输方式作业流程;
A4 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概念,理解配送中心作业活动的特点,掌握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熟悉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
A5掌握装卸搬运的概念,掌握堆码的概念,熟悉装卸搬运的流程,理解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操作;
A6掌握包装的概念,熟悉常用的包装材料,熟悉运输包装及销售包装的设计要素;
A7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几种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理解流通加工的作用,理解流通加工合理化操作的途径;
A8熟悉物流信息的概念,熟悉常见的物流信息,熟悉几种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
A9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熟悉企业供应物流的模式,熟悉生产物流的过程,熟悉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流程,熟悉回收物流的处理方式。
1.了解物流标准和物流系统的构成;
2.掌握物流的概念、功能;
3.理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基本概念;
4.掌握运输方式和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5.掌握仓储方法和仓储业务流程;
6.了解包装功能和掌握包装的合理化方法;
7.掌握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8.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法;
9.掌握物流信息的特征和种类;
10.掌握配送合理化的形式;
11.掌握影响物流服务的因素和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12.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3.掌握正向绿色物流管理的内容和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14.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15.了解条码技术、RF技术和GPS技术。
2.能力目标
B1 能够熟练分析物流的要素;
B2 能对货物进行储存,能够运用ABC分类法对货物进行储存管理,会进行简单的仓储作业操作;
B3 能够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
B4能够进行简单的配送操作;
B5 能够进行装卸搬运操作,会使用叉车,能够根据货物特点正确地完成货物的堆码和苫垫工作;
B6 能进行运输包装的设计,能进行销售包装的设计,能够根据具体场合选择不同包装材料;
B7 能够进行简单的流通加工工作;
B8 会使用常见的几种物流信息技术,能进行简单的物流系统操作;
B9能够进行简单的企业物流的操作。
1.能解读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及职务描述;
2.能合理化组织运输;
3.能合理化仓储;
4.能根据配送作业情况进行订单的分配和拣选;
5.能根据不同的物资设计装卸搬运方法;
6.能选择合理的流通加工方法;
7.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合理化的作业;
8.能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对物流运作作出决策
9.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物流服务;
10.能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提出成本控制方法;
11.能够进行绿色物流管理;
12.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
13.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
C1责任意识;
C2成本意识;
C3安全意识;
C4服务意识;
C5团队合作精神;
C6环保意识;
C7效率意识;
C8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C9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1.树立为客户、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具有合作精神;
2.能够熟悉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性能,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运输作业;
3.熟悉仓储物质的特性,能针对性地进行保管,防止货物损坏,提高仓储质量;
4.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做好物资的进货、理货、分拣、配货、送货等工作;
5.能够及时做好进货、合同、出入库、统计数据汇总、各种台账、数据查询等基础数据处理工作;
6.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学时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总学时为48和64时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具体如下:
五、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本课程需要熟悉物流领域的双师型教师2名。
要求:(1)物流管理类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2)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
(3)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4)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2.仪器设备要求
本课程需要常用的物流设备(托盘、RF手持终端、叉车、包装设备、自动化立体库)、物流设备模型、物流沙盘模型、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等。
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需要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
同时还需要实训基地(物流企业)。
六、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模式建议
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教学模式选择以“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为主,根据实际需要配合多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通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提要→任务实施→归纳总结→知识链接六步走的模式完成。
2.教学建议
本课程应重点讲解物流的主要功能和现代物流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物流的七大功能:储存、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的操作程序。
加强对现代物流新技术的掌握。
在校内实训时,应注重“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物流的操作技能;校外实习时,应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使学生较全面感性认识物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遵循高职院校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能力要素的融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仿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其它
根据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物流动态、行业发展。
七、考核与评价
1.理论考核
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60%,在学期末进行。
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物流业务环节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践考核
采用物流实际作业操作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40%,考核随堂进行。
实际作业操作考核是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重点是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绩即为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成绩。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作业流程、作业规范、作业标准等内容的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等;工作的组织计划、责任分工、过程控制、效果、自我评价、持续改善等内容。
八、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物流基础》王红艳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物流基础》陈岩姜波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物流管理基础》曾剑王景锋邹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杨国明尹衍波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4)《物流管理概论》刘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5)《物流管理基础》黄志宁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九、有关说明
本课程应在《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操作等相关知识。
十.实施建议
1师资队伍
为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及“双师”学历,并具有相关企业实践经验,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应选聘来自企业或行业的专家,在学校与企业、知识与实践中起桥梁与引领的作用。
2教材及相关资源
本课程标准为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基准标准,主讲教师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实用性、先进性教材;教学内容侧重于基础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引入先进理念与方法,以具体案例生动和丰富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作必要的延伸,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样化教学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物流管理实训室和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
教学设计与评价参照相关岗位任务要求,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及相关教材。
总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活动多时点,多渠道、多样化、立体化,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3教学组织模式
基于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应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班内分组,各小组进行评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案例分析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基本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观看来自于企业的视频,使学生感官了解或模拟操作真实的物流流程,同时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分组讨论,每个同学可以自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小组之间的评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还有引导文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考察法等等。
5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法采用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等;平时作业、小组评比、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权重比建议为4:6。
表2 考核评价表
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1.“对物流的理解和认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2.“储存”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3.“运输”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4.“配送”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5.“装卸搬运”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6.“包装”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7.“流通加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8.“物流信息”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9.“企业物流”学习情景设计方案。